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遠

生活點滴,有感而發。讓快樂的心情常在,讓美好的記憶永存。
正文

辦公室故事 - 追債追到人發狂

(2016-03-17 05:54:08) 下一個

《非誠勿擾》第一次澳洲專場出現了一個海外專場中澳洲特有的現象,就是嘉賓無論男女大多數人從事的都是會計職業。

為什麽那麽多人選擇做會計呢?不知道別人怎麽想,我當初學會計的初衷是,一方麵自己喜歡,大學時學過一點點會計的入門知識;另一方麵會計是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做的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而且不像計算機那樣知識更新很快;第三方麵語言要求不高,對英語非母語的人來說掌握一門技術,隻要能說清楚基本的日常用語和會計術語應付工作就不成問題。

幾年前應聘一個ACCOUNTS(會計文員)工作。Interview時manager 問我以前都做過什麽?我自豪地說會計相關的所有工作都做過。實際上自己從沒做過AR(accounts receivable收款)這一塊,那時把AR忽略不計是因為招聘廣告上寫的 accounts通常是指入門等級的員工,什麽都做點而且各方麵都是皮毛。等真正公司通知我上班時,坐到自己辦公桌前才發現我的這份工作竟然是純AR。AR的主要任務就是催款,通常需要PERFECT的英文和足夠的談判技能,是普通會計工作中最難的一個分支。

第一天上班,老板娘把一個厚厚的筆記本扔到我桌上,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個客戶的催款進程。我之前的AR在我還沒來上班時就離開公司另謀高就了,隻留下這堆亂攤子。看著這個本子,我一下頭皮發麻。AR到底怎麽做?我該怎麽辦?好在以前當過計算機老師,對計算機和財務軟件的使用完全不成問題。至於催錢嘛,中文怎麽催,英文就翻譯一下照樣催吧。

坐在計算機前,對著那個催款的本子硬著頭皮拿起電話:your account is overdue, could you please arrange payment  ASAP? 這樣打了一天電話,對方通常比較客氣地說好,我讓我的會計去處理一下。至於什麽時候處理,什麽時候付款就不得而知了。

過幾天拿著欠款的單子再打一遍電話。比較老實的客戶很快就付了款,不老實的就以各種借口一直拖著。對於那些不肯付款又態度惡劣的通常心裏特別生氣,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個道理就算鬼佬也應該明白呀。每每遇到這種人,就火往上湧,怒從膽邊生。那時公司雖然也找過催款公司,但從來沒有成功案例,通常是付了代理費,但欠款卻拿不回來。所以公司不主張動不動就找外援,自己也不想依靠他們,否則請我這個AR也就沒有意義了。

大概2個星期後,一天老板娘把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A客戶跟我抱怨說你催款催得太RUDE。”“真的啊?我英文那麽差,RUDE 的詞匯還沒學會,就算用中文我都沒有使用過coarse language”心裏這麽想著但沒敢說出口。隻是說“我並沒有用不禮貌的單詞,就正常讓對方欠債還錢,他不還錢怎麽還會抱怨我催他?”老板娘說:“咱們是小公司,得罪不起客戶。以後說話還是小心點吧……” 回到自己座位心想,這好在不是別人欠我錢,否則我還不得被這些客戶氣死。老板和員工境界就是不一樣。既然老板都不在乎,我在乎個啥?

但一直以來自己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認真。不論別人怎樣說,自己要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無限趨於100%地做好。催款一次不行,就想個辦法再來一次,再不行,再想個別的說辭再催……直到想盡各種辦法收到錢為止。當然員工的這種特質,對老板來說是極大的財富,但對自己簡直是一種精神折磨。經常時時刻刻想著怎樣把錢盡快要到,追債追得人發狂,有一次開車上班的路上想著想著竟然開過了頭。唉,以後再麵試,對方問我缺點是什麽?我也有的說了:“就是做事太認真!”這確實是個缺點!

催款過程中遇到各種欠款客戶。最常見的就是軟磨硬泡型。這種客戶,由於資金管理不善,到期付不了款,每次總會想出各種理由拖欠1,2個星期甚至1個月。這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會計休假,沒人開支票;老板生病不能轉錢;計算機壞掉沒法對賬;老板他媽去世,沒時間管理公司;公司遭水災……通常如果客戶訂貨量不是很大,以往表現不是很差,我會通融一下。有一次,一鬼佬打電話過來:“My customer has placed order and will be picking up the goods this afternoon. Can you please release it for this time only? I’ll pay you by the end of this week. Otherwise he’ll be coming to pull my hair。”我說:“Make sure to pay your account by end of this week, otherwise my boss is coming to pull my hair 。”這種客戶明確提供了付款時間,到時如果付款,下次就可繼續相信,否則他就被列在black list 上,再沒信用可言。

還有一種客戶就是A那種欠錢有理型。他們通常會比我還生氣地反問:你催什麽催,我哪次不給錢了,早晚錢都會給你,我又跑不了。我還退了貨呢,先把退貨單給我。這樣他就成了大爺,我隻好隔三差五地打電話,苦口婆心地勸導。哪天他心情好了就恩賜一下,“看我把錢付了,趕緊給我送貨,我現在/立刻/馬上就要”這種客戶在我們公司規模小的時候享受大爺待遇。現在公司大了,我也氣粗了。到期直接停貨,再惹怒了我,收到錢後立馬改為COD (cash on delivery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像前麵提到的A客戶從來不能按時付款,態度又極其惡劣。他們的付款期限從原先的60天改為30天,最終改到COD 。奇怪的是在這時他們反而感覺到我們的好,珍惜能和我們打交道的機會,不停地從我們這訂貨。這就像小夥子追姑娘,總是追不上,追得煩了不理她了,她反而撲過來倒貼。

最糟糕的客戶當然是惡意欺詐型。一次一個客戶開出一張8000澳幣的支票,根據慣例收到支票我們就發給他們一些貨物。但銀行處理支票需要3天才能把錢最終轉到我們賬戶,沒想到第三天收到銀行通知對方開的是空頭支票。再查詢客戶時,對方已經不再接電話。兩個星期後客戶宣布破產。經過這個教訓我們在接收支票上更加謹慎,比較幸運的是以後再沒遇到類似事情。

在這家公司一幹就是近10年,公司也漸漸成長為澳洲同業中前幾名的企業。某天老板娘開心地說現在公司一方麵銷售額猛增,另一方麵幾乎沒有壞帳這是她從來沒有奢望過的。作為AR和 credit control 我也根據多年的血淚史總結出一套比較合理的催款和風險控製流程指導手下一起揮劍江湖。

不過AR的壞處就是天天和trouble maker打交道,與那些按時付款的客戶幾乎沒有往來。盡管現在已經不用親自催款了,但有時仍然有無理取鬧的客戶在電話裏點名找我給他解決問題。有什麽好說的,No money, no goods。聽到他們說到“動情”處我還會忍不住火冒三丈,恨不得:jump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line and pull off all their hair。於是在電腦屏幕前寫下:KEEP CALM, BE HAPPY。每天看著時時提醒自己,放平心態,不要被他們逼到追債追到人發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