你若情深,我必意重

人過四十。 腦子不靈了, 邊走邊記吧。
正文

武誌紅的心理學課摘錄-04-動力(6)性的動力

(2019-08-03 04:17:45) 下一個

5. 性的動力

*現代社會崇尚理性,而貶斥感性,或者說,懼怕感性,因為感性中的全能自戀,攻擊性,還有性,都太難以麵對了。因此,我們會試著讓自己活在容易掌控的理性中,同時也遠離了生命。

*美國神話學家坎貝爾說:人類意識對生命期待的觀點,絕少與生命的現實一致。我們不願承認,那衝撞的,自我保護的,有惡臭的,肉食的和淫蕩的瘋狂,正是有機體的本質。相反我們傾向於掩飾,漂白和重新解讀,把所有軟膏裏的蒼蠅和菜湯裏的頭發,都想象成是某個令人不悅的家夥的過錯。

//警惕心靈僻徑//

1.當一個生命,感覺外部世界的死能量太多,超出了自己承受力,自己可能被殺死,這個生命就傾向於關閉自己,走向封閉;當感覺外部世界的生能量有信心,不怕被殺死,就會走向開放,因此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2.封閉通常是這樣的:如果外部世界的敵意太多,家庭就會傾向於封閉;如果你在家庭內部遭遇的敵意太多,你會傾向於封閉。

3. 不要太高看孤獨。一種孤獨是值得期待的:你精彩地活過,建立過豐富有深度的關係,然後回歸孤獨;一種孤獨是要警惕的:你從小到大都很孤獨,這種孤獨也可以誕生天才。但還有太多一直孤獨的人,即沒有天才也可以閃耀,也不能和人交往,成為好像和社會脫節的人。渴望被看見,是人類的極為本質的需求,而隻有高質量的深度關係,才能滿足這一需求。

4. 心靈僻徑是指當外界不太友好,嬰幼兒不能與養育者建立基本的關係時,他們會關閉通向關係世界的通道,而進入一條孤僻小路,活在全能自戀的各種表現中。心靈僻徑是孤獨的想象世界,關係是真實世界。如果發現自己的東西在關係世界裏行不通,不要輕易覺得外在世界是糟糕的,這可能是你在一定程度上走進了心靈僻徑。從弗洛伊德開始,心理谘詢與治療都是發生在關係中,這使得谘詢師不可避免要活在關係的真實世界裏,因此不容易走火入魔。相反,思考人性的哲學家,常常是孤僻的,甚至隻和書本打交道,於是可以活在孤獨的想象世界,最終徹底走進心靈僻徑。

5. 不管什麽樣的人,如果與別人構建不好關係,都體驗不到幸福感。當你感覺自己陷入難熬的孤獨時,要鼓足勇氣讓自己投入到關係中去,在真實世界裏檢驗自己。隻有真實的世界,因由關係的滋養,才能錘煉出有韌勁的生命力。

*回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即焦慮型人格障礙。臨床表現為:

第一, 自我敏感,懦弱膽怯,自我評價低,有明顯的緊張感,憂慮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對遭受拒絕或批評,排斥過分敏感,雖然渴望與人建立關係,但缺乏與人交往的勇氣,除非自己被他人接受並得到自己不會受到批評的保證,否則就會回避與他人交往,拒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因而個人交往十分有限。

第二,誇大生活中潛在危險因素,習慣性地誇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以至常常回避某些活動,生活方式和活動範圍明顯受到限製。

回避型人格障礙者渴望卻同時又害怕親密的人際關係。因為害怕失敗所帶來的羞辱,以及被拒絕時所帶來的痛苦,他們回避建立關係,也回避社交情境。但由於他們害羞又不喜歡出風頭,使得他們對關係的渴求或許不是那麽顯而易見。對回避型人格障礙而言,羞愧感是核心議題,從這些人的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中,往往顯露出羞愧感是最核心的情感經驗。通常,回避型人格者從人際關係和暴露情境中退卻,是想從極不舒服的羞愧感中“躲藏”起來。一個經驗性的判斷標準是這多見於男性,而他們通常沒有朋友,女友,妻子或媽媽,會成為他們僅有的有親密度和深度的關係。

*怎麽治療回避性人格障礙?回答: 我認為回避性人格障礙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第一,努力去建立更為豐富的關係。這個過程一開始通常很不舒服,因為在人際關係中,他們會有嚴重的焦慮,會很不舒服,但隨著深度關係的建立,這會發生很大改變。這個過程中,時間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隻要持續地維係下去,就有很大可能增加關係的深度。第二,極為關鍵的是,認識到自己內心中那個充滿全能自戀想象和自戀性暴怒的自我。回避性人格會覺得,自己和周圍世界之間有一道牆,這道厚厚的牆有兩個功能,躲避外部世界的敵意攻擊;鎖住自己內心充滿全能想象的魔鬼,防止他去破壞他人乃至世界。這兩者相輔相成,認識到後者後,就知道自己為什麽會封閉,然後就可以讓這個內在魔鬼盡可能處在陽光中,在真實深度的關係中,被看見,被接納,敬而轉化為生命力。

//無處不在的性//

1. 性,無處不在。一切矗立的東西,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一切容器,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2. 因為自戀,男人都有“世界之王”的終極夢想,即我想打敗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占有世界上所有的女人;女人都有“世界之母”的終極夢想,即嫁給世界之王,或生一個世界之王。

3. 又因為渴望被看見,所以建立了關係,在關係中不能為所欲為。所以,性總是要發生在關係中,如果性與愛結合起來,也就是進入到二元世界,你能愛上別人時,就不再是一元世界裏你死我活的原始幻想了。攻擊性和性愛完整地結合,會變得非常美好。

*如果性和攻擊性就是這樣的東西,那人類真是太可怕了,人類的各種權力遊戲都是在爭奪這樣一個東西。 但同時,這有兩個致命的限製:第一,當你持有這種你死我活的零和想象遊戲時,那也意味這你會覺得別人也是這樣的,而你也會擔心別人會把你擊敗甚至殺死,這又累又恐懼,所以你也會想最好得到有妥協方案。第二,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的根本本性是渴望被一麵鏡子所看見。而如果持有這樣原始的性和攻擊的欲望時,自然也就不可能被鏡子所看見並接受,因為這時鏡子和自己,也是你死我活的零和(zero-sum game, 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遊戲。

*與“零和”對應,“雙贏”的基本理論就是“利己”不“損人”,通過談判,合作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4.性中有著一切人性,有愛有恨,有創造有摧毀,是生與死的交匯。性好像惟獨不能是全能自戀,因為性總是要發生在關係中,即便自慰,也都會有一個想象中的關係。 

*我想講一個解夢我自己解夢的技巧:不管什麽樣的夢,都朝性和攻擊性的方向上引。 可我們意識上又覺得可能有點兒不對,人的行為動力難道不是真善美嗎?這個矛盾,是意識和潛意識層麵的矛盾。意識層麵,我們會把人類行為,特別是自己的行為,朝美好的,理性的方向上解讀;而潛意識層麵,會直接麵對赤裸裸的原始人性。女人這麽愛包包,也可以解釋為,她們這是在拿各種漂亮的包包誘惑男人,在對男人說,你看我有多麽漂亮的生殖器。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主要是欲望和需要的表達方式,多指性的需求和欲望。 親密:指的是愛情關係中那些促使雙方親近,誌同道合和不分彼此的感情。與愛人之間的吐露心聲,互相依賴,對愛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願意與對方分享等都是親密元素的體現。承諾:有短期承諾和長期承諾組成。短期承諾指的是決定要愛一個人,而長期承諾是維護這段關係,會為彼此的關係負責,一起麵對未來,願意犧牲,奉獻,經營愛的關係。

*讓我想起一些世界級大公司,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會屹立一些裸體人像,原來是激發原生能量,讓員工保持激情,阿裏巴巴園區就有三個裸男銅像,生殖器還有點誇張的大。

*人們追求結婚前男人必須有房子,房子很像“子宮”,這裏麵孕育了安全和穩定,不僅男人對子宮有渴望,女人對子宮也有很強的渴望。

*想起王爾德的一句話, 世界上的一切都關乎性,唯性本身除外,它關乎權力。權力就是攻擊性。性能夠將這些攻擊性消化掉,變成正麵的創造性能量,也能導向反麵,使空虛的心靈更空虛,轉而在其他地方釋放攻擊性,且永遠得不到滿足。

//性是對關係的渴望//

1. 性是對關係的渴望。性很深刻,在各種情感關係中,一旦有了性,這份關係的重要性通常就會超越其他。

2. 性是一個很容易給人帶來興奮,刺激乃至愉悅的能量。性與愛的完整結合,會使兩人之間有無比深刻的情感鏈接,會進入“我與你”的世界,使人情不自禁地把這種完整情感關係放在第一位;如果隻看到“它”的部分存在,就會陷入“我與它”的世界,心靈容易沙漠化。

3. 攻擊性是發生在我和你之間的動力,性更是關係的巨大動力。攻擊性如果被化解,可以讓關係親密,如果不能化解,則會讓關係疏遠;而性的動力,主要是想讓關係變近。

* 我曾經有過一段不開心的婚姻經曆,就是因為無法於男方發生關係,我覺得很疼每次都大哭大鬧,後來也有谘詢過心理醫生。醫生告訴我是因為我對我們婚姻不滿意無處哭訴,所以就表現在了夫妻性生活,因為隻有這個時候我可以歇斯底裏的哭喊。當然這就是我當時內心深處的一種抗拒。後來終於離婚了,心情也舒暢了。與下一任的性生活也非常和諧。

//文明是原始欲望的升華//

1. 全能自戀,性和攻擊性,再加上生死,可以理解為:首先,全能自戀是一元世界裏的動力,它的實現會成為生能量,而受阻後產生的自戀性暴怒是死能量;第二,性和攻擊性是二元世界裏的動力,性指向關係的親密,而攻擊指向關係的分離,性被視為死能量,而攻擊被視為死能量;第三,終極的性活動直接製造新生命,終極的攻擊行為則殺死生命。性之所以對人有如此根本性的力量,也是因為我們都想把自己的基金傳遞下去。

2. 後來的精神分析家們越來越重視攻擊性,對性的重視下降。如果自體,客體和關係中的一方有被破壞,也就是它身上的生能量轉成了死能量,就是破壞性;而如果能承受住並得以轉換,攻擊性就可以視為生命力自身,就增加了自體,客體或關係的韌勁。

3. 升華,是一種自我防禦機製,指原始的,渾濁的性與攻擊的能量,提升為符合人性的,創造性的,符合社會規範的能量。文明,就是性欲和攻擊欲升華的結果,是一種象征性表達。 

4. 全能自戀,性和攻擊性,它們原始的表達,常常隻能一時舒服;這些生命動力作為燃料,能找到符合人性和社會規範的表達方式,變成文明的東西,才能不斷提純,淬煉,持續地創造,持續地提升自己。

*比如青春期那些在校園裏橫行霸道的孩子,他們即充分表達了攻擊性,又容易獲得女生的青睞。可他們被滿足得太早了,因為容易缺乏欲望。我們應該將生命動力提升為一種持續的東西,並且這個東西能被文明社會所接納,最終才能真的在社會中獲得成功。所謂成才,就是將性欲和攻擊欲的原始能量,升華成文明社會認可的一份才能。

*傳統精神分析師容易持有這種觀點,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對原始欲望的種種防禦,區別隻是低級還是高級,例如升華和幽默,就被視為最高級的自我防禦機製。

*升華(sublimation)是一種自我防禦機製,當原始欲望和道德約束之間產生衝突時,升華可催生富有創造性的,健康的,易於被社會接受的良好防禦行為,在最初被視作“優良”防禦。 佛洛依德起初認為升華為:有社會價值地釋放生物衝動(包括吮吸,撕咬,排便,打鬥,性交,窺探和被窺探,忍受痛苦,護犢等欲望)。比如將施虐欲望升華為療傷的醫生;將表演欲望升華為劇作的藝術家;將攻擊衝動升華為辯護律師。依據佛洛依德的理論,本能驅力在個體早年經曆的影響下不斷改變;有些驅力或衝突會推動個體朝向卓越,創造性地參與有益的活動。升華被看作是解決心理困境最健康的方式,是自我發育進入了新的高度。

*我感謝當初的自己把對她的攻擊力轉化成一股生能量,升華成對自己不斷地打磨和錘煉的生命力,我沒有沉淪,我得到了升華,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力量。

//性的模式,是關係模式的呈現//

*如果一個人心中有飽滿的愛,那麽他想構建的性,就會是完整的,比如會有充分的前戲,也會由衷地想製造一些美好感覺。如果一個人心中充滿攻擊性,這既可能是一目了然,也可能這個人表麵看上去是好人,內心裏卻有濃烈的憤怒,那這種人就容易在性中去製造一些受虐施虐的東西,這樣他們才會感到刺激。有人在現實中很有權力,於是想在性中重複這一模式,要控製對方,但也有很多男人大權在握,但卻要找“女王”虐自己,可能是因為他們想體驗失去權力的無助感。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如果性關係出問題,可以追溯到他的俄狄浦斯情結上。很多人傾向於把性視為生物學的範疇,那樣的話性看上去可以很簡單,但實際上,性無比複雜,因為性關係是一個人的內在關係模式的投影。

 

*如果小時候沒有建立二元關係,那麽一個人就容易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甚至覺得自己像是不需要關係似的。陷入在這種感覺中,一個人會抵觸關係,並美化孤獨,但性欲會成為他沒法克服的動力,而驅使著他去尋找關係。這樣一來,就給了一個人從一元關係走出來的可能性。不過,二元關係的建立,並不是有了性就可以,而是需要真正地和另一個人建立有愛的完整關係。

*關係是檢驗自我的唯一標準嗎? 回答: 親密關係是檢驗一個人的自我發展程度的最直觀標準。因為人在普通的社會領域關係中,容易戴著假麵具,構建看似不錯的關係,但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假麵具就會傷害關係。一個人的本性更容易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充分顯露出來。人天然地會傾向於認為自己的自我是強大而健康的,但如果構建不了好的關係,那這個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溫尼克特認為,男人的品質是“去做,to do",女性的品質是"在,to be”。男人必須幹出點什麽,充分證明自己才行。而女性對這種渴求不是那麽中,女性更重要的品質是能構建關係,所以最好的品質是隻要她在,其他人就會被吸引。

*很多夫妻年輕時可以很投入地享受性愛,但是很多年後這種愛的激情卻慢慢冷卻,可是他們的感情在時間的維度裏是有加深的。出去身體慢慢衰老的因素,心理層麵又該如何解釋呢?回答:這有身體原因,還有關係原因,深度關係是一場人性的冒險。關係的原因很複雜。在某些重男輕女的地區,很多男人一結婚就立即減少了和妻子做愛的頻率。我認為這是有嚴重的戀母情結,不碰自己的妻子這個合法的性對象,就好像是在向一個想象中的觀察者說,你看,我對性是不感興趣的。有的夫妻是共生關係,他們情感挺深,但共生意味著絕對不能背叛彼此。但一定程度的背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旦背叛發生,他們就會覺得特別對比起對方,內疚至極,這時要把自己的心徹底封閉起來,以防止對方窺探到自己內心。然而,內心的封閉,會導致了性關係的斷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