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隱史

朱樓舊夢隱敘家亡血史, 兒女悲情婉書明亡華殤。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筆法,賈事真史揭開驚天隱秘!
個人資料
xibeifengla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揭秘晴雯的“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附視頻]

(2016-12-12 07:02:41) 下一個

(《紅樓夢》是假小說之形的真史書, 作者所寫“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脂批鄭重提示“作者用史筆也。宜作史筆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字字看來皆是血”“實寫幼時往事,可傷”,“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紅樓夢》布局宏大,構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讀表麵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後的真曆史。由於書中人物事件之間皆有關聯,請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世人總是不解:執政十八年來,一向對人刻薄寡恩的崇禎怎麽就唯獨對楊嗣昌一人始終信任、恩遇非常呢?這到底是為什麽呢?這一切隻有在撥開東林黨製造的偽亂後,才能獲得答案。

通過我前麵的細致分析還原,我們發現真實的曆史是:楊嗣昌不但是明末極為難得的高明的帥才、出色的戰略大師,更是忠君愛國、大局為重的忠良之臣。世人皆以成敗論英雄,認為楊嗣昌的“十麵張網”是“紙上談兵”,可是事實是楊嗣昌差一點全殲了農民軍!所以崇禎才會悲歎:“自楊嗣昌歿,無複能督師平賊者!”楊嗣昌製定的總體策略是正確的,具體戰術也是不錯的,他個人更是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我不得不佩服伯樂田秀英的慧眼獨具,可是楊嗣昌的優秀和忠誠卻還是沒能挽救明朝的衰亡。

為什麽?因為崇禎朝東林黨獨大!雖然在己巳之變後,崇禎開始認識到東林黨結黨營私的問題嚴重,可是愛麵子的崇禎卻絕不肯啟用東林黨人痛恨的逆案中人,雖然崇禎開始重用無黨派的孤臣周延儒、溫體仁等,但由於崇禎的閹黨逆案的打擊麵過大,導致朝中的無黨派孤臣的力量過於薄弱,東林黨獨大的情況根本無法改變,而且周延儒後來也是因為投靠了東林黨才得以東山再起。東林黨們熱衷於黨爭,除了黨同伐異、大搞攻訐外根本不做正事!明朝邊防穩固時,東林黨是暗中支持袁崇煥的和談、並指使殺害不肯歸附東林黨的毛文龍;明朝無力兩線作戰時,東林黨卻堅決主戰、兩邊開打!東林黨處處抵製牽掣楊嗣昌,而擁兵自重的東林黨將領左良玉更是不聽命令,“九檄皆不至”,楊嗣昌的作戰計劃無法得到貫徹執行,最終導致了楊嗣昌的失敗。

有人講楊嗣昌的失敗是因為錯用了熊文燦。可是有誰知道,楊嗣昌之所以會推薦熊文燦完全是因為崇禎的關係!《明史*熊文燦傳》中記載得清楚:“會帝疑劉香未死,且不識文燦為人,遣中使假廣西采辦名,往覘之。既至,文燦盛有所贈遺,留飲十日。中使喜,語及中原寇亂,文燦方中酒,擊案罵曰:“諸臣誤國耳。若文燦往,詎令鼠輩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廣西采辦也,銜上命覘公。公信有當世才,非公不足辦此賊。”文燦出不意,悔失言,隨言有五難四不可。中使曰:“吾見上自請之,若上無所吝,即公不得辭矣。”文燦辭窮,應曰“諾”。中使還朝,果言之帝。初,文燦徙蘄水,與邑人姚明恭為姻妮,明恭官詹事,又與楊嗣昌善。嗣昌握兵柄,承帝眷,以帝急平賊,冀得一人自助,明恭因薦文燦,且曰:“此有內援可引也。”嗣昌喜,遂薦之。”

事實是崇禎派太監考察熊文燦在先,考察後十分滿意,崇禎對農民軍一貫主張以撫為主,說“寇亦我赤子,宜撫之”,熊文燦提出的“五難四不可”的剿匪要求自然也就不算什麽。楊嗣昌與熊文燦並無交集,是姚明恭向楊嗣昌透漏了崇禎對熊文燦十分看重,告訴他用熊文燦就能獲得崇禎的“內援”,希望得到崇禎更大支持的楊嗣昌才據此推薦了熊文燦。熊文燦實為崇禎所喜所用者,楊嗣昌不過是想崇禎所想、急崇禎所急,給崇禎鋪路搭橋而已。這也就是後來當楊嗣昌反對熊文燦對張獻忠的招撫優待,主張“厲兵剿殺”時,反被崇禎斥責:“豈有他來投降,便說一味剿殺之理?”的原因,因為崇禎還是更聽信太監劉元斌和他自己相中的熊文燦!對熊文燦的一味主撫,楊嗣昌是十分不滿的,但因為有自己的推薦,更因為崇禎的支持而無可奈何, “嗣昌亦心非之,既已任之,則曲為文燦解。

張獻忠向熊文燦投降,楊嗣昌是不相信的,因為張獻忠的投降記錄太差了!不但有“澠池渡”和“車廂硤”兩次的詐降記錄,而且還刨了老朱家的鳳陽祖墳!對這樣的怙惡不改的張獻忠,楊嗣昌如何能信呢?於是他向崇禎建議讓張獻忠去打李自成建議讓張獻忠先襲殺李自成和馬守應證明誠意後才可招安,否則應“厲兵剿殺”。可惜崇禎是要做千古仁義聖主的,這樣不仁不義的做法自然是不可以的。崇禎要展現他的仁慈大度,刨祖墳那都不是事,崇禎堅持他從前的看法“寇亦我赤子,宜撫之”,不但第三次接受張獻忠的投降,還允許他保留著完整的武裝。於是,兵源不足的大明王朝有了這樣一副奇景:張獻忠帶著手底下4萬人吃著朝廷的招安兵餉在穀城好吃好玩,而這4萬人卻隻聽張獻忠一個人的命令。當張獻忠再次造反時,崇禎對楊嗣昌不滿了,可問題是:這是楊嗣昌的錯麽?!!

 

 

史書寫“嗣昌雖有才,然好自用,躬親簿書,過於繁碎。軍行必自裁進止,千裏待報,坐失機會。”

  說這話是根本不看客觀環境。楊嗣昌的謹小慎微都是被東林黨逼的,楊嗣昌因為不肯依附東林黨而受盡攻訐,而一些忽明忽暗的閹黨也不是他的朋友,他是孤獨的,是無助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崇禎,卻又是不可靠的。想想真是傷心,議和一事他把利害關係說得如此清楚,他不懼背上罵名冒著議和被誅的危險隻身一人與滿朝的東林黨抗衡,可是崇禎一看到盧象升主戰便立刻改弦更張,他的嘔心瀝血便全部付之東流,但他還是以大局為重,盡量配合盧象升。楊嗣昌深深了解崇禎的搖擺不定,在外督軍剿匪的他雖無懼軍旅辛苦、無懼局勢艱難,但他卻怕那滿朝東林黨不斷射向他的暗箭,三人成虎,何況東林黨遠遠不止三人!無奈之下,楊嗣昌隻好一麵是事無巨細處處把關、殫精竭慮唯恐疏漏;一麵是擠出時間不停上疏澄清辯解那些無休無止的不實攻訐,他的成敗性命就懸在崇禎那微弱的信任上。朝中無人,深畏三人成虎的楊嗣昌不得不謹小慎微,唯恐出了差錯被東林黨抓了辮子,所以不敢放開手腳。這是楊嗣昌的錯麽???


  誰能體會楊嗣昌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誰能感受到楊嗣昌的殫精竭慮、孤憤悲涼?也許隻有田秀英了,可是此時的田秀英不但愛子五皇子朱慈煥因為借餉一事而慘遭周後毒手,自己也被毒害一病不起,而崇禎則是沉迷在周後花費巨金為他購獻的成群的美女的溫柔鄉中!宮廷內,朝堂上,“風霜刀劍嚴相逼”!於是楊嗣昌死了,田秀英母子四人也死了,東林黨周後這些正人君子們勝利了,而晴雯的那微弱的抗辯聲隻能藏喻於朱慈炤筆下的《石頭記》中了。


  楊嗣昌的失敗其實是崇禎的錯誤造成的失敗,責任盡在崇禎而不在楊嗣昌!楊嗣昌不但見識過人、才華非凡,更是忠肝義膽、勇於任事,是想崇禎所想、急崇禎所急,熊文燦是崇禎想用,張獻忠是崇禎要撫,但楊嗣昌卻不顧自己的名節,將責任一肩扛下,維護崇禎的麵子威信。

  崇禎好麵子可崇禎不傻,在他執政的十八年裏,可還有第二個如楊嗣昌這般能力卓越而又忠心任事的能臣忠臣麽?沒有!楊嗣昌忠君愛國,一心務實、踏實做事,利害關係先講清楚,可是如果皇帝執意不聽,楊嗣昌就無怨無悔地按照皇帝的意願去執行,但真正出了問題,楊嗣昌又毫不分辯的一肩扛下,所以出了那麽多的錯,崇禎都不會去責罰楊嗣昌,因為是楊嗣昌替他崇禎背了黑鍋!

  至於加餉之罪,《綏寇紀略》卷七:“至以加餉殃民為武陵罪,則剿冦需兵,用兵需餉,前督師盧象升早已建議請行矣。世之君子未嚐設身處地而苛求不已,恐未可為定論也宜乎。思陵有雲:“功雖未成,誌亦可憫。”武陵亦可瞑目於九泉矣。” 就連東林黨吳梅村也不得不承認:增兵加餉“前督師盧象升早已建議請行矣”,可是楊嗣昌提出來便成了天大的罪過,這完全是東林黨君子的門戶之見!

  清中葉文獻學家鄧顯鶴評價楊嗣昌:“公才識明練,博涉經史,多識先朝掌故,奪情孤立,授命於疆事既壞之際,二三年暴露行間,轉戰數千裏。事之不濟,以死繼之,亦可謂蹇蹇匪躬者矣。徒以不附東林,而一時同鄉諸人首騰謗書,天下乃哆然和之。雖以其子長蒼、仲丹之賢孝,亦無解於悠悠之口,悲夫!”

 

 

楊嗣昌最後病死於沙市徐家園,崇禎後來夢到楊嗣昌為自己辯冤,“十一月某日,帝語輔臣曰:"朕夕夢故輔楊嗣昌,稽顙庭下曰:'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諸臣不公不平,連章見詆,故歸訴於皇上!'。"語畢,天顏慘惻久之。前嗣昌在蜀於順慶公署題匾,自旌曰"鹽梅大將"。” 崇禎為楊嗣昌書寫祭文,“惟卿誌切匡時,心存許國,入參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凱還朝,麟閣銘鼎,詎料乘箕謝世,齎誌深淵,功未遂而勞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憫。愛頒諭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祗服,欽此”。

田秀英病重時候,崇禎每日都會為田秀英的病情求神祝禱,而最後也就是因為他為田妃病情跑到別的殿燒香祈福導致未能及時趕回承乾宮與田秀英作臨終訣別,“東宮田妃最有寵。是夏,田妃病篤,遍走群望,上鹹躬致禱焉。臨終,上適往他殿行香,不及永訣,回宮大慟,喪禮備極隆厚。”並寫下諡文,見《思陵典禮記》:“皇貴妃田氏諡冊文,十五年歲次壬午七月二十四日壬辰皇帝製曰:“桂殿承芳輝冠三星之首,蘭宮隕秀禮崇六列之先。惟昭德於生前,宜隆恩於身後。爾皇貴妃田氏,生有令質,早晉榮封,麟趾鍾樣式振衍繩之慶,雞鳴效警時襄宵旰之勤。淑問方宣遺芳遽掩望帷如在悲空結於璠華辭輦猶聞名應髙於彤管欲彰懿範宜有褒旌爰稽素履。諡為:恭淑端慧靜懷皇貴妃。靈其有知,尚歆寵渥。”

《紅樓夢》中晴雯病死,寶玉不及永訣,而後特為晴雯創作祭文乃是影射這兩段心酸曆史,而寶玉夜夢晴雯正是如實再現崇禎夜夢楊嗣昌死後辨冤的這段悲憤真曆史。

晴雯的死預告了黛玉的死,紅樓夢在晴雯病死後僅兩回就戛然而止了。一部恢弘巨著《紅樓夢》,其實就是為慘遭構陷暗算的晴雯之死的辯冤之作!

我曾深深的同情崇禎,可是在了解了田秀英和楊嗣昌的遭遇後,我卻不得不說:晴雯的出現是崇禎的大幸,卻是晴雯的大不幸!崇禎不算壞人,但卻絕不是個稱職的皇帝,無論崇禎臨死前如何為自己辨冤,如何將亡國的責任盡推於文臣,這都改變不了他是明亡的主要責任人這一殘酷的現實。是誰大搞眾正盈朝?是誰放任了張獻忠?是誰決定兩線作戰?是誰葬送了楊嗣昌打下的大好局麵?是誰巨金購置成群美女縱情聲色卻沒錢給剿匪缺餉的楊嗣昌?

我讚歎楊嗣昌和田秀英的絕世才華和超凡見識,更悲痛他們的不幸經曆和慘遭詆毀,他們是那個不幸時代的一抹亮色,他們的逝去也最終帶走了明王朝的最後希望。

壽夭多因誹謗生,世事不平餘長恨,伊人逝去音容遠,多情公子空牽念。


附上一段視頻,《武陵人遠》,憑吊那一段令人痛心的悲亡史。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讀後唯有長生一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