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好好學習,長大要找好工作!” “每門功課成績不能低於95分,不然怎麽能考上好大學?!” “課本上講的每一個知識都要記牢,要能夠準確運用到解題中去!”...我想現在有很多家長會用這樣的話教育要求孩子,因為他們自己小時候也是聽著同樣的教導長大的。
我不曉得是不是每一位家長都理解類似的教導的基礎是什麽?如今有哪些現實意義?還是不是勸說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優解?我們仍然需要從曆史的角度出發來反思。
人類社會至今大致經曆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目前正處於信息社會。幾千年間,教育的核心觀念也在伴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不斷適應呢。
在農業社會時期,教育的核心觀點主要是為了傳承和維護社會的穩定、價值觀和職業技能的傳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下一代成為合格的農民、手工藝人或其他特定職業的從業者。重點在於教授農業知識、手工藝技能和家庭價值觀念。教育的內容主要圍繞農業生產、耕作技術、家庭管理等方麵展開,旨在確保社會的經濟生產和生活秩序的穩定。教育的方式通常是口頭傳授和實踐經驗的傳遞。年長者或有經驗的人會擔任教師的角色,通過直接指導和示範來教導年輕一代。學習的過程是實踐中的參與和模仿,孩子們通過觀察、幫助和模仿成年人的行為來學習農業技能和家庭職責。在農業社會時期,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們成為社會中特定角色的適應者,傳承社會的文化和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是確保社會的穩定和繁榮,維持傳統的社會秩序和職業分工。
農業社會的教育核心觀點有以下特點:
1. 功利性。教育主要麵向社會實用,側重於生產勞動技能的訓練和傳授,為農業社會輸送勞動力。
2. 道德性。教育注重傳統美德和倫理道德的灌輸,要求學生具備孝順、勤勞、守規矩等美德。
3. 實踐性。知識主要通過師傅製直接傳授,教育強調實踐操作和手工技能的練習。
4. 保守性。教育內容和方式大多由祖輩傳承,社會變遷緩慢,教育也較為保守。
5. 家庭性。教育主要在家庭中進行,由家長直接負責子女的教育,學習也融入生活,較少脫產學習。
6. 忠順性。教育要求學生信奉傳統思想,尊崇權威,追隨祖輩。獨立思考和創新並不被鼓勵。
7. 選拔性。教育機會主要隻提供給上層社會階層,教育更側重培養統治階層後代,並非普及。
在工業社會時期,教育的核心觀點主要是為了滿足工業化社會的需求,培養適應工業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勞動力和公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具備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工人,以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重點在於提供基礎教育,包括閱讀、寫作、算術和基本科學等學科的學習。同時,教育係統還在基本教育的基礎上,嚴格選拔出學習能力更強的學生接受專業高等教育,以填充工業化社會對工程師,科學家等職位的需要。此外,教育還著重培養紀律性、服從性和按時出勤等工業社會所需的素質。教育的方式逐漸轉向集中的學校教育體係。學校成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按年齡和學科劃分進行集中的教學。教育內容逐漸標準化,遵循統一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教師在學校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負責傳授知識、紀律管理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工業社會的教育觀點強調實用性和職業適應性。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符合工業社會需求的勞動力,提供所需的技能和素質,以便學生畢業後能夠進入工廠、辦公室和其他工業職位。教育的重點是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和經濟上的獨立。
工業社會的教育核心觀點有以下特點:
1. 知識性。工業社會知識增長迅速,教育開始重視知識的傳授,鼓勵理性和科學。
2. 公民性。市民社會的興起,教育要培養公民意識和公德,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
3. 標準化。教育製度開始標準化,實行義務教育。教材和教法趨於統一規範。
4. 研究性。大學開始興起,教育開始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培養高級知識分子和科技人才。
5. 選拔性。教育仍然具有選拔性,重視發展精英和未來領導者。但教育機會也開始普及。
6. 實用性。教育內容麵向工業社會實用,培養工匠和技術工人。
7. 科學性。教育傾向於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重視學科體係建構和科學教學方法。
8. 普遍性。教育對象由社會少數富有階層擴大到全民教育。
9. 終身學習。隨著社會變化加速,教育觀點開始重視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培養。
在信息社會時期,為了適應快速變化和知識爆炸的社會環境,教育的核心觀點逐漸演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願成為領銜思想。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信息處理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具備綜合知識和技能的終身學習者,能夠成為有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積極參與者。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不應該隻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該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意味著學生能夠獨立地思考問題、分析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判斷。這需要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可以不依賴他人的意見和觀點,能夠獨立地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追求真相的意願意味著學生應該有一種渴望了解事實真相和尋找真理的意願。這需要培養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培養追求真相的意願,學生會主動地尋找信息、進行調查研究,以便能夠形成全麵準確的認知和觀點。這個觀點的重要性在於,獨立思考和追求真相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成長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信息如此豐富和多樣化,我們麵臨著各種觀點和信息的衝擊。隻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願,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些挑戰。通過培養獨立思考和追求真相的意願,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成為有思想、有判斷力和有獨立見解的個體。同時,這也有助於他們在麵對複雜的現實世界時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和正確的選擇。
教育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和個性化。借助技術的發展,學習變得更加自主和多樣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和在線資源獲取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個性化教學成為一種趨勢,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提供定製化的教育方案。
信息社會的教育觀點強調終身學習和適應性。教育不再局限於學校階段,而是一種持續的學習過程。學生需要具備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能夠不斷適應和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職業需求。
此外,信息社會的教育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和社交技能,以適應信息社會中的合作和互動需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麵發展的個體,具備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適應變化的素質。
讓我們再次反思之前家長們常用來教育孩子的哪些話,就會意識到這樣的教導的基礎是工業社會的教育模式,它強調考試和分數,培養專業技能和知識,為了適應社會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和效率。這樣的教導在過去可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那時候社會的需求和競爭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的。但是在信息社會,這樣的教導可能不是勸說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優解,因為信息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綜合能力和創造力的人才,而不是隻會考試和記知識的人才。信息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和交流,而不是標準化和規範化。信息社會需要的是個性化和多樣化,而不是一致化和同質化。
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首先要了解信息社會的特點和趨勢,認識到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不再是為了考試和分數,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和創造力。其次,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不要強加自己的意誌和期望,而是要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力,支持孩子探索不同的領域和方向。再次,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不要隻是教導和批評,而是要傾聽和理解,不要隻是指揮和控製,而是要合作和協商。最後,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多元化的信息和文化,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多樣化的活動和實踐,讓孩子有機會展示多方麵的才能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