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24-05-06 07:21:27) 下一個

*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1977年恢複高考,夏梓焱考取北京某大學,邂逅藝術係詩友柴美麗,倆人相知相識。平靜的大學生活很快就隨著一場抗議越南反華排華的遊行示威活動而結束了。夏梓焱應征入伍奔赴南疆前線,卷進了不可避免的戰爭與死神追逐的漩渦。 

華裔銀行家林義夫世代居住在西貢市,越南全國統一後,一場以革命的名義,肉體消滅政見不同者的突如其來的災難,將像他這類的有產階級驅離住所進行奴役的所謂"新經濟區"運動,接踵而至的反華排華活動,更給他一家帶來滅頂之災。 

越南人民軍少尉黎文英從中國桂林步兵學院學成回國後,原本是一個正直、善良、上進的有誌青年,卻逐慚變成了一個嗜血如狂的冷血殺手...... 

三條線索交叉進行,從1979年到1989年,從贛北春暖花開的鄉村到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從象牙塔裏的北京高校到腥風血雨、殺機四伏、叢山峻嶺莽莽的高平,小說以夏梓焱、李冬梅、鄧開貴、柴美麗、尹桑、宋魯梅、黎文英、範維都、林義夫、林芳、秀秀、胡誌清、胡漢庭、何誌堅等一群出生在50~60年代青年命運的變化為線索,經典地描寫出了在動蕩的世界情勢下,這些被高考、參軍、變革及商業浪潮所消解的中國上一代人的親身經曆。

第一章 微物(內容節選)

一個人知道為什麽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夏梓焱知道為什麽而活嗎?在周圍人看來,他似乎隻為活著而活著。但對他而言,生死都走過一遭了,還有什麽大風大浪不能平淡去麵對?活著,就是勝利,死亡才是失敗。

夏家位於鄱陽湖北岸,夏梓焱無憂無慮地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那時的鄉村跟現在不一樣,即便是在偏遠山村,也要抓革命促生產,時刻不忘揪階級敵人。生活全憑票證供給,什麽糧票、布票、油票、糖票、自行車票……不過令夏梓焱印象深刻的卻是鄉村的四月。那是希望的春天,村舍的青磚,灰瓦,尖頂,全都靜靜地展布在小山的斜坡上,活像寡言的漢子,安然地抽著一杆旱煙。山下河水清澈,沿河兩岸,結莢的油白菜,田野裏裸露的禾苗,伴著成片的翠綠,在濃濃霧氣中輕輕搖曳。

東平小學離夏家村不遠。透過教室滿是灰塵的玻璃窗格,可以看到筆直的一條小巷、一條拖拉機和自行車碾壓出來的通向遠處的碎石路、排列不整齊的房子和低矮的青磚圍牆。柳樹不時從外麵窺探著室內,似乎要把蒙了一層青色凝脂般溽濕的枝條伸到課桌上來。夏梓焱兩眼望著小巷,就想起十年前的這個時節,他和媽媽去姑媽家裏品嚐新茶。那是個很美的地方,它的景色會讓他記起酷愛大自然、常常帶他一起讀“四書五經”的父親。另外使他感到高興的是,又可以和比他大兩歲的表哥一起去水田溝裏尋黃鱔。

四月的鄉間真是熱鬧非凡。到處是一片恣肆的綠,當插在地上作為籬笆的樹木枝幹生根且開花時,界限就變模糊了。磚牆現出綠苔,彎豆尖的藤蔓蜿蜒爬上電線杆,野生爬藤植物迸出鋁紅土岸。爬過淹水的道路,黃鱔就藏在有積水的洞穴裏。老話說“三月三,蛇出洞,藕出簪”。冬眠的蛇出了洞,冬眠的青蛙也出了洞。他和表哥總是在夜晚下到稻田,他負責背魚簍子和打手電筒,表哥則負責尋找黃鱔藏身的洞穴。一到夜晚,每刻都能聽到青蛙用一種呆板的音調唱出渾厚的“蟈蟈”之歌,中間似乎有意停頓,好讓這宛如火車汽笛一般冗長惹人迷惑的聲音,絲絲入扣地傳遍四周原野。經過一個季節冬眠的蓄精養銳,青蛙儼然已成了夜間稻田裏的主人。它們動情地歌唱。一聲蛙鳴,一串附和;一隻蛙跳,一陣水響。還有,那些不知是什麽蟲豸的聲音也夾雜在一起吟唱,似乎隻有如此盡情地表演才能引起夏梓焱的注意。馥鬱的花香仿佛迷了路,滯留在空中,被溽暑一動不動地凝聚在田埂上。夏梓焱跟著表哥一會兒向右拐,一會兒又轉到左邊,在悅耳的蟲鳴、蛙潮聲中,似乎聽到了父親在天上的聲音飄蕩在水田上空。夏梓焱周身顫抖,不時產生一種錯覺,仿佛父親正在回答他的呼喊,召喚他到什麽地方去。

這種奧妙的呼喊壓倒其餘的一切,折磨著夏梓焱,妨礙了他的學習。可是生活當中還有許多事同樣妨礙他。對此他已經習以為常,讓他分心的幹擾並沒有使他不安。

夏梓焱熱愛藝術,喜歡文學。他曾幻想過自己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把他的家族和他受傷的童年在生死存亡這樣的命題下各自所采取的行動,用略帶憂鬱的語言進行文學化敘述;他相信那是一種在靈魂遊離自己軀體時,類似於癔夢狀態下的語言對“人之外”的生存空間進行的探測性敘述。但寫這本書他還嫌過於年輕,於是便用詩來代替,猶如畫家一生都在為一幅深思熟慮的巨作勾畫草圖一樣。

夏梓焱把自己寫出來的每一首詩都看作是白楊樹上的綠葉,而且總能以寬容的心態去看待那些已經發表的缺點明顯的詩。夏梓焱認為,閱讀是關鍵。在人們對詩歌長期冷漠、貶責甚至拒絕的今天,在詩歌和社會越來越相互疏遠越來越需要解釋、溝通的時候,閱讀也顯得更為至關重要,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尤其對於詩人。

夏梓焱知道,他的全部性格特征的形成和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易經》是關於天道、地道、人道、社會之道大統一的學問。在“文革”時期,夏梓焱的父親每天都掙紮在死亡線上,他除了鑽研儒家學說來尋找出路外,還研究《易經》。不過那時夏梓焱還是幼年呢。

起初在讀《易經》的時候,夏梓焱感覺到並沒有什麽收獲,一切都無所指也不知所指。但是漸漸地,他頓悟到一種像大水衝決堤壩奔騰無阻擋的感覺,這個時候的他心境平淡,滿懷喜悅,又充滿希望和生機。這樣一種感悟也告訴他:凡事不可過於執著,要以平靜的心態麵對挫折乃至失敗。人生本來就有缺陷,有苦有樂的人生其實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就如一隻漂泊的生命之舟,無所牽係,卻有各種承載。

這種思想對夏梓焱的朋友丁仆產生的影響更大。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丁仆考取大學後選定了哲學作為專業。

對於夏梓焱而言,父親的影響促使他前進,解放了他的思想,然而對丁仆則是一種束縛。夏梓焱知道丁仆的父親是縣畜牧局的一名技術員,因富農成分不幸被清理出了革命隊伍,最後全家一起回老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正是這種出身對他那種極端的迷戀所起的作用。他出於審慎分寸感才沒有勸說丁仆放棄他那古怪的想法。

曆史老師在講克利斯提尼的“陶片放逐法”。當他講到一個陶片相當一張選票的時候,天色昏暗,一道閃電劃過,響起雷聲;一股塵土帶著清新的氣息從窗口湧了進來。兩個同學起身去關窗,曆史老師大概是忘記關宿舍的門窗,他丟下課本跑出教室,剛一開門,從門縫刮進來的一陣穿堂風把課桌上筆記本裏的吸墨紙吹得在教室裏亂飛。

門窗關好了,外麵已經下起了雨。銀線般的雨水從屋簷斜斜地掠過,猛擊著鬆散的地麵,像炮彈似的將泥土翻起。操場東麵,門洞上雕刻有向日葵圖案的蘇式老房子,主樓高聳的山形屋頂低垂下來,陡度也變小了,像是一頂拉得低低的博士帽。布滿苔痕的青灰磚外牆已經鬆動了,而且因地麵往上滲出的濕氣而微微膨脹。荒蕪、長滿野草的花園,充滿了小生命的耳語和疾行。矮樹叢中,一隻黃鼠狼靠在一塊閃亮的石頭上摩擦身子。翼鏡銅綠的花臉鴨為了尋找配偶,滿懷希望地在有許多浮渣的水塘裏戛戛地引頸鳴叫,聲音尖而清晰。一隻濕淋淋的野兔掠過荒坡上的白菜地,一頭紮進了多刺的洋槐幼林。

暴雨的勢頭已經減弱,逐漸遠去。遠方還隱隱地聽見稀疏的雷聲。雨還繼續在下,雨水順著樹葉和屋簷輕輕地流淌著。無聲的閃電不時照到教室和夏梓焱的身上,稍稍停留一會兒,似乎在搜尋什麽。趁曆史老師回到教室之前,夏梓焱急忙從筆記本上撕下一頁紙,寫了幾句話:

冬梅,明天是周末,說好了我要回家幹活。報紙刻蠟版、油印、折頁的事,請與丁仆聯係。我相信他會樂意幫忙的。

他寫好這張字條後,把它遞給了那個叫李冬梅的同桌。

李冬梅接過字條,似乎想要急於揭開裏麵隱藏的秘密似的,她先是轉過臉看了夏梓焱一眼;眼睛一瞥之餘,目光矜持的平靜麵容,升華為典雅而溫馨的神情,仿佛區區幾秒鍾,烈日當空的豔麗耀眼上升為夕陽餘暉般的莊重氣質。看完紙條後,她將長睫毛往上一揚,迅速用同樣的方式給夏梓焱回了一張紙條:

很快就要高考,看來《大地報》隻能出到這一期了。我會去找丁仆來做這一件事。他剛加入我們的文學社,身為會員這是義務。況且這期《大地報》上我們刊發了他的一首詩,他沒有理由會拒絕的。

作者簡介:夏雨, 作家,1965年生於江西都昌縣,現居廣西南寧市。1983年11月應征入伍至廣西邊防某部偵察連服役,多次參加對越作戰;期間發表並出版了《法卡山下女兵情》《記住南疆》《邊關諜影》等一批軍事題材的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並多次獲獎。1991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海南、廣州、北京、南寧等地從事記者、編導、編輯、大學教師等工作。近年創作的主要作品有:長篇曆史小說《流浪的水》,長篇都市生活小說《嫩綠》,長篇軍事小說《惑》《刀鋒》, 其中《刀鋒》獲第六屆新浪原創大賽優秀獎。

《惑》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惑》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惑》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35.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135.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