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5年九月二十七(甲辰),征西將軍陳霸先突襲石頭城,殺害了大司馬王僧辯。
九月二十九(丙午),貞陽侯蕭淵明遜位,出宮回到自己的府邸。百官於是上表給晉安王蕭方智,向他勸進。十月初二(己酉),晉安王即皇帝位,宣布大赦,改元,並賜給朝廷內外所有文武官員爵位一等。同時他任命貞陽侯蕭淵明為司徒,封建安公。朝廷還派人到北齊去告訴他們:“王僧辯陰謀篡逆,所以把他殺了。”還仍然向北齊稱臣,並聲稱要永遠成為它的藩國。北齊派行台司馬恭到曆陽和南梁結盟。
十月初四(辛亥),齊顯祖高洋來到晉陽。
十月初五(壬子),南梁加授陳霸先為尚書令、都督朝廷內外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並於次日任命宜豐侯蕭循為太保,建安公蕭淵明為太傅,曲江侯蕭勃為太尉,王琳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月十一(戊午),朝廷追尊蕭方智的生母夏貴妃為皇太後,立妃子王氏為皇後。
杜龕仗恃王僧辯的勢力,曆來不尊重陳霸先。在吳興時,他總是用法律壓抑陳氏宗族,陳霸先非常怨恨他。當他準備對王僧辯下手時,陳霸先秘密派他兄長的兒子陳蒨回到長城縣,樹立柵寨防備杜龕。王僧辯死後,杜龕占據吳興抗拒陳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也在郡裏響應他。吳郡太守王僧智是王僧辯的弟弟,也占據吳郡城堅守。陳蒨來到長城縣,收集到的士兵不過幾百人。杜龕派部將杜泰帶領精兵五千突然殺到,陳蒨的將士無不相視失色。陳蒨卻談笑自若,部署部眾更加明確,眾人的心這才安定下來。杜泰日夜苦攻了幾十天,終於無法攻克他的柵寨,隻好退走。陳霸先派周文育去攻打義興。義興所屬各縣的士卒原來都是陳霸先的部下,善於用弩。韋載收羅到幾十個這樣的人,把他們用長鎖鎖住,命令自己的親信監視他們,然後讓他們向周文育的部隊射箭,並約定說:“十發不兩中的就要處死。”所以他們每發總要擊斃一人,周文育的部隊不得不稍稍退卻。韋載於是在城外依水建立柵寨,和周文育相持了好幾十天。杜龕派他堂弟杜北叟帶兵拒戰,但杜北叟戰敗,跑到義興去了。陳霸先聽說周文育出師不利,便於十月二十四(辛未)上表要親自東伐,留下高州刺史侯安都和石州刺史杜棱宿衛台城和部省。十月二十七(甲戌),陳霸先率軍來到義興,並在兩天後就攻拔了韋載的水柵。
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的堂弟徐嗣先是王僧辯的外甥。王僧辯死後,徐嗣先逃到徐嗣徽那裏,徐嗣徽接著在州裏投降了北齊。當陳霸先東討義興時,徐嗣徽暗中和南豫州刺史任約聯結,率領精兵五千趁虛襲擊建康。十月二十九,也就是陳霸先攻占義興水寨的當天,他占據了石頭城,部下的遊騎都來到了宮闕之下。侯安都關閉台城城門,藏起了旗幟,故意向敵軍示弱。他還命令城裏守軍說:“登上矮牆偷窺賊兵的格殺勿論!”黃昏時,徐嗣徽等人撤軍回到石頭城。侯安都夜裏做好戰鬥的準備。次日一早,徐嗣徽等人又來了。侯安都率領甲士三百人,打開東、西掖門出戰,擊潰了大意的敵軍。徐嗣徽等人逃回到石頭,從此不敢再來緊逼台城。
陳霸先派韋載的族弟韋翽帶著他的書信去勸降韋載。十月三十(丁醜),韋載和杜北叟全都投降了。陳霸先優厚地安撫他們,同時讓韋翽監理義興郡,把韋載安置在自己身邊,很多事情都和他商議。陳霸先接著趕回建康,同時派周文育討伐杜龕,去救長城縣。將軍黃他到吳郡進攻王僧智,但無法戰勝。陳霸先派寧遠將軍裴忌去幫助他。裴忌選了所部精兵輕行倍道,從錢塘直趨吳郡,當天夜裏就趕到了城下,然後擊鼓呐喊,全線進攻。王僧智以為大軍來了,隻好乘著輕舟逃到吳興去了。裴忌於是入據吳郡,陳霸先也就順便任命他為太守。
十一月初二(己卯),北齊派五千士兵渡過長江去占據姑孰,聲援徐嗣徽和任約。陳霸先派合州刺史徐度在冶城樹立柵寨。次日,北齊又派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帶領一萬人從胡墅運送三萬石大米和一千匹戰馬到石頭城去。陳霸先征求韋載的意見如何退敵。韋載說:“齊軍如果分兵先占據三吳的通路,然後奪取東部,那樣我們就大勢已去。現在我們可以馬上利用淮南的侯景故壘修築城池,保證東部的運輸通道,然後分兵斷絕對方的糧運,讓他們得不到軍糧維持攻勢。那樣,齊將的首級指日可待。”陳霸先聽從了他的建議。十一月初六(癸未),他派侯安都夜襲胡墅,燒了齊軍的一千多艘運糧船隻。仁威將軍周鐵虎也斷了北齊的運輸,還生擒了北徐州刺史張領州。陳霸先於是派韋載到大航的侯景故壘去修築城池,讓杜棱鎮守。齊軍在倉門和水南樹立了兩座柵寨,和梁兵相拒。十一月十五(壬辰),北齊大都督蕭軌帶兵進駐江北。
當初,齊平秦王高歸彥是個年幼的孤兒,高歡命令清河昭武王高嶽收養他。高嶽待他既無禮又菲薄,所以高歸彥心裏記恨他。當齊顯祖即位後,高歸彥成為領軍大將軍,受到極大的寵信和恩遇。高嶽還以為高歸彥對自己感恩戴德,便更倚賴他。高嶽屢次帶兵立功,很有威名。然而他生性豪爽奢侈,喜好酒色。他在城南修建府邸,還在自己的聽事廳後頭開了個巷子。高歸彥趁機在齊顯祖麵前大講他的壞話,說:“清河王僭越身份,把自己的府第蓋得像宮殿一般。他還修了條永巷,就差沒有宮闕的石門罷了。”齊顯祖於是開始厭惡高嶽。齊顯祖娶了妓女薛氏到後宮。高嶽先前也曾因為薛氏姐姐的關係將她接到自己的府第來過。齊顯祖一天夜裏到薛氏家遊玩,她姐姐為父親乞求司徒的職位,在這過程中提到了她和高嶽的特殊關係。齊顯祖勃然大怒,把薛氏姐姐吊了起來,然後殘忍地把她鋸成兩段。他接著責讓高嶽和薛氏通奸,但高嶽不服。齊顯祖更加憤怒,並於十一月二十二(己亥,通鑒作乙亥,疑有誤)讓高歸彥賜給高嶽鴆酒要他自盡。高嶽陳訴自己無罪。高歸彥說:“喝了就能保全一家人。”高嶽隻好一飲而盡,就這樣被毒死了。齊顯祖依照他官位應有的規格禮儀安葬和追贈了他。
薛嬪有寵於齊顯祖,但久而久之,齊顯祖忽然想起她曾和高嶽私通的事,便無緣無故地砍了她的腦袋,還把它藏在懷裏,到東山去宴飲。大家正在高興地互相勸酒應酬時,齊顯祖忽然從懷裏拿出薛氏的腦袋,扔在一個盤子上。然後他讓人肢解了她的屍體,把她的髀骨當作琵琶,結果整座賓客無不大驚失色。齊顯祖然後收拾了她的遺骨和腦袋,對著它們哭著說:“再難得到這樣的佳人了!”最後讓馬車載著屍體出去,自己則披頭散發地哭著跟出去了。
十一月二十七(甲辰),徐嗣徽等人進攻冶城柵寨。陳霸先親自率領精甲從西明門出擊,結果徐嗣徽等人大敗。他留下柳達摩等人守衛石頭城,自己前往采石迎接北齊的援軍。
南梁同時任命郢州刺史宜豐侯蕭循為太保,廣州刺史曲江侯蕭勃為司空,並同時征召他們入朝侍從。蕭循接受太保的職位,但謝絕入朝。蕭勃正密謀起兵,因此也不肯受命。
再說鎮南將軍王琳入侵西魏,西魏大將軍豆盧寧率軍抵禦。
十二月初七(癸醜),侯安都襲擊秦郡,攻破徐嗣徽的柵寨,俘虜了數百人。他搜查徐嗣徽的家,得到他的琵琶和一隻鷹,然後派人送回給他說:“昨天到賢弟的家裏,得到了這些東西。今天一並奉還。”徐嗣徽大為恐懼。三天後,陳霸先在冶城附近修建浮橋,讓各路大軍全都渡過淮水,開始進攻徐嗣徽南岸的兩座柵寨。柳達摩等人渡過淮河列陣。陳霸先監督士兵猛烈進攻,縱火燒了對方的柵寨。結果齊軍大敗,爭著登上船隻逃跑,溺死的士兵數以千計。梁兵喊殺聲震天動地,繳獲了齊軍所有的船艦。當天,徐嗣徽和任約引來齊兵水步一萬多人回來占據石頭,陳霸先則派兵前往江寧去占據險要。徐嗣徽等人的水步大軍不敢前進,隻好進駐江寧的浦口。陳霸先派侯安都帶領水軍襲擊並打敗了他們,徐嗣徽等人孤零零地乘著船隻逃走,侯安都繳獲了他們的所有軍資器械。
十二月十三(己未),陳霸先四麵攻打石頭城。城中缺水,一升水值絹布一匹。次日,柳達摩派使者向陳霸先求和,並要求他送兒子當人質。當時建康非常虛弱,糧運跟不上,朝臣都想和北齊講和,並請求陳霸先送他的侄子陳曇朗作人質。陳霸先說:“今天在位的諸君都想和齊人講和。我如果不同意大家的意見,你們一定會覺得我舍不得曇朗,而不體恤國家的困難。如今我決定讓曇朗過去,把他丟棄在敵寇的庭院。齊人毫無信用。他們一定會以為我們勢力微弱,必定遲早會背棄盟約。齊寇如果再來時,希望諸君為我奮力作戰!”於是讓陳曇朗與永嘉王蕭莊和丹楊尹王衝的兒子王瑉當人質,和齊軍在城外結盟,然後雙方的將士各自撤回南北。十二月十五(辛酉),陳霸先在石頭南門列下陣容,然後送齊軍北歸,徐嗣徽和任約也都跟他們逃到北齊去了。梁軍得到的齊軍戰馬兵仗不可勝計,以及整船整船的大米。齊顯祖因為他的慘敗而殺了柳達摩。十二月十六(壬戌),北齊和州長史烏丸遠從南州跑回到曆陽。
江寧令陳嗣和黃門侍郎曹朗占據姑孰反叛,但被陳霸先命令侯安都等人前去鎮壓了。陳霸先擔心陳曇朗流亡逃竄,便親自率領步騎到京口去接他。
同時,交州刺史劉元偃帶領他的數千部屬去歸附王琳。
這期間,西魏任命侍中李遠為尚書左仆射。西魏益州刺史宇文貴派譙淹的侄子譙子嗣去誘降譙淹,答應讓他成為大將軍。譙淹不聽,反而殺了譙子嗣。宇文貴勃然大怒,率軍進攻譙淹。譙淹從東遂寧遷移,進駐墊江。
當初,晉安的平民陳羽,世代都是閩中的豪門。他兒子陳寶應很有權謀詐術,郡裏都對他十分畏服。侯景之亂時,晉安太守賓化人侯雲把晉安讓給陳羽。陳羽因為自己年老,所以隻管郡府的事務,讓陳寶應負責軍事。當時南梁東部饑荒非常嚴重,隻有晉安豐收昌盛。陳寶應多次從海道出去,到臨安、永嘉、會稽一帶劫掠,有時也運載糧食到那裏做買賣,因此使得晉安更加富強。侯景平定後,梁孝元帝蕭繹便任命陳羽為晉安太守。當陳霸先輔政時,陳羽要求將郡守的職位傳給陳寶應,陳霸先答應了。
這年,西魏的宇文泰暗示淮安王拓跋育上表,請求依照古代的慣例將宗室封王都降為公爵,於是宗室諸王全降為諸公。
也在這年,突厥木杆可汗出擊並擊潰了柔然頭領鄧叔子。鄧叔子收集了他的殘餘部眾投奔西魏。木杆可汗又往西攻破嚈噠,往東趕走契丹,往北兼並契骨,因此威震塞外諸國。突厥的地盤往東直到遼海,往西直到西海,長達萬裏。從沙漠以北的五六千裏地也都屬於他們。木杆可汗仗恃自己的強盛,派使者到西魏去請求他們把鄧叔子等人全都殺了,使者去了一批又一批。太師宇文泰收捕了鄧叔子以下的三千多柔然人,把他們全都交付突厥的使者。結果這些人全都在青門外被殺害。
當初,宇文泰覺得漢、魏的官僚過於繁雜,曾命令蘇綽和尚書令盧辯依照《周禮》改定六官。
公元556年正月初一(丁醜),西魏正式開始建立六官製度,任命宇文泰為太師和大塚宰,柱國大將軍李弼為太傅和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和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於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其餘百官也都仿照《周禮》。
正月初二(戊寅),南梁大赦,即使任約和徐嗣徽的同謀也一概不予追問。正月初七(癸未),陳霸先派從事中郎江旰去勸說徐嗣徽,想讓他南歸。徐嗣徽捉了江旰,送到北齊朝廷。
再說陳蒨和周文育合兵到吳興進攻杜龕。杜龕勇而無謀,還經常嗜酒大醉。他的部將杜泰暗中和陳蒨等人相通。杜龕和陳蒨等人作戰,戰敗後,杜泰趁機勸他投降,杜龕答應了。他妻子王氏說:“你和陳霸先已經結下了這麽深的仇恨,哪裏能夠求和!”於是用自己的私財賞募,重新出擊陳蒨等人,並把他們擊潰。後來杜泰投降了陳蒨。當時杜龕喝醉了酒,不省人事。陳蒨派人把他背了出來,然後在項王寺前殺了他。王僧智和他弟弟弟豫章太守王僧愔看到大勢已去,隻好逃跑到北齊去了。
東揚州刺史張彪曆來被王僧辯看重,所以不肯依附陳霸先。二月初四(庚戌),陳蒨和周文育率領輕兵襲擊會稽。張彪兵敗,逃進了若邪山中,但被陳蒨派部將吳興人章昭遠追上殺了。東陽太守留異資助陳蒨糧食,陳霸先便任命留異為縉州刺史。
江州刺史侯瑱本來事奉王僧辯,也擁兵占據豫章和江州,不肯依附陳霸先。陳霸先任命周文育為南豫州刺史,派他帶兵出擊湓城。二月十四(庚申),他又派侯安都和周鐵虎率領水軍在梁山樹立柵寨,以防備江州。
二月十七(癸亥),徐嗣徽和任約率軍襲擊采石,生擒了衛戍頭領明州刺史張懷鈞,把他送往北齊。
同時,在江陵稱帝的蕭詧派兵到公安出擊侯平,侯平和長沙王蕭韶帶兵回到長沙。王琳派侯平鎮守巴州。
三月初七(壬午),南梁下詔允許讓古今的錢幣通用。
三月二十三(戊戌),北齊派儀同三司蕭軌、庫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等人與任約和徐嗣徽合兵十萬入侵南梁,兵出柵口,向梁山進軍。陳霸先帳內的蕩主黃叢率軍反擊,打敗了他們,齊軍隻好退保蕪湖。陳霸先又派定州刺史沈泰等人到侯安都那裏,共同占據梁山抵禦齊軍。同時因為周文育對湓城久攻不下,被召回朝去。四月十二(丁巳),陳霸先到梁山去巡視和安撫諸軍。
四月二十(乙醜),齊儀同三司婁睿討伐並打敗了魯陽反叛的蠻人。
同時,侯安都率領輕兵到曆陽襲擊北齊行台司馬恭,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俘獲了數以萬計的齊兵。
西魏太師宇文泰娶了已故魏孝武帝元修的妹妹馮翊公主,生了略陽公宇文覺;姚夫人生了寧都公宇文毓。宇文毓在幾個兒子中年齡最大,還娶了大司馬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宇文泰準備立嗣時,跟公卿大臣們說:“我打算根據嫡嗣立世子,但擔心大司馬有疑問。如何是好?”大家都默然無語,沒人敢說什麽。尚書左仆射李遠說:“立子總是以嫡不以長。略陽公是嫡長子,明公有什麽好疑慮的!如果覺得獨孤信會妨礙這事,就請先殺了他。”於是拔刀而起。宇文泰也起身說:“何必如此!”獨孤信又自我解釋說他沒意見,李遠這才算了。於是大臣們都同意李遠的提議。李遠出了宮外,向獨孤信拜謝致歉道:“麵臨大事不得不這樣!”獨孤信也拜謝道:“今天全靠李公決定了這大事。”於是宇文泰立宇文覺為世子。宇文泰接著開始北巡。
五月,北齊召建安公蕭淵明入朝,並假裝說要退兵。陳霸先安排了船隻送蕭淵明北上。五月初九(癸未),蕭淵明在路上因背上的疽惡化而死。第二天,齊兵從蕪湖出發,並於五月十六(庚寅)進入丹楊縣,於五月二十二(丙申)抵達秣棱的故治。陳霸先派周文育進駐方山,徐度進駐馬牧,杜棱進駐大航南(即大浮橋南部),準備抵禦入侵。
同時,齊顯祖弟弟漢陽敬懷王高洽去世。
五月二十七(辛醜),齊軍在秦淮河上跨河樹立橋柵,渡過秦淮河,當天夜裏抵達方山。徐嗣徽等人在青墩排列戰艦,首尾相連,直到七磯,打算斷了周文育的歸路。周文育擊鼓呐喊,率軍猛攻,徐嗣徽等人抵擋不住。第二天一早,他開始反攻徐嗣徽。徐嗣徽的部下驍將鮑砰獨自用一隻小艦斷後,周文育也乘著一隻小船和他作戰。他跳進對方的小艦中,親手殺了鮑砰,然後牽著他的小艦回來。徐嗣徽的部眾大為驚駭,因而把船隻都留在蕪湖,從丹楊上岸步行。陳霸先則把侯安都和徐度都追了回來。
五月二十九(癸卯),齊兵從方山進軍到倪塘,遊騎甚至都來到了台城,建康一片震駭。梁敬帝蕭方智總領禁兵出宮,進駐長樂寺,並宣布朝廷內外戒嚴。陳霸先在白城抗拒徐嗣徽等人,剛好和周文育的部隊相會。雙方即將開戰時,風勢轉急。陳霸先說:“兵不逆風。現在似乎不是出擊的好時機。”周文育說:“事情已經這麽緊急,哪裏還顧得上古代兵法!”於是抽出長槊,跨上戰馬先進,各路大軍也跟了上來。風向很快也轉了,梁軍接著殺傷了數百敵兵。侯安都和徐嗣徽等人在耕壇南部開戰。侯安都率領十二騎將突入並打破了對方的陣容,還生擒了齊儀同三司乞伏無勞。陳霸先暗中撤下三千精兵,配給沈泰,讓他渡過長江到瓜步去襲擊北齊行台趙彥深,還繳獲了對方的一百多艘戰艦和一萬斛稻穀。
要想知道陳霸先抗拒北齊入侵的勝敗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