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周海濱:宋慶齡晚年七次書信毛澤東表示反感“文革” (節選)

(2015-11-10 07:28:38) 下一個
據何方先生統計,宋慶齡在“文革”期間先後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寫了七封信,表達了她對“文革”的不理解、反感、失望。1967年8月、1969 年11月、1976 年6月,宋慶齡曾三次產生厭世思想,在信中以及對來探望她的領導人的談話中流露出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感到悵惘和說不出的苦悶。
 

晚年悵惘

據何方先生撰文披露,1994年1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審查通過了黨史編委會整理的關於宋慶齡建國後32年經曆的材料。鄧小平批示:“還是要去偽存真,敢於修正不實之處。”而陳雲的批示則是:“宋慶齡的品質高貴,在於信仰始終如一, 愛國、愛民、愛和平。不做違心事,不講違心話。要尊重她這一點。”

宋慶齡先後兩次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3月,宋慶齡給中共中央寫信首次提出,1952年10月再次給毛澤東寫信提出同樣要求。毛澤東對宋慶齡說:“你在政治上完全夠格,在革命戰爭的歲月,實際已是黨的優秀領導者之一。今後還有許多工作需要你做。有些事我們做不好,你做合適。我在黨內說了:黨的高級幹部還要向你學習,學習你的革命堅定性,對新中國革命的貢獻,你的作用比李濟深、沈老還要大。所以還是留在黨外好。”

1955年11月,宋慶齡給毛澤東寫信:“我很不理解提出對工商業的改造,共產黨曾向工商界許下長期共存、保護工商業者利益的諾言。這樣一來,不是變成自食其言了嗎?資本家已經對共產黨的政策產生了懷疑和恐懼,不少人後悔和抱怨。”

1957年,宋慶齡又寫信給中共中央:“黨中央號召大鳴大放,怎麽又收了?共產黨不怕國民黨八百萬大軍,不怕美帝國主義,怎麽會擔心人民推翻黨的領導和人民政府?共產黨要敢於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評,批評人士大多是愛國愛黨的,一些民主黨派人士為新中國的解放,作出了家庭、個人名利的犧牲,一些二三十歲的青年知識分子怎麽可能一天就變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我很不理解這個運動,我想了兩個多月,還是想不通,有這麽多黨內黨外純粹的人會站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對立麵?要推翻共產黨?”

從1958年起,宋慶齡曾推病拒絕參加人大常委會。中共中央委派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去做工作, 宋慶齡隻得繼續參加。

1959年4月,宋慶齡在全國人大被推舉為國家副主席。她先後兩次推辭:“我是落伍了,思想跟不上,才掛個名,作個樣子,對國家不利。”她提議由李富春或烏蘭夫擔任。

據何方先生統計,宋慶齡在“文革”期間先後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寫了七封信,表達了她對“文革”的不理解、反感、失望。1967年8月、1969 年11月、1976 年6月,宋慶齡曾三次產生厭世思想,在信中以及對來探望她的領導人的談話中流露出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感到悵惘和說不出的苦悶。信中說:“我不懂文化,說小說都是政治,而且都是毒草,我糊塗了……一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變成了走資派、反黨集團、野心家、牛鬼蛇神。中央要我學習批判揭發劉少奇,我不會作的,劉少奇主席在黨中央工作了三四十年,今天會是叛徒、內奸! 我不相信,一個叛徒內奸當了七年的國家主席……怎麽可以亂抓人、亂鬥人、逼死人?黨中央要出來講話。這種無法無天的情況,自己傷害自己的同誌、人民,是罪行。我們的優秀幹部從與國民黨的戰鬥中走過來,卻死在自己的隊伍中,這是什麽原因?”

1980年11月,宋慶齡給中共中央寫了她一生中最後一封信:“一、國家要振興,恢複元氣,這是一次大好時機。二、要總結建國以來政治運動對國家對人民造成的創傷。三、請不要把我和國父放在一起,我不夠格的。”

1981年5月,胡耀邦、李先念到醫院看望病重的宋慶齡。胡、李問她還有什麽要求,她提了兩點:“我死後還是回到上海安息;我有些儲蓄,辦個福利基金。”

再未能相聚的宋氏兄妹

1981年5月14日晚,宋慶齡因冠心病及慢性淋巴細菌性白血病,病況惡化,體溫高達40多度。5月16日,第五屆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在她的住所溘然長逝,終年90歲。宋慶齡病重時,親屬發電報希望宋美齡能回到中國大陸,在姐姐去世之前再見一麵。宋美齡回複電報:“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家。”她沒有簽上自己的姓名。治喪委員會向在台灣和海外的包括宋美齡在內的親屬發出邀請,歡迎他們來大陸參加喪禮。5月30日,宋美齡致函蔣經國:“月前廖承誌……托陳香梅函報孫夫人病危,廖得彼方最高層同意請餘赴北平,陳並告令侃希得以一複音,餘聽後置之不理。”

宋慶齡和宋美齡雖然都壽至當代,但由於政治境遇分道揚鑣,即便晚年思念也因政治緣故無法相見。1969年2月,宋子安因腦溢血去世,宋家兄弟姐妹全數到場舊金山,獨缺與子安感情最深的慶齡。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去世,宋氏三姐妹也未能聚首紐約。

宋慶齡遺體火化後的第二天,骨灰就運往上海,安葬在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現為宋氏陵園)。

命駕北上的宋慶齡,最終還是選擇南歸。這位早年的叛逆少女、青年的喪夫國母、中年的異見分子、晚年的國之瑰寶……自孫中山去世後“便不想見到陽光了”。沉靜孤傲的宋慶齡,終於可以告別政治分歧的紛擾,告別晚年的孤獨和落寞。

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宋慶齡同誌故居——這個兩萬多平方米的居所,從1963年到1981年,一個“獨處”的老太太與幾十隻鴿子和一群工作人員,度過了漫長的18年“北上”生涯。這裏門前水波漣漪、楊柳輕揚,院內湖水環繞、山石嶙峋,原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之父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晚年的宋慶齡曾向友人函訴:“我確實享受‘皇家的’待遇,盡管我並不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一失足成千古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