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人猿星球”不可能存在

(2018-01-09 16:32:49) 下一個

本文原創。僅限站內轉載,站外轉載請私信聯係作者。

 

 

有人會說:“人猿星球”當然不可能真的存在?!因為那是虛構的科幻作品。但如果刨根問底---有沒有這個可能性?絕大多數人一定從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如今,筆者試圖從生物和社會兩個方麵,簡要分析一下電影中的主人公如果想建立複雜的社會模式會麵臨的障礙。

小說與電影中的“猿”的形象是黑猩猩,它是目前地球上幾種與人類基因最接近的猿類之一。其它還有大猩猩、矮黑猩猩、紅矮猩猩等。據目前的生物和考古發現,它們分別在1500 — 1000萬年前,同人類分享共同的猿類祖先;另外在基因上它們目前也與人類分享96%以上的相同之處;更有黑猩猩在科學家的刻意培養之下,掌握了簡單的數學和與人類進行初級手語交流的能力。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故事的。那麽,這些就足夠猩猩們進化出複雜的社會嗎?從社會演化的觀點來看當然還不夠。

所有種類的猩猩都是社會化的動物,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群居生活。我們要問,早期的人類,甚至人猿也都是群居生活,這有什麽不同?

猩猩群體一般來說大致由20 — 30隻組成,但其中成年的公猩猩隻有一隻,其它都是母猩猩與未成年的小猩猩。這一點與獅子等等父權製群居動物一樣。這種社會形態的產生在進化論的解釋屬於優勝劣汰。因為領導一個種群的公猩猩一定是最強壯、最健康、最聰明的,與更多的雌性猩猩產生後代,會更可能將最優的基因繼承下去。但是,這種父權製的群居方式與最初人類,或者說是人猿的群居狀態相比又是極為落後的。為什麽這麽說?

先不提人類的父權製與動物界的父權製在定義上的截然不同。早期人類或人猿的群居方式,雖然也是幾十個個體組成一個群落,但其中的成年男性與成年女性的數目大致相等,這就造成了日後在漫長的演化中人猿與猩猩們走上了不同的路徑。

我們都知道,照顧幼子是很辛苦的。猩猩們的幼子與人類的發育階段很相似,都有1到2年的哺乳期,然後再4到5年的兒童期。公猩猩一般得10到20歲以後,母猩猩到12歲以後才性成熟,交配才能孕育下一代。先不提一隻母猩猩一生40年,最多隻能有機會生出4隻後代。從生物學的角度,這種生育率就極大限製了種群的大規模繁育。要知道人類可是能夠每2年生育一次,還有可能多胞胎的。

由於猩猩群落的父權結構,公猩猩是沒可能對猩猩幼子有任何照顧的,照顧孩子的任務則完全落在母猩猩身上。再加上猩猩與人類一樣漫長的成熟期,母猩猩就要像人類母親一樣,在哺乳期內背負孩子,在幼子能夠行走之後還要時時照顧安全、飲食等等,直到進入小猩猩進入少年時期。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與人類中的單身母親是多麽相似!不僅僅要保證自己的生存,還要獨立養育幼子,雖然孩子有可能從父親的血緣那裏繼承了強大的基因,但後天的健康發育則相對較難以保證。

返觀早期人類時期,人類/人猿群落中是不存在動物界的父權製的。他們的群落或者是由兩代/三代人的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或者是由若幹沒有血緣關係的男女構成。最初的原始人類對性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概念,所以濫交(這一點在恩格斯和摩爾根的著作中都有表明)。這樣,生出的孩子都隻能以母親的血脈來區分關係。即便如此,由於孩子父親的不確定性,照顧孩子就不僅僅是母親一方的任務,同時也是整個群落的責任。

後來,一夫一妻製的出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左右。男女雙方性關係的穩定為明確下一代的血緣關係提供了直接條件。這樣孩子在有父母保障的家庭中的成長會更加安全、健康、對心智的發育有更大好處。縱然這時人類仍然處於狩獵采集的時期,每一個育齡家庭也能夠保證大致每4年出生一個新生兒(有近代愛斯基摩人等等民族的例子)。而等到人類農業革命以後,進入定居的狀態,人類家庭的生育率更達到了每2年一個新生兒的程度。

這樣來說,即使是我們重新把猩猩與人類放到同一個起跑線上,猩猩們由於天生生育上的劣勢、社會結構的落後,加上上述對下一代造成的不利影響,不用多長時間,仍然會被人類從數量和質量上遠遠地甩在後麵,就更別提統治地球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