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二:代宗為政之六:大器晚成高適和不倒翁苗晉卿相繼去世

(2018-01-22 16:07:08) 下一個


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春正月初一(癸巳,通鑒作癸卯為誤),唐代宗李豫改廣德三年為永泰元年,並大赦天下。當天,長安下了厚達滿一尺的大雪。


正月十六(戊申),唐代宗加授陳鄭和澤潞節度使李抱玉為鳳翔和隴右節度使,兼南道通和吐蕃、鳳翔以及秦隴和臨洮以東觀察處置等使;任命他的堂弟殿中少監李抱真為澤潞節度副使。李抱真覺得如果崤山以東出現事變,上黨將成為要衝,而兵荒馬亂之後,那一帶土地貧瘠,百姓窮困,無法贍養大軍,於是決定登記民戶,每三個男丁中選一名壯漢,免除他們的租賦和徭役,給他們弓矢,讓他們在農閑時練習騎射,年底進行考試,根據成績加以賞罰。三年裏,他得到精兵二萬,既不花費朝廷的軍餉和糧食,府庫也十分充實。於是李抱真威震山東,天下人都稱讚澤潞的步兵是各道中最強的部隊。


同時,唐代宗還任命四鎮行營節度使馬璘為副通和吐蕃使。


正月二十一(癸醜),朝廷取消岐州的鳳翔縣,將它並入天興縣。


正月二十三(乙卯),左散騎常侍高適去世。高適是渤海蓚縣人。他父親高從文,在韶州長史位置上去世。高適少年時淪落失意,不事生計;由於家貧,客居在梁州和宋州一帶,靠乞討為生。天寶中年,朝廷負責官吏選拔的大臣注重文詞。高適那時已年過五十,才開始留意詩賦。數年之間,他的風格逐漸改變,因文辭的氣質自視甚高。每吟一篇,總是為評論家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對他感到非常奇異,舉薦他為道科。當時右相李林甫擅權,看不起文雅人士,所以隻是以舉子看待他,讓他出任汴州封丘尉。這不是高適所要的,於是他辭職到河西地區客遊。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見到他也感到奇異,上表任命他為左驍衛兵曹,出任自己的府掌書記,跟從他入朝。哥舒翰在唐玄宗麵前極力稱讚高適的才華。


安祿山叛亂時,朝廷征哥舒翰討伐賊兵,拜高適為左拾遺,後轉監察禦史,仍然輔佐哥舒翰守衛潼關。哥舒翰兵敗後,高適從駱穀往西奔馳,趕赴禦駕的行在,並在河池郡謁見唐玄宗,因而陳述了潼關敗亡的局勢,說:“仆射哥舒翰為人忠義,感激朝廷對他的信任,臣還是很清楚的。然而他疾病纏身,智力也即將衰竭。監軍李大宜和將士約為親朋,讓倡婦彈箜篌琵琶,自相娛樂,樗蒱賭博,飲酒作樂,不恤軍務。吐蕃和吐穀渾以及秦隴一帶的武士,盛夏五六月在赤日之下,吃著倉庫的米飯還嫌不夠。想要這幫人為朝廷勇猛作戰,怎麽可能?所以才有望敵散亡,臨陣脫逃的現象。潼關這樣的萬全之地,竟然一朝就丟失了。南陽的軍隊,魯炅、何履光、趙國珍都各自持節,和監軍等數人更是互相爭權。靠這種局麵,能夠保證打勝仗嗎?臣和楊國忠爭論,他最終就是不肯接納臣的建議。陛下因此不得不親履巴山和劍閣的風險,往西臨幸蜀中,躲避胡虜的荼毒。陛下不必為此感到恥辱。”唐玄宗十分嘉許,很快就升遷他為侍禦史。到了成都,唐玄宗在八月下製說:“侍禦史高適,忠貞可嘉,立身高朗,感激朝廷,心懷經邦濟國的謀略,知識淵博,身負文人雅士的才幹。他的見識和謀略都很長遠,可說是深識大體;他的讜言和忠誠都存大義,實在算是位忠臣。應當承擔糾察懲治的重任,使他超越諷勸曉諭的職責。現任命高適為諫議大夫,賜給緋色魚袋。”高適心高氣傲,直率敢言,權貴和佞幸都很怕他。


至德二年(757),永王李璘在江東起兵反叛,想占據揚州。當初,太上皇李隆基讓諸王分領重鎮,高適懇切勸諫,認為不行。當永王反叛時,唐肅宗李亨聽說他平時就曾諫止,便召高適前來商議。高適因而陳述了江東的利害關係,預言永王必定失敗。唐肅宗為他的論述感到驚奇,於是任命高適兼禦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他下詔讓江東節度使來瑱率領本部兵馬去平定江淮之亂,在安州會師。王師準備渡長江時永王就敗了,朝廷於是召原永王的大將季廣琛自曆陽入朝,取消了出征。李輔國忌惡高適忠儻敢言,便在唐肅宗麵前詆毀他,唐肅宗因此將他貶為太子少詹事。沒多久,蜀中發生動亂,高適出任蜀州刺史,不久又遷往彭州(也在成都附近)。劍南自從唐玄宗回京後,在梓、益二州各置一名節度使,給百姓帶來很大負擔。高適在蜀時,曾提出撤銷西山三城的衛戍。他議論說:


“劍南雖名為東西兩川,其實隻是一道而已。自邛關、黎、雅以南,和南蠻交界;茂州以西,經羌中直到平戎數城,卻和吐蕃相鄰。邊境的小郡,各派有軍隊衛戎,全來自劍南。為這些衛戍區運送糧食,竭盡全蜀的財力,加上山南道的幫助,也還嫌不夠。如今梓、遂、果閬等八州又分給東川節度,從長遠考慮,西川的財政將很成問題。而嘉、陵地區近來又被夷獠攻陷,現在雖然稍微安定,然而依然滿目瘡痍。又有,一年多以來,那一帶耕織都荒廢了,所以衣食不得不靠跟成都貿易得到。因此很明顯朝廷無法向那裏的百姓征役。如今可以征收稅賦的地方,隻有成都和彭、蜀、漢州。而這四州早已殘破衰敝,朝廷卻將他們當作十州那樣征用重役。這樣做要使他們得以持久,不是很難嗎?還有,高談利潤的人想方設法盤剝百姓。當差辦事的人從早到晚忙於繁文累牒。官吏相互承繼,都害怕獲罪遭譴,要麽要求鄉鄰擔保,要麽靠刑罰威逼百姓。因為官府督促不已,逃亡避稅的現象日益嚴重。不想流亡,卻又有什麽其它辦法?近來關中米貴,連衣冠士族也都出城謀生。前往山南和劍南的人比比皆是,在村坊市肆和蜀人雜居。他們的日常生機都有求於蜀人。況且田地和疆界,畢竟都是有限;而朝廷的賦稅差役,卻簡直無涯。為蜀人的生計考慮,他們難道不是很困難嗎!


“如今毗鄰吐蕃並造成蜀人疲憊不堪的邊境城堡,也不過平戎以西的數城而已。它們遠在窮山之巔和險絕之末,朝廷為了它們不得不在馬匹無法行走的山路運糧,在無人居住的窮鄉僻壤設置兵戎。就戎狄而言,得到這些地方也沒任何好處;就國家而言,這些城堡也不足以拓廣疆土。何必為了這些艱難險阻的彈丸之地,而讓全蜀太平的百姓陷入困境?恐怕衛戍這些城堡並非今日的當務之急。國家如果覺得已經派兵衛戍的地方不能廢棄,已經出鎮的士兵不能收回,那麽至少應當撤除東川,並力從事邊境的衛戍。即使這樣也怕顧不過來,卻怎能隻依賴成都、彭、漢、蜀四州,去承擔如此重負!臣也擔心這將違背朝廷要洗蕩關東,掃清逆亂的願望。如果蜀人也開始騷擾,豈不將留給陛下更大的憂患?當年公孫弘願意放棄西南夷人和臨海地區,集中精力應付朔方。賈捐之也請求拋棄珠崖,好安寧中原。他們的讜言關係到朝政的根本,並非一朝一夕的得失。臣的愚見還是希望朝廷取消東川節度,並入劍南,西山那些並不要緊的城防,應當稍以削減。這樣一來,蜀人不至於過分困頓,也許可以避免倒懸的危境。陛下如果覺得微臣所陳述的有那麽點裨益的地方,請將臣的奏折交給宰相廷議,讓公忠大臣確定是否可行,與劍南節度使一同作出最後決定。”


奏疏呈上後,唐肅宗沒有采納。後來梓州副使段子璋反叛,率兵攻打東川節度使李奐。高適率領彭州士兵跟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打並殺了段子璋。西川牙將花驚定仗恃勇猛,在殺了段子璋後,縱兵大肆搶掠東蜀百姓。唐肅宗憤怒地責怪崔光遠不能治軍,罷免了他,任命高適取代崔光遠為成都尹和劍南西川節度使。唐代宗即位後,吐蕃攻陷隴右,逐漸緊逼京畿。高適在蜀地練兵,兵臨吐蕃南境,想牽製吐蕃,然而師出無功,而鬆、維等州很快又被吐蕃攻陷。唐代宗派黃門侍郎嚴武去取代他,征高適回朝出任刑部侍郎,後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這月他去世時,朝廷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諡號忠。


高適喜歡談論帝王和霸主的大略,頗務功名,崇尚節義。他生逢世上多難,以朝廷的安危為己任,然而言過其實,因此被大臣所輕。他長期出任藩牧,為政寬簡,給吏民帶來許多便利。他有文集二十卷。他在《與賀蘭進明書》中,讓賀蘭進明盡快去救梁、宋二州,以此和諸軍搞好關係。在《與許叔冀書》中,他和許叔冀重修舊好,使對方放棄舊日恩怨,一同增援梁、宋二州。在《未過淮先與將校書》中,他要求將校們和反叛的永王斷絕關係,各自求得自白;並勸他們說:君子以為義而知變。唐朝以來,通達時事的詩人隻有高適而已。


高適死後三天即正月二十六(戊午),朝廷加授劍南節度使嚴武為檢校(代理)吏部尚書,加授山南節度使張獻誠為檢校工部尚書。唐代宗還任命前袁州刺史李遵為太子少保,允許他隻在初一十五(朔望)上朝。


這月,歙州人殺了刺史龐浚。


二月初二(甲子)夜裏,雷霆震擊宮殿。二月十五(丁醜),朝廷讓一千宮女出宮,並讓六百有品階的官員守衛洛陽宮。


二月十六(戊寅),黨項羌人入寇富平,焚燒了定陵寢殿。兩天後,唐玄宗的十二子儀王李璲去世。同時,朝廷讓各座山陵重新歸太常寺管轄。二月二十六(戊子),在永、定等十二州的河西黨項部落內附朝廷,並請求在他們那裏設置宜、芳等十五州。唐代宗答應了。


三月初一(壬辰),朝廷下詔讓左仆射裴冕、右仆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慶、檢校太子少保白誌貞、太子詹事臧希讓、左散騎常侍暢璀、檢校刑部尚書王昂和高升、檢校工部尚書崔渙、吏部侍郎李季卿和王延昌、禮部侍郎賈至、涇王傅吳令瑤等十三人,在集賢院待詔。


左拾遺洛陽人獨孤及上疏說:“陛下召裴冕等人待製以備詢問,這是五帝的盛德。近來陛下雖然容許他們的直言,卻不能采用他們的建言;空有寬容臣下的名聲,而沒有采納諫言的事實。這導致進諫的人紛紛閉口,飽食終日,為了俸祿和官位相互招引。這正是忠誠鯁直的人士之所以私下歎息的原因,而臣也以此為恥。如今征戰不息已達十年,人們不再從事生產,耕織皆廢。擁兵的將領府第館舍遍布街巷,連奴婢都吃膩了酒肉;而窮人餓著肚皮幹活,瘦得皮包骨頭。長安城中白晝有人搶劫,官吏也不敢過問。官紀混亂,職務荒廢;將軍懶惰;士卒殘暴。百官互相詆毀掣肘,如同沸騰的稀粥和紛亂的麻繩。民眾不敢向有司部門訴苦,有司部門則不敢向陛下奏聞。大家都含辛茹苦,無處告窮。陛下不在這樣的時刻思考如何拯救的辦法,臣為此實在感到恐懼。如今天下其實隻有朔方和隴西還存在吐蕃和仆固懷恩的憂患,邠涇和鳳翔的兵馬就足以抵擋他們。自此而往,東臨大海,南至番禺,西盡巴蜀,連鼠竊之盜都沒有,而朝廷還不肯裁減兵甲。傾動天下的財貨,竭盡天下的稻穀,供給用不著的大軍,臣真不知道到底是為何。假如必須居安思危,自然可以厄住要害之地,在那裏安置防禦部隊;然後撤銷其他軍隊,省下軍糧器械的費用,用以減輕疲勞民眾的貢賦;這樣每年可以減少一半的國租。陛下豈能對這些改革措施持懷疑態度,使得全國的禍患日甚一日!”可惜唐代宗不能采用他的建言。


同時,唐代宗將那些被取代的節度使和其他在京沒有具體職務的藩臣,都並入禁門書院,和文儒公卿們一道,顯示對他們的恩寵,並特給他們本錢三千貫。


三月初九(庚子)夜裏,長安降霜,樹上也都結冰。這年鬧饑荒,米每鬥貴達千錢,各類穀物都很昂貴。三月十五(丙午),鳳翔節度使李抱玉辭讓司徒,唐代宗同意了,任命他為左仆射兼同平章事,照樣出鎮鳳翔。


三月十九(庚戌),吐蕃派使者前來請和。唐代宗下詔讓宰臣元載和杜鴻漸在興唐寺和吐蕃使者簽訂盟約。唐代宗征求郭子儀的意見,問他:“吐蕃請求結盟,愛卿覺得如何?”郭子儀答道:“吐蕃總想利用我們的不加防備。如果我們真不加防備而他們大舉前來,那麽國家就守不住了。”朝廷於是相繼派遣河中兵馬去衛戍奉天,又派兵巡視涇原,了解吐蕃人的動向。


次日,長安刮大風,將大樹連根拔起。這年春季不下雨,導致嚴重幹旱,京師米價昂貴,每斛貴達萬錢。


四月初八(己巳),關中自開春以來首次下雨。這年夏天,盩厔(今陝西周至)出現野生穞麥。


四月二十七(戊子),退休致仕的太保苗晉卿去世。苗晉卿是上黨壺關人,世代以儒學見稱。他祖父苗夔,道行特高,終身不仕,死後朝廷追贈他為禮部尚書。他父親苗殆庶曾任絳州龍門縣丞,很早就死了,後來因為苗晉卿的緣故被追贈太子少保。苗晉卿幼年時就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並進士及第。他最初被授任懷州修武縣尉和奉先縣尉,但因事被貶為徐州司戶參軍。任秩期滿後他被調任,因為考績高等而出任萬年縣尉。他後來升遷侍禦史,曆任度支、兵、吏部三員外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他升任吏部郎中。翌年,他和吏部郎中孫逖同時官拜中書舍人。開元二十七年,他以本官暫時負責吏部選事。苗晉卿性格謙虛柔和,候選人中有些靠訴訟索取肥缺的人,即使嘮叨不休,或者聲色俱厲,苗晉卿總是寬容他們,從來沒表現出憤怒的樣子。開元二十九年,他官拜吏部侍郎。苗晉卿先後負責選拔官吏五年,因為他的寬弛,選部胥吏大多趁機為奸,公開收受賄賂。當時天下太平,每年前來候選官吏的人常達萬餘人。李林甫擔任尚書,專門把心事放在宮廷裏,所以將銓衡官員的事全交給苗晉卿和同列侍郎宋遙負責。因為候選人很多,朝廷每年也任命其他有見識的官員兼職,一同考定書判,務求在選拔官員方麵實事求是。天寶二年(743)春,禦史中丞張倚的兒子張奭參選。苗晉卿和宋遙因為張倚新近得到唐玄宗的恩寵,便想討好他,考取預備官員的有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苗晉卿他們將張奭放在首位。大家都知道張奭不讀書,因此論議紛然。有個叫蘇孝慍的人,曾擔任範陽薊縣令,在安祿山手下做事,便將這事詳細轉告了他。安祿山因為得到唐玄宗的特別恩寵,可以隨時謁見,因而上奏了這事。唐玄宗於是把登科的人全都集中到花萼樓,他親自到那裏策試,結果發現真能登第的人十無一二。而張奭手持試紙,竟然一整天寫不下一字。當時人們稱他為“曳白”。唐玄宗非常憤怒,於是將苗晉卿貶為安康郡太守,宋遙貶為武當郡太守,張倚貶為淮陽太守。他還下敕說:“門庭之間,不能訓子;選調之際,仍以托人。”指責張倚既不能訓導兒子,又隻懂得請托關係。當時士人的兒子們都把這事當作笑料。


天寶三載閏二月,苗晉卿轉任魏郡太守,出任河北采訪處置使。他在任三年,政績良好。剛好遇上進京考核,他便趁機上表請求退休回歸鄉裏。到了壺關時,他望見縣衙大門,卻步不敢進去。小吏進言說:“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輕。”苗晉卿說:“《禮記》說:‘下公門,式路馬。’何況這是父母之邦,本就值得特別尊敬。你這說的是什麽話!”他接著大會鄉黨,歡飲累日後才離去。他還捐獻了俸祿三萬錢作為鄉學的資本,用以教授鄉裏的子弟。不久他改任河東太守和河東采訪使,後來又入朝擔任尚書和東京留守,內征為憲部尚書。安祿山叛逆時,楊國忠因為苗晉卿頗有時望,想壓抑他,因此上奏說:“陛下應當讓大臣鎮守東道。”唐玄宗於是外派他為陝州刺史和陝虢兩州防禦使。當入朝對答時,苗晉卿一再用年老多病為理由辭職,因此忤逆了聖旨,被改以憲部尚書的身份致仕。當長安失守,衣冠士族流離失所,多數被逆黨脅迫後出任安祿山的官員,自陳希烈和張均以下數十人全都趕赴洛陽任職,而苗晉卿則逃到山穀中,然後往南投奔金州。當唐肅宗到鳳翔時,下手詔追他趕赴行在,當即拜他為左相,軍國大務全都和他谘詢。收複兩京後,他因功封為韓國公,實封五百戶食邑,改任侍中。後來因為賊寇逐漸被消滅,他屢次請求退休。唐肅宗下優詔同意,讓他罷知政事,改為太子太傅。翌年,唐肅宗思念舊臣,又重新拜他為侍中。


苗晉卿為人寬厚,清廉謹慎,為政專舉大綱,不問小過,所到之處都有惠政。魏郡民眾都很思念,還為他立碑頌德。當他掌握大權後,小心謹慎,未曾得罪於人。他生性聰敏,通達事體,辦事幹練。朝廷百司的文簿,他過目不忘。他修身守位,靠智慧得以自全,輿論將他比作漢朝大不倒翁胡廣。


唐玄宗駕崩後,唐肅宗下詔讓苗晉卿攝理塚宰(即負責葬禮)。他上表再三推辭說:“臣聽說古時候當殷高宗在服喪期間,百官聽命於塚宰;雖然沒有什麽事跡,但畢竟存有文字。況且一時的事情,這禮製也未必沿襲。如今殘寇依然是朝廷的憂慮,每日政務非常繁多,都是有關兵馬和駐守以及討伐等事宜。如有善算良謀,便能立即獲勝,擒獲敵寇。陛下如果實行古人之道,居喪期間不說話,那麽蒼生何以依賴,朝政也難免荒廢。臣讀了國家的起居注,也在禮部翻看了以前的敕令,在太宗、高宗、大行皇帝(即唐玄宗)在位的時候,都有過國哀,而皇帝並不停止視朝,認為帝王君臨天下,難以遵循常情。如今遺詔已有規定,要求皇帝三天後就得聽政。陛下遵照太宗的先例,則用不著塚宰;遵照大行皇帝的遺詔,便應當及時聽朝。萬姓顒顒肅敬,都有共同的願望。還希望陛下知道治國的重要,順應民心的懇切,以義斷恩,不要更改先例。如今最低階的朝臣,也都覺得臣心力昏聵,外貌老朽,還有疾病。朝廷如有急事,必須立即決斷。凡人和聖上不同,豈能受詔?陛下發哀已經五天了,還希望依照遺詔聽政,那麽四夷萬國,將在悲痛中得到萬幸。”唐肅宗當時已處彌留狀態,閱覽了他的表章後昏絕過去,後來也就同意了。


幾天後,唐肅宗也晏駕了。唐代宗即位後,又下詔讓苗晉卿攝理塚宰。苗晉卿上表懇切謝辭說:“臣覺得往昔天子居喪時,百官之所以聽命於塚宰,是因為君主尚為幼小,而政事繁忙,所以情理當然。沿革不一,今古異同。而周武王和漢文帝,善於變通,他們的範例,可作為準則。又有,晉襄公墨縗(黑色喪服)出兵,是因為兵革的需求,哪裏是因為不夠哀傷?這稱作‘義在斷恩’。況且百善之至,無加於孝。然而容顏憔悴,心力悲絕,痛不欲生,那是匹夫守節的常情,並非帝王承繼大業的做法。昨天(六月)二十日,陛下在大行皇帝靈柩前即位,是根據先帝的遺言,也是前代從不更易的章典。因此知道所省略的並無害處,所保存的理所應當。防威滅端,好處很多。陛下孝順之心至純至真,天地明察。然而報答辛勞養育的大恩,申展無窮無盡的思念,那是終身之痛,豈在乎一朝一夕!但因為一日之內,朝政萬務都在其中,必須依賴陛下的盡心,才能形成國政。百僚萬姓以及僧道老人等等,都聚在一起議論,無不認為臣年老無能;臣的愚昧豈能預測聖心?況且臣也已經長久沒有攝理朝政,所以真不敢奉詔。特意乞求陛下遵照遺命,三日後就開始聽政。臣廣泛聽取了群臣的意見,不勝懇切,還希望陛下割痛抑哀,那麽天下人將在悲痛中感到萬幸。”唐代宗號泣著同意了。當時苗晉卿年已衰暮,又患兩足疾病,唐代宗特別允許他乘坐肩輿到中書省辦事,入閣也不用一步一趨,沒幾天才來視事一次。他身曆三朝,皆以謹慎嚴密見稱。


廣德初年(763),吐蕃入寇長安。苗晉卿當時臥病在私人府第,吐蕃得知後,讓人抬著他入宮逼迫威脅,但苗晉卿閉口不言,吐蕃人最終也不敢加害於他。唐代宗從陝州回長安後,冊封他為太保,罷知政事,又下詔讓他以太保身份退休致仕。這月他去世,唐代宗為此取消三日朝會,讓京兆少尹一員護理他的喪事,和葬禮有關的物品全由官府供給,還賜給他家絹布五百段和米粟五百石。太常提議他的諡號為“懿獻”。當初,苗晉卿任東都留守,引用大理評事元載為推官。這時元載任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因為感激他的舊恩,便示意有司部門改諡為“文貞”。大曆七年,朝廷讓他配享唐肅宗的廟庭,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唐代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