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zt 信陽事件之源頭(1) —毛澤東對吳芝圃的讚揚和鼓勵 / 作者 魏紫丹

(2015-11-09 11:18:47) 下一個

吳芝圃是在1925年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過的學生,而這一期是唯一由毛澤東主持的一期,這就使得他們沾染上師生之誼。大躍進可算作是一次教學實習,實習課題是在中國進行“共產主義試驗”,學生的答卷是:“一個省可以單獨進入共產主義,河南要在四年之內實現共產主義”。

 

毛澤東在195838日至26日的成都會議上,全麵肯定了河南上報的一些比1957年實際指標浮誇2.4倍的假數字,高度讚揚了吳芝圃。吳便又對毛承諾,河南一年就能夠實現四化,四年可變集體所有製為全民所有製。毛在3月20日說:“河南提出一年實現四、五、八(引者按:黃河以北糧食畝產四百斤,以南畝產五百斤,淮河長江以南八百斤),水利化,除四害,消滅文盲,……可以讓河南試驗一年。如果河南靈了,明年各省再來一個運動、大躍進,豈不更好。”又表揚“河南的水利全國第一”。

 

當年,中央《人民日報》曾發表社論,為河南鼓吹:《祝河南大捷》;上海《解放日報》也發過社論:《向英雄的河南人民致敬》。就這樣,學生就像老師在全世界、起碼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出足了風頭那樣,他在全中國出足了風頭。

 

把這一對魔王相提並論,就會為人們提供一幅認識中國大躍進由點到麵的立體圖景,和由“精神振奮、鬥誌昂揚、意氣風發”(毛澤東語)到“災難發展到慘絕人寰的程度”(吳芝圃語)的全過程及其惡果:數以千萬計的生命和數以千億計的財產的損失,以及無法量化的精神肉體的摧殘、文明的衰落、道德的淪喪、生態環境的慘遭破壞。大躍進的浩劫,使人們看到文革的十年浩劫,決不是“史無前例”;溯水而上,反右派不是浩劫?肅反、鎮反、三反五反、土改,哪個不是?宏觀而言,49年後的毛統治就是中國人民的一場浩劫,這才是史無前例的。

 

●一、毛澤東說,讓河南當狀元●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莊子:田子方》),學生吳芝圃緊跟夫子毛澤東,高舉三麵紅旗,搖旗呐喊,推波助瀾,聲嘶力竭,發狂發熱。

 

從政治、思想上來說,毛澤東發動大躍進是從反右派得勝和反右傾(即反“反冒進”)得勢開始的。而在其過程中,又始終貫徹著反右傾、掃暮氣,拔白旗、插紅旗,以殘酷鬥爭鳴鑼開道、掃清大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吳芝圃的得勢,是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他當場揭發省委第一書記潘複生右傾,毛澤東帶頭為他鼓掌,之後他就取而代之成為省委第一書記。鄧小平也表示支持他,說:“真理在你們這一邊”(徐明,<<吳芝圃與河南大躍進運動>>,《二十一世紀》,1998年8月號,頁47)。

 

吳芝圃在“放衛星”的歡呼聲中召開了河南省第九次全會,傳達中央書記處的意見,集中揭發批判潘複生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作出《關於徹底揭發批判以潘複生為首的反黨集團的決議》。吳在會上說:“不要怕潘複生抵抗,要鬥透,從政治上、思想上揭發,要反覆鬥爭……。”會後全省自上而下抓“小潘複生”20萬之多,批潘的大字報達十幾億張。隨著又來了個反右派補課,劃右派人數居全國之冠,占全國15%。這也就奠定了河南在高舉三麵紅旗上、“居全國之冠”的政治基礎。旗開得勝,上前就受到毛的誇獎:“讓河南試驗一年,讓河南當狀元”。

 

●二、第一顆高產衛星騰空而起;“高征收”成為吹牛皮要報的稅●

毛澤東在《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按語中,提出了經濟和社會文化建設方麵的許多宏偉目標,並說:“將來會出現從來沒有被人們設想過的種種事業,幾倍、十幾倍以至幾十倍於現在農作物的高產量。”在《高潮》按語中,提出了經濟和社會文化建設方麵的許多宏偉目標。

 

6月8日(指58年——下同),《人民日報》報道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5畝小麥平均單產達到2105斤。6月12日,又報道該社放出的第二顆“衛星”,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達3530斤。614日,毛澤東在河南封丘說:“不要很久,全國每人每年就可以平均有糧食1000斤,豬肉100斤,油20斤,棉花20斤”。623日,《人民日報》報道湖北省穀城縣先鋒農業社小麥試驗田畝產4689斤。從此,展開了一場吹牛皮大競賽,但誰也別打算比上河南省。7月12日,《人民日報》報道河南省西平縣城關鎮和平農業社2畝小麥創畝產7320斤的記錄(現已證實是140斤!)。10月,吳芝圃宣稱有“畝產小麥7,300斤、芝麻5,600斤,單產增長70倍以上;而玉米、高粱、穀子“都比過去平均單產高近百倍”。他引用毛澤東上述按語,說:“毛主席關於增產十幾倍以至幾十倍的預言,都已成為生龍活虎的事實了”。一九五八年的全省糧食產量實際隻有281億斤,省委竟高估為702億斤,據此,就使河南各級政府開始向農民高指標征購糧食。1958年全國糧食征購比1957年增長22.23%,河南則增加了55%,達到75.43億斤!同時還外調14.78億斤,而信陽等地區,征購竟增加75%以上。基層幹部為完成征購而一味“反瞞產”。因向農民迫逼糧食而捆、綁、吊、打、捕的現象普遍發生,十分嚴重。到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底,密縣已發生餓死人的問題。來年春天,豫東黃泛區浮腫病和死人事態更加蔓延……

 

信陽地區專員張樹藩認為,“信陽事件的發生,與此前河南省開展抓‘小潘複生’的一些錯誤的政治運動有很大關係。這些極左的做法使得人人自危,黨內生活極不正常。從此,很多人都睜著眼脫瞎話,浮誇風、‘共產風’、一平二調風,特別是幹部的強迫命令、瞎指揮風,就大刮起來了,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我記得在1958年秋省委擴大會議上,吳芝圃在報告中講到一個故事,說曆史上有一個人手執寶劍,指石為金。同時又說,過去人們說巧媳婦做不出無米粥是錯誤的,現在巧媳婦就能做出無米粥。就是這樣一些異想天開的宣傳鼓動,把本來已經完全脫離實際的‘大躍進’又推向了高潮。

 

●三、第一個人民公社呱呱墜地;“五風”勁吹,昏天黑地●

南寧會議上,聽說廣西出現並社現象,毛說:“可以搞聯邦政府,社內有社”。

 

1958年3月成都會議製定了《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的合並為大社的意見》,會後,吳芝圃馬上在豫南尋覓試點。4月20日,河南遂平縣嵖岈山紅衛社率先由27個小合作社、9,369戶,合並成一個大社。接著平輿縣也辦了一個。

 

7月間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熱潮。8月底,河南以全國最高速度實現人民公社化。全省原有的38,473個農業社已合成1,355個人民公社,平均每社達7,200戶,入社農戶已占總農戶的95%。公社普遍采用大兵團作戰的方式,實行“生活集體化,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把黑夜當白天,把月亮當太陽,白天紅旗招展,夜間遍地明燈”,吳芝圃得意地說:“這不是社會上層建築的大躍進嗎?”

 

這時候的大社實際上就是高級農業合作社。而毛澤東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合作社不能隻搞農業,還要辦工業、辦商業、辦學校。如果辦了這些,還叫高級農業合作社就不合適,叫什麽名字好呢?毛澤東一時也沒有想出什麽好名字。86日,毛視察了河南新鄉七裏營人民公社,見到了“人民公社”這個名字,感到很好,很高興,就講了一句“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並轉頭對吳芝圃說:“吳書記,有希望啊!你們河南都像這樣就好了”;19581113日又到信陽和遂平視察,要求把楂岈山人民公社的章程在《紅旗》雜誌登出來,“要好好吹一下,一個省找十個人吹。”吳芝圃於是不失時機地在《中國青年》9月號上發表文章《論人民公社》,認為河南將鄉政府與公社合一,與當年巴黎公社是相同的,即馬克思主張的將經濟組織和國家政權融為一體。

 

9月12日,吳芝圃號召“苦戰四晝夜,日產萬噸鐵”,15日宣布全省日產生鐵千噸以上的縣有8個,禹縣高達4,396噸。9月17日,《人民日報》發出社論《祝河南大捷》,稱河南土高爐日產生鐵1.8萬噸,放了“衛星”。9月27日,吳芝圃又通告全國:河南已決定農民吃飯不要錢,實行糧食供給製,“鋼鐵元帥升帳”。結果,大量農民上山煉焦、煉鐵、煉鋼,秋糧爛在地裏無人收,資金、原料白白耗費,工農業生產遭到巨大破壞,農民的體力、精力耗盡,太行、伏牛、熊耳山和大別山區的林木遭到空前的濫伐。

 

毛談到,人民公社的特點,一曰大,二曰公。大,好管,好納入計劃。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會主義,把資本主義殘餘(比如自留地、自養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雞鴨、房前房後的小樹,將來也要公有。人民公社興辦公共食堂、托兒所、縫紉組,全體勞動婦女都可以得到解放。人民公社的建立,標誌著對資產階級法權的進一步破壞。在分配上實行供給製與工資製相結合的製度。幾年以後,可能產品非常豐富,就可以從吃飯、穿衣、住房子上實行共產主義。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就是共產主義。又說:我們現在辦大公社,統一調配勞動力,這就是戰爭時期的經驗。隨後,在9月一個月的時間裏,全國農村就基本實現了公社化。以大煉鋼鐵和大辦人民公社為標誌的大躍進高潮,在9、10月間達到巔峰。7月8日人民日報報道,湖南、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區辦起了公共食堂,並予以提倡。據10月底的不完全統計,全國農村共舉辦公共食堂265萬個,在食堂吃飯的人口已達到70-90%。此外,在收回自留地的同時,集市貿易也被取消。

 

由於“一大二公”,和以為人民公社即是全民所有製,甚至即是共產主義,各地刮起了“一平二調”的“共產風”,貧富拉平,“共”各種“產”。共產風早在舉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大型公益事業時,即已顯露苗頭。平調分為國家向公社平調和公社向生產隊平調,以及平調社員的。同時,還刮起了“命令風”和“對生產瞎指揮風”。

 

吳芝圃在向中共中央的報告中得意地說,一些公社已經“宣布了一切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產品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上交利潤、生產開支、社員消費均由國家統一確定”,公社“不但普遍實行了軍事化,而且普遍實行了半供給製,社員把個人私有生產資料或其它財產自動交給公家”。但其實,這種“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共產風”,其主要內容是“一平二調”(“平”,即把“公社”內不同“生產隊”之間的貧富拉平;“調”,即把“公社”乃至“生產隊”的某些財產無代價地上調),比如嵖岈山公社為建立牛場、“萬頭豬場”和“萬雞山”,就強令各“大隊”替“公社”建設305間畜舍,從農家“調”去192頭牛、89頭豬和2700隻雞。當時河南省幾乎形成了“見錢就要,見物就調,見屋就拆,見糧就挑”的局麵。吳芝圃在1961年1月作檢討時也不得不承認河南“大辦水利、大搞非生產性建設、全民辦交通、全民辦電等花用的勞動力和資財,十之八九都還是靠一平二調才辦起來”。

“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就是共產主義”。剛開始時,大米白麵管夠,但不久就每況愈下,飯菜質量越來越差,也越來越難吃飽了。究其實,前期“敞開肚皮”吃的不過是被“公共食堂”集中管理的農民的口糧,這有限的口糧一吃完,“公共食堂”就難以為繼了。而更加嚴重的是,“公共食堂”的建立打碎了農民自己的飯碗,以致一旦出現糧食危機,農民根本無法自救,必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餘德鴻、張樹藩等人回憶:信陽地區成為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的發源地,更加忘乎所以,繼4月20日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以後,將全區5300多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並成了200多個人民公社,到8-9月間,又掀起了第二次並社高潮,將200多個人民公社並成了190個,經過毛澤東派來陳伯達等空想主義者的反複研究之後,製定了一套政社合一、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農林牧副漁統一經營,生產資料全部公有,勞動組織實行軍事化,進行大兵團作戰,取消商品生產,取消集貿市場,取消社員家庭副業,勞動產品由公社統一分配,實行供給製,取消社員家庭廚房,興辦公共食堂等管理製度。《人民日報》1958年8月18日在頭版以“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全麵結合,人民公社好”為題,發表了重要消息,將信陽的人民公社總結出十大優點及四項有利條件。這促使信陽地區人民公社再掀“指石為金大躍進”高潮,在8月份,各縣市均先後召開了有數千人或近萬人參加的擴大會議,組織了反右傾、鼓幹勁和反瞞產、反“反冒進”的大會,批判鬥爭了所謂保守派、觀潮派及秋後算帳派,使極左思潮進一步膨脹起來,五風(高指標、瞎指揮、浮誇、共產、強迫命令)越刮越大,結果將廣大社員搞得十室九空,所以在後來食堂停夥時,發生了大量餓死人的情況。

 

8月29日中共中央通過的《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說:“看來,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麽遙遠將來的事情了,我們應該積極地運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條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具體途徑。”毛澤東認為,“蘇聯的集體農莊,不搞工業,隻搞農業,農業又廣種薄收,所以過渡不了”。中國的人民公社就不一樣了,“公社是實行兩個過渡的產物。……是共產主義社會結構的最好的基層單位。”因此,毛澤東斷定中國開辟了走向共產主義的新途徑:“如何從集體所有製向全民所有製過渡,如何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斯大林沒有找到適當的形式,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有了人民公社,將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並且將成為我國農村由集體所有製過渡到全民所有製的最好形式,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最好形式。”

 

●四、更大躍進,回光返照;黎民遭殃,雪上加霜。●

廬山會議後,吳芝圃就更加凶惡了。他回到鄭州立即召開三級幹部會議,在全省又一次掀起反八類右傾分子(唯條件論、悲觀論、神秘論、促退派、觀潮派、伸手派、秋後算帳派、爐前搖頭派)的鬥爭高潮。在這種恐怖氣氛下,吳芝圃硬是把當年實際產量210億斤,估產為450億斤。

 

這年秋後,第二次“共產風”又刮起來,還結合著貫徹毛澤東“反瞞產”的指示:“公社大隊長小隊長私分糧食一事,情況嚴重……在全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八,頁52)。全省搞得烏煙瘴氣,人人自危,哪個基層幹部完不成征購任務,就是“小彭德懷”,就得象土改鬥地主那樣挨鬥;哪個農民交不夠征購糧,就會被捆起來吊打追逼。

 

豫南一向富庶的信陽專區,在地委書記路憲文積極貫徹中央和省委反右傾精神所掀起的狂潮中,全區打人成風,手段千奇百怪,駭人聽聞。許多縣的縣委擴大會議當即成為鬥爭大會,光山縣委第一書記馬龍山帶頭鬥爭“右傾”的縣委書記、縣長張福洪,親自動手毒打,眾人拳打腳踢,將張福洪頭發連頭皮一道撕下,活活整死。這個縣的另一個縣委書記劉文彩,到槐店公社主持“反瞞產”運動,連續拷打四十多個農民,打死四人。整個光山縣公社一級幹部中親自主持和動手打人者占93%。斛山公社的一個黨委委員、團委書記,親手拷打農民九十二人,打死四人。廬山會議以後,信陽地區為追逼糧食,正式由公安機關逮捕1774人,其中36人死在獄中;拘留10720人,其中死在拘留所667人。群眾形容當時的恐怖氣氛說:“幹部好似閻王爺,大隊好似閻王殿;隻見活人去,不見活人還!”

 

於是,1959年秋收以後,人越死越多,進入冬季,饑寒交迫,餓殍百裏。因為當時一律是公共食堂製,社員家中不準起夥,也沒有炊具(都搜走煉鋼了),食堂停了夥,就隻能餓死了。毛澤東到河南視察時親自接生的“人民公社”,成為信陽餓死百多萬人的直接原因。僅息縣就有639個村子死絕。固始縣無人煙的村莊有400多個。死絕的戶數:光山縣就有5647戶,息縣5133戶,固始縣3424戶。僅據潢川、光山、息縣三個縣統計,孤兒達12000人之多。

 

1961年1月,吳芝圃在給中南局和中央的檢查中不得不承認,“信陽事件是河南解放以後的大慘案”,“災難發展到慘絕人寰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