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國旅遊,不能不遊萊茵河,也不能不去科隆。說是去科隆,其實就是去看科隆大教堂。沒有科隆大教堂這個舉世聞名的象征性標誌,科隆就不成其為科隆。大教堂給科隆打上了烙印,這是從中世紀城市規劃產生之初就存在了的。科隆的名氣和它作為旅遊城市的吸引力都是和大教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稱是聖彼得和聖瑪麗亞高等主教坐堂(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從1248年到1880年,修建時間長達632年,最高處達到157.38米高。在建築史上,科隆大教堂既不是最古老也不是最大最高的哥特式教堂。但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高尖塔,花窗玻璃和肋狀拱頂都是哥特式風格的建築特色,是歐洲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建築風格。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大教堂以最純粹和完全的形式展現最哥特式的主教坐堂,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參觀科隆大教堂,可以欣賞的地方太多了!當然,所有的主題都離不開神聖的宗教,色調暗淡的掛毯圖畫講述宗教故事,色彩絢麗的玻璃花窗塑造宗教形象,還有牆上風格各異的宗教畫以及教堂內外隨處可見的宗教人物雕塑,甚至教堂裏的部分地麵都鑲嵌著奇妙的宗教符號和彩色馬賽克構成的宗教畫。
既然來看科隆大教堂,就不妨登一登世界第三高,德國第二高的教堂塔樓。其實,教堂的兩座塔高度並不一樣,分別是157.38和157.31米高。遊人能夠攀登的最高位置離地麵100米。想要到教堂最上麵去,沒有電梯,要一步一步登509級螺旋而上的台階才行。登塔樓入口處的提示板寫著,一上一下需要大約30分鍾。
螺旋而上的古老通道,隻能勉強容下兩人並肩而靜立,如果一上一下的兩個人相遇,那其中一人就得理讓一下了,否則大家都無法繼續行進。在中途休息喘氣謙讓的時候,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做,就是欣賞一下通道壁上隨處可見的遊人的留念塗鴉,各種文字,各種表達。很多塗鴉都是留有時間的,本貓突發奇想,是不是那個電視台可以發動一場遊客的比賽,看看誰能找到最早的那一塗鴉,也應該是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吧。嗬嗬。
上到60多米的時候,是一個鍾樓,可以看到古老的吊鍾,據介紹說,那個重24噸的聖彼得鍾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吊鍾。從鍾樓到塔樓頂層平台就不遠了。從上眺望,萊茵河,科隆老城和那些認得出認不出的科隆景觀都一覽無餘。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美中不足的是,為了保障遊人的安全,遊人所處的觀賞平台被細密的鐵絲網圍著,安全之餘,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但還是瑕不掩瑜的。
科隆之所以能夠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科隆大教堂不止是科隆的標誌性建築,還屬於整個萊茵河穀。在塔樓上可以看到很多遠處萊茵河畔的美景,清澈的河,綠色的山。
在來到科隆之前,每次看到科隆大教堂的照片,都會有一個問題想問, 那就是為什麽大教堂是黑色的。聽介紹才知道,原來大教堂是用砂岩石建造的,砂岩石是一種火成岩,表麵有很多空隙。長年累月的由城市居民生活產生的煙硝灰塵積累在砂岩石表麵,就變成了黑色。據估算,如果用高壓水槍清洗大教堂,50個人的團隊要幹10到15年。費用是一個問題,還要擔心在清洗過程中會不會帶來其他損壞,所以就一直沒有清洗。事實上,對大教堂的維修,重來就沒有停止過。當地居民笑稱,是永遠纏著繃帶的大教堂。
現在才知道很多用大理石或花崗岩建造的教堂,是不會發黑的。因為大理石和花崗岩都是水成岩,表麵密度比較高,光滑而幾乎沒有空隙。反過來想想,黑色也成了科隆大教堂的一個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