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在30秒一手的快棋比賽中以60戰全勝的戰績橫掃了全世界的所有頂尖圍棋高手。
其實,開發人工智能從研究圍棋著手,就是為了能找出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的識別技術(方法)。這種識別技術(方法)研究出來以後,可以用於各種更複雜的場合,比如癌症分析,新型材料的微觀結構的分析運算,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結構的分析運算。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讓超過人類智力的機器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但是,我們人類本來就有把事情搞砸的本領。目前,人類的“破壞力”已逐漸顯露出來,人工智能在許多領域已超越人類,同時,人工智能不斷的技術升級將會逐漸淘汰人類。
簡而言之,隨著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聰明,會有更多的人被擠出就業市場。而且人工智能並不需要比人聰明才能變革就業市場。它們隻需要把工作幹好就行。而這個目標並不遙遠,沒人知道大學該學什麽,因為沒人知道 20 歲的時候學的東西到了 40 歲還有沒有用。大多數人在學校學的東西到了 40,50 歲時就沒有用了。等你知道的時候,你就已經變得一點用都沒有了,而且不是偶然,是必然。如果你還希望繼續保住工作,希望理解這個世界,並且在發生的事情裏麵占據一席之地,那就得不斷地改造自己,而且頻率得越來越快才行。
人工智能一日千裏,有人估算到2033年,有90%以上機率消失的職業,包括球場裁判,收銀員,廚師,導遊;80%以上機率消失的職業有麵包師傅,建築工人,夜間保安,水手;70%以上機率消失的職業包括酒保,木工。到那時,人還可做什麽?那就很可能不止是無產階級,而是“無用階級”了。
今天所有三個傳統經濟部門,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都在經曆著技術取代工人的情況,迫使千百萬人進入失業者的名單。唯一正在新出現的部門是知識部門(研發部門),它由一小部份精英份子所組成。盡管這一部門在擴大,但在今後幾十年裏,可能隻有很小一部份人可望被吸收入這一部門。
大工業的發展,使農民放棄了他們的土地和田產而進入城市,產生了無產階級。而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可能又讓無產階級變成了無用階級。所以,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未必會演變成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宇宙大師,相反的,有很多人會變成沒有工作能力,沒有生活目標,整日靠刷微信消磨時光的“無用階級”。
雖然許多科學家早就預測了,人類社會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但是多數預測目前並未實現。人類可能不會被機器人殘忍地毀滅,而是伴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力日益增強,絕大部分人類將變得“永遠無用”。盡管許多“無用階級”的人也許不再能為社會做貢獻了,但社會可能還得供養他們,給他們生活的意義,給他們一個早上爬起來的理由,於是,“滿足”將會成為要花錢買的商品。比如,人們的情緒和快樂將由藥品來控製,而人們的興奮和情感依戀,可能要通過沉浸式的虛擬現實來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