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遊

踏盡山川,遊遍江湖
正文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轉折點將現,兼論中興、龍芯、兆芯

(2018-04-20 12:49:34) 下一個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轉折點將現,兼論中興、龍芯、兆芯

科工力量

歡迎關注“科工力量”微博、微信公眾號昨天 08:34

【感謝作者夕月木向科工力量投稿】

 

 

 

中興似乎在劫難逃。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Tipping Point已經不遠了。

500

1、違約、犯傻是一回事,生死操之在彼又是另一回事

這裏有許多人,用嘲諷的語氣、排比的修辭,重複美方發布的中興犯傻5步驟。顯得自己能看得懂英文的政府文件,特別了不起。

中興為了蠅頭小利,去踩美國人劃的紅線,以致如斯境地,這當然是蠢。但是,蠢貨再怎麽蠢,也是我們的蠢貨。世界排名前五的通信設備商,其生死操控在美國的一個委員會手裏,這是另一回事。

這回抓住了中興,梟首示眾,給我國包括全世界發出的是什麽信號呢?如此強勢,業界與美國的“合作”條件會是平等嗎?

中興有高管如此,還能說是授人以柄;那麽華為做了什麽呢?僅僅因為任正非當過兵,就算“有軍方背景”。其他還沒出頭的企業也別得意,個個都接受過政府的“不公平扶持”,全都是“受CCP影響”,指不定利用了“政府支持的商業間諜”。

 

2、房產興邦是金融上大智慧,為國養豬而已

本來這是一件無關的事。但是酸民“賦比興”,總是要轉進到這一層。

現在所有人都對新富階層不服氣,覺得他們又笨、又無恥,憑什麽這麽有錢?可實際上,從零起步要搞市場經濟,總有一個積累過程。你看見有人吃香喝辣,可不就深受刺激努力搬磚了嗎。

房地產,本質上就是特別設計的貨幣池。

我國之前的模式其實是這樣的:廉價勞力+汙染→出口→外匯→國內相應發行人民幣→刺激大家搬磚→創造更多財富。

那麽問題來了,這麽多人民幣,去哪裏呢?要知道我國有外匯管製,新富階層不能自由換匯轉移財富(地下錢莊終究隻能走小比例),全國賺的外匯都由央行逐層授信給到國企,一半進口各種消耗品,一半用來全世界收購資源和高技術。

而房地產,一方麵是用來住的、改善生活的剛需;一方麵又是金融工具,長期單向上漲的預期使得它吸納了海量的貨幣。眾所周知,房地產業吸納的貨幣大部分都被政府回籠了(地產公司雖然賺錢,相比國家也是小錢),那這樣左手回籠人民幣,右手拿住外匯,才能維持人民幣的匯率。可笑的是,這個金融工具非但不能換匯,交易規則還是政府隨便定的。

更妙的是,大家都知道最終這是泡沫,建安成本一平米多少錢大家都會算,可是架不住這是二三十年的泡沫,什麽金融工具、什麽美元硬通貨,都不如房子。CCP搞的這叫陽謀,看穿看不穿,都得買房;早買還能有安全墊,晚了就是人家的劣後層。至於移民,首先沒幾個人有本事跑;其次跑出去也有成本,輕輕鬆鬆損耗一半賬麵財富;再次外麵生活也不容易。

好多人喊什麽“階層固化”,傻!階層怎麽固化?外國有明確的模式,首先是教育資源(學區+私立小學+常春藤),其次是政治權力(掌握媒體,政治捐款和遊說),最終是經濟權力(占領可以躺著收錢的行業,特別是金融業)。

那麽在國內是什麽情況呢?北京那些學區房,全都是公立小學,什麽學區、優質師資,都是一紙紅頭文件的事,說去雄安就去雄安了,說輪換就輪換了,哭死你。Top2、C9、985、211,全都不吃推薦信這套。政治權力就別想了,參見肖建華、吳小暉;兩會的時候,外媒報道一百多富豪代表合計多少財產雲雲,外媒傻,不知道這裏麵大多是政協代表,少部分進全國人大,可全國人大三分之二是黨員(其中1000人是基層代表,另外1000黨員才是真正掌握權力的三公九卿)。至於躺著掙錢的行業在誰手裏?都在國家手裏。

所以,房地產業就是跨度幾十年的養豬計劃。大肥豬們還以為自己的脂肪夠幾代人榮華富貴,殊不知跟A股一樣,都是賬麵浮盈。順利的話,像現在這樣按住,產業結構調整(新富階層中很多就跟不上新經濟的趟了),通脹慢慢放血(每年5%滾起來,按住你五年八年的,到頭來夢一場)。CCP這是鈍刀子割肉,不想讓豬太難受。可真要有危機了,宰了也就宰了,還能翻得了天不成?

其實我自己也早已是圈裏一頭荷蘭豬。神仙打架,不要太瞧得起自己。平時大家為國搬磚,有聰明人取巧肥己;戰時大家為國放血,越肥就放得越多。四大皆空,輪回不爽,要有覺悟。

什麽叫社會主義?這就叫社會主義。毛主席那種鬥私批修,太原始啦。

 

3、左口袋和右口袋,一點經濟學常識

說回中興。中興這回不死也掉半條命。但我要講,沒啥好怕的!

中興是華為競爭對手,少了它,華為議價能力更強了;哪怕是美國的上遊廠商,也希望下遊競爭,不然高通當年為何扶持小米?

Ban了中興,減少了全世界的消費者剩餘,推高了他們的生活成本。對於我國,沒啥影響。無非是原來中興華為一起掙的錢,現在華為獨享了。

對於中興自己,和它的員工,短期是個檻。但也能活過去,換馬甲之類低級辦法我就不講了。就算穿透審查,中興大不了賣了專利,轉型做本土替代的技術研發。美國禁運什麽,中興就研發什麽。就算中興散夥了,它的工程師不用跟在華為後麵重新發明輪子、互相傾軋,流向行業上下遊的其他企業,未必不是好事。

 

4、大象是裝不成小白兔的,噴“小粉紅”是心理脆弱,甚至是心理變態

現在有一種時髦,噴《大國重器》和“小粉紅”,說是引發了貿易戰。【我很厭惡用這種詞匯,但這裏為了清楚指代汙蔑這個群體的那個群體,不得不用。這些人大多數是反對派的,但反對派裏麵雖然95%都是蠢人,卻也有秦暉這樣的人物,不能一概而論。】

這是一種路徑依賴帶來的幻想。以為以前韜光養晦,現在也可以。傻的!以前那是真弱,00年代稍微引起了美國注意,突然冒出本拉登,那是運氣,不然當時就要被幹一波,難道那時候還不夠韜光養晦?

實際上這就是心理脆弱,不敢麵對現實。我國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必然會跟原先的發達國家有深重的衝突。去Quora、Reddit上看看,世界各國網民(除了印度、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早就認定中國會挑戰美國,他們並不是被什麽央視紀錄片嚇到了,隻是因為事實如此。你當誰是傻瓜呢?一隻大象,還想裝成小白兔?美國的“有識之士”,早十年就在Foreign Affairs、National Interest之類地方奔走呼號了。政治局委員劉鶴,早在2012年組織編寫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就已經完美預見後麵幾年的大事件,還得了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的孫冶方獎。

再者了,噴“小粉紅”的邏輯也非常怪異。“小粉紅”這個群體,不管怎麽說,自始至終,都是堅持自立更生和國產替代,高呼口號反對“買辦”;一直在喊警惕外國封鎖、美帝忘我之心。倒是噴“小粉紅”的這個群體,前些年一直喊著美帝天頂星科技高不可攀,不要不自量力閉關鎖國,反對Jingoism、要融入開放世界自由貿易。我記得每每國產有什麽進步、縮小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這群人就要噴“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漢芯打磨”雲雲。現在嘲諷“貴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也敢跟美國爸爸比劃”的,也是這群人,真是奇怪!

我個人一直以來,對“這個群體”,以及明代士紳、KMT黨人,都概括為3大特征:冒功、諉過、水太涼。大家參考。

5、假設極端情況,徹底封鎖會怎樣?

“這個群體”現在嚇唬人,總要假設美國對我們徹底封鎖,要看“大國”的笑話。

我個人認為,徹底封鎖也不可怕。甚至更好。“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

其實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們畢竟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和工廠。就算假設一個封鎖5年的極端情況:

先從工廠來看,半導體行業非常複雜,我國雖然不如美日韓,但已經在價值鏈上爬很久了,現在快要追上台灣地區了。在我們身後有誰可以替補呢?還真沒有。印度不成器的,電力、硬件工程師、技術工人、交通運輸,全都差得遠,就算美國手把手教,光是重建一套工業體係就要好些年,哪有那麽容易?難道美國人5年不換新設備?難道教會了新徒弟,新徒弟就不會想做師傅嗎?

再加上我們本身就是最大的單一市場。國產芯片為什麽起不來?因為Wintel生態依賴;封鎖,豈不是就相當於強製戒毒?我國公眾用的互聯網服務,都是國內的,現在的編程語言早就不是.Net時代了,都是跨平台的,遷移其實不難,隻是商人無利不起早而已。至於半導體產業被卡脖子,那也不難,首先現在的設備為了娛樂才追求性能,大不了5年不吃雞唄;特殊行業需要先進設備,我把全國的酷睿8代集中給你用,再走私一點,總能頂住。其實我們現在麵對的境況,就是市場失靈;半導體行業贏者通吃的情況下,沒人願意做堂吉訶德,沒用不說,還被看笑話。而政府來做呢,決策又不可能那麽英明、正確。要是封鎖了,正好啊,市場需求在那裏,發財的機會到來了,那就不需要政府傷腦筋判斷那個是真幹事的,哪個是騙經費的。

可實際上,這麽極端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這個世界是三國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很多人從邏輯上正確地推理出,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什麽都自己做。這很正確。但是呢,並不是說我們要什麽都自己做才能打破封鎖、對抗訛詐。

現在半導體產業鏈,我們在最低端,大概有15%的技術儲備吧,我們每攻關一項,就是砸了一個廠家甚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飯碗。本來我們沒必要這樣重新發明輪子,但是非逼我們,我們就發明幾個輪子給外人看看。可能有那麽30%的技術,真得很難,可預期的將來都突破不了,但這高端技術的擁有者,難道會補償被我們踩碎的中檔技術的擁有者嗎?“西方”並不是鐵板一塊,美國也不是。

關鍵是不能慫。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剛正麵,反倒不會正麵剛。

其實我們並不是要替代全世界,“天朝上國無所不有”,我們隻是想躋身第一世界而已,“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西方國家失去的隻是相對於我們的優勢,但是他們還是能得到相當可觀的絕對增量,這是我們講的互惠共贏。他們最終會想明白的。

 

6、兩個例子:TD-SCDMA和北鬥

上麵講了很多。可能太話嘮了。隻要看看兩個例子就夠了。

TD-SCDMA,當年多少人嘲諷?其實時分多址、碼分多址,純粹是重新發明輪子,不過是為了繞過專利壁壘而已。就是為了培養產業鏈。現在中國多少企業、多少工程師,受益於這個計劃?不搞3G練手,難道還能一起步就搞4G?巨大中華,巨龍倒了,大唐、華為、中興,算是成功了2.5個。自從4G華為大出風頭之後,當年嘲諷TD的人,這兩年是沒臉再提了。

北鬥。也是一樣。其實北鬥現在市場化還隻走了一半,畢竟組網還在最後階段,尚未全球覆蓋。前期政府補貼給漁民用的終端,又大、又貴。後來就越來越小,越來越低功耗、高精度。最近已經有一個“IRIM海聊”,做出了三防觸屏智能手機,可以用北鬥聊微信。如果有文青要去西藏爬雪山,推薦買這個,坐在雪山上給姑娘寫詩。

 

7、龍芯和兆芯

這又是很長的“題外話”。可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說,看懂了龍芯和兆芯之爭,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麵臨的困難就有基本的了解。因為做桌麵CPU是最難的。

首先講兆芯。這家公司是2013年上海國資委與台灣威盛電子(VIA)合資的,上海國資委持股約80%,目前據說已經拿到了56億國家經費。VIA長期號稱是僅次於Intel和AMD的第三大廠商,可它的市場占有率小到可以忽略。感謝FTC(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支持自由競爭,反壟斷的大棒強製Intel授權給VIA,最新一次延長到2018年,所以VIA是可以跑windows係統的。

指令集,說白了就是計算機芯片的底層語言,裏麵定義了加減乘除等等各類算法,再往下就是電信號、與非門。具體邏輯層次是這樣的:指令集→微架構→CPU→操作係統。指令集可以分為精簡指令集(RISC)和複雜指令集(CISC)。舉例來說,隻定義八卦、然後三生萬物,這叫精簡;如果定義了log、sin等等一係列數學運算符,這叫複雜。精簡指令集在特定應用場景上比較高效,如嵌入式和移動設備;複雜指令集在桌麵電腦上比較高效。

不同指令集上運行的程序,相當於漢字跟西夏文的區別,其實都是一樣的內容,但就是需要編譯。可想而知,商業公司不喜歡往弱勢的指令集遷移自己的程序,因此這個領域很容易出現馬太效應。更妙的是,指令集可以不斷增加指令。因此,盡管專利保護期有限,但是優勢指令集可以不斷增加新指令,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會相應地開發新功能,從而形成新的依賴。舊的指令集,無法運行依賴新增指令的操作係統,或功能受限。

現在世界上還活著的商用指令集隻有4種,分別是X86、ARM、POWER(隻用在IBM的服務器上,無關這裏的討論)、MIPS,其中X86是Intel和AMD兩家技術相互授權的合體,與windows係統並稱Wintel霸權。要用windows,就必須X86。ARM和MIPS都是精簡指令集,其中ARM現在製霸移動設備,MIPS早先是學院派創造的,比較開放、到處授權、而且不限製各自新增指令另搞一套,可想而知,就是軍閥割據,然後就被淘汰了。但是MIPS從技術上來說,在當時是領先的,龍芯在2009年花了不到500萬美元,永久買斷了MIPS的授權,發展出了自己的指令集,叫LoongISA,並且增加了很多指令,實際已經趨近於複雜指令集。在這些指令集上麵,隻能運行Linux係統。

這麽聽起來,抱上VIA大腿的兆芯,豈不是國產CPU當然之選?能跟Intel決戰紫禁之巔?

機會是有的,但沒那麽簡單。我非常不看好兆芯。

①VIA拿到的X86授權隻到2018年。也就是2018年以後的新指令就不支持了。也就是說,兆芯的windows優勢隻能維持一段時間。微軟跟英特爾是穿一條褲子的,他們肯定會不斷升級。兆芯現在賣的電腦,無非是windows的政府和個人用戶在聯想、惠普之外多了新的選擇,還是一樣的生態依賴。再過幾年Intel若增加新指令支持一下AI、AR,windows跟著發布新版本,兆芯的用戶又流失了。畢竟現在2018年誰還願意用XP、Vista?除非兆芯能及時做到不容忽視的市場地位,以至於微軟願意兼容兆芯自己添加的AI、AR指令集。可現在就是2018年,兆芯成立5年了,市場上有消費者能買到的兆芯電腦嗎?

②VIA是台灣的。台灣人太變態了。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又更加變態。半導體產業大陸跟台灣合資的企業很多,都出現非常複雜的抱團、派係、內鬥情況。中芯國際也是內部清洗過,為此耽誤了時間。台灣人對大陸人抱有非常深重的集體敵意,不合作、怕被取代,盡可能延長自己作威作福的短期利益。

③小學生抄碩士畢業論文學不會高等數學。芯片設計有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不像軟件,就算拿到源碼,也是兩眼一抹黑,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說排除後門、保密了。因為CPU裏麵的結構超級複雜,軟件的源代碼那還是人類可以讀的標準化形式語言,而CPU純粹是畫圖,畫啊畫,像是把全世界的3維城市地圖縮微在裏麵,你根本不知道哪條路通往哪裏。舉個例子,哪怕是Intel親自出馬,用“閑著蛋疼”指令集重新設計CPU,它也得先設計一個譬如說主頻800MHz的初始版,先點亮屏幕、開機進係統;然後再不斷地調整、優化,做到2G主頻,做到睿頻,再做到多核超線程,與此同時不斷地降低功耗。小學生,終究還是要從頭學起的,不知兆芯什麽時候能畢業?

④綜上,兆芯有它的優勢和機會。但這個時間窗口是短暫的。考慮到現在微軟已經分拆windows部門、轉向雲計算,win10也被認為是一個長期更新版本,未來可能不太會出現非常重大的X86指令集更新,而且很多用戶長期停留在win7,很多大型軟件也不太需要指令集花裏胡哨的更新,這個時間窗口也許還能延長。目前來看,它是國產CPU裏麵外部優勢最大的,國家往裏麵大把砸錢,有其道理。今年初,兆芯放話2020年追平AMD。可如果做不到,就相當於忽悠國家抱著希望繼續依賴windows生態,成了曆史罪人。

⑤最後再討論非常複雜的知識產權問題。根據FTC與Intel 2010年的和解文件:

The extension of the Via license agreement, coupled with the modifications to the change-of-control provisions in Section III.B, open the door to a potential joint venture or acquisition of Via and its x86 license by a strong and well financed entrant to the x86 markets.

在這裏提到為VIA與第三方合資或收購“創造了條件”。但在正式的條款裏(FTC Docket No. 9341: Section III.B),卻並沒有完全允許selling off their license or sub-licensing,而隻是說發生控製權變更後,Intel和VIA的收購方要“友好協商”,1年內不得互相訴訟;對於要協商出什麽結果,FTC沒有規定。要知道,這方麵條款本就是專門用來防止新玩家入場。那麽,上海國資持股兆芯80%,但是VIA又繼續保持獨立的法律實體地位,這算不算“控製權變動”呢?兆芯的產品,能算作是VIA的產品嗎?我可以想到一條可能的繞過限製的方案:兆芯拿著VIA的源碼,在大陸開發出新產品,然後拿這個源碼給VIA,VIA假裝兆芯是它的外包開發商,名義上擁有新產品的知識產權,然後再把新產品授權給兆芯出售。

同樣的情況也可以在AMD 2016年與海光的x86合作上看到。AMD很誠實,它先成立一個在華皮包公司,持股51%,然後把自己的cpu核授權給皮包公司,而非把x86指令集轉授權;這個皮包公司實際是海光在管理。這樣的話,海光實際是在n-1代AMD的核上搞加工,而不是敞開了在x86的大道上發展;而且知識產權法律上是屬於AMD的。就算搞了這樣的小聰明,AMD仍然限製海光的產品隻能在中國銷售,這是吃準了Intel在中國不可能告贏;但這樣的技術路線,一方麵是永遠依附在AMD身上,一方麵是把中國以外的市場永久地放棄了。

AMD與Intel之間的互相永久授權,是在進軍64位的技術躍遷中,AMD拔得頭籌取得領先,技術命名為“AMD64”,憑此跟對方交換授權。現在雙方實際互相依賴。因此,盡管上述FTC裁決中,也規定AMD發生控製權變更後,雙方要“友好協商”,一般認為,Intel和新玩家還是會達成原有條款。但僅僅是這一層疑慮在,就導致很少有人考慮收購AMD。天知道會怎樣!畢竟Intel還是保留了自家的64位技術,說不定它又重新發明輪子,威懾就失效了;現在這份協議是永久互相授權,再談一次未必就有這麽好條件了。

所以,兆芯的根基是非常不牢靠的。畢竟VIA現在對Intel是0威懾。而且它所得到的一切都是FTC的裁決給的,而FTC的主席是美國總統任命的。

也就是說,我在這裏寫了這麽一大段關於兆芯的內容,而兆芯的生死也是操之在彼,跟中興一個卵樣。

那麽,再來看龍芯。

我非常尊重龍芯,這家公司幾乎是由胡偉武一個人定義了靈魂。我希望龍芯成功,盡管胡博士也有很多缺點。網上毀譽參半,捧的人當它是民族之光,噴的人罵的都是不堪入目的汙言穢語。

我就想到哪說到哪吧。

①500萬美元

小白總噴龍芯也是買的技術,其實它隻用了不到500萬美刀就永久買斷了MIPS指令集授權。而且指令集授權並不是什麽技術,我前麵已經說了,隻是相當於定義數學運算符而已。CPU的微結構怎麽設計,電信號到底怎麽執行命令,這才叫真正的技術。

這跟華為海思拿ARM授權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海思是直接拿ARM的CPU核來改;其次,每次ARM升級技術,海思還得重新買;最後,海思是手機SOC,龍芯是桌麵的通用CPU,將兩者相比較是關公戰秦瓊。

②拿了國家多少錢,是不是騙經費,是不是靠黨政軍養著?

據網友統計,從2002年起,一共拿了7個億。這是什麽概念呢?製造業領域,打版、開模可能要幾十萬到上百萬,做芯片,設計完了、輸出版圖是沒用的,一定要去流片才知道怎麽樣,流片一次幾千萬。龍芯這種量級的公司,“量產”了也沒多少量,去找人家流片指不定還得求著人家排期。

實際上,龍芯中科,就是中科院計算所的校辦企業。2002年,胡偉武就是在中科院領受了研發CPU的任務。龍芯,特別是前期的龍芯,等於是就是計算所的教研室,胡偉武等於是博導。胡老板當時大量使用學生,包括現在也還在計算所辦公,不過現在會付租金等,用學生也會發勞務。這也使得龍芯前期開發比較慢,都是學生嘛,還在學呀!

那麽龍芯算不算血汗工廠呢?不能算的。計算所實際上就是黃埔軍校,龍芯是非常好的實習單位,胡偉武是業內第一流的科學家。現在大熱的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是出身中科大少年班、一路讀到博士的陳天石、陳雲霽兩兄弟創辦的,這兩人CV上的論文,全都是英文期刊,碩博期間與胡偉武合作的論文都有一二十篇,並且都參與了龍芯的工作。華為海思、兆芯裏麵也很多出自計算所的學生,雖然未必都在龍芯打過雜,但學習上受惠於龍芯的探索是肯定的。國內最新的計算機體係結構教材,就是胡偉武、陳雲霽2011年合作編寫的。水木清華的CSArch(計算機體係結構)版塊上,盡管不是每個人都看好龍芯的前景,但無人不尊重胡偉武團隊,不感佩他們的奉獻精神。

很多計算所的老師,在龍芯發揮餘熱,是不拿錢的。

有意思的是,除了兆芯的人,由於利益衝突,理所當然地噴龍芯。而其他噴龍芯的所謂“業內人士”,總是以核心的CSArch往外,成同心圓結構擴散,越是外行噴得越凶。這規律很明顯,噴自己業界的第一流專家,隻能自暴其醜。

龍芯拿的這7個億,換陳氏兩兄弟都夠本了。這樣還對不起國家嗎?

再說了,龍芯的芯片幾年前已經在宇航和工控領域站穩了一席之地,早就自負盈虧,2017年營業收入1.5億,利潤2000萬。宇航、抗輻照芯片就不說了,龍芯是國內唯一能做的,國家並沒有禁止其他企業去開發,牛逼你去呀?工控的應用市場大多是民用的,搞智能電表、智能門鎖、數控機床之類的,都是充分競爭的市場,能賣出去是市場的選擇。至於黨政軍領域,早年間確實龍芯獨大,但後來各種“技術引進”的公司都掌握了“自主技術”,這塊現在競爭也厲害,龍芯也就分點粥喝,畢竟公務員大爺們都不習慣用Linux係統,沒辦法炒股呀!

③毛澤東思想

這其實是最惹眼的,畢竟網上恨毛主席的很多。胡偉武到哪演講都穿中山裝,崇拜毛主席、雷鋒、鄧小平。但他講毛澤東思想,隻是運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矛盾是對立統一的”這樣的“哲學”來思考,並不是講階級鬥爭。那套唯物辯證法,雖然土氣、顯得僵化,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是足夠自洽了。

其實胡偉武的文章,刪掉那些像思想政治考試裏特意“踩點拿分”的“理論應用”部分,完全一樣說得通。每個人有每個人思維的方式,何必政治化呢?任正非講話喜歡用軍事術語,集團衝鋒啊、開炮啊等等,又怎麽樣呢?我隻以能力和成敗論英雄。

至於說他政治投機,這種就太不懂事了。組織對毛派什麽態度,大家不知道嗎?鄧小平說最重要的是要防哪邊?之後江胡習,這都三代了,真要投機得趕時髦的。

④心比天高

胡偉武還有一個特點,他心比天高,想的就是做最難的,戰勝最頂級的對手。譬如龍芯2F,現在貢獻最多的營收,但胡博士每次拿到外邊講,總是提用在北鬥上,授權微架構給軍隊做雷達,等等。在他眼中,為國家做的這些才是最光榮的;為市場做的,走dirty cheap路線的,屬於南泥灣。

龍芯最困難的時候,員工到了饅頭鹹菜的地步。我想這也是胡崇毛的原因,不崇毛他們堅持不到今天。龍芯到今天17歲了,胡偉武對外講,爭取做到30年的時候追平世界領先。30年時間,這是一整代科學家把職業生涯完全奉獻出來。

 ⑤企業文化

龍芯很特別,帶有學院的特色或者說限製。節奏比較慢,加班較少,很窮。優秀員工獎隻有幾百元;搞大學生龍芯杯等,申請設備要填寫一堆表格,隻能優惠一兩千、不能免費送。

很早就搞了員工持股,盡管沒有利潤可以分紅。有民企和私募投資,最大的但都是不入流的合作方,到現在也沒宣傳過什麽pre-A、A輪、B輪。最大的外部股東、合作夥伴叫江蘇夢蘭,是做紡織的,創始人是三八紅旗手、勞動模範,基本相當於老幹媽的黨員版。十幾年來,這家公司就一邊賣床品,一邊推銷龍芯。

發布會的PPT簡直是負美化,一看就知道是用Linux上金山WPS敲的。

人家Intel命名微結構,叫Sandy Bridge、Haswell、Skylake,聽起來就高大上;龍芯卻命名為GS264、GS464、GS464E。啥意思呢?GS是英文Godson(上帝之子)的縮寫,看起來很鄉村非主流對不對?其實它來自中文“狗剩”的諧音,一開始胡偉武就覺得取個賤名好養活。GS264,就是“狗剩2號64位”。

簡單講,就是村炮。

⑥技術到底怎麽樣?

前麵隻是提了一堆背景信息。大家最看重的還是東西到底做得怎麽樣。如果能腳踢AMD,拳打Intel,最凶惡的噴子也得跪下唱征服。但是,可惜,還沒有這麽厲害。

我非常推薦大家去讀胡偉武自己寫的一係列介紹曆程和反思得失的文章。他不僅從頭至尾介紹龍芯的每一個技術轉折,而且會介紹麵對何種處境、出於什麽考慮、采用了什麽方案,之後反思發現什麽問題、又采取什麽改進。早年的文章請搜索“中國龍芯CPU的調查與研究 彎曲評論”。但推薦閱讀集大成的萬字長文《我們的龍芯3號——致龍芯15周年》

龍芯最大的失誤,在於00年代初,錯誤地選擇了多核路線、忽視單核性能。但個人電腦的程序運行,大多隻用一個核心,用一個核心完成速度最快、體驗最好,Intel不但拚命做高主頻,後來還采用睿頻技術。大家今天也可以看到聯發科搞的手機芯片奇技淫巧,8核、16核,然並卵,打開APP就是卡。

簡單說吧,兆芯借來的VIA馬甲,最近一次用在個人電腦上,是2009年的低端筆記本,離現在還不太遠,跑Win7是沒問題的,甚至還能打LOL。差不多相當於當時的Intel 賽揚係列。

龍芯1號,2002年第一次點亮屏幕,還是實驗室狀態,266MHz,性能相當於1995年推出的奔騰Pro。

龍芯2號,2003年從0.13微米製程開始,由於多核修正主義錯誤路線的幹擾,單核性能被甩開,但在2006年做出了龍芯2E,1GHz、90納米,性能相當於2001年左右的奔騰3、奔騰4(180~130納米)。奔騰4後來狂飆突進,製程做到65納米,主頻搞到3.4GHz,將競爭對手遠遠甩開。之後就是龍芯2F,800MHz,這時候嚐試做過筆記本,叫做逸瓏迷你筆記本,塑料外殼,大概相當於小霸王學習本;還做過教育一體機,用在中學電腦機房,沒多久就被淘汰了。後來龍芯2F就去做工控了,因為當時市場上缺少廉價的通用芯片,雖然沒做成桌麵市場,但好歹是能夠賺錢養活自己了。

龍芯3號,這段時期進行了重要的微架構更新,一開始更新到GS464,2009年推出龍芯3A 1000,65納米,1GHz。又搞了逸瓏迷你筆記本,這回是金屬外殼,還是沒人買。2015年更新到GS464E,推出龍芯3A 
2000,這是一次重大升級,按龍芯說法是相當於2012年Intel的 Ivy Bridge架構。主頻仍然是1GHz,跟Intel不能比,但龍芯的意思是若把Intel降頻到1G,隻比較微架構,兩者差距不大了;而主頻上不去,一方麵是代工廠不行,龍芯隻有兩個選擇,要麽中芯國際(SMIC)要麽意法半導體(ST),他們工藝都落後,良率也不行,同樣製程出來的產品比別家差;另一方麵是龍芯也需要跟代工廠交流,根據每家的工藝情況優化設計,可龍芯量小、流片的錢也少、代工廠熱情不高,而且還在兩個廠來回流浪,其配合情況可想而知。2A 2000是在中芯國際用40納米製程做的。

2016年,又是重要的節點。龍芯基本上穩固了與合作時間最長的意法半導體的關係,ST工藝稍好於SMIC。用28納米技術推出3A 3000,主頻1.5GHz。這是裏程碑的成就。盡管一直都還沒有達到奔騰4係列後期型號的水平,代差從最早的7年被拉到超過15年,但是龍芯到這一步已經追平眼前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也就是兆芯它爹VIA 2010年冬眠時候的水平。也就是相當於2009年的賽揚。

還記得前麵寫的嗎?還活著的4大商用指令集,X86、ARM、POWER、MIPS,X86的老三就是VIA(投胎了兆芯),POWER不做個人電腦,ARM還保持精簡指令集的狀態,windows特別給它做了適配,但是至今還是撲街狀態。MIPS陣營扛大旗的就是龍芯了。這麽一算,哎呦,並列世界第三啊。世界第三啊朋友們。

龍芯3A3000 搭載深度Deepin係統,基本堪用了。現在可以用FireFox、WPS、VirtualBox、Skype、Telegram、Kodi、網易雲音樂、搜狗拚音輸入法等,總之一個日常使用Mac的碼農和文字工作者,就完全可以遷移。Linux占用資源較少,因此較低配置也足夠流暢。深度團隊也是我非常敬佩的國產操作係統民營開發商,在深度應用商店上可以看到他們努力適配的許多應用,以及自己動手開發的原生係統應用,他們也向開源社區回饋自己的代碼。這裏向大家推薦這款最適合國人使用的Linux係統。電腦最終還是為了用,沒必要折騰。中標麒麟那是政府保密需要,Cent OS那還是跑服務器比較好,輕量級的那是複活老古董當下載機專用。人還是不要讓工具折騰了。

另外,龍芯自己對開源社區也是非常友好的。它依賴Linux係統,這也是當然之義。

⑦未來的技術路線圖

兆芯2017年12月發布會宣布,下一步是3GHz 主頻、16納米製程。該公司看了VIA5年的代碼,型號數字倒是每年進一位,都是原地踏步,參數幾乎完全一致,外麵的市場上也完全見不到實物。但這次發布會特別強調代碼自有率100%,研發工作均由國內工作完成,基於兆芯5000的個人電腦(我猜就是2009年的產品終於洗完了代碼,升級一下固態硬盤、DDR4)2018年將會上市。如果代碼已經洗幹淨、消化了,那2020年確實有可能取得明顯進展。

龍芯2018年1月更新的白皮書V2.9版本,其中技術路線圖顯示下一步將以3A4000為Tick,以3A5000為Tock。3A4000采用28nmFDSOI工藝,主頻達到2GHz,預計2018年底流片。2020年更新微結構版本到GS464V,推出3A5000,16nm,2.5GHz。

可以看到這對冤家至少現在對外麵放風咬得很緊。但我個人認為龍芯更有可能兌現。一直認真做事的人,是會留下腳印的。

 

9、不要怨己妒人,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前些年網上流行一種說法,說是羨慕外國人都“長著沒受過欺負的臉”。我想說的是,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命運。美國人一直跑在前麵,他們領先世界、定義規則,壓根就不需要想什麽怎麽繞過指令集限製、怎麽打破係統依賴馬太效應。

我們還是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要怨己妒人,讓陰暗的、惡意的情緒性語言逐漸毒害自己,最後長出一副“惡毒的嘴臉”。

而且,最終隻能害到自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你在養豬網在微博熱評裏嘲諷“實業誤國、地產興邦”,並不能阻止真正有毅力和視野的人努力探索。市場的需求就在那裏,時代的機遇就在那裏。

 

10、Tipping Point: the time at which a change or an effect cannot be stopped

回過最開始。為什麽我認為Tipping Point已經不遠了呢?

譬如從CPU來講,Intel還在往7nm甚至3nm進軍,可是從物理定律來看,目前也就隻有2~3代的空間。再想更進一步,得有神奇的新材料出現,或者基礎物理有楊-米爾斯方程級別的突破才行。更有利的是,其實14nm會是非常均衡的製程,再往下由於過於複雜,成本提升帶來的邊際性能提升不高。那這樣的話,龍芯至於商業上最有競爭力的14nm製程隻有一步之遙,而正好中芯國際挖來三易其主的梁孟鬆後,預計會在2020年實現14nm製程。

更有利的是,我國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在國內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實際上現在普通家用和辦公電腦,也就是排除遊戲需求的60%以上的電腦使用人群,都已經不再需要依賴windows環境。更多的體驗甚至已經轉移到web、轉移到雲,無縫跨平台。酷睿8代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性能過剩,1080什麽的更是奢侈浪費。半導體行業正在接近時代的天花板,而這正是中國的機會。

一旦時機到來,中國網民常用的軟件和服務向Linux環境遷移在一年內就可以做到。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餘煙歎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杆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曆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1968年 北京 食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