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試評論最近的中印邊界衝突

(2018-01-09 16:21:52) 下一個

本文原創。僅限站內轉載,站外轉載請私信聯係作者。

曆時2個多月的中印邊界衝突算是告一段落了。表麵看起來故事是這樣的:中國在自己的邊界修公路,然後印度認為會威脅到他,於是派兵越界幹擾中國的建築工程,最後在中國的強大政治軍事壓力下退了回去。

如果你認為這個就是故事的全部,中國無辜地被印度欺負了一次,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筆者先問一個問題:中國計劃在洞郎地區修建公路的時候,預見到了印度可能的反應,和準備好迎接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件了嗎?答案是整個的行動都是中國政府有預謀的,是積極的對印度現政府的試探,並且早已經估量好隨後一係列的應對措施。

當前世界,中國的崛起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在東亞,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穩穩壓住老牌的霸主日本,日韓的經濟體係也早已經與中國市場糾纏不清;南海周邊國家都是小國,政治經濟上沒有發言權;隻有另一個南亞大國印度,由於積極地走在民族崛起的道路上,已經成為中國潛在的對手。印度發展經濟,首先就需要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必然會與資源需求大國中國產生爭奪。再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已經侵犯到印度自認為是屬於自己的印度洋勢力範圍,中印之間的矛盾愈加激化。

無論中國政府官方是一種什麽說法,一旦在洞郎地區的高等級公路建成,中國就可以有實力在這個地區快速部署部隊,這將形成對印度東北行省的巨大威脅。印度與巴基斯坦,印度與斯裏蘭卡的關係並不友好,再加上中國的威脅,印度東部自身的民族矛盾,將導致印度為了維持國土完整,無暇關注於經濟建設。(但這恰恰是中國政府最願意看到的)

這麽來說,印度出兵越界的激烈舉動正反應了對自身境遇的擔憂,這是其一。其二,印度目前正在進行激進地金融改革,稅務改革。簡單的說:錢改,得罪了富裕農民和小生意者;稅改,得罪了地方政府。這是印度最近爆發大規模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印度的孟買等大城市都有大麵積的貧民窟,充斥著巨量的前沒有足夠土地耕種的農民(失去土地與可耕種土地不足的農民占半數的農業人口)。而中國是經過兩次充滿血腥的土改運動才徹底保證了人人有地種的社會問題。前些年的印度國策偏重於發展無汙染、容易創匯的信息產業,可這發展到今天隻能安排大概5000萬的就業人口。其他大量的人口處於相對閑置狀態。中國當時的政策是將這部分原農業人口安排從事大規模基礎建設(交通、建築、通信等等)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印度由於各方麵的原因棋差一招,這些閑置就業人口始終是政府的包袱和不穩定因素。而且印度閑置人口中,處於衝動年紀的年輕人占有很大比例(相對80年代中國)。中國七十年代人口中年輕人比例最大的時候,政府采取上山下鄉政策,把年輕人(尤其是受過一些教育的)打散分到鄉下去。然後八十年代又搞嚴打,狠狠抓一批犯罪的,並槍斃了大批情節嚴重的,在巨變的年代穩定了社會風氣。印度政府想借助與中國的邊界衝突來轉化國內的矛盾,但這個舉動也是一把雙刃劍。

印度憑借著對尼泊爾的經濟控製,為出兵越界找了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借口。很可惜沒有預見到中國已經提前把尼泊爾爭取過來,尼泊爾的表態讓印度的行為成為理虧的一方,主動行動變成了一步臭棋。

總的來說,中國發展西藏南部交通的目的,主要還是從經濟和國內政治角度出發。通過發展西藏地區的交通,將西藏真正納入到內地的經濟體製中來。事實上,西藏真正意義上統一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川藏、青藏公路鐵路建成。同時,中國政府通過完善西藏地區的交通與通信建設,也起到了將經濟與政治勢力輻射到周邊國家的作用。這直接促進了一帶一路的實施,但同時也觸動了印度的國家利益。

一代一路,中國既要發揮其經濟實力,顯示出靈活的經濟政策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同時為了震懾反對者,也要彰顯軍事實力。麵對這這麽一個有地區影響力的南亞大國,中國必須要搞清它是敵人還是朋友,無論作為那一方,印度對中國的友誼或者敵意有多強烈,洞郎地區的衝突正是始於中國政府的故意試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