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品賞析: 朱淑真 《蝶戀花·樓外垂楊千萬縷》

(2015-11-04 18:17:24) 下一個

作品賞析:  朱淑真 《蝶戀花·樓外垂楊千萬縷》

 

《蝶戀花·樓外垂楊千萬縷》

年代: 宋 作者: 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係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作品賞析

【注釋】

①猶自:仍然。
②“綠滿”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叢林中聽見了杜鵑的叫聲。
③“莫也”句:(鳥兒)莫非也因為人間的愁苦而憂愁嗎? 苦:
又作“意”。
④瀟瀟雨:暴雨、疾雨。瀟瀟是雨聲。


這是一首惜春詞。上片抒發對春的眷戀之情。樓外的楊柳垂下千萬縷柳絲,想把春
天係住,可是盡管楊柳多情,春也無意“少住”。柳絮隨風,春歸何處?下片描繪暮春
景致,抒發傷春感懷。綠滿山川,杜宇聲聲,瀟瀟暮雨,春將歸去,令人不勝眷戀。全
詞意境清幽,抒情委婉,悱惻纏綿,深沉含蓄。
------------------------
宋代有不少“惜春”詞。暮在景色不外具柳絮紛飛,杜鵑哀嗚,暮雨淅瀝,抒發的不過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詞人朱淑真卻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貼切的擬人手法,將暮春景色表現得委婉多姿、細膩動人,在宋代諸多惜春之作中,顯出它自己獨有的藝術特色。
詞中首先出現的是垂楊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係青春,少住春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於陰曆二月(即仲春時節),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句。
它不同於“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 新柳》),也有別於“風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麽借它來表現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造成似乎可以係留著事物 的聯象。“少住春還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係住春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隻把春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經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春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特征之一 ,所以詩人們說 :“飛絮著人春共老”(範成大《 暮春上塘道中 》)、“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春聯係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 詞中透露的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清平樂 》)。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春歸”或“著人春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春”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 。 句中用“猶自”把“係春”同“ 隨春 ”聯係起來 ,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春的標誌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 ”,春殘時節,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著這暮春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淒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春去”而愁苦,因而發 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於“暮後”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 ,感覺到她的樓內張望;從“ 係春 ”“隨春”,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出來的。現在則由側麵烘托轉向正麵描寫。
“把酒送春春不語”。 係春既不可能,隨春又無結果,主人公看到的隻是暮春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鳥鳴 ,於是她隻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
陰曆三月末是春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 ,以示送春 。唐末詩人韓偓春盡日》詩有“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懨懨”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舍地“ 送春”,而春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隻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春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春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春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這 首詞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將春擬人,抒惜春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春光著筆 ,朱詞從借垂柳係春、飛絮隨春到主人公送春,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於殘春的景色,帶有淒忱的情 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