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8夏閩粵行(二)廣東南澳島

(2019-04-08 21:37:40) 下一個

(這個旅行都快過去一年了,趕緊補記)

離開福建泉州,南下進入廣東地界。在老家短暫祭祖後,我們又遊覽了廣東南澳島這個中國南海的明珠。

廣東本來有兩大島,海南和南澳。海南“獨立”後,南澳島就成了廣東唯一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島。

南澳大橋連接大陸的汕頭和南澳島,全長11公裏,2015年建成,仿佛給給南澳的旅遊業插上了翅膀。在島上盤山公路上眺望,仿佛是蜿蜒的玉帶一般。

南澳島位於閩粵台三省交會,處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地位位置十分重要,人稱“粵東屏障,粵閩咽喉,在中國近代“有海無防”的曆史上,是一個為數不多的海上軍事重鎮,值得在中國海防史上大書特書一筆。

南澳島總兵府

下圖是正門,又叫總鎮府,明朝萬曆初年開始經營,可惜主體結構於上世紀初毀於地震和火災,目前的建築是1983年重修的。

300多年來,南澳總兵府共有總兵173人,其中不乏青史留名之人,比如鄭成功的老爹,抗荷英雄鄭芝龍,清末赴台抗日的總兵劉永福。末代總兵薩鎮冰,是中國近代海軍名將,由於船隻意外擱淺而錯過甲午海戰保全性命,後來在大清覆亡前夕出任過中國海軍司令,1952年仙逝之前還當上了新中國的政協委員,大概是曆任總兵裏人生經曆最豐富的一位了。

博物館用整整一麵牆來紀念曆代總兵。

下圖叫“練武石”,據說鄭成功曾在南澳島招兵買馬,最低標準就是每個應召者抱著石頭走一圈,此石流傳至今,不知真假。

r

這顆樹,剛看樹根就很老了,據說鄭成功在此樹下練兵,真假不知。

總兵府門前兩尊八千斤大炮,象征往昔崢嶸歲月。

大炮所指,有一塊界碑“閩粵界”。原來明清兩代統治者擔心南澳島海外孤懸,擁兵自重,就決定讓閩粵兩省共同節製這個島嶼,讓它牢牢被控製在中央轄製之下。閩粵兩省界限就劃在總兵府門前。當然現在四海歸一,無謀逆之虞,南澳島就被劃歸廣東。

宋井

除了在近代的風雲激蕩,南澳島在宋末元初還有一段悲壯的曆史。當年蒙古軍隊對南宋殘餘勢力千裏追殺,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輔佐南宋小皇帝一路取閩浙海路南逃,1276年曾在南澳島停留。這個島嶼,是宋朝中央政權在陸地上的最後一個立足點。他們離開南澳之後,就成為徹底的海上政權,在海浪之間飄搖。

其時殘兵敗將散兵遊勇聚集在南澳這個孤島之上,饑腸轆轆口幹舌燥,好在軍隊在海邊山坡上鑿井三眼,給皇室,大臣和軍隊飲用,分別叫做龍井,虎井和馬井。近千年的滄海桑田,全球變暖,海平麵上升,如今海濤已經在拍打和研磨山岡的岩石,這三口井也湮沒在海灘的黃沙之中。在後來的年月裏,隨著台風海嘯的掃蕩,三口水井的兩個,時不時會從流沙中探出頭來。1984年是馬井最近一次浮出沙麵,遂被文物保護單位立標固定,成為南澳一處讓今人思古憑吊的景點。

據說,宋井的一個神奇之處是,井根雖被海水浸泡,但是井水甘甜,常年不斷,敢是當年宋朝皇室孤兒寡母的陰魂不散,在冥冥中依然保護這這口當年給他們解暑的救命之水?科學的解釋是泉眼的淡水充足盈溢,大比重的海水沉降於底。來到宋井人人都要品嚐一口,我喝了一口味道裏有一絲鹹味,“甘甜”談不上,但是對那些國破家亡暑熱難當的人來說,肯定是夠好了。

南澳縣政府為了開發旅遊資源,在宋井旁邊還修建了宋朝末代皇室群像,楊太後旁邊站立的是九歲的宋端宗趙昰,在媽媽膝下玩耍的是六歲的弟弟趙昺,後麵站立的文官是左丞相陸秀夫,武將乃張世傑。還少了一個最有名的文天祥,因為宋室在南澳避難時,文天祥正在潮汕地區的海陸豐尋找幼主,尋而不得在大陸被元軍圍困俘虜,留下千古名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恰恰正是這君臣五人流落南澳的真實寫照。

他們逃離南澳島後,沿廣東海岸線繼續西逃命,趙昰在颶風大浪中落水受驚,十歲就病死。頑強的南宋偏安小朝廷,繼續擁立八歲的趙昺為皇帝,繼續抵抗,絕不投降。宋朝雖然一貫羸弱,但是韌性極強。蒙古其時已跨越戈壁,橫掃歐洲,最西殺到了奧地利,而近在蒙元眼皮底下的南宋,卻比歐洲還多堅持了三十多年,期間還有釣魚城保衛戰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的勝跡,其原因大概也在於此。

蒙宋最後一戰發生在廣東江門的崖門鎮,史稱崖山之戰,也就是宋室在南澳歇腳的三年之後。此戰宋朝殘軍遺民全軍覆沒,十萬漢人蹈海自盡。陸秀夫在拔劍把妻子兒女趕下大海之後,向小皇帝趙昺下拜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然後背著小皇帝,投入浩淼的零丁洋。這一戰,有人說時古典中國文明的終結,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

陸秀夫墓

陸秀夫在崖山殉國,而有趣的時,我用百度地圖卻在南澳島上搜到了一處陸秀夫墓。有的說法是陸秀夫遺體被衝上岸,軍民害怕葬在當地被元軍盜屍,就遠葬南澳島,這種說法過於離奇,我寧可相信這是在潮汕地區的陸氏後人不忘先祖而集資籌建的衣冠塚。

陸秀夫墓毫無官方色彩,要走過村間小道才得見其真容。

墓碑倒是相當的氣派。

從閩南到粵東,感覺最受地方推崇的兩位曆史名人,一個是鄭成功,另一位是施琅。南澳總兵府門前有正鄭成功像和練功石,剛去過的泉州有施琅故居,中央統戰部的”閩台緣博物館“裏,說來也怪,鄭成功和施琅,這兩位本來是有殺父之仇的不共戴天的敵人,卻在相隔不遠的展台被當成民族英雄同時給供了起來。因為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光複台灣,施琅把從鄭氏手中收台灣交給滿清韃子,他倆都是維護祖國“統一”的英雄。

而陸秀夫這位抗爭到死的失敗者,曆史對他就沒那麽公平了。他是大宋左丞相,和他同一年中進士的右丞相文天祥,比他名氣大得多,成為中國曆史上盡忠報國的代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實陸秀夫一路輔佐幼主,東擋西殺,顛沛流離,最後背幼主蹈海自盡,為漢人政權贏得了最後的尊嚴,他的功勞苦勞,一點也不比文天祥差。

我又在想,陸秀夫張世傑在率船隊離開南澳島時,是否犯下一個曆史性的錯誤?他們的方向是沿廣東海岸下西南,最後在香港以西的崖山落入蒙元的羅網,全軍覆滅。假如反其道而行之,拉起風帆一路向東,退守台灣,豈不是一個為中華文明續命延年的機會嗎?可惜曆史是不能假設的。

南宋應該東去台灣,而非南下香港。

最後貼幾張風景花絮。

山上眺望清澳灣,藍天白雲青山大海。美中不足的是,一座青山被挖成了黃土包,土石方將被用於填海,一滿足人們永不滿足的貪欲。

滿山的風力發電塔。中國人一邊極大地破壞環境,另一方麵又極大地保護著環境,這很是一對矛盾的混合體。

隨便一個飯館前都很多海鮮。

北回歸線紀念碑,紀念北回歸線在南澳島的經過。

在賓館海景餐廳吃早飯,有點坐郵輪的感覺,不過早餐都是油條豆漿中式的。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ng' 的評論 :

你們家祖上是天地會的?還是韋爵爺的後人?宦官之後?:):)

今天實在太煩了,找你逗個樂兒~
c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中國的好處就是,任到一地,都有無數的曆史寶藏可以品味,雖然自然風景可能不如美國。
c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簡寧寧' 的評論: 我們老家的傳說是,我們這一氏族的,正是南宋躲避蒙古南侵,從福建逃到粵東的,到了當地,隨了當地人的姓,就紮根下來了,到了現在都是農民。所以如果有什麽顯赫出身的話,那也是一千年前的事了 :-)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一個人的遊記會反映其不同的視角,C學者通中外曆史,對曆史興趣濃厚,這也使你南澳行之文與眾不同,集民族史和當地曆史為一體。在廣州生活了四年多,可惜沒有去周邊遊玩過。學習了。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回鄉祭祖去了?拿祭祖當個事兒的都是大戶人家,可見學者出身不俗。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幾番分分合合之後被放在一起紀念的民族英雄,肯定是各為其主,各懷心思的。

”維護了漢家政權最後的尊嚴“--一句話解開了我若幹年來對於”抗“還是”不抗”的糾結。千百年以後,當年的恩怨不在,或許尊嚴才是真正永恒不變的信念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