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今天說點兒不一樣的,說體育

(2023-03-25 14:17:07) 下一個

今天說點兒不一樣的,說體育。

我們先來看2022年體育總局的預算,摘要如下:體育訓練經費預算約13.2億元,體育競賽預算約1.3億元,群眾體育預算約4234.87萬元。

這種畸形搭配,中國人不繼續作“東亞病夫”,就隻能靠保健品和養生了。

當然,黨國的這種預算傾斜在曆史上是有意義的。在建國之初,為了凝聚民心,將中華重新形成為中華民族國家,在國際體育賽事取得優異成績起到了絕大助力。

但是世異時移,如今的中國已經不需要去證明自己,現行的體育體製反而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拖累。各種曆史包袱越來越消耗國家社會資源;同時,未能商業化的體育市場嚴重束縛了下一步國家經濟發展。

沒錯,中國的體育需要商業化,不是現在像足球甲A和CBA之類的偽商業化。

中國目前無論官方和民間的觀念都與世界主流發達國家不同:中國人對中國體育的目的是“為國爭光”“拿金牌”,其它都不重要。

這個觀念在地球上除了北朝鮮、伊朗等有限的國家也是絕無僅有的。

中國搞了舉國體育體製。從小選擇有天賦的孩子進入體校,與世隔絕,一心訓練,然後擇優層層選拔,最後其中的佼佼者拿金牌,為國爭光。

我們也了解,由於體校一點都不關心小運動員的文化學習,導致文化水平極其低下,體校的運動員一旦被製度淘汰,同時也代表著被社會淘汰。不僅如此,哪些取得過驕人成績的運動員,因為從事的是小眾運動項目,一旦退役後沒能留在體製內混飯吃,甚至出現了舉重金牌冠軍在沈陽澡堂子搓澡的現象。

世人皆唏噓。

我們來看所謂的國球-乒乓球。國內的“乒超”聯賽,官方年年聲勢浩大舉辦,沒有讚助商,觀眾寥寥。因為老百姓喜歡看的乒乓比賽,不是體育本身,而是看中國人如何吊打外國人!

因為國內長期對體育的定位就是為國爭光,導致社會大眾對體育的認知完全是扭曲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都曉得好多代表其它國家打乒乓和羽毛球比賽的前國手。他們哪一個不是被國內媒體自媒體365天,從早罵到晚。

所以說:我們要開始扭轉這個觀念,把自己當成地球上一位平等個體來看待,因為中國人已經不必對外主動展示自己的優勢了。我們要將體育徹底從官本位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投入全麵商業化運作,轉化一個運動員由誕生到退役完全靠財政的窘態,讓它由社會經濟發展的潛力轉化為動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