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與前文《揭開萬曆帝迫害王皇後的真相下的“國本之爭”的大秘密》一起參照閱讀。
鄭貴妃據說是與萬貴妃一樣的專寵跋扈的寵妃,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萬曆皇帝九歲登基,為了看管教導好年幼的萬曆,其生母李太後於是搬入乾清宮,與兒子萬曆對床而睡,萬曆除了上朝和上學外,其他時間都是在李太後的嚴格監管下生活和學習。直到萬曆選婚後,李太後才搬回了自己的慈寧宮,結束了對萬曆日夜監督。而且在萬曆婚前,李太後不允許三十歲以下的宮女與之接觸,因此十三歲的王喜姐不但是是萬曆的結發妻子,更是萬曆接觸到的第一個年輕女孩。一後二妃中的楊宜妃和劉昭妃與王喜姐比起來毫無優勢,才貌俱不出眾,年紀又比王喜姐大,而劉姥姥劉昭妃更是大出8歲之多!在李太後的刻意的環境營造下,王喜姐毫無意外的成為了萬曆皇帝的初戀真愛。
萬曆一心一意地專寵年輕的皇後王喜姐,可是三四年過去,楊宜妃病死了,年長的劉昭妃又毫不受寵,而被專寵的王喜姐卻生養不易,遲遲沒能給萬曆生育子女。劉太後非常喜歡自己選中的皇後王喜姐,可是她擔心明孝宗的曆史將在兒子身上重演,生養不易的王喜姐專寵是不利於子嗣繁衍的,於是決定給萬曆增選美女以廣播雨露。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王皇後懷孕的消息,朝堂內外一片歡騰,張居正開始著手未來皇儲誕生的慶祝典禮和恩典,就連大赦天下都提前準備好了,可是李太後卻完全不看好王喜姐的肚皮,居然在這個時候要求張居正為萬曆選美。
張居正其實也不是很喜歡王喜姐,因為王喜姐太像明孝宗的張皇後了,一麵不斷為家人討封謀利,一麵專寵霸道還多年沒能生養,張居正於是建議李太後仿照嘉靖選九嬪的前例,宣布會將選入宮的女子都正式冊封為嬪,這樣就能夠鼓勵百姓讓女兒參加選美。這建議是有道理的,例如後來母憑子貴的王恭妃本來是出身六品官員之家的大小姐,隻因沒能被選為一後二妃就淪落為宮中低賤的宮女被萬曆皇帝終身鄙視,這樣的話沒人願意讓女兒來參加選美,選出的質量就不會高。李太後於是接受了建議,而這又讓張居正更加得罪了皇後王喜姐。
萬曆十年三月,新選出的九位美女被冊封為九嬪,分別是:周氏為端嬪,鄭氏為淑嬪,王氏為安嬪,邵氏為敬嬪,李氏為德嬪,梁氏為和嬪,李氏為榮嬪,張氏為順嬪,嬪魏氏為慎嬪。其中排名第二的淑嬪就是後來無人不知的鄭貴妃。鄭貴妃入宮時17歲,和13歲入宮的皇後王喜姐和王恭妃其實是同齡人。一年半以後,萬曆十一年八月,鄭淑嬪因懷孕待產而晉封德妃。萬曆十四年三月,在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兩個月後,鄭德妃進封皇貴妃,這是皇貴妃這一稱號在明朝首次被正式使用。
鄭貴妃是受寵,可她的受寵程度因為國本之爭的需要被東林黨嚴重誇大了,導致世人都誤以為鄭貴妃獨得萬曆專寵,其實她在萬曆心目中的位置是遠遠不及皇後王喜姐的,而且萬曆寵愛的妃子也不隻是鄭貴妃一人,還有皇貴妃李氏,即李敬妃,南明永曆皇帝的祖母。李敬妃入宮晚,萬曆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寅被冊封敬妃,非常受寵,萬曆二十五年三月十日生下皇七子後,同月二十一日經鄭貴妃手下的太監張明醫治無效後薨,《酌中誌》載: “敬妃李娘娘後封皇貴妃,生皇六子即惠王也,生皇七子即桂王也。……神廟貴妃李娘娘有疾,鄭娘娘名下太監張明,醫治不效薨逝。神廟極為悲悼,喪禮從厚。所生兩皇子,派與中宮王老娘娘為慈母,共育鹹福宮。彼時積言有如淳如衍之事,自此鄭娘娘無有與分寵者矣。”淳於衍是西漢時期的女醫官,奉權臣霍光之妻的指使、借漢宣帝皇後許平君生育得病之時在藥中做手腳而將許皇後暗害而死。宮中傳言,是鄭貴妃為了爭寵而陰謀指手下的太監張明借醫治為名害死產後虛弱的李敬妃,後來的周後用藥害死田秀英母子也許就是受此啟發。李敬妃被追封恭順榮莊端靖皇貴妃,其所生的皇六子惠王常潤和皇七子桂王常瀛交由皇後王喜姐撫養,都順利長大成人。
《萬曆起居注》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條:......大學士張位、沉一貫題本:"今日司禮監陳矩到閣,發下禮本,為傳奉事,內議皇貴妃李氏營葬。口傳聖諭:“皇貴妃李氏伺候敬謹,誕生皇子,準葬於壽宮右穴,內閣議擬裏看此。 ” "萬曆對李敬妃的死極為哀痛,居然不顧規矩傳諭旨要將李敬妃葬入自己定陵地宮之右穴與自己合葬,這可是皇後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見萬曆對李敬妃的寵愛之深,可惜與憲宗與萬貴妃一樣,這合葬的諭令最終因違背祖製遭到大臣們的反對而無法實現。
鄭貴妃並沒有驚人的才貌,也不比王皇後年輕,到底是什麽讓她獲得了萬曆的寵愛呢?請看在萬曆十八年正月甲辰朔立春時,萬曆給臣子們的辯解:“又說朕好色偏寵貴妃鄭氏,朕隻因鄭氏勤勞,朕每至一宮他必相隨,朝夕間小心侍奉勤勞。”萬曆說得清楚:他並不寵愛鄭貴妃,他讓鄭貴妃隨侍左右僅僅是因為鄭貴妃伺候他伺候得好而已!
那麽鄭貴妃善於伺候人這一理由是真的麽?我們看到:在徹底清算了死去的張居正後,萬曆皇帝也曾經勤政了兩年,可是自萬曆十四年後,不過才二十三歲的年輕的萬曆就開始連續不上朝了。自萬曆十六年後,常朝也經常看不到他的身影。萬曆十七年元旦後,他以日食為由免去元旦朝賀,此後即使每年元旦也不再視朝。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難道真是因為國本之爭使萬曆對朝政失去興趣而作的怠政行為?非也!
答案很簡單,是身體的病痛讓他難以履行上朝這一職責。萬曆朝首輔申時行的《詔對錄》中記載萬曆經常向他們解釋自己不上朝是因為“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因為腿腳不好,他給母親李太後請安,也隻能“膝行前進”。萬曆的遺詔中也提到:“比緣多病靜攝有年,郊廟弗躬,朝講希禦……遘疾彌留,殆不可起”。而通過對定陵的挖掘也證實了這一點,其屍骨“背微陀,腿部殘疾”,右腿明顯比左腿短,證明萬曆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而且萬曆還有多種牙科疾病,頜骨發育不良,麵部凹陷而左右兩側不對稱,總而言之,不但行走困難,而且病痛甚多。
知道了這些,我們也就不難理解萬曆何以強調鄭貴妃“朝夕間小心侍奉勤勞”了。他最愛的是結發妻子皇後王喜姐,可是王喜姐脾氣暴戾,看看她打死宮人宦官上百人的可怕記錄就知道了,自然難得有耐心和好脾氣能照料得好萬曆這麽個殘疾病人,但鄭貴妃卻很會照料病人,把一身病痛的萬曆伺候得很舒服,所以萬曆喜歡讓鄭貴妃陪侍左右,說到底鄭貴妃在萬曆心中就是兼職小妾的高級護工罷了。大臣們批評萬曆寵幸男寵“十俊”他絲毫不做分辯,卻明確澄清自己絕不是寵愛鄭貴妃,因為男寵十俊是真,自然無法否定,而寵愛鄭貴妃根本就是謠言,所以萬曆駁斥得理直氣壯!萬曆天天與王喜姐同宿同食,夫妻倆關係好到連遊玩也是形影不離,正是因為如此,不喜歡鄭貴妃的王喜姐才沒有為難鄭貴妃,“鄭貴妃顓寵,後不較也。”天天陪侍萬曆的鄭貴妃不過就是個好用的護工罷了,不但絲毫威脅不到自己,還能為自己卸去照顧病患的辛苦,聰明的王喜姐為何還要計較呢?
萬曆的皇後王喜姐與發跡於萬曆年間的黃宗羲家大有淵源,據黃宗羲自己在《南雷文定》前集中講:王喜姐是他的同宗,其祖上本是浙江餘姚黃氏,明初為了逃避勾補軍伍之苦,而改姓冒用王氏。在朝臣們進呈的並經萬曆皇帝本人肯定的王喜姐的諡文中說:皇後王喜姐對皇帝的影響很大,多次使萬曆寬宥直臣頒獎忠臣,並令萬曆改變主意聽從大臣們的話,“宥直褒忠數讚轉圜之聽”,當然這被王喜姐維護嘉獎的忠直大臣們中必不會有屢屢與王喜姐作對的張居正等,而如此照拂所謂“忠直”之臣們的皇後王喜姐自然是被投桃報李,被“忠直”之臣們極力維護。《萬曆野獲編》載:“時,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新自家居補官至都,始露章力諫,其辭哀婉而危切。上大怒,下詔獄拷訊,究問主使之人,九卿台省俱力救不從。從首揆久謝病,次輔沈一貫,以密揭婉解。次日,忽下聖諭雲:“中宮乃聖母選擇元配,見今同居一宮,少有過失,豈不優容!邇年稍稍悍戾不慈,朕每事教訓,務全婦道,中宮亦知改悟,何嚐有疾?”雲雲。輔臣回奏不報,一貫又上奏,謂:“今日之謗,十年前已鼎沸。故上前諭,惟示首臣,不使一人得見。若以此諭外傳,外人必謂上果不利於中宮。則數年之謗,本虛而反以為實。上數年之旨,本實而反以為虛。天下藩府,以至萬國四夷,歲進表箋,稱賀中宮,倘聞此語,尤為未便。其他語尤過激雖堪。”上稍為霽威,且示以皇長子冊立稍遲之故,並寢所傳聖諭不下。德完雖廷杖削籍,亦得免於死。上重彝倫,畏名義,即簡禮中宮,或亦一時弗意致然。忽聞中外浮言,諫臣伏闕,遂不勝愧悔。此後伉儷彌篤,恩禮有加。”自小被母親李太後嚴格管教的萬曆是個重視綱常倫紀和名聲形象之人,明朝後期自萬曆開始的皇帝們皆是如此,對發妻皇後都是格外的禮重優容。皇後王喜姐性格強勢暴戾,萬曆再愛她,也難免有忍受不了的情況出現,偶爾“簡禮”,即對王喜姐禮數不夠,結果就被王德完等東林黨朝臣們散布謠言罵作是寵妾滅妻,整得萬曆愧悔不已,從此再也不敢和皇後鬧脾氣了,對王喜姐是更加地容忍遷就、恩禮有加。
讓我從具體事實入手,比較一下東林黨宣傳的被萬曆苛待的皇後王喜姐和萬曆專寵的鄭貴妃所獲得的實際待遇吧。王喜姐與萬曆皇帝是“朝夕同宮,恩好甚篤” 、“(王喜姐)遊宴必從(萬曆)”,兩人同食同宿、形影不離,“伉儷甚篤、恩禮有加”,萬曆更屢屢為王喜姐破例,讓其家人襲伯爵兩次,王父討要二十五頃墳地,萬曆給六十頃,賞賜其弟一萬五千兩恤典銀等等等等,而受寵的鄭貴妃獲得的家族待遇還比不上不受寵的周端妃,鄭貴妃父向萬曆討五千兩恤典銀,萬曆竟隻給五百兩;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是萬曆四個兒子裏唯一一個被萬曆安排之藩被迫母子分離的。
值得一提的是:萬曆允許王喜姐對政務的參與程度也是令人驚訝的,傅維鱗在《明書·宮闈紀》中記載萬曆讓皇後收存管理奏折文書,而王喜姐對奏折內容都十分清楚,萬曆需要時“則隨取所奏上之,毫無錯謬” ,更不要說王喜姐多次使萬曆寬宥直臣頒獎忠臣,並令萬曆改變主意聽從大臣們的話,不但能參政更能議政。而鄭貴妃別說參與朝政,她就是想要個太監甚至隻是誇誇萬曆看中的太監都會令萬曆震怒,見《酌中誌》載:“秉筆史太監賓者,嘉靖四十一年選入,多學能書,頗複歐陽,率更筆法,先監最器之,曆升文書房。史廣交遊,善琴弈,好寫扇,其詩字之扇流布宮中,神廟思得好秉筆,覽至史姓名,皇貴妃鄭娘娘偶讚揚之,聖意疑其從宮闈中鑽營也,遂立謫南京數年。” “聞皇貴妃鄭娘娘欲討(毛成)做司房近侍,神廟以為先監矩甫亡,已派與常雲名下,何可用?未遂許。”又見《萬曆野獲編 今上家法》“今上眷鄭貴妃,幾於憲宗之萬貴妃矣。然禮遇雖隆,而防維則甚峻。有內臣史賓者,以善書能詩文,知名於內廷,其人已貴顯,蟒玉侍禦前久矣。一日,文書房缺員,上偶指賓以為可補此缺,貴妃從旁力讚助之。上震怒,笞賓逐之南京。貴妃戰栗待罪,久而始釋。史居南十餘年,始再召入。”
“神廟會與諸王子宴,各有小賜。光廟賜一玉碗,命貴妃代為收藏。至是突索所賜玉碗,年月已久,司帑者遺忘,屢索不應。既而索福王所賜,隨手而進。神廟震怒,遂升殿命抓宮人首來。祖製:升殿則宮眷俱不敢進參。神廟蓋以此難貴妃也。貴妃毀冠服,脫簪珥,蓬首跣足率諸宮人匍匐殿門外待罪,良久始解。”萬曆以鄭貴妃的下人——司帑者找不出他多年前賜的一隻玉碗為借口,故意升殿為難苛責鄭貴妃,鄭貴妃嚇得蓬頭散發光腳趴在殿門外等候發落,如此在趴了很久才最終無事,如此故意在人前折辱鄭貴妃,萬曆對鄭貴妃何曾有半分憐惜?
皇後王喜姐不斷淩虐侍從、更打死宮人宦官不下百人的殘暴惡行,被萬曆視若無睹,稱其“稍稍悍戾不慈”,極力為之辯護。而鄭貴妃的下人犯了個小錯,甚至就連鄭貴妃為了討好萬曆而誇其看中的太監都要被萬曆怒責,鄭貴妃更會恐懼地“蓬首跣足匍匐殿門外”和“戰栗待罪”,從這種種表現來看,萬曆對鄭貴妃的苛責和鄭貴妃對萬曆的畏懼都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可想而知,萬曆平時是如何對待鄭貴妃的,看來伺候喜怒無常的病人真不是個輕省的活,尤其當這個病人還是個擁有生殺予奪權力的皇帝就更可怕了。
正因為萬曆並不寵愛鄭貴妃,而隻是享受鄭貴妃的周到小心的伺候,所以東林黨們才敢如此大膽地攻擊鄭貴妃,想想宣宗的孫貴妃和憲宗的萬貴妃何等受寵,皇帝為她倆是屢屢破例,可哪個大臣敢指指點點?萬曆的皇後王喜姐殘忍暴虐,何曾有大臣敢於上疏抨擊呢?而王喜姐的參政幹政,又何曾聽到朝臣們的批評反對聲呢?可鄭貴妃呢?不斷跪泣懇求萬曆盡早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卻仍然被東林黨亂批為謀奪太子位,東林黨文秉的《先撥誌始》記載得清楚:“祖製:既立太子,凡朔望大節,東西兩宮同諸貴妃俱詣太子望母宮行慶賀禮。”每逢初一十五,鄭貴妃都要向太子朱常洛的母親王恭妃行禮,這禮一行就是整整十年,她哪敢有任何逾越?萬曆二十二年三月鄭貴妃在看到河南饑民圖後主動捐出自己十二年來的全部積蓄五千兩救助災民,對此官員們從來不提,可後來萬曆皇帝傳旨要皇後帶領妃嬪捐錢一事卻被朝臣們拿來讚頌是皇後王喜姐 “賑饑餉士時分掖帑之餘”,是“女中堯舜”!朝臣們都是人精,他們永遠都隻會撿軟柿子捏,絕不會碰皇帝的心尖子的。
總而言之,鄭貴妃雖然在萬曆的妃嬪中最為受寵,但這隻是因為她善於伺候病人,萬曆皇帝真愛的和最寵的從始至終都是他的初戀發妻——皇後王喜姐,但這一切卻被東林黨為了政治需要而刻意歪曲了,甚至竟將殘暴跋扈的皇後王喜姐描述成了被冷落欺淩的可憐模樣!
《崇禎長編。卷34》載:“神廟皇貴妃鄭氏於崇禎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酉時薨,逝喪葬事宜命照神廟恭順榮莊端靜皇貴妃李氏例行,即葬李氏園內,並擇吉開隧興工。”今天所說的鄭貴妃墳其實是李貴妃墓,是萬曆皇帝於萬曆二十五年為寵妃李敬妃建的,其墳園規格形製與萬貴妃墓基本相同,但比萬貴妃的還加了一重外羅城,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中規模最宏大的,可見萬曆對李敬妃的寵愛程度,崇禎因為不願為鄭貴妃花錢單獨造墳,於是直接將其放入李妃墓收葬,鄭貴妃死後居然連自己的墳墓也沒有,等同於是為李敬妃陪葬,一代“寵”妃生前辛苦、死後淒涼,如此現實是何等的諷刺啊!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