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門很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視的必修課,就是如何做好一個父母。
有些人選擇放棄這門課,一輩子不要孩子,當然也無可指摘,但當你花了幾十年修完人生這個學曆的時候,因為缺少這一項重要的學分,你也許同樣可以拿到degree, 但絕對不可能是Honours Degree。
母親剛剛走了一個半月不到,父親就急急地打電話告訴我他找到了新的人生伴侶。為了接觸起來方便,避免小區裏人們的閑言碎語,他決定兩個人一起去海南呆兩個月。他打電話的目的是想讓我幫他訂飛機票,他先找了身邊的弟弟幫著買,說錢不重要,他會給弟弟,可老弟堅決不同意。他覺得很難過,怎麽養了一個這樣的兒子!人家對方的孩子就很支持,主動說給買機票,他沒讓買。
父親說得很激動,我卻聽得心裏莫名的沉重。對父親找新老伴這件事,我是支持的,也明確地跟父親和弟弟談過這件事,可完全沒有想到會來得這麽快!
我使勁壓抑著怦怦跳動的心,耐心地聽父親滔滔不絕地跟我解釋,描述。
老太太客觀條件很不錯,知識女性,喪偶8年,一直一個人生活,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平時喜歡參加社區活動,跳舞,彈琴都會。家裏收拾得很幹淨利落。房子和退休金都有,絕對不會圖男方什麽。隻想找個伴一起過日子,小病互相照顧,如果大病臥床,各回各家。
想起這兩年常常在網上看到關於老年再婚的討論,這種相互陪伴不領證的模式似乎是目前中國老年人找到的最佳方案,而這種模式的產生來自於子女的壓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退休老人手頭一般會有一些積蓄和房產,房地產的泡沫化增長使很多子女把從父母那裏繼承房產當作了發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這次回去母親剛去世幾天,弟弟和弟媳就跟父親提到了遺產和房產的問題,惹得父親很不高興。我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覺得也很吃驚。臨時從網上補了一下課,單方父母去世,是可以分割遺產的。但還是覺得法律是法律,親情是親情,父親能夠健康愉快地生活,應該是我們接下來的重點。又打聽了身邊認識的一些中外朋友,這種情況和老人分遺產的真的不多。
中國的這兩代人很有意思,年青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發號施令,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嚴加管教和控製,對孩子找對象也要強加幹涉;父母老了卻又會受製於子女,很多家庭存折和房產證都被子女沒收代管,找老伴也要過了子女這一關。活得真是很累!
分遺產的風波暫時平靜了,又發生了這件事情。我很惆悵,跟弟弟交流過兩次。弟弟說他對父親找新老伴這件事不反對,隻是覺得太快,接受不了,至少應該等上一年才說得過去。我也覺得父親讓弟弟幫他買機票不是自己沒有能力買,而是逼弟弟表明一種對他支持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我跟父親說,請給我們一點時間,讓我們慢慢接受這件事情。對方的孩子也許支持,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父親已走了八年,母親一個人堅守了這麽長時間確實不容易。而我們的母親剛剛走了不到兩個月,我們實在還達不到主動買機票邀請另外一個女人跟父親一起去度假這個高度,不管那個女人有多好。你可以自己去,我們不攔著。
沒想到父親又給我發了一條長長的留言,解釋說他這樣做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些日子他想了很多,掉了8斤肉。母親對兒子兒媳百般的溺愛,才造成今天如此的結果。他們如果對我好,不那麽自私,我是不打算再找的。如今這個人比較理想(關鍵是從你們的角度看!), 錯過機會,就不容易再碰到了。所以他才下了決心。
讀了留言我呆在那裏,半天不知說什麽好。窗外陰沉沉的天空壓得人透不過氣,聽說是在醞釀著一場大雪,不知這場雪什麽時候開始下。
我漫無目的地打開YouTube開始神遊,突然看到自從改版以來已經很久沒有追看的竇文濤主持的一期《圓桌派:原生家庭說恩怨》。這期請了我喜歡的中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師武誌紅,另外還有常駐嘉賓蔣方舟和梁文道,也都很喜歡。覺得中國當今社會能夠出現武誌紅這樣的心理學者是一個奇跡。他能夠一針見血地說出很多國人不願接受或不敢接受的鑽心的社會心理問題。
在這一期裏他提到了很多原生家庭的恩怨其實主要的責任在父母。溺愛是中國父母發明的一種謊言,而孝順是一種道德綁架。很多父母發生了事情總是把原因完全歸罪於孩子,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影響他們長大後碰到挫折也不願去承擔,而是歸罪於人。
這正戳中了這幾天令我心情沉重的關鍵。明明是自己找到新老伴都不敢去承擔,還要強行把原因歸咎到兒子不孝順。尤其是不喜歡他括號裏的那句話 - 選擇這個老伴是從你們的角度看!但願不要是真的!
如果說以前中國的父母老了不敢找老伴是由於社會保障不夠,怕得罪了孩子,將來臥病在床孩子不管。如今中國的養老金,養老院,醫保都越來越完善,養老應該不會再是一件那麽可怕的事情。希望中國的老人慢慢獨立起來,不要一會兒怒斥孩子不孝順,一會兒又對孩子依附得不得了,出個門都要經過孩子的批準。
做好父母真的是一門學問,需要花畢生的時間去慢慢地領悟和提高。
貼上這期圓桌派,給對原生家庭問題有困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