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瑪雅史記:本紀》

(2018-01-09 17:55:13) 下一個

本文為原創,引用或轉貼請私信。

 

Palenque國太祖K’UK’ BAHLAM一世,號Quetzal Jaguar(注1)。公元397年3月30日生。來自Teotihuacan或Tikal(注2)。他於公元431年3月10日建立Palenque國(城邦)。被尊為“Toktahn Lord”(注3)。

注1:Quetzal是中美洲的一種鸚鵡;Jaguar是獵豹。K’UK’ BAHLAM是瑪雅注音,Quetzal Jaguar是直譯,因為這幅圖片是由Quetzal鳥和Jaguar的耳朵共同組成。

注2:Teotihuacan古中美洲城邦;Tikal - 蒂卡爾,最大的古瑪雅城邦之一。K’uk’ Bahlam在記載中曾有4年與Siyaj Chan K’awiil 二世共同統治Tikal的曆史。而Tikal城邦最初是由Teotihuacan的戰爭酋長(軍事首領)Siyaj K'ak'直接任命下建立的,所以有懷疑Palenque城邦的成立也受到了Teotihuacan的直接影響。

注3:直譯為Holy Cloud-Center Lord - 神聖的雲中主人

以上信息主要取材於下麵的碑文 - 出土於Palenque古城神廟。

 

其中對國王K’UK’ BAHLAM一世的介紹是上圖中的這段文字(縱向由左至右第16/17列,橫向由上至下第4-9行)

 

第一行的兩個字符代表著時間 - 5Kimi 14K'ayab,請注意,這個是瑪雅紀年。瑪雅的數學運算采用20進製。第一字的那一個豎代表數字5,右邊的一半是瑪雅日曆中“日”的單位。第二字左麵每一個點代表數字1,所以形成數字14。K'ayab是瑪雅日曆中的“月”。

第二行的第一個字的意思是動詞“誕生”。第二個字是國王的名字K’UK’ BAHLAM。你可能會注意到這個字的畫法與開篇的圖形有些不一樣,這就是瑪雅文字靈活又率性的地方。就如同“中國隊大勝美國隊”或“中國隊大敗美國隊”都是同一個意思一樣,瑪雅文字也有其不遵循“語法”的地方。

 

緊接著下一句。第一行代表著K’UK’ BAHLAM自出生後到成為國王的日期。第一個字符代表14天另5個月,其中4個點兩豎代表14日,那一個橫是5月,其它是日期符號。第二個字的左上角的2個點代表2年,右上角的1個點代表1k'atun(20年)。換算成現今的日期形式是22年114天。

第二行,第一個字接上麵的日期,代表上述日期是從生日開始計數。第二個字下麵是一隻手,代表“手握”的意思;上部分,左麵的發音‘sak’,表麵意思是‘白色’;右麵的發音‘huun’,表麵意思是‘頭帶’;但它們2個組合在一起就具有了另外的含義 - ‘Sak Huun’,是瑪雅的Jester God(權柄之神)。所以這個字的意義便不難理解了。

第三行,第一個字的直譯是帶上王冠。學者指出,這個字還能進一步表現出是自我授權成為國王(自治)還是由其他力量的扶植。但由於其它可供對比分析的資料不足,至今無法明確定性。第二個字符是瑪雅神曆日期,1K'an。

第四行,第一個字符是上述日期的瑪雅太陽曆書寫 2K'ayab。第二個字符由6個單字組成,意思是”Holy Cloud-Center Lord“

 

這是這位國王流傳下來的唯一形象,取自神廟的石刻。因為有磨損,虛線部分為臨摹後的猜測補足,空白處缺失。那麽我們能從這幅形象畫的剩餘部分看到什麽呢?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明的豹皮短裙(莫非是孫悟空轉世?)。裙子在前麵分叉,使用羽毛作為底邊裝飾。佩戴串珠,個性張揚的羽毛頭飾。他的右臂懷抱一個嬰孩(身份未知),左臂是一隻蛇的形象,被他握著。

這就是Palenque國第一任君王K’UK’ BAHLAM一世的故事。在同樣時空的歐洲,羅馬帝國正步入他的中年;遙遠的西方,K’UK’ BAHLAM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他的城邦。

 

 

帕倫克國(Palenque)太宗CASPER(注1)。公元422年8月8日生。他於公元435年8月9日(13歲)繼承王位。於公元487年退位。在位52年。被尊為“飲水杯王子ch'a???,帕倫克的神聖領主“。(注2)

注1:國王名字左邊的字符讀音是ch'a,右邊部分的意義和讀音至今不明。CASPER隻是曆史學者的命名代稱。

注2:這個似乎是尊號的出處,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出處,出自帕倫克早期文物的一個石頭磨製的碗裏麵的一段文字。但是上麵的字麵翻譯按照今人理解似乎很有調侃的意味。或許在瑪雅人心中,水杯是一種很高貴的物品?也許是學者對這段文字的解讀有誤(這也是經常發生的),”水杯“在這段話裏麵應該是”聖杯“的意思?

上述 CASPER 國王的基本信息同樣來自於《瑪雅史記:本紀》- 1 中的碑文。緊接著上一位國王的介紹,他的信息開始於縱向由左至右第16/17列,橫向由上至下第10-17行。然後接著縱向第18/19列,橫向1-2行。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行的兩個字符代表著時間 - 11 Lamat 6 Xul。第一字的那一個點,兩個豎代表數字11。第二字一個點一個豎代表數字6。兩個字中最左邊的點點兩邊都畫有半圓,它們沒有明顯的意義,是瑪雅文字中的一種花式寫法,是為了讓中間的點顯得”平衡“,這樣更漂亮一些。

第二行的第一個字的意思是動詞“誕生”。第二個字是國王的名字CASPER(ch'a?)。

 

緊接著下一句。第一行代表著國王自出生後到登基時間長短。翻譯成公元紀年的長短是13年3個月又9天。

第二行,第一個字接上麵的日期,代表上述日期是從生日開始計數。第二個字又是國王的名字。

第三行,這兩個字是2 Kaban 10 Xul,這是國王登基時年齡的長紀年表達。在此的重複表達似乎是為了強調新國王的”年輕“, 僅僅13歲。

第四行,第一個字符表示6個月零3天。第二個字符是將白色頭巾係在頭上,代表登基掌權(前文有講解)。

第五行,第一個字符的意思是自封(非受封)。第二個字符是新國王的名字。

第六行,第一個字符代表重大事情發生的指示。第二個字符和第7行的第一個字符直譯為8 Ajaw 13 Keh。(注3)

第7行,第二個字符代表接下來完成某件事情的指示。

第8行第一個字符直譯為9 bak’tuns(注4),第二個字符是地點名字Toktahn。

自第4行到末尾的文字翻譯成白話文就可以這麽理解:新國王自封登基。6個月零3天之後(雖然實際順序中日期出現在事件之前,但瑪雅的表達方式中喜歡先提時間,在指出發生了什麽),8 Ajaw 13 Keh發生了。國王在Toktahn完成了9 bak’tuns。

注3:Ajaw有主上,主公的意思,這裏大概是指某種頭銜。

注4:9 bak’tuns大概是某種重要儀式的名字。

 

在Dumbarton Oaks博物館收集的瑪雅文物中,有人也解讀到國王CASPER的名字,並且根據圖片與文字的關係,認定上方這位就是CASPER的形象。

 

 

帕倫克國(Palenque)的第三任統治者的名字叫BUTZ’AJ SAK CHIIK(注1)。公元459年11月14日生。他於公元487年7月28日繼承王位。於公元501年退位。

注1:這個瑪雅文字的本意是“Smoking White“或“Smoking Lark”。這個放在現實的語境中真的很難領會代表了什麽意思。當然,如果沿用現今英語俗語中形容女孩子很性感,有吸引力為“Smoking Hot Girl”的話,上述名字也可以翻譯為“充滿吸引力的雲雀”。當然這也僅僅是調侃一下。有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麽不能翻譯成'吸煙的雲雀'?” 其實“吸煙的雲雀”的正確英文應該是“Lark who smoking”。僅此科普。

這位國王的基本信息來源於兩塊碑文,其一是《瑪雅史記:本紀》- 1 中的碑文。其二是同樣出土於Palenque遺址的編號17的碑文。

 
碑文17號

先從《瑪雅史記:本紀》- 1 中的碑文片段來介紹,這位國王的信息開始於縱向由左至右第16/17列,橫向由上至下第3-7行。具體分析如下:

 

A1-A2表示一個時間間隔,18天加一個月(A1),8年(B1),1個20年(A2)。B2代表誕生,這個我們前麵提到過。由於沒有時間起始點,我們可以判斷為前述碑文中涉及到上一個君王的時間也同樣是這個時間段的起始點。這大概是瑪雅人出於節約書寫空間的目的。

A3-B3是新國王的名字BUTZ’AJ SAK CHIIK。A4-B4前麵也提到過,代表帶上王冠,掌握權柄。A5-B5代表登基時間,3 Etz’nab 11 Xul (公元487年7月28日)。

 

上麵是碑文17號中有關這位君王的內容。

A1是瑪雅文章中的起始符號,有點像我們的文章開頭空兩格。接下來B1-B3是一組瑪雅長紀年的時間單位。9 bak’tuns (B1), 2 k’atuns(A2), 15 tuuns (B2), 9 個月 (A3)  2 天 (B3)。A4-A5是瑪雅260天紀年表示,9 Ik’ (A4) 直道 Yaxk’in(A5)那段時間。B5是一個儀式的名字,具體內容未知。A6代表一個地址Lakamha,意思是“大水”。B6新國王的名字。

綜合上麵內容,我們可以理解為:新國王某一天在Lakamha的地方舉行了某種儀式。同時根據類似碑文的記述,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出這個儀式很有可能是一種代表正是掌握權力的形式。同時Palenque的權力中心由前兩位國王的Toktahn轉移到了Lakamha。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它們具體的位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一定都處於Palenque城市核心區的某個位置。

 
這是Palenque遺址核心區的示意圖,圖中標注的是已知的建築物和名稱。上述提到的建築物或者地址也一定在這張圖裏麵的某個位置。
 
 
 

帕倫克國(Palenque)的第四任統治者的名字叫AHKAL MO’ NAHB I(注1)。公元465年7月5日生。他於公元501年6月3日繼承王位。於公元524年11月29日死亡。這是帕倫克國第一位有史料記載確切死亡時間的君主。另外,在上文提到的碑文17號中,描述第三任君王BUTZ’AJ SAK CHIIK的同時,也提到了AHKAL MO’ NAHB(以及他的稱號“年輕的王子”)。再加上對比第三任與第四任君王的生日,僅僅相差6年,所以可以推論他們很有可能是兄弟關係,而非通常的父子關係。

注1:這個瑪雅文字的本意是“Turtle Macaw Lake(龜金剛鸚鵡湖)”。盡管龜和金剛鸚鵡在瑪雅文化中有神聖的意味,但這個組合的意思也很令人費解。

我們再回到《瑪雅史記:本紀》- 1 中的碑文裏尋找這位國王的信息。信息開始於縱向由左至右第17/18列,橫向由上至下第8-13行。具體分析如下:

 

A1-A2表示一個時間間隔,17天加7個月(A1),16年(B1),1個20年(A2)。注意,這裏數字1被一根手指代替了常用的圓點。B2代表誕生,這個我們前麵提到過。一個日期,5 Ajaw(A3) 3 Sek(B3)。國王的名字AHKAL MO’ NAHB(A4)。B4-A5前麵也提到過,代表帶上王冠,掌握權柄。B5-A6代表登基時間,5 Kaban 0 Sotz’(公元501年6月3日)。這裏,有人可能會注意到0 Sotz’這個奇怪的表達方式。

如果遵照瑪雅Haab曆法(瑪雅太陽曆),每365天分為18個月,每個月20天,另5天獨立出來。按照瑪雅太陽曆的習俗,每個月的最後一天,同時也是下一個月的“基礎/底座Seat”。所以說,本身是第3個月的第20天20 Sip,瑪雅人偏偏要書寫成第4個月的第0天 0 Sotz’。

下麵的內容取自帕倫克國遺址最著名的“大金字塔”上的第一塊石刻(麵向東方的那一塊石刻)。

 
 
石刻整體複原圖,下圖取自於本石刻自左到右的第1/2列,1-12行的敘述
 

由於風雨剝蝕,該石刻的表麵已經有好多缺損。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中揣測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上圖第一行是瑪雅文章的起始符號。第二行是敘述時間單位,很類似9 bak’tuuns, 4 k’atuns, 6 年 6 月17 天。第3行,第4行也應該表示時間,但無法準確判斷。第7行有些模糊,但按照類似碑文分析,可以理解為“衣服”和“奉獻,上供”。第8行“他的神”(A8),神甲(B8),神乙(A9),神丙(B9)。第10行,3天另10個月(A10),13年(B10)。第11行,掌握權力之後。第12行是君主的名字AHKAL MO’ NAHB。

重新整合成通順的句子之後,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帕倫克的君王AHKAL MO’ NAHB,在他登基13年10個月另3天之後,於某某時間,向三位神(甲/乙/丙)供奉了法衣。”

下麵的文字取自前文提到的碑文17號。第1/2列的5-8行,緊接第3/4列,1-2行的內容。

 

分析如下:B0是一個指代詞,本意為“貢獻”。A1是地名Lakamha。B1是上一任君主的名字BUTZ’AJ SAK CHII。A2的左半邊意思是“他發現/認可”,右一半是“年輕人”的意思。B2是本篇所述君王的名字AHKAL MO’ NAHB。第3行是時間單位5 Kaban 0 Sotz’ 。他掌握權柄(C1/D1)。AHKAL MO’ NAHB,帕倫克的主人(C2/D2)。

所以本段話的大致含義是,帕倫克的第三任君主在Lakamha認可了年輕的AHKAL MO’ NAHB,並封他為新的君王。

 
取自另一位帕倫克君王Pakal的棺材蓋子上的部分石刻

上麵的文字第一次描述了帕倫克君王的死亡時間。左邊的圖是AHKAL MO’ NAHB的名字,右邊圖形的意思是“他上路了”,這是瑪雅傳統上“文雅的”解釋死亡的方式。

綜合上述第3位與第4位君王的信息,我們不難演算出這樣一個時間線。第3位君王BUTZ’AJ SAK CHII在他28歲的時候,登基成為帕倫克的統治者。在他42歲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上路了”。幾個月之後,他之前認可的年輕的弟弟(比他小6歲),登上王位。年輕的弟弟執政23年。最後於59歲的時候死亡。當然這已經不屬於100%史實。根據已經掌握的證據,再加入一些最可能發生的因素,在想象力和計算上建立的情節。是不是符合曆史真實,還有待日後考證。

下圖為刻畫在帕倫克君王Pakal的棺材上的曆代君王形象中AHKAL MO’ NAHB的刻像。同時也是石棺刻像群中最早的一位君王。那麽為什麽在他之前的那3位君王被“忽略掉了呢”?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確實的證據來回答。比較靠譜的猜測有下麵幾種:有學者說,帕倫克是在AHKAL MO’ NAHB的執政時期才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城邦國家的。也有人說,是他把帕倫克從舊址Toktahn遷移到新址Lakamha的,致使城邦最終穩定下來。所以後來人尊他為城市的創始人。

 

 
 

帕倫克國(Palenque)的第五任統治者的名字叫K’AN JOY CHITAM I(注1)。公元490年5月3日生。他於公元529年2月25日繼承王位。於公元565年2月6日死亡(75歲)。他應該屬於瑪雅眾城邦中在位時間最長(36年),以及最高壽的國王之一。

注1:這個瑪雅文字的本意是“Precious Yellow Young Peccary(珍貴的黃色小野豬)”。這也許可以解釋為瑪雅文化圈所形成的獨特的審美情操?或者說我們對瑪雅文字的研究還有待加深?抑或在瑪雅語境中,針對王者的名字不能做如此解析?如果使用文化間的對比分析,沿用中國上古時期的陶器、青銅器紋飾的習俗(龍紋/鳳紋隻能用於皇家器皿,民間器皿隻能使用之外的雲雷紋、獸型紋、連珠紋、渦紋等等),瑪雅國王也應當使用特殊的“神聖符號”來組合自己的名字。可是在這裏卻看不到這一點。

讓我們來進一步分析這位國王在位時期的一些基本情況。首先,他即位之前,帕倫克國似乎經曆了一段曆時4年左右的動蕩時期。前一位國王死亡於524年12月,而據石碑記載,新國王的即位時間不會早於519年2月25日。雖然我們沒有更進一步的資料來解釋究竟發生了什麽,但根據已掌握的帕倫克國先後16位國王的即位間隔(大部分前任國王死亡到新國王登基隻有幾個月間隔),這個時間段便顯得頗不尋常。很容易讓人懷疑是不是新國王聲明王權的過程中遇到了波折。另外,接下來介紹的石碑內容中提到了K’AN JOY CHITAM在5歲半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作為皇家繼承人身份的認可。同時,他在老國王死亡時的年齡已經39歲。這就更難以解釋,如果老國王死後沒有什麽事情發生的話,為什麽新國王沒有很快繼位?

我們再回到《瑪雅史記:本紀》- 1 中的碑文裏尋找這位國王的信息。信息開始於縱向由左至右第18/19列,橫向由上至下第13-17行。具體分析如下:

 

A1-B2表示一個時間間隔,16天加6個月(A1),19年(A21),1個20年(B2)。A3代表誕生。國王的名字K’AN JOY CHITAM(B3-A4)。B4代表掌握權柄。A5-B5代表登基時間,5 K‘an 12 K'ayab(公元529年2月25日)。

我們接下來再看另一幅相關的碑文,取自我們在《瑪雅史記:本紀》- 4中提到的“第一塊石刻(麵向東方的那一塊石刻)”。縱向由左至右第2/3列,橫向由上至下第1-6行。

 

麵對破損這麽嚴重的石碑,是怎麽發現這是與國王K’AN JOY CHITAM有關的?

首先,根據石碑其它部分的可讀內容,我們基本可以斷定碑文主要敘述各位國王參加過的一些重要儀式。其中主要的信息元素是,時間/國王名字/儀式名稱。其次,我們可以讀出最後3個字符的意思是11 Ajaw 18 Sek 5th k'atun (時間點)。而最先2個字符代表16天,7個月另5tuun(時間段)。根據本碑文中其它可讀部分的句式來分析,我們應該用“時間點” 減去 “時間段(時間間隔)”。這時,我們得到了另一個熟悉的時間5 K‘an 12 K'ayab。這恰恰是這位國王登基的日期。至此,我們可以斷定這段話描述的是在新國王登基時舉行過某項重要儀式。

另外,在出土自太陽廟的一段碑文中也涉及到了這位國王K’AN JOY CHITAM。

 

A1-B1說道,12 Ajaw 8Keh(公元496nian11月19日)。A2-B2是儀式的名字ookte'。但是很遺憾,我們無法通過資料對比了解這個儀式的具體內容,隻能猜測這是一個與皇家有關的重要儀式(很可能是同繼承人相關)。A3是名字K’AN JOY CHITAM。A4是儀式發生的地點Toktahn。

這裏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儀式發生的地點。上一任國王AHKAL MO’ NAHB已經在任期內將“政府”由舊址Toktahn遷移到新址Lakamha,那麽為什麽這個重要的儀式還發生在Toktahn呢?這個答案依然是不得而知,目前比較合理的一個猜測是:盡管新國王的“官邸”搬到了Lakamha,但仍然有一些重要“機構”留在Toktahn“辦公”。

在帕倫克國城市遺址中,編號19的廟宇的碑文中也提到了這位國王。

 

A1-B1提到了時間7 Ajaw 8 K'ayab(公元561年2月11日),這是國王K’AN JOY CHITAM在位期間。A5-B5是國王的名字K’AN JOY CHITAM - 神聖的Baakal之主。中間的內容A2-B4至今還不能準確定義,但裏麵個別詞語分別有建築(B2),他所有的(A3),他敬奉香料(B3-A4)的意思。所以根據常情推斷,19號廟宇是由這位國王所建造,這塊碑文也很有可能是紀念廟宇落成的碑文。

 
取自另一位帕倫克君王Pakal的棺材蓋子上的部分石刻

上麵的文字描述了國王的死亡時間。右邊的圖是K’AN JOY CHITAM的名字,左邊圖形的意思是“他上路了”,這是瑪雅傳統上“文雅的”解釋死亡的方式。

下圖是刻畫在另一位帕倫克君王Pakal的棺材上的K’AN JOY CHITAM的肖像,這可以通過畫像傍邊的名字來斷定。

 

在同一塊石棺上還刻畫了他上一位君王Ahkal Mo’ Nahb的肖像,如下:

 

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瑪雅藝術家對兩位國王相貌特征出色的把握,老國王的敦厚形象與繼任者的彪悍容貌。這讓後人感歎,但也同時充滿疑惑。因為這幅肖像雕刻形成時間不會早於公元683年,而國王AHKAL MO’ NAHB死於公元524年,國王K’AN JOY CHITAM死於公元565年。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古瑪雅時期,藝術家們又是怎樣準確把握已經逝去的先人的相貌的呢?

 

 

 

帕倫克國(Palenque)的第六任統治者的名字叫AHKAL MO’ NAHB II(注1)。公元523年9月3日生。他於公元565年5月2日繼承王位(上一位國王去世85天後繼位,當年41歲)。於公元570年7月21日死亡(47歲)。

注1:這位國王即位以後使用了與他的祖父相同的名字,所以我們標注為AHKAL MO’ NAHB II(二世)。這個結論來自於接下來對碑文的分析。

下圖仍然取自《瑪雅史記:本紀》- 1 中的碑文。信息開始於縱向由左至右第19/20列,橫向由上至下第1-6行。具體分析如下:

 

A1-B2表示一個時間間隔,17天加4個月(A1),2年(B1),2個k'atun(A2)。B2代表誕生。A3-B3代表掌握權柄。A4是國王登基之前的名字。很遺憾,目前還無法準確識別和發音。B4的意思是代表兩人之間的關係“祖孫關係”。代表B5-A6代表登基時間,1 Imix 4Sip(公元565年5月2日)。

這段話在邏輯關係上與我們現代語言差別很大,讓我們重新組織一下,並討論它給出的信息,以及引申出的問題。

某某(名字未辨識)與某某(文中未給出)是祖孫關係。在他出生後的若幹天之後,於公元565年5月2日成為國王。其實第一句話在表麵意思之上,還應該有更深一步的解釋,應該理解為如下的話:“某某(名字未辨識)繼承了祖父的名字....”。

子孫繼承祖先的名字在印第安人中是很普遍的現象。筆者從經過確認的北美印第安人的起名傳統中可以給予旁證。在北美的印第安族群中,每個不同的部落分別擁有自己特有的“人名庫”,與其它的部落的“人名庫”很少有重複。另外“人名庫”中的不同名字分別帶有不同的意思,如不同形象,身體特點,性格特點,英雄人物等等。所以,這裏孫子繼承了爺爺的名字,也或許是代表了他與爺爺之間存在某些共同點吧。

 

上麵的碑文取自我們在《瑪雅史記:本紀》- 4中提到的“第一塊石刻(麵向東方的那一塊石刻)”。縱向由左至右第7/8列,橫向由上至下第4-9行。盡管字跡磨損嚴重,但按照碑文其它部分的閱讀規律,我們還是能猜測出大部分內容。

B0-A1代表19天,12個月另1tuun(時間段)。A2-B2代表掌握權柄。A3與上圖的A4一樣,是新國王登基前的名字。B3的意思與上圖的A4一樣,代表祖孫關係。A4代表登基時間。B4-B5是具體時間9 Ajaw 13 Muwan(公元565年5月2日)。

 
取自另一位帕倫克君王Pakal的棺材蓋子上的部分石刻

上麵的文字描述了國王的死亡時間。右邊的部分是K’AN JOY CHITAM的名字,左邊部分的意思是“他上路了”。

 

 

比起曆史上城邦林立的古希臘,瑪雅城邦的社會組織,統治製度一定有許多不同。但如果論其究竟,有哪些不同,之間的區別又達到了一個什麽樣的程度,根據目前了解到的瑪雅文物材料,很難找出足夠的證物來進行細致的對比研究。即便如此,曆史專家們還是根據已知的資料總結出瑪雅政權的一些統治方式和特點。

首先,瑪雅從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中美洲地區前哥倫布的千年的曆史中一直是以大大小小城邦為單位存在的。我們現今之所以對其統一看待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一致的文化圈。不同城邦形成,興盛,衰落;城邦之間合縱連橫,形成了我們至今近乎未知,但一定也是波瀾壯闊的曆史。

這些城邦最初的形成,有自然形成的原因,也很可能有類似我國春秋時期分封製的原因。因為根據瑪雅碑文史料,一些城邦的建立人,常常或多或少與同時期的其他大型瑪雅城邦有著關係。也許是大型城邦委派有功勳的臣子建立自己的領地;也許是大型城邦的直係親屬分割出去形成新的勢力。但由於史料所限,具體的情況卻不得而知。

但無論怎麽,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有的瑪雅城邦都是實行類神權統治。盡管不清楚具體的統治細節,但我們還是分析出了以下的幾個特點:

首先,為了避免讀者腦海中提前形成某些刻板的印象,在學術性的瑪雅文章著作裏麵,對瑪雅的“君主”都避免使用King(君王),或者皇帝,教主,領袖等類似的稱呼,而是統一使用更一般性的名字“統治者”作為泛指。

權力的象征:瑪雅的統治者大部分是男性,但也出現過單獨女性掌權,或者夫妻,兄弟共同掌權的例子。但與中國或者說世界上其它已知國家的曆史記載有所不同的是。每當一位新的瑪雅城邦統治者產生的時候,除了要經曆一個重大的儀式之外,新的統治者一般還要在城市的核心地區修建一個自己的廟宇或者金字塔。這個以代表新的統治者的建築物,不僅僅是他/她日常“辦公”的地方,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更重要的是統治權力的象征。代表著他既獲得上天的承認來管理這個城市,同時也得到了整個國民的擁戴。比如帕倫克國(Palenque)的第一任“國君”就是在一個叫Toktahn的地方舉行儀式就任的(注1);第三任“國君”就任儀式則發生在Lakamha。

注1:讀者不要被Toktahn和Lakamha所迷惑,盡管目前我們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場所都是代指“君王”的廟宇或金字塔的名字,所處位置也都在城市核心地區。

繼承人:每一位瑪雅統治者都是神的化身。但是,當一位統治者意外死亡,並且還沒有繼承人選的時候,為了接下來的權利分配,戰爭和暴亂是經常性的過程。比如:帕倫克國(Palenque)的第五位統治者K'AN JOY CHITAM I在登上王位之前,整個城市有4年的“空白期”,這個被推斷為4年的“暴亂”時期。當然,這種意外也有得到妥善解決的時候,比如帕倫克國(Palenque)的“國王”Pakal意外死於戰場,為了避免動蕩,接下來可能是城邦的貴族,或者“元老會”之類的機構從附近的“兄弟城邦”請來了一位11歲的王子來繼任統治地位。

擴張:有實力的瑪雅城邦除了修建更大更宏偉的金字塔之外,也在極力對外擴張。盡管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製,再加上熱帶雨林地區,多山地丘陵,沒有畜力運輸,隻有水路。這些林林總總的限製導致瑪雅城邦很難統治大範圍的地區。但是在瑪雅的曆史上還是出現過若幹巨型城邦(以主城為主的星羅棋布的衛星城)。

權力和管理:根據現有的材料分析,瑪雅的統治者不僅僅是神,影響臣民的精神世界。同時他也是城市的管理者,需要處理比如貴族間的糾紛,饑荒之年的安撫等等“危機公關”;同時,他還常常需要作為最高軍事首腦領導軍隊作戰;並且在祭祀中,還要負責向上天提供自己“高貴”的鮮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andrew_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本無心'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想法很有價值
雲本無心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好文!瑪雅字有一點和中文挺像,都力圖填滿一個方形。我還看過瑪雅版的金縷玉衣。這些藝術上的相似性很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