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張愛玲之《色|戒》與李安之《色|戒》–– 醜與美之絕妙對照

(2015-11-08 14:23:44) 下一個

    張愛玲的王佳芝是俗氣的、愚蠢的,李安的王佳芝是聰穎的、理智的;張愛玲的易先生是醜陋的、可惡的,李安的易先生是迷人的、多情的;張愛玲的王佳芝不愛易先生,易先生也不愛王佳芝,李安的則都是;張愛玲的《色|戒》如同一張破碎的網兜千綻百孔,李安的《色|戒》就像那顆六克拉的金剛鑽無懈可擊;張愛玲是病態的,李安是看透女人的。那麽,李安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呢?

一、王佳芝這個女人

    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很有點俗氣:在牌桌上沒和別人一樣帶鑽戒,怕人見笑;帶易先生去沒有氣派的珠寶店,怕丟麵子。就是這麽一個有點虛榮心也是比較怕死的小女生因為不可知的或一些根本算不上原因的原因,竟然甘受破身之辱當了美人計的主角,冒著極大的風險參加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暗殺行動!

    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又相當愚蠢:僅憑一個莫名產生的感覺,些許不該施予的柔情就在緊要關頭放走了“老奸巨滑”的易先生。拋開高調的民族大義、愛國情操不論,也繞開同學情誼這個問題不提,即便不懂得珍惜自己和同學們已付出的代價和努力,難道還不懂得用大腦去稍微想一想,這是一種致命的出賣,不僅很可能使“罪”不該死的同學們被斬盡殺絕,而且自己小命也會不保?!莫不是這可憐的女孩當作了一場玩家家遊戲?你們耍賴,我不跟你們玩了!正是愚蠢至斯莫過於張愛玲的王佳芝!

    影片中的王佳芝被賦予了一些小說基本沒有卻對性格和情節合理的發展來說必不可少的個性特點。

    王佳芝是清純的。她長得美麗,卻甘守清貧,想的隻是如何將書念好,爭取有朝一日去英國留學。她對鄺裕民所產生的朦朧愛意,純粹出自少女情懷,不帶一絲一毫世俗雜念。她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愛情片。她過於純真,以至出演美人計這出“戲”比職業特工還能進入角色。她不會算計人。她看上去一點都不俗氣,也沒有虛榮心。美麗而清純的女孩如王佳芝者是最容易為愛情所俘獲,尤其是遇上像易先生那樣的男人。

    王佳芝是善良的。在國家存亡之際,熱心於主演抗日話劇,這首先就是一種善良行為,除了可以冠以愛國熱情的美名之外。最能說明她善良個性的,是她願意充當暗殺行動美人計的主角。她的這一行為,除了確實反映了她當時的愛國熱忱,也反映了她對同學們的一種熱誠態度。後來她對鄺裕民這麽說:“尤其是我,我就是傻。”為什麽傻呢?就是太好說話了!為什麽太好說話呢?就是太善良了!當然她之所以願意這麽去做,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她喜歡鄺裕民。但絕對不是因為愛鄺裕民。否則即使最初的時候她願意,但當後來根據事態的發展,需要她給她討厭的梁閏生破身,進而還須獻身給大漢奸,以及在上海第二次要求她擔綱美人計,她絕不會答應,除非她真的很傻,是個傻女人。甚至在發生情感危機或者說深受愛情的折磨時,她還是恪盡職守地做著似乎應該做的事,也沒有試圖虛與應付鄺裕民和吳先生。另外,她在最後關頭放走了易先生也是部分出於她的善良,因為善良才會使愛情的力量變得無比強大。

    王佳芝是聰慧的。她交往能力強,談吐得體。她能很快地領會別人的意思。她臨場應對能力強,所以能從容扮演麥太太這個高難度的角色而不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她也非常清楚自己最後是陷入了一個什麽樣的尷尬處境以及扮演了一個什麽樣的可悲角色,盡管她不知道該如何去擺脫和解脫。

    王佳芝是理智的。即使遭受著命運之火殘酷而慘烈的焚燒,她也沒有自亂陣腳,雖然慌亂,但沒有亂來,一切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而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她作出的決定也是最理性的:放走易先生。在民族大義或同學情誼與個人情感之間,她沒有偏袒哪一方。她都給了雙方機會:易先生走不了,則同學們贏;易先生能走掉,則易先生贏。

    王佳芝是平凡的。她沒有鄺裕民那種狂熱的政治信念,更不是職業特工,她隻是一個平民女子,所以民族大義之類的大道理不可能征服她的個人情感。你可以義正詞嚴地譴責她的背叛國家、出賣同學的行為,但你必須知道除了具有堅定思想信念以及高度職業化的人,這個世界上還能剩下多少人處在她的處境會堅守抽象的民族大義而拋棄永恒的愛情?過度高尚的人是不真實的!過度高尚的行為是對人性的一種背叛!

二、易先生這個男人

    易先生這個人物本該對王佳芝的轉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張愛玲筆下的易先生對這種轉變卻隻能起著消極作用。他長得其貌不揚:“前麵頭發微脫”,“鼻子長長的,有點‘鼠相’”,“矮小”。他很不在乎王佳芝:“不去找他,他甚至可以一次都不來”,“還非得釘著他,簡直需要提著兩隻乳房在他跟前晃”。他相當無恥,極其可惡:他自己沾上王佳芝,卻怪他老婆“交友不慎”;他槍斃王佳芝,倒似成全了王佳芝,恬不知恥地認為,他若不是那樣“無毒不丈夫”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至於“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麽感情都不相幹了”。“到女人心裏的路通過陰道”——難道女人真的會“色”到饑不擇食的程度?!

    影片中的易先生是個全新的形象。他不再有小說中那個醜、矮的長相,梁朝偉長得有多好,他就長得有多好。他很在乎王佳芝,以至審訊時也“心不在焉”,“不能專心”。他頗有氣質,風度翩翩,談吐優雅。他感情豐富,有點憂鬱。他雖身居高位,待人,尤其對女性倒還算禮貌、親切、周到。他似乎和王佳芝很談得來,也很對脾氣。對失去父愛的王佳芝來說,他還多了一份父親般的體貼。他似乎也會有意無意地使些不告而別,失蹤幾日等欲擒故縱的小手段。他是生活的強者,卻是心靈的弱者。他也有他的無奈,他的那種無奈頗能贏得女人的一掬同情之淚,更能打動像王佳芝這樣也是處在萬般無奈之中的女人的心,並被引為知己。他性能力超強,性技術高超。他簡直是個殺手,一個比冷血職業殺手更具威力的熱血愛情殺手!女人遇上他,夠女人銷魂;王佳芝遇上他,算王佳芝倒黴。

三、王佳芝是愛易先生的,易先生也是愛王佳芝的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我們找不到王佳芝該愛易先生的任何理由,而逢場作戲的漢奸易先生也絕不會傻冒似地愛上缺乏內涵的花瓶王佳芝。在李安的影片中,顛覆性的人物重塑決定了兩者最終必定會相愛,盡管這種愛對雙方來講始終是朦朧而不自覺的。但隻有如此,一個具有不平凡經曆的平凡女子的心靈才能得到深入而生動、細膩而真實、客觀而自然的刻劃。

    當然,在正常情況下,影片中那樣的男人和那樣的女人碰在一起不一定會像幹柴烈火一樣一觸而燃燒起來。易先生稍有些年紀,更何況還有太太,而清純的王佳芝也必定不屑“傍大款”,取道美麗生財的捷徑。但因為王佳芝有任務在身,必定會刻意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由不屑到利用美麗生財的捷徑,化被動為主動(被追求者反過來追求追求者),而風流倜儻的易先生沒有任何理由拒絕這種天賜豔遇。這是影片中愛情發生的推動力量。

    掣肘力量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王佳芝是刺客,而易先生是大漢奸,是暗殺的對象。這是一條巨大的愛情鴻溝,深如馬裏亞納大海溝,高如亞利桑那大峽穀,似乎難以逾越。但愛情的力量要強大得多,自古就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影片中所塑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個性足夠交匯成一股無比強大的愛情力量,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利。所以行文至此已毋須贅述更多的理由。不過,還需要一個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愛情不僅有了理由,而且還有了打動人心的具體生命形式。

    王佳芝、易先生相愛經曆了這樣一個過程:初識——深交——性愛——墮河——沉溺——爆發。這一過程的完成主要是影片通過對王佳芝的心理變化的描述層層推進的。我們知道,優秀的小說家可以根據小說的特點而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整段整段甚至整頁整頁的心理描寫以多方位、多層次地揭示人物性格發展的合理性。篇幅短、節奏快的電影、話劇又是如何進行心理描寫的呢?成功的劇作家往往通過人物前後兩個不同時間的行為和對話來揭示兩段時間之間的人物心理活動,觀眾/讀者由此可以想象得出人物在這段特定時間內大概想了些什麽。挪威傑出劇作家易卜生就很善於這樣的心理描寫,他的偉大劇作《玩偶之家》就是這方麵的典範。現在李安的影片《色|戒》在這方麵也有了極為出色的表現。那麽,現在就讓我們循著王佳芝的心理軌跡作一次愛情苦旅吧。

    初識。在香港,第一次陪易太太外出買東西,在易家門口遇見易先生。後來女伴賴秀金問她,易先生看上去怎麽樣,她回答說“和想象的不一樣”。演過抗日話劇的單純的王佳芝原先一定以為他們要暗殺的對象一定跟舞台上的壞人似的不是凶神惡煞就是獐頭鼠目般的,想不到易先生看上去像個謙謙君子,待人親切禮貌。這一小小的心理變化向觀眾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她遇見易先生在先,不知是否仍會那麽爽快地答應暗殺這樣一個人?

    深交。仍在香港,王佳芝、易先生私出在飯店吃飯。兩人相談甚洽。易先生談吐機智、幽默以及坦率一定給王佳芝留下了深刻印象。王佳芝大概從來沒有見過像易先生那樣成熟和迷人的男人。雖然還不至於到了相見恨晚的程度,但應該已經有了種老朋友的感覺。這時,王佳芝對暗殺易先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負擔。所以,當易先生送王佳芝至門口時,王佳芝似乎沒有盡力勸說易先生進去坐坐,倒是自己進屋後給自己的一幫慌慌亂亂的同學們一個不大不小的冷臉,以及一再強調他很謹慎。言下之意殺他相當不容易。既潑了他們一盆冷水,也替自己的異常心理行為找了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性愛。這是愛情的發酵劑。如果缺少這一行為,王佳芝難以愛上易先生,因為他們畢竟不是正常環境下一對一見鍾情、互相傾慕的少男少女。她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和易先生心心相印,現在缺少的僅是性愛這一催化劑。當然,如果易先生不具備值得被王佳芝愛慕的一些個人品性,即使性功能再好,性技術再高超,也永遠隻會被王佳芝當作一個性愛玩具。我認為王佳芝是跟易先生有了性愛後,才開始逐漸不知不覺地愛上易先生。影片對性愛場麵進行了赤裸裸、真實逼真、細膩生動地展示。如果他們不是在演戲,那我真佩服梁朝偉的性能力;如果他們確是在演戲,那我真佩服梁朝偉演這種戲的能力。怎麽來形容他們的性愛呢?這簡直是一場靈與肉的混天黑地的大混戰。經過了一場場這樣的大混戰,雙方的靈與肉似乎已完全交融在一起,難以分離,甚至難以分辨。作為女人的王佳芝注定要在這種情市中被“情”“色”兩字永遠套牢。

    墮河。這個階段是王佳芝在不自覺地情況下完成了對易先生從好感至愛的轉變,當然這個轉變是階梯性的,層層深入的。第一次性愛後,即使那次易先生表現得很粗暴,看上去更像是強奸,王佳芝心理就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她開始留心易先生的生活行為。這是個墮入愛河的危險信號。隨著床上交鋒愈演愈烈,王佳芝就愈深陷不能自拔。她一直在想著這樣的問題:他為何不告而別?這幾天他又去哪裏了?以至後來實在忍不住闖進了易先生的書房。在電影院向鄺裕民傳遞情報時,竟傳遞這樣充滿相思之情和醋意的“情報”:“這幾天他又不見了…是不是他還有別的女人,前天他帶我去了霞飛路1237弄,公寓的空氣裏有香水,附近還有茉莉花香的味道,可是又不像是當天留下來的,枕頭上還有灰塵…我不知道……”。她確實太需要找人發泄了!如果所有上麵的這些還不足夠說明問題,那麽後來她在嚴酷的吳先生和她喜歡的鄺裕民麵前毫無顧忌的肆意發泄則再明白不過的了:“你以為這個陷阱是什麽?我的身子嗎?你當他是誰?他比你們還懂得戲假情真這一套,他不但要往我的身體裏鑽,還要像條蛇一樣的,往我心裏麵愈鑽愈深,我得像奴隸一樣的讓他進來…每次最後他身體一抽倒下來,我就在想,是不是就在這個時候,你們是不是應該衝進來,朝他後腦開槍,然後他的血和腦漿就會噴到我一身!”這話是衝著領導著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特工戰的上司講的呀!若沒有那個愛,有這樣講話的嗎?!如果這還算不上愛,那麽這個世界上就隻剩下山盟海誓那種愛了!不過,在這種特殊的愛情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我們無法正確估量王佳芝的內心經曆了何等程度的煎熬。她一方麵日複一日地高築自己的愛情堡壘,另一方麵又一刻不停地在底下深埋炸藥;她一方麵通過情愛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次一次的升華,另一方麵卻拿著一把帶血的利刃往自己的心裏越紮越深……。恩格斯曾說過大致如下的話:世界上最苦的是愛情之苦。我要說的是:世界上愛得最苦的是王佳芝。

    沉溺。在日本妓院,王佳芝對易先生說的“你要我做你的妓女”這樣一句話,更多的像是在借題發牢騷。她想提高自己在易先生心目中的位置。她已更多地把自己看作是易先生的愛人而非敵人。接下來她為易先生唱歌、表演純粹是她那長期受壓抑的愛情的宣泄、傾訴和表白,也許那時她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早已愛上易先生了。但這樣的舉動,非愛能解釋?這樣的心聲,非愛能流露?“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淚呀淚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爆發。愛情的總爆發。影片對原著一處情節的改動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極快地推進了王佳芝的心理變化過程。易先生托王佳芝送一封信,王佳芝卻先拿去給吳先生看,結果最後發現這封信是易先生為王佳芝訂做鑽石手飾而精心設計的一個驚喜。可想而知這件事對王佳芝震動是很大的。我想就在那一刻,她的認識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覺得她應該去愛易先生,而易先生也值得她去愛。她唯一不確定的是易先生是否也愛她。我認為,帶易先生進珠寶店門口之前,看到那劍拔弩張的可怕場麵,她的不忍使她已有放走易先生之意了,隻不過她似乎還需要更好的說服自己的理由,因為這畢竟牽涉到太多的事。在珠寶店裏,易先生的“我隻想看它戴在你手上”和“你跟我在一起”兩句話,以及易先生講話時的神態和看著她的眼神,使王佳芝油然產生這樣的感覺:他是愛我的。心理的天平已然偏移,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也自然會不自覺地有所傾斜。所以盡管她的這一感覺純粹是感性的,甚至也可以說是有點自欺欺人的,但是與之前的心理行為完全是一脈相承的,是之前的心理行為的延續與發展。割裂其前後心理行為的聯係,王佳芝放走易先生的行為就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和必要的心理依據。好了!現在對王佳芝來說,這已經足夠了!誰說還需要更多的理由?!就讓代表民族大義和永恒愛情的雙方的命運交由上帝決定吧!

    王佳芝最後可以說更多地是憑感情用事而主觀地認為易先生是愛自己的。那麽,易先生到底愛不愛王佳芝?易先生是愛王佳芝的。如果說在之前,因為每個人理解能力的不同我們還允許各持己見,那麽在影片的結尾,李安自己已經用一種顯而易見的方式向觀眾揭底了,這個問題就不容置疑了。從珠寶店脫險回家後,我們除了看到易先生滿臉的悲痛,以及淚光閃閃的充滿悲傷的眼神,沒到其他,沒有大難不死的僥幸感,沒有受騙上當的恥辱感,隻有悲痛,還是悲痛。如果這些還代表不了愛情,那麽我們真的不知道愛情到底為何物!

    有些人因為易先生親手簽署了處決令,就斷定易先生是不愛王佳芝的。他們似乎認定,愛情就得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樣的深似海洋。殊不知愛情也有淺如池塘的,比如具有特殊身份的易先生之愛王佳芝隻能是這樣的愛情。他必須控製自己的感情,也懂得如何去控製。所以,愛上一個人,並不等於說一定甘願為愛獻出生命;愛上一個人,並不等於說一定非得用愛主導生活;愛上一個人,甚至並不等於說一定不會在一定時候不得不將所愛之人置於死地。因此,相比之下,下麵的論斷應該更能夠成立:這樣的男人與這樣的女人有了如此這般的關係,易先生還不愛王佳芝,那簡直可以說是天理難容!苦心孤詣地塑造了這樣一個男人,還不讓易先生愛上王佳芝,那不妨可以說李安自己在找砸!

四、《色|戒》這篇小說

    由於張愛玲為王佳芝的轉變提供了兩個脆弱無比的基礎,即同學們的冷漠和易先生對其陰道的關照,我們從主人公的身上發現了太多的人格缺陷,同時也暴露了小說作者認識上的一些謬誤。

    首先,僅是因為同學們的冷漠,就輕易地將民族大義棄之如敝屣,說明了王佳芝基本上從來沒有什麽抗日熱情。即使有那麽一點,也是受了人民群眾抗日熱情的裹挾,或者稱之為隨大流。問題是,具有那麽可憐一點的抗日熱情的王佳芝,湊湊熱鬧趕趕時髦,演演抗日話劇也就罷了,卻貿然參與了暗殺大漢奸這樣一個極為艱險的重大行動。這不正是說明了這是一個沒有頭腦,輕率的,將嚴肅的政治行動當兒戲的女人嗎!

    其次,跟易先生那麽猥瑣的男人有了些性愛關係,就感覺“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衝掉了”,進而甘之如飴,以至最後樂不思蜀,變冷酷的美人計為溫柔之鄉。若當初同她搞性實踐的是鄺裕民而非梁閏生,她是否又會演一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戲呢?這不正是一個標準的賤貨形象嗎!到處乞求男人性欲的愛憐,誰施舍,誰就占有她的整個身心!

    第三,這個女人是個極端不負責任的或者是個極端靠不住、極端變化無常的人的典型。既然最終總有那麽一天,而她又不想得罪雙方的任何一方,為何事先不設法予以解決,比如退出行動或逃之夭夭,卻非要“恪盡職守”地將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引易先生至事先埋伏的地點?如果這隻是由於她是一個沒有條理、缺乏計劃性的人,那麽我們則更須感歎:世界上竟有如此變化無端和如此胡亂行事的人,竟可以在最緊要關頭由於一個可笑的念頭而破壞一項極為重大的政治行動,並最終導致全體相關人員被誅殺幹淨!

    再有,這個女人即使不算愚蠢,智商也是不會高的,竟然會認為這麽一個男人不是在玩弄而是在愛她並不思後果地放走了他。

    另外,女人有那麽色嗎?女人再色也色不過男人!勸女人戒色如同勸酒鬼戒賭、勸賭鬼戒酒一樣不著邊際。我倒以為,在情色方麵,女人更重的是情而非色,情才是女人真正向往的彼岸。盡管女人往往較容易由色生情,但先決條件是特定的男人首先必須具備特定的女人生情的條件,否則夠勁的猛男也於事無補。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小說立意、主線發生了嚴重偏差,細節方麵也就破綻百出,漏洞俯拾皆是。這裏僅提出兩個質疑:孤陋寡聞、不經世麵的小女生王佳芝是如何在牌桌上與高官太太們聊這聊那,侃東侃西的?憑什麽破獲了不少軍統特務案的老牌特務易先生竟陰溝裏翻船,差點栽在一幫乳臭未幹的學生手裏?

    也許積鬱在張愛玲心中的某種情感過於強烈,這篇小說因此完全變成了宣泄主觀情緒的工具。但是,真實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缺乏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態度、忽略對現實生活的深入了解、對人性尤其對女性的理解僅囿於自身情況以及缺少較強的邏輯思辯能力,使得這篇小說成了一種病態的呻吟。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是不可信的。即使這個世界上真地有這種女人,那她也代表不了女人,因為是與女人的本性相違背的,所以這篇小說其實說明不了什麽問題。如果說這篇小說確實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那麽就是:女人是愚蠢的、下賤的;男人是可惡的、不可靠的。但這又是與張愛玲本意南轅北轍,背道而馳的。她原想向世人展示一顆鬱悶而令人憐惜的心,卻不料向人們伸出了一隻醜陋不堪臭不可聞的臭腳。

五、《色|戒》這部影片

    李安的這部影片原封不動地采用了原小說的框架,大部分的細節也照單全收。神奇的是,經過影片的充實、改造和再創作,不僅人物形象豐滿、生動、真實,幾乎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而且影片本身也成了反映複雜人生,刻劃深度人性的精典傑作。如果我們對張愛玲的《色|戒》和李安的《色|戒》作一個形象化的比較,那麽:從整體上講,張愛玲的《色|戒》像由一些毫無理性的線條組成的塗鴉,而李安的《色|戒》就是在那塗鴉基礎上完成的一幅精美油畫;從人物塑造方麵講,張愛玲的《色|戒》似一具無血肉無生命的骷髏,而李安的《色|戒》賦之以血肉與生命;從主題意義上講,張愛玲的《色|戒》是虛幻的海市蜃樓,而李安的《色|戒》正是根據那海市蜃樓的圖像建造起來的宏偉大廈。

    影片的敘事風格非常寫實,這是影片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因為這種風格最善於表現人、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表現人、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客觀、最真實、最深入、最生動和最完美的形式。這種風格在一些細節方麵的成功運用也充分體現了編導人員觀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影片結尾,戒嚴後的生活場景描寫,不僅為影片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日統區人民的大致生活麵貌,使得影片裏發生的故事顯得更為真切,觸摸可見,而且對王佳芝彼時彼刻的心情也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這種細節的描寫雖然不推動情節的發展,但整部影片因此而顯得更加有血有肉,飽滿酣暢,主題的表達顯得客觀冷靜,無人工斧鑿痕跡,情感流露,則顯得自然清新,無刻意之感。

    影片畫麵的色調灰暗,很符合影片所要表現的主題的基調;外景設計精致考究,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最後必須提一提表演。梁朝偉也就不用說了,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湯唯的表現則是出乎意料的好。那麽高難度的內心戲,她表演得層次分明,輕鬆自然,絲毫沒有刻意之感。如果她在下一部影片,也能保持同等的表演水準,那前途簡直不可限量。可以這麽說,如果沒有梁朝偉、湯唯的成功,也就沒有影片的成功。一些配角也相當出色,其中我較為欣賞的是曹副官、吳先生、張秘書、郭司機以及咖啡館侍者、珠寶店老板和夥計,個個形神俱備。群眾演員每一個都好,非常到位並且外形很符合那個時代。一幫學生,除了演賴秀金的,有形無神,演技較差,而其中最差的是王力宏,很多時候甚至演得都不成形。選他演鄺裕民,是導演在這部影片中的最大失誤。

六、李安這個導演

    說實話,我一直不怎麽欣賞李安,認為他的影片過於細膩,缺乏深度,相當女性化,看過之後沒有感動,沒有回味,沒有思索。以前看過的《飲食男女》、《喜宴》沒給我留下什麽印象,其中的情節也已忘得差不多了;《推手》則前兩年剛看過,覺得不錯,但僅此而已;至於《斷背山》,我曾作過這樣的評語:風景像雲彩般的美麗,思想像雪山般的蒼白。所以我認為,不提張藝謀,大陸其他的一些導演都要比他優秀,他們近年來所拍的《尋槍》、《圖雅的婚事》、《三峽好人》、《美麗上海》、《孔雀》、《鬼子來了》中的任何一部也要比李安最好的影片好出許多。照這樣的水平,李安再拿十座奧斯卡獎杯,我也是不會欣賞他的。現在,《色|戒》肯定得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了,然而,隻有《色|戒》這部影片,才從真正意義上奠定了李安的世界級大師地位。華人導演得此殊榮者,除了張藝謀,就隻有李安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Bornfree 回複 悄悄話 李安是演繹情感的大師!華語和英語的導演裏在這方麵能與之媲美的人幾乎沒有。奧斯卡獎是當之無愧!
lio 回複 悄悄話 性描寫過度,感覺離題
wgp66 回複 悄悄話 看了第一句話。。看不下去了,聯想到文革的批鬥文章了。就算你喜歡李安的電影版,也沒必要把原著貶的如此不堪吧,我想李安本人也不會同意你的觀點的。
浮華過去 回複 悄悄話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古人誠不欺我。
草之書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別居一格深度的文章。 但不同意對李安的評論。 同意樓下之言,他的《臥虎藏龍》和《少年派》拍的很不錯。而且他拍的《理智與情感》也顯示了他對名著的解讀能力。他和張的區別在於看世界的區別:相信和不相信美善的區別。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李安的《臥虎藏龍》和《少年派》拍得都很有思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