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留學美國,我的第一樁糗事

(2015-12-16 09:04:27) 下一個

20多年前,我到美國中西部的愛荷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入關;從舊金山到愛荷華,要在堪薩斯機場轉機,機票需要確認。

那個時候,我就像加州的陽光一樣陽光,看見老美就Hi(或者high)。在堪薩斯機場,我找到了要換乘的航空公司的服務台。見服務台前沒有人,我一個箭步,對著航空公司的服務員,很陽光地招呼:Hi!

服務員有點吃驚,隨後表情冷冷但又非常淡定;她是我到美國後,第一個對我的陽光微笑無動於衷的人:

“Never in a line before?”

“No(是的)!” 我不假思索,但很快反應過來,充滿羞辱,至今難忘:她是問:“從來沒排過隊?”

而開始,我自戀地誤解成她想和我閑聊我在國內的情況:“Never in airline before (以前沒坐過飛機?)”;而且,我脫口而出“No”時,還有幾分自得:否定形式的英語問句,回答“是”時要用“No”,這是中國人很容易搞錯的地方,而我竟然答得很溜。然而,但是…

剛到美國,語言理解出問題,還可以自我安慰,但行為被人誤解冷嘲,實在很委屈。說真的,我們當年在國內,排個隊,隊伍哪有靠幾條帶子圈出來的?隊伍哪有離服務台那麽遠,中間留著一片空擋的?我直覺地以為:那幾個在排隊的美國人,隻是邊上的張望者或等待者,留出前麵的空間不影響別人辦事。

我退下排隊,朝周圍的幾個美國人看了看,真祈望有人能表達一下對我的理解和同情,但他們卻及時避開我的眼光,好像我這個人並不存在。

後來我明白:我當時就“出局”了,無意中踩了公德底線,犯了眾怒,沒有人會同情我。後來我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既沒時間也沒心情聽你解釋;大多數美國人,天生對解釋反感;對麻煩製造者,他們往往避之猶恐不及。

注:接下去的幾天,在美國讀高中和大學的中國小留學生,將紛紛回家過聖誕和新年。今年9月入學的學生,會有很多和家人朋友分享的新鮮故事。嗬嗬,徐博士當年也鬧出過很多笑話,沒什麽大不了的,活過來了,明年會更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355parkave 回複 悄悄話 服務員能說出這種話挺差勁的
littlefire 回複 悄悄話 校友好。
Iamme 回複 悄悄話 彼此彼此啊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額也是,在超市收銀台,我把筐一撂,倆搭手交叉著放那,我沒管,後麵的老太太不吭聲,默默地把搭手打開。我當時無地自容。從那以後,這事再也沒有發生
田間地壟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很多,我們都有一些這樣那樣的臭事兒!現在回想起來挺有意思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