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遠

生活點滴,有感而發。讓快樂的心情常在,讓美好的記憶永存。
正文

To be or not to be? 人工智能VS人類智能

(2016-03-10 01:06:36) 下一個

2016年3月9日,對全球人工智能來說,這是石破天驚的一天!

Google的阿爾法狗(AlphaGo)戰勝了世界最頂尖的圍棋大師李世石,完成了“天狗吞月”般的一勝。哪怕後麵的四盤棋都輸掉,都改變不了這項科技革命的事實:會自我學習的人工智能已經可以戰勝人類。正如李世石本人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他也是最早的圍棋軟件開發者)賽前的一致觀點:隻要機器能贏一局,就是人類輸了!贏一局與贏五局並無本質區別,因為這隻狗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每天都在進步,今天贏一局,很快就會贏很多局。我們都知道這一天會到來,隻是誰也沒想到會來得這麽快、這麽決絕!人類的那一點沾沾自喜的智力自尊一瞬間就融化得無影無蹤。

一百多年以來,全球的科技進步浪潮風起雲湧,一浪高過一浪,其成果遠遠超過人類之前七、八千年的積累。現在蘋果的Siri,以及其它大公司,語音應答軟件已經很普及而且相當準確了。但是,還在2000年的時候,語音軟件還很罕有,也很不好用。當年參加過一個項目,是澳洲的一家公司,幫助美國的科技公司進行語音辨別。這家公司利用澳洲移民眾多,擁有說各種語言的資源優勢,對當時美國開發的語音識別軟件,對照原始錄音進行人工矯正。中文是其中的一大難點,因為各地普通話口音差別很大,既要有統一性,又要兼顧靈活性。比如卷舌音、後鼻音等等,又比如福建人常把F發音成H,“福建”就發成了“糊賤”。而江西人則常常把H當作F,還有很多人把英文的“Z”發音成“賊”,更有發成“一賊”的。凡此種種,別說語音軟件,就是活人有時也聽不明白。

這裏順帶講個故事:我有一個師弟,江西人。有一次被朋友叫著打麻將,約好一戰到底、打服為止。剛開始沒多久,隻聽他大喊一聲:“我服了!”大夥兒驚詫:怎麽還沒打多久就服了?正要問,隻見他笑嘻嘻地把牌一推,說:“拿錢來、拿錢來!”噢,原來他是“胡”了!有朋友立馬說:“你以後胡牌就說英文吧,比如 I got it 或者 I made it什麽的,這樣還好懂一點兒。” 現在呢,估計跟鬼佬打麻將也可以用Google語音翻譯了。

科技是改變人類生活的最大要素,再過二十年,機器會不會參與甚至改變人類的思想呢?以阿爾法狗日益不停的學習精神,如果它有人類思想,一定會同意主席的話:“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同時,人類也會麵臨哈姆萊特的困境: To be ,or not to be? (是生, 還是死?)

 

PS:最新消息:今天剛結束的第二局李世石又輸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