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走就走去拉薩第三天 大昭寺-布達拉宮-拉薩河

(2018-10-28 13:48:16) 下一個

以為今生會再相見,

盛開的格桑花是對你永恒的思念。

拉薩河的水是遠嫁後思鄉的淚,

日月雲霞見證著她們深情的呼喚。

八廓節,順時針轉,

虔誠的長頭沒有間斷。

灰色長衫由心力渲染

比晨輝更燦爛。

瑪吉阿米上空的天深邃湛藍,

慕名而去的食客

能否揭秘倉央的俗世姻緣。

布達拉宮前,

每一次心跳都試圖躲避烈日炎炎,

每個台階上都舉步艱難。

尚未明心見性的人兒,

跟著信眾懵懵懂懂走入佛堂聖殿。

八廓,是拉薩舊城的商業中心、最繁忙的街道。八廓環形路是由八廓東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組成。

八廓是拉薩最古老的街道,古代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率部遷徙到拉薩後,首先建造了大昭寺,藏傳佛教的信徒們就開始圍繞大昭寺轉經,逐漸形成一條道路,藏族人稱八廓為“聖路”,藏語“廓”的意思即為“轉經道”。八廓是一條單行道,在八廓上行走,必須和轉經筒的旋轉方向一致,

即順時針行走(右繞)。街上也有許多信徒在一步一長跪地轉經。八角街是漢語的音誤,但正確稱呼“八廓”反而不如“八角街”為人所知.

從大昭寺左側沿著八廓街往右轉,嗑長頭的灰衣人三三兩兩,導遊提前囑咐過,不可以從正麵拍照,但可以從後麵拍照。寬闊的街道上由於大家都朝同一個方向走,一點都不顯得擁擠。由於隻能朝同一個方向走,而且時間有限,極目四顧以免錯過了瑪吉阿米,雖然對這個淒美的故事有太多懷疑。

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

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後寺院改名為大昭寺。也有觀點認為早在9世紀時已改稱大昭寺。清朝時,大昭寺曾被稱為“伊克昭廟”。

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帶去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排隊的信眾繞道庭院外,導遊帶大家去看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雖然不用排隊,可是不能和信眾走同一條稍近些的路。踮著腳看到隊友走光了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中午,集體在大昭寺門口不遠處的一家麵館吃了六元一碗的清湯藏麵。趕時間去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布達拉”或譯“普陀珞珈”,為梵文“Potalaka”之音譯,意為“佛教聖地”。公元7世紀初,鬆讚幹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建立起強大的吐蕃政權。

641年,他與尼泊爾塔庫裏王朝和中原唐王朝聯姻,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在瑪布日山上修建了宮殿。因為鬆讚幹布把觀世音菩薩(世間自在佛)

作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經中菩薩的住地“布達拉”來給宮殿命名,稱作“布達拉宮”。

當時的布達拉宮有大小房屋一千間,但是在赤鬆德讚統治時期遭遇雷火燒毀了一部分。後來在吐蕃王朝滅亡時,宮殿也幾乎全部被毀,

隻留下了兩座佛堂幸免於戰火.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頗章政權,拉薩再度成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三年後竣工,是為白宮。1653年,五世達賴入住宮中。從這時起,曆代達賴喇嘛都居住在這裏,重大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也都在這裏舉行,布達拉宮由此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五世達賴去世後,為安放靈塔,宮廷總管第巴·桑結嘉措繼續擴建宮殿,形成紅宮。布達拉宮在建成後又進行過多次擴建,方形成今日之規模。1959年,十四世達賴丹增嘉措離開西藏。此後,布達拉宮就不再是政治活動的場所,而隻保留了宗教的功能。

趁大家在東門稍坐等入宮時間之際,扯開雙腿向北走去,烈日,一直是忠實的伴侶,不習慣健步的人不易享受高原正午的日光。布達拉宮後門前有崗衛,磕長頭的人絡繹不絕。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主要由東部的白宮、中部的紅宮、西部白色的僧房和下部的雪城組成。

紅宮位於布達拉宮中央,宮內主要是經堂、佛殿和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

白宮,因外牆為白色而得名。白宮主樓有七層,是達賴喇嘛的寢舍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包括寢宮、議政廳、會客室、習經室等。頂層是達賴的寢宮日光殿,殿內部分屋頂敞開,陽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進宮需登木梯,梯中間為達賴喇嘛專用。

布達拉宮前山下的部分叫雪城, 藏語的“雪”是“下”的意思。

先參觀白宮,後參觀紅宮。

白宮牆其實是建築塗料裏添加牛奶、白糖製作、刷漆而成,故有牛奶牆的美名。在藏區,白牆紅牆在宮殿、廟宇和藏族民居隨處可見,窄小的巷子在高原日光照射下,顯得幹淨漂亮,更是純粹聖潔。

紅宮牆不是泥土而是用細樹枝碼砌。你瞅準嘍,紅色樹枝中間,還有細細的牛皮。這紅色樹枝叫白瑪草。

自由時間,徒步去了拉薩河,河堤上有護欄,入口不明顯,但河邊男女老少都有,不穿衣服是合法的,幸好提前了解,見了不怪。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

坐在一片格桑花間,看著河水優雅地流淌,帶的水快見底兒了。但見一輛摩托車上三個少年小子飛馳電掣過來,給傍邊的一個媽媽幾瓶水,他們都是藏族人,或許認識,一念未了,其中一少年把一瓶水遞到若穀麵前。

“謝謝。”

“不客氣。”

  不無意外,卻又如此坦然,似置身世外桃源。

  溜溜達達往回走,在神湖路對麵的藏式餐廳解決晚餐,嚐了酥油茶,微鹹,味道不錯,喝了兩杯。

今日導遊說起曼紮羅,又稱曼紮,曼紮盤,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法器。

象征把整個宇宙縮小在上麵,加以實物觀想而作供養,是密宗迅速積聚福德與智慧的靈性介質。

曼紮盤的形式多種多樣,所用材質也不盡相同。

有的以金銀為壁、四周鑲滿珍寶;有的用珍珠連綴而成。

修供曼紮的曼紮盤,一般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用:上品以金銀打造還嵌上珠寶,中品用黃銅或白銅打造,下品用平整光滑的石板、木板打造。不論何種,皆以意觀數之無量、物之珍貴為上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來也匆匆London 回複 悄悄話 太美了!拉薩是這輩子一定要去的地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