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周末的一大早和兒子還有LG去了我喜歡的早午餐餐廳Evivva吃了早餐。兒子健身,平時的作息飲食都和我們不一樣,為了給我慶祝節日,提前幾周就專門約好要一起吃個飯。
昨晚躺在床上思緒萬千,感慨自己何時從母親節的配角升任為主角。母親這個角色其實分量還是挺重的。一路走一路學,估計不修到生命終結的時候畢不了業。LG今天還打趣我稀裏糊塗,笨手笨腳的,竟然也能把兒子拉扯大!
記得兒子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專門請了假過來陪我坐月子。第一次當上媽媽的我,有母親的陪伴和悉心照顧,我的月子過得很安心舒暢,依舊如做女兒時一樣對老媽百般依賴,累了會跟老媽撒嬌抱怨。
剛出生的小兒日夜顛倒,晚上總是哭,需要我起來給他喂奶,換尿片,幾天下來搞得我精疲力竭。一天晚上又被他的哭聲喚醒,我癱在床上不想起來。母親就爬起來,幫我換好小兒的尿片,並把兒抱過來要我喂奶。她坐在床頭平靜地看我,跟我說,“你要記住,你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你是一位母親。你不能象以前那樣總是被人照顧,你必須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這句話成了我日後做母親路上的啟程碑。
兒子如今已經二十幾歲,身高6尺,體格健壯,有時跟我說話或請教問題,站在我麵前,我需抬頭仰望。他對我非常尊重,我說話的時候,他好好看著我的眼睛,認真地聽。那一刻我會常常意識到自己身體的渺小。麵前站著一個如此高大,有血有肉的男兒,卻把這麽一個小小的婦人當成長輩尊重,這種感覺很奇妙。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婆婆,一個身體還沒有我高的東北母親,卻生養了兩個身材高壯的兒子。我進家門的時候,婆婆已經退休,她每天的主要時間都是花在廚房裏,給一大家子做好吃的飯菜,然後我們圍著圓桌吃,她笑盈盈地拄著下巴看著我們,那可能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婆婆不愛下飯店,說不如家裏做的幹淨放心。她走到哪,廚房就安在哪,每次過來探親,第二天就紮起圍裙開始給我們做飯,一日三餐,從不讓我們上手。
婆婆從不愛旅遊,一生的幾次出遊都貢獻給了兩個兒子。第一次是大兒子離家參軍到北京的衛戍區,她想兒心切,又不想影響老公的工作,就一個人勇敢地帶上小兒子坐綠皮火車,然後又倒部隊的大卡車去軍營看望大兒。小兒子就是我的LG,那時候還在上小學,虎頭虎腦的樣子,穿著海軍背心,發黃的照片如今保存在我們的相冊裏。
後來的幾次遠遊就是坐飛機跨越重洋來加拿大看我們。一生勤儉的她每次來都堅決自己買機票,不讓我們出錢,說她一生的積蓄就是為了兒子。她給我們三個人倒騰過來幾箱全套的床上用品,床單被罩不說,還每個人給我們做了一床厚厚的棉褥,有十幾斤重,鋪在床墊上麵。
婆婆帶來的每一樣東西我都一直在用。隨著生活條件的慢慢改善,有時候我會冒出想更新的想法,不過到現在也下不了決心換。老人家的心意都縫製在那些床單被褥裏,厚厚實實,質量非常好,花色現在看來也許有點土氣了,可每個印花圖案都是婆婆精心挑選過的,睡在上麵很踏實很溫暖。
到了這個年齡我會時不時檢討自己,母親這個角色我做得稱不稱職?做母親真是有很多學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年齡段都要不停地調整自己跟孩子的關係,思考自己能夠對孩子有什麽幫助。做父親和做母親的感覺好象是不一樣的。父親看到孩子做得不夠好,會衝他生氣,訓斥他,用很嚴厲的一些說話方式。但作為母親我就覺得我厲害不起來,即使知道孩子做得不夠好。也許動物界母親的本性就是nurturing,怕孩子餓著了, 怕孩子凍著了,怕孩子傷心了….
平時在小區走路常會遇到一位五六十歲的母親推著一個已經本該成人的有智障而且殘疾的女兒,還把她當成一個寶似的照顧。我就感恩自己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已經很幸運。兒子不管多麽的成功或者失敗,隻要他在我身邊,我就想讓他從我這兒感覺到一種愛。父親這方麵的感覺好象不太一樣。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愛好不同。兒子小時候,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帶他去學彈鋼琴,畫畫,以及各種體育運動。這些項目他後來除了遊泳都沒有再堅持下來,但我從來不後悔,覺得在他年幼不知自己擅長做什麽的時候,給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各種機會去嚐試,算是對他的盡責。後天他也許不象我對他期盼的那樣,也許走的路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我覺得還是要接納孩子自己的人生選擇,哪怕他選擇了最平凡普通的道路,也是他的權利。隻要他幸福,我就會開心。
我們中國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往往會付出很多,期盼也非常高,希望孩子能當律師,當醫生,做一份受人尊重,收入高,光耀的職位。但走過來這一路,我們自己又有多麽成功呢,不多是在過平平凡凡的日子?
母親節得有個儀式感,今年突然清晰地認識到了這個儀式的意義:它不僅給孩子提供了表達感恩和愛的方式,也給了我一個溫柔的提醒,讓我更珍惜和重視做母親的感覺,和全家人一起共享家庭的溫暖和愛意。慶幸今年沒有放棄這個甜蜜的儀式。
貼在這裏,和五月的鮮花美食一起,祝文學城所有的母親們節日快樂,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