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遊

踏盡山川,遊遍江湖
正文

北朝鮮為啥打南朝鮮

(2016-03-10 08:51:02) 下一個

朝鮮半島戰後以三八線為界,在美國蘇聯扶持下,各自建立了南北兩支軍隊。和韓國沒建交之前,老斐我總鬧不明白南邊那支軍隊的“大號”叫啥,就知道電影、小說等主流媒體稱之為“李偽軍”,大概也和台灣人當初不知道朝鮮人民軍而隻知道“北傀軍”一個道理。現如今韓國也是咱友好國家了,再叫啥偽軍或南朝鮮軍有些不敬。不管60年前韓國國防軍(簡稱“國軍”,和咱們前朝軍隊的簡稱一樣)成分及戰鬥力如何,有一點應該肯定,他的前身是韓國光複軍,在抗戰的時候,也是和我們在一條戰壕裏共同戰鬥過的。這支軍隊剛成立時的成分,也與人民軍有點類似,“海龜”、“中(華)歸”及舊日軍占支配地位。
    追根溯源,朝鮮人民軍也好,韓國國軍也罷,其實在抗日時期,都是一家子。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的父親金亨稷、韓國臨時政府總理金九以及後來韓國軍隊名義上的總司令李承晚,都與大韓獨立軍有過一段淵源。而大韓獨立軍後來又演變成韓國光複軍和朝鮮義勇軍,二者分別是韓國國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前身。
來源之一:韓國光複軍
    韓國光複軍的曆史,可追溯到上世紀初期韓國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義兵及大韓獨立軍,由於日本的鎮壓,義兵運動繼承者大韓獨立軍難以在半島立足,在洪範圖帶領下,全都轉移到俄羅斯的遠東濱海省和中國東北延邊(日據時期,朝鮮人稱那裏為間島或東滿)地區,根據日本官方資料所載,當時在間島地區,堅持抗日武裝鬥爭的大韓獨立軍在3000人上下。
    退入俄國的大韓獨立軍在十月革命後,大多站到布爾什維克一邊,成立時間比中共還早的韓人社會黨是共產國際成員,遠東和東滿的大韓獨立軍由韓人社會黨控製,因此,早期的海外韓國流亡政府及其軍隊,多少都帶有一些赤色印記。為了抗日複國,獨立軍選派一部分朝鮮青年,進入中國各類軍校深造,開始隻是分散在軍閥們控製的保定軍校和雲南講武堂就讀。國共合作後,大量朝鮮青年進入了黃埔軍校。整個黃埔時期,前前後後的朝鮮籍教職員及學生多達數百人,除了金日成和李承晚兩個主角,在後來50年代南北朝鮮曆史舞台上的風雲人物,包括崔庸健、李範奭、金元鳳(金若山)、李青天、樸孝三、金雄、崔仁、崔德新等,全都在黃埔湊齊了。隨著1927年的國共決裂,黃埔的朝鮮人也不得不麵臨選擇重新排隊的問題,最終,崔庸健、金元鳳、樸孝三等選擇站左邊,相應的,李青天、李範奭等站到了右邊。
    1940年9月,韓國光複軍在重慶成立,“天子門生”李青天和李範奭成了光複軍總司令官和參謀長的不二人選。在抗日戰爭期間,光複軍利用其通曉日語的優勢,主要從事書寫標語、對敵廣播喊話、審訊敵軍俘虜以及破譯敵軍密碼等工作。
    抗戰勝利後,幾乎在延安的朝鮮義勇軍動身回國的同時,重慶的韓國光複軍也開始了返國了曆程,這兩隻在中國內地和國共兩軍並肩作戰的朝鮮軍隊,都聲稱自己是朝鮮人抗擊日本的唯一武裝,而回到朝鮮半島卻都麵臨同樣的尷尬:北邊的被蘇歸派涼到一邊;南邊的美軍占領區,麥克阿瑟也對從中國來的不屑一顧,籌組“國軍”的事由美國歸來的李承晚來張羅。因此,在中國堅持抗戰十幾年的光複軍和義勇軍,在海龜麵前,便先失一分。
    臨時政府主席金九回國後在南北兩邊都費力不討好,最後還被李承晚的人給暗殺了。光複軍司令官李青天回國後沒了下文,在“國軍”序列裏找不到他的名字。李範奭倒是在政界混出了名堂,當上了首任“國務總理”,但他在軍隊輪不上說話。崔德新可能是光複軍回國後在軍界混得最好的一位,被任命為軍團長——但要聽總參謀部的“前韓奸”劉升烈、蔡秉德等人的調遣。
來源之二:舊日軍及偽滿軍
    直到這時,才轉入韓國軍隊成分的正題,原來這堂堂的“國軍”,竟是由前日本軍人出身的韓國人操控著!他們有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有的出身日軍韓籍誌願兵,有些則當過日軍的朝鮮“學徒兵”,還有做過殖民時代的警察和憲兵,以上總稱為“日本派”。北方的人民軍也有為數眾多的舊日軍出身的軍人,但他們隻有上戰場拚命的份,也就是“苦力”的幹活,當校官的都寥寥無幾,但這邊的國軍決策層的核心力量,卻是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劉升烈、蔡秉德等七、八個人。
    此外,還有像金白一、白善燁、丁一權、應祚金、楊國進等一大批出身偽滿洲國的將軍,後來的韓國總統樸正熙也出自這一批人。
    麥克阿瑟為什麽寧願選擇前日軍和偽滿軍,而不是光複軍來掌握韓國國軍?傲慢的麥克阿瑟評價二戰時期蔣委員長軍隊的表現與他的同行史迪威所見略同,都是對其戰鬥力不敢恭維,因而對中國軍隊羽翼下的光複軍也就不看好,相反,雖然太平洋戰爭時期,老麥與日本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對日本人的戰鬥力還是心中有數的,兩相權衡,作為職業軍人,他選擇“會打仗”的人為主體來組建國防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60年前的南北朝鮮的兩支軍隊,實際上又在續演著大陸上國共兩軍的恩恩怨怨和滿洲日偽軍與抗聯之間的貼身肉搏,特別是後麵那一對冤家,在中國東北時就是殺紅了眼的死對頭。
即使是被麥克阿瑟認為“會打仗”的這批人,與北方的人民軍相比較,優劣也可一目了然。 國軍這邊由一些老軍棍和兵油子為主體,以前替日本人賣命,打了十幾年,現在換了主子,卻早已沒有“武運長久”的精神支柱;招收的新兵缺少訓練,紀律鬆弛,農忙季節居然跑到田間地頭攬活賺外快。
    人員素質有這般差別,武器裝備同樣也差得遠,大多數韓國兵不知道坦克為何物,就算見過美軍的坦克,也不知道北方t-34的利害,僅有的一點反坦克武器對t-34而言,殺傷力幾乎可忽略不計;雖然炮兵的火力能與北方相抗衡,但步兵卻以裝備步槍為主,機槍很少,幾乎沒有衝鋒槍;野戰餐的主食是冷飯團子,是典型的“大米加步槍”軍隊。悲哀的是,大戰前夕,不論是美軍還是韓軍,都對北方的人民軍不甚了解,韓軍反而以“亞洲之雄”自居,全然不知厄運即將降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