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是根據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改編的。

(2015-11-13 06:22:39) 下一個

ZT 德涅泊爾河是流經烏克蘭的一條大河,是歐洲第三大河。詞作者塔拉斯•舍甫琴珂(1814-1861)是19世紀烏克蘭的偉大詩人。他出生於農奴家庭,坐過牢,遭到流放。他從小熱愛烏克蘭的大自然,愛聽流浪歌手說唱古老的傳說和民謠。1837年,他寫出了第一批詩作,其中有一首民謠體的敘事事《中邪的少女》。《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三段歌詞就取自該詩的起首12行。1861年,作者逝世時,敖德薩有一個姓克雷查諾夫斯基的中學教員為之譜了曲,使作者的詩句獲得了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呻吟中噴薄出呐喊,沉重中孕育著希望。由於歌曲出色地體現了烏克蘭人民的民族性格,一百多年來越傳越廣。一些影片或大型音樂作品在描述烏克蘭時,往往采用它的旋律作為烏克蘭的象征。


50年代初,我國上演話劇《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時,著名導演孫維世用這首歌的曲調另填上新詞《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作為話劇的主題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五梅 回複 悄悄話 以下這個可能更好。不記得有後來的歌詞,當時隻唱第一段。

http://www.kuwo.cn/yinyue/2264244/
五梅 回複 悄悄話 太太謝謝您了。這歌聲把我帶回少女時代對俄羅斯文學和音樂的喜愛,那時正值文革後期,“俄羅斯痛苦的呻吟”似乎就是我們現實的寫照。點擊以下(即在百度上打《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可以聽到此歌:

http://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0&rsv_idx=1&tn=baidu&wd=%E3%80%8A%E5%9C%A8%E4%B9%8C%E5%85%8B%E5%85%B0%E8%BE%BD%E9%98%94%E7%9A%84%E5%8E%9F%E9%87%8E%E4%B8%8A%E3%80%8B&rsv_pq=e4531a6b0001c941&rsv_t=5874v%2BLyq6NuuzE3q81OJhmS8%2Ff1SAxBp4MiJ7QrzZ4vlKEsbleoN%2BUpNKQ&rsv_enter=1&rsv_n=2&rsv_sug3=1
太平洋南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梅' 的評論 :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
在那清清的小河旁,
長著兩棵美麗的白楊,
這是我們親愛的故鄉。
...

這第一段歌詞最有味道。


五梅 回複 悄悄話 記得這首歌,好像有一句“。。。長著兩棵美麗的白楊。。。”。謝謝提及。
太平洋南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落胃' 的評論 :

哦,估計他們會有嗜血的快樂滋味。
小落胃 回複 悄悄話 什麽滋味都沒有,他們會集體沉默,裝作這事從來沒發生過。裝不過去了就說,美國也屠殺印第安人的。你還是高估了他們的人性。
太平洋南北 回複 悄悄話
才貌雙全的孫維世在文革中慘遭迫害致死。此歌成了知情人們心中對她的紀念。

不知那些崇毛頌文革團夥人員及打手們知情後聽唱此歌時,心中是何滋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