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給奮鬥一個意義

(2023-07-28 06:04:37) 下一個

 

給奮鬥一個意義

—長篇小說《當我開始愛自己》創作談 

文章(加拿大)

一起校園凶殺案,一場無望的愛情,一段五味雜陳的青春歲月……在內卷越來越厲害,階層跨越愈來愈難的今天,我們的青春應安放在何處?我們的奮鬥是否還有意義?這就是長篇小說《當我開始愛自己》試圖表達的主題。

這是一本青春小說。

由於人到中年才重拾寫作,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寫海外華人的中年危機。很多年裏,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想看看自己還能不能寫青春,寫愛情。描述海外職場的《剩女茉莉》順利出版後,我開始構思《當我開始愛自己》。我寫作的節奏是,三年一部長篇,十年一本散文集,保證手頭總有一本沒寫完的書,一直處在創作狀態。

對這本青春小說,我首先想到,以兒子這樣的華二代為線索串起整個故事一定很有意思。他們是中國社會的旁觀者,通過他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可以比較客觀。而他們兼跨東西方文化的特殊身份,無疑使得作品的視野更加開闊

我最終設計了一個加拿大華二代杜博遠去北大做外教這樣一個情節,通過他與北大學子之間的互動,把當代年輕人對生活、對愛情、對世界的看法,他們的追求,和在追求過程中遭遇的挫折一一呈現出來。

兒子小的時候我們除了送他去周末中文班學中文,還常常利用暑假帶他回中國。他是在加拿大出生的,我們希望給他一個根。這樣一個常年生活在西方文化裏,漢語僅能勉強表達的人,回到中國,當然會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

比如坐車,他第一個動作是係保險帶。但那時國內還沒有係保險帶的相關規定,為了省事一般人都不係。好多車在裝座位套的時候,後座的保險帶搭扣常常就埋在套子裏,坐車的人想係也沒法係。他喜歡吃淮揚菜,一大家人出去吃飯,開始他很積極地跟著去,後來發現,沒有兩小時這頓飯是不會結束的,就再也不敢隨便答應跟別人去吃飯了。

有一次我們坐火車,當時兒子三年級,學校要求讀章節書了,一路上他就坐在臥鋪走廊的座位上抱著《哈利波特》讀。晚上,乘務員過來對他說,你是哪個房間的?要關燈了,快回房間睡覺了。說著,指著牆上的幾排字說,看到這兒了嗎?兒子茫然地說,上麵寫的是什麽?乘務員感覺很奇怪,那麽厚的書都能讀的小孩,竟然這幾個字都不認識。她不知道兒子是中文文盲,隻會講不會讀寫。

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這些後來都被用在這部小說裏。

這本書寫得並不順利。雖然開頭幾章很快就寫出來了,故事性也很強,但一直找不到最想表達的東西,進展緩慢。這期間我獲得一個去四川大學為期三周的培訓機會。培訓結束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時見到一尊有故事的玉琮,引起強烈的創作衝動。接下來的三年時間我完全沉浸於長篇小說《玉琮迷蹤》的創作裏,《當我開始愛自己》被束之高閣。

2021年,《玉琮迷蹤》簽約出版。我在電腦上把《當我開始愛自己》文稿調出來,從頭到尾仔細通讀了一遍,覺得這樣構思還算新穎的小說不把它完成有點可惜了。正在猶豫之際,在網上看到徐則臣一篇題為《寫作訓練一定要有,哪怕你是天才》的文章。文中說:很多人寫小說容易有爛尾樓,我不喜歡爛尾樓,如果你在某一地方寫不下去了,其實這就意味著你在某一難度上過不去了。這跟運動員跳高是一樣的。你跳到這個高度,這次你過不去,下一次你可能還過不去。換不同的場地、不同的跳杆,你依然過不去。所以,一個作家不能輕易讓自己過不去。你得想辦法過去,哪怕過去得很難看,跌跌撞撞,杆碰掉了,你也得嚐試讓自己過去。遇到過不去的時候,我會硬寫。

這段話對我有醍醐灌頂的效果,我當即決定硬寫,闖關,把這棟爛尾樓蓋完。隨著寫作的深入,小說的主題越來越清晰,思路也隨之打開。在這個階層跨越越來越艱難的時代,寒門子弟奮鬥還有意義嗎?從人性的角度,進入婚姻的男女是否還有愛人的權利?寫作過程中,問題不斷湧現,我思考的深度也隨之層層推進,最終找到的答案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如果不是因為寫這部小說,我是不會對這些問題作如此深度思考的。

這是寫作帶給我的成長。

我把書稿發給朋友的女兒,一個從事教育的九零後女孩過目。她是這樣評價的:流暢自如,讀來水到渠成。語言風格清亮、真誠。人物故事非常具有典型性,就是恩格斯所說的表現出了“典型時代的典型人物”,寫出了一個群體的掙紮和迷茫。對人物內心的描摹十分細膩,能讓讀者有代入感。讀到最後仿佛跟著文字一起經曆了一次漫長的旅程,感慨萬千又內心溫暖。

這部小說完稿後,起了幾個書名都不太滿意。直到有一天,我看董卿主持的一期《朗讀者》節目。那一期是采訪馮小剛,並由他給觀眾朗讀。他選的是卓別林的一首詩《當我開始愛自己》。

……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

不再去勾畫什麽宏偉的明天。

今天我隻做有趣和快樂的事,

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韻律。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

單純。

……

在馮小剛抑揚頓挫的朗讀中,我欣喜不已。這就是我的書名!唯一的,無可替代的書名!我加了一個相關結尾,順利結束全書。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我們每個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愛自己,但在為夢想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忘掉這一點,不是嗎?

文章簡介:女,本名章雲,江蘇省淮安市人,加拿大華文作家。畢業於南京大學大氣科學係,理學博士,任職加拿大農業部研究發展中心。中國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北美中文作家協會會員,加拿大中國筆會理事。著有長篇小說《情感危機》《失貞》《剩女茉莉》《玉琮迷蹤》,散文集《好女人兵法》。其中《剩女茉莉》獲首屆京東杯"銳"作者征文大賽長篇作品二等獎,入圍"江蘇省第六屆紫金山文學獎",《玉琮迷蹤》獲2022年華文著述獎。微型小說作品《一把車鑰匙》獲第二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雙年獎一等獎,多篇被譯為日文。

長篇小說《當我開始愛自己》由美國南方出版社出版,在亞馬遜全球發行,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巴諾書店B&N也在發行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540.html

https://www.amazon.com/dp/168372514X/ref=mp_s_a_1_1?crid=2WVRLREDAN6A7

https://www.barnesandnoble.com/w/24403-25105-24320-22987-29233-33258-24049-yun-zhang/1142960493?ean=978168372514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