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遊

踏盡山川,遊遍江湖
正文

回首春秋,越王是小人中的極品 (轉)

(2016-01-31 17:41:59) 下一個

越王勾踐-----小人中的極品

[雲海輕舟]

中國曆史上的春秋時期是一個爭霸的年代,一個充滿戰爭的年代,一個勝者王侯敗者寇的年代。吳越爭霸就是這一時期較為精彩的篇章之一。它穿越了千年的塵埃迷霧,化做了一個個或悲壯或動人的故事流傳至今。  

      忽覺在這段曆史中越王勾踐雖勝,卻不能算英雄。我不是軍事愛好者,故不敢隨意妄言軍事得失。我對曆史也隻一知半解,故於寫本文前特意重溫了《史記》中的《越王勾踐世家》。在那個螻蟻爭穴的年月中,那麵霸旗永遠是生存之路的唯一通行證,當不了霸主遲早要亡國。因此,吳越之爭可以說是曆史的必然。據《史記》記載,周景王元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聞之率兵攻越。兩軍戰於醉(注:由於字庫中無此字,故用同音字代替,下空)李,結果闔閭中箭,吳軍大敗。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夫差牢記其父“必毋忘越”的遺言,在老臣伍子胥的輔佐下勵精圖治。兩年後勾踐聞得夫差日夜練兵,不顧範蠡反對決定先發製人,遂發兵攻吳,戰於夫椒。此次越軍大敗,勾踐遭圍於會稽山被迫請降。其後就是我們熟悉的勾踐入吳為奴,三年後歸越,臥薪嚐膽,十年生聚,終成霸主的事情。曆史本無所謂對錯,況是那個“亂哄哄你言唱罷我登場”的年月。我們的老祖宗不就說過成王敗寇嗎?隻是勾踐在這場爭奪中的表現不夠地道,有時會和一個地痞無二,有失英雄之氣概。

      吳王闔閭為圖霸業首先尋找時機發動侵略戰爭,而勾踐以被動之勢取勝,本可贏得一片喝彩的。但此時我眼前忽然跳出了這幾行字:“(吳王)乃與師伐越。越王勾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陣,呼而自刎。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師敗於 李,射傷吳王闔閭。”這是《史記》原文,用現代漢語講就是:吳王率軍攻打越國,越王勾踐讓死士挑戰。排成三行,到吳軍陣前,先大叫後集體自殺。吳軍驚呆了,越兵趁此突發襲擊,吳軍敗,吳王闔閭被射傷。讀了這些,不知諸君那句好是不是還能響亮的喊出來,麵對這血淋淋的文字我是隻有閉目了。我不知道勾踐那些“死士”是怎麽弄來的,但進無論如何他們原本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國人的性命在勾踐眼中是不是也能成為一種好用的工具呢?這一回,勾踐的做法確實不地道。劍走偏鋒,雖可傷人卻也讓勾踐喪失了為君者之風度。此絕非“仁道”,也算不得“霸道”。

      在勾踐一生中活得最像一名君主的時期,就是那臥薪嚐膽的戰敗圖治時期。為血夫椒之恥,更為越國的霸業,勾踐忍恥入吳為奴。三年間,勾踐忍受著各種折磨與汙辱,像一條忠誠的狗一樣侍奉著夫差。能有這份忍耐的人不是大英雄便是真小人。從勾踐三年來的行為上看,他的表演似乎過了火,看起來更像是小人.

      三年後勾踐歸越,之後倒是做了一連串漂亮的事。他重用文種主抓生產,以充實國力;任用範蠡,委以軍事練兵之重任。勾踐自己也放下了本已無存的君主架子,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對於臣下提出的好的建議勾踐常說“善”。勾踐所做的一切都像極了一位英明的君主。而做這一切的唯一目標就是滅吳稱霸。十年後,吳國果然被越國所滅。而勾踐的小人嘴臉也從此刻開始一點點暴露。範蠡是聰明人,他早就看出了勾踐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在災難降臨之前他就做他的陶朱公去了。文種是可悲的,他的忠君愛國之夢被勾踐的猜疑無情打破了。他最終成為了繼狡兔之後被烹的那個東西

      勾踐用他一生的行為生動的詮釋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小人終究還是小人,幸好曆史沒有規定小人不可以稱霸。勾踐是個小人,卻是小人中的極品。因此他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info2008 回複 悄悄話 也有考證說範蠡其實被沉湖底,勾踐太小人了。
ur3180 回複 悄悄話 熱烈歡迎越王到此。
越王 回複 悄悄話 哈哈,越王今日到此一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