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遊

踏盡山川,遊遍江湖
正文

[原創] 說一說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中國親身經曆的那些貧窮與落後

(2017-04-21 12:44:06) 下一個

小時候,沒有見過專門的電器店,隻有在百貨商場裏的某個櫃台上能看到那些時髦的東西。作為一個男孩子,那裏是我最喜歡停留的地方,可以花幾個小時而不膩。

母親看到我喜歡的東西,總會買下來。她鼓勵我接觸新事物,學習新事物。

那些往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與今天相比,那是個苦不堪言的時代。吃的,用的,穿的,戴的,你恐怕拿不出一樣東西能媲美今天的精美,耐用,方便,除了便宜以外。

每當有人回憶當年那個貧窮的年代,我就使勁點頭讚同。是,是,是啊,那時候中國人真窮,真真窮!

下麵,我舉幾個親身經曆,讓晚輩們了解一下那時候中國的貧窮與落後。

記得是70年代的某一天,我收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架照相機。是當時時髦的折疊相機。用膠卷底片,就兩種顏色,黑和白。這個相機一直被收藏至今,因為當年,我們就是用這種破爛貨,拍出了很多精彩的人生,留下了很多時代的身影。這個就是那個相機的網上照片,相比今天的數碼相機,可見那時候的人們是過著多麽落後的生活。


 

又是70年代的某一天,我收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架吉他。就是一把木質做的吉他。聲音像從木紋裏擠出來的,又小又糙。從那天起,我就拜師學習吉他,學習西班牙彈法,夏威夷彈法。後來上了大學,參加了學校的文藝團體,演出時,一曲用夏威夷彈法奏完,台下幾千名聽眾長久鼓掌,不讓我們退台。那個場景,依然曆曆在目,恍若昨天。



曾經,幾曾回首論壇的江上一郎網士披露,他也曾玩吉他的夏威夷彈法。我和江郎幾曾網上以文交手,卻未曾謀麵,也是件憾事,不知道能否或有一日,得以以琴會聚。

今天, 隨處可見電吉他,可在幾十年前的落後的中國,我連電吉他的麵都沒見過。為了出電子聲音,我們搞個創新,把一個小麥克風放進琴裏,電線從音孔中拉出來,和功放揚聲器連上放音, 玩得可愜意了。

還是70年代的某一天,我收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架留聲機。那是個集留聲,收音,功放三合一的機器,隻能放薄膜唱片。薄膜唱片是那個時代一過性創新,欲代替傳統黑膠唱片。可是薄膜唱片軟,內容儲量小,很不容易保存。更惡劣的是它的音質,和今天的音響比,就像騰格爾和蔣大為比聲音,一個沙糙一個清亮。再有,那個收音機的短波也不強大,收聽敵台時要從敵播音員的斷斷續續,時大時小,夾雜電波幹擾的聲音裏獲取信息,和今天的衛星廣播根本不能相比。每當敵台廣播的時候,要把耳朵盡量貼近喇叭才行。那時候隻有模擬信號收音機,要想追蹤廣播,就要隨時轉動調台旋鈕才能聽清。


回憶四,五十年前那些窮苦的日子,我就會深深地感觸今天的幸福,明天的美好。每當周圍有人大聲喧言,控訴四五十年前中國的落後,貧窮和愚昧並放言今天的先進,富裕和開智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的心裏讚道:真是明白人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磨不開 回複 悄悄話 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