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楊柳新書《柳風絮語》——著名作家劉荒田推薦作序

(2022-06-27 05:31:18) 下一個

*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幾乎每個新移民都是一部故事書,每個人身後都有一本血淚史。本書作者在溫哥華待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先在華人圈,然後,通過求學、工作,終於在她稱為"多元文化七巧板"的主流社會安身立命。她怎樣一步步從"阿拉上海人"蛻變為打通中西,跨越文化藩籬的地球人?一個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一位心智成熟的知識女性,舍棄熟悉的安穩環境,沉入異鄉的底層,重新出發,一路走來,人間百味都在字裏行間。 

 

全書近50篇作品,分成四輯:異國行旅、美術人生、故鄉情懷和中英小詩。描寫原鄉和他鄉的故事,周邊小人物的故事,這自然包括了大洋兩岸不同背景的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包括父母之情、父女之情、母女之情和兄妹之情,以及深藏於背後複雜和錯綜難解的人性。《柳風絮語》行文流暢,風格獨特,充滿悲憫情懷和人間大愛,會把讀者引進一個閱讀,欣賞和沉思的美好時刻。

序 

劉荒田(美國) 

2022年春光明媚的日子,讀楊柳剛剛編定的作品集《柳風絮語》,驚喜比一年前擔任“海外文軒”征文大賽評委,讀到她應征的散文《複活的快樂園》猶有過之。那一次評獎,首獎空缺,後者和另一篇並列二等獎,它實際上算獲得首獎。那隻是單篇,而這個集子聚合了她曆年作品的精粹。

我收到作者發來的電子稿,讀頭一篇《剛到溫哥華的日子》,就發生強烈的共鳴,忍不住激動,給作者撥了電話,直陳感受。向天發誓,絕非拍馬,七十老翁豈能不顧全晚節?遠在加拿大溫哥華,從未謀麵的作者也沒討好我,不過是文友坦誠的交流。

讀第一篇即著迷,以愛情喻,是一見鍾情;以友誼譬,是相見恨晚。何以至此?檢討自己的內心反應。從淺層論,是因為她和我“同是天涯XX人”,我絕不要填進“淪落”,因為彼此都早已在異國安居樂業,對第二故鄉隻有感戴,沒慘可賣。這一篇所寫,是作者從故國連根拔起之後,在新土地上初期的生存狀態:貧困,迷茫,無助。按報紙招工欄的指引去找工作,一對英國夫婦讓她拉人入推銷減肥藥的黑會,她狼狽逃出。這一天,她的丈夫受雇在美加邊境抬石板,累死累活三天,被炒魷魚,連工資也沒拿到。然後,她進飯店打工,忙了一天,結果是留下地址電話了事。說過晦氣事,插入閑筆:“窗外貓在叫,淒涼而孤獨。自我搬來後,夜夜如此。”她找出前房客留下的貓食,“貓狗都有情,何況人呢?我端出瓶裏的貓食,放在院裏。”峰回路轉,她被一電腦公司聘為全工,丈夫拿到抬石板的工資。“我們一起出門。院子裏,櫻花樹上,花團錦簇,一夜之間粉紅雪白玫瑰紅的花瓣綴滿枝頭。雨季不再來!”

我要強調的是,作者的生途和心路是新移民落地生根曆程的標本。作者在上海長大,畢業於名校複旦大學哲學係,出國那年30歲。一個心智成熟的知識女性,舍棄熟悉的安穩環境,沉入異鄉的底層,重新出發,一路走來,人間百味都在字裏行間。是故,從深層觀,這本集子的藝術感染力施與任何人,隻要具有同情心、同理心,就一定被它感動,從中得到安慰和啟示。

我讀它,如入山陰道中,雲生滿穀,月照長空。不揣淺陋,試從三方麵闡述這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的價值:

其一,人性的溫暖

加拿大並非人間天堂,疫情肆虐期間,亞裔群體被一些人當替罪羊。作者采訪國會議員關慧貞,對方告訴她:“我從政26年,第一次聽到有人當著我的麵說,滾回你的國家”。在《出路》一文中,作者敘述一個華人沉淪毒海的人生悲劇。他名叫福良,55歲,因吸冰毒而傾家蕩產,曾自殺五次。最後,在台灣生活的父親要他回去,他恢複了活下去的勇氣。作者替他聯係好戒毒所。不料,在進去戒毒前,他“最後過一次癮”,因吸毒過量而急送醫院搶救。

直麵現實的作者,超越苦難,穿過罪惡,把握人性的真善美,予以真切生動的刻畫。《羅素太太的遺囑》一文,寫的是新冠疫情高峰期的一家老人院。人物有三——兩位護理員和一位病人。來自南美洲的留學生瑪西亞和從中文教師轉行的中國大陸新移民陸雪琪,負責護理洋老太太羅素。輕靈、略帶調侃的筆調,把這一關乎生死的題材寫得又溫馨又細膩。羅素太太體重四百磅,患多種疾病,以輪椅代步,鼻子插吸氣管,極貪吃,一口氣吃下十個雙層牛肉餅的漢堡包,被撐得進醫院急救。活得這麽艱難,卻自稱除了樂觀,沒有別的。照顧她著實不容易。瑪西亞不幸染上新冠病毒,陸雪琪擔心被傳染,去檢測,還擔驚受怕,好在結果是陰性。瑪西亞病愈,兩人在老人院上班,為羅素太太準備了早餐。可是羅素太太被送進醫院的加護病房,近來她已多次死去活來。她們整理羅素太太的房間時,發現老人手寫的遺囑,內容是:如果她腦子壞死就千萬不要搶救,還要把唯一健全的器官——眼角膜捐出來。                                              

結尾是這樣的:“看到這裏,瑪西亞和陸雪琪的眼睛濕潤了,她們麵朝羅素太太的房間,不約而同地投去敬佩的目光。那張單人床上空空如也,再也看不到那座敦實的山形。一縷秋日的陽光照射進來,給清冷的房間帶來一絲溫暖。”這就是共同的人性。老人院、疫情、三個文化背景迥異的女性,一起譜寫了感人至深的愛之頌。

其二,蘊藉的風致 

一眼到底的文字讀得多了,格外心儀於有節製,留餘韻的作品。楊柳這位學哲學出身的作家,其心血之作處處見蘊藉的風致。

《一個人的專車》是才五百多字的閃小說。兩個人物——在醫院當護士的她和當巴士司機的他。疫情來了,政府下達緊急居家令。黎明時分,巴士空空蕩蕩,隻有她一個乘客,是謂“專車”。為表感謝,“她從手機裏精心挑選出音樂供他欣賞。他一路開車,頭隨著節奏也一路晃動”。傍晚,她從抗疫前線撤下,拖著疲憊的身子登上巴士,還是這位“專職司機”。“下車時,她的手上多了一包紮著紅綢絲帶的心形巧克力,‘請接受我對醫務人員的深深敬意’,他款款地看著她的眼睛。”“感恩節假期,她坐著他的車去賞楓葉。不過, 這次不是巴士,而是他的私家車。車上隻有兩個人……”故事戛然而止。他和她如何暗中互生愛慕,賞楓葉和以後愛情如何進展?均不點破。愛如一壇醇酒,到結尾才略略解封。這就是拿捏分寸的功力。

與《一個人的專車》異曲同工的,是寫中年婚姻的《秋天裏的愛情》。一對白人夫婦,因疫情,當洗碗工的丈夫因餐館關門而失業,在麥當勞打工三十年的妻子獨力難支,欠下四個月房租以後,被房東逐出。這對無家可歸者住進免費的收容所。裏頭,“五十張單人床,清一色大統鋪,男女混居。這瘦男胖女,雖是夫妻也不例外。他們被安排在兩張相鄰的單人床上。”作者惜墨如金,寫他們的恩愛,隻用一個細節:“晚飯時分,女人下班回來,男人看準了時間在門口候著。飯桌上,男人殷勤地為女人端茶盛湯。女人噘著嘴,用叉子挑起意大利通心麵,噓噓吹著氣,一口湯一口麵,吃得津津有味。菜湯冒著熱氣,一勺下去就能刨出埋在碗底的雞塊。男人卻不怎麽吃,隻呆呆盯著女人看,嘿嘿笑著,山羊胡子後麵露出黑黃的殘缺不全的牙齒。”男子後來找到工作,擔任街道清潔工。夫妻努力工作,打算盡快攢夠錢,好去租房子。說話間,他們結婚20周年的紀念日到了,她去向經理陳情,請求幫忙。結局這樣:善體人意的經理把兩張單人床拚合起來。“月上柳梢頭。那個夜晚特別寧靜,奇怪!其他人都去了哪兒?又大又圓的月亮透過窗子,把兩個剪影投在牆上。他們在大床上麵對麵坐著,默默相望,目光透過月色柔柔地撫摸著對方……”

其三,圓融的氣度

我作為移民逾四十寒暑的老金山,格外重視移民在異國的融合。作者在溫哥華待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先在華人圈,然後,通過求學、工作,終於在她稱為“多元文化七巧板”的主流社會安身立命。她怎樣一步步從“阿拉上海人”蛻變為打通中西,跨越文化藩籬的地球人?書中作出立體的展示。

就我所見,固守唐人街公寓一隅,活了大半輩子和所在國格格不入的“永遠的異鄉人”並不少,作者和他們相反,充滿“走出去”的朝氣,以開放的胸懷接納異質文化,反思和清理從母土帶來的毒素,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和不同族裔的人一起學習、工作、交流,不但是鮮活的日常生活,形而上地看,是重新鑄造靈魂的過程。

《幸與不幸》一文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幸福觀。離開校園十多年後,作者再次進大學深造。班中的漢娜,說一口牛津英語,漂亮,歌喉優美,畢業以後留校當助教。“幸運總是眷顧著某些人”,她就是令人豔羨的一位。一次,應漢娜之邀去做客。“西裝革履的父親,溫柔嫻雅的母親,三個如花似玉的姐妹,正應了我的猜想,一個快樂、幸福而美滿的家庭。”接下來一幕,卻教作者吃驚:這個聚會,是為了慶祝漢娜的殘障弟弟的20歲生日。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在悠揚樂曲的伴奏下,走廊盡頭,主人緩緩出場了。與其說他走著,不如說他坐著; 與其說他坐著,不如說他躺著。碩大的頭顱支在輪椅背上,胴體和下肢已近萎縮。臉一半是紫紅色,齜牙咧嘴,眼距過開,正用混混沌沌的眼神定定地瞪著我們看。肯定地說,上帝在雕塑他時,稀裏糊塗地打了瞌睡。”

作者不但目睹,還和大家一起看家庭照相簿,了解到漢娜和兩個姐妹,從弟弟出生,就懷著無限深厚的骨肉之愛,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進而思考:“這個家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姐姐的幸和弟弟的不幸; 弟弟生活在充滿愛的懷抱中又很幸; 弟弟的不幸對比著姐姐的幸,又造就了姐姐的幸……”

力作《複活的快樂園》,筆酣墨飽地描寫溫哥華街頭畫壁畫的七十八歲老人,“他穿著一襲髒兮兮、不合時宜的舊長衫,衣襟上沾滿斑斑點點的油漆,腰間用細繩紮著;寬邊牛仔帽遮不住滿頭白發,臉上嚴嚴實實捂著大口罩, 隻露出一對飽經風霜的眸子。他從車子裏掏出明黃色和鮮紅色飄帶,用柱子支撐著繞地一周, 圈地為牢,占好自己的地盤,再從滿載物品的車廂裏一一卸下貨來。片刻工夫,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顏料罐有規律地一字排開,按色係組合,變戲法般擺出了一個小小的顏料坊。”不怕疫情嗎?不怕。為什麽畫?“因為對這世界我還有情有義。”作者本人是畫家,也參與製作壁畫,所以是“內行看門道”:

“他自嘲為‘行為藝術家’,順著狹長的梯子,手托畫盤,如猿猴般攀上爬下, 一天下來,脖子、手和腿僵硬得不像是長在自己身上的,隔不多久,就要溜下地來,坐在馬紮凳上伸直雙腿,四仰八叉地用腳掌嗵嗵嗵地錘地,肩膀一上一下聳動,連帶著脖子也左右扭動,晃悠得像個撥浪鼓;但一旦他手中的筆觸到牆上,卻如行雲流水般流暢,龍飛鳳舞,筆走龍蛇,猶如神筆馬良再世。”

“四海一家”,是這幅壁畫的標題,分別用中文、英文和越南文書寫在壁畫左上角。文中並沒有點明老畫家的族裔和使用的口頭語言。畫就是人人能懂的“世界語”。這幅麵積廣大的壁畫難道不是一個隱喻?它寄寓著全人類共同信仰的大愛。本文所站的高度證明,作者已構建以獨立自由為內核的價值觀。

讀完全書,想起《詩經》中的不朽之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這本書的魅力,也可以用“依依”來形容。

2022年國際婦女節於美國舊金山

【劉荒田簡介】美國著名華裔散文家,廣東省台山人,1980 年從家鄉移居美國。 出版散文隨筆集 37 種。2009 年以《劉荒田美國筆記》一書獲首屆中山杯”全球華僑文學獎散文類最佳作品獎”。2013 年,獲北美《世界華人周刊》、華人網絡電視台所頒2012 年度世界華文成就獎”,2015 年獲新移民文學筆會”“創作成就獎”。2011 年,以散文《一起老去是如此美妙》獲新疆 愛情親情散文大賽”第一名。獲《山東文學》雜誌 2015 年度優秀作品獎”(散文第一名)。小品文集《相當愉快地度日如年》入圍 2019 年花地文學榜” 年度散文。2017 和 2018 年兩年均進入三大文摘雜誌《讀者》《青年文摘》《特別關注》 最受歡迎的報紙作者”前十名。

 

 書作者楊柳簡介: 加拿大華文作家,加華筆會副會長,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員,海外文軒作家協會會員。《加華文苑》編委,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散見於海內外文學書刊,多次在全球征文大賽中獲獎。

 

《柳風絮語》在巴諾書店上架發行 

Image result for barnes and noble

《柳風絮語在英國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郵費

《柳風絮語》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