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可憐又欠揍的小留和家長

(2016-04-14 10:27:22) 下一個

阿姆赫斯特學院招生辦的接待室

每年的暑假,都是年底要申請大學的高中生參觀大學的季節。在美國高中讀書的中國小留,往往會利用這學期結束後的一兩周,在回國前參觀一些心儀的校園。去年發生在阿姆赫斯特學院的一幕,至今令我五味雜陳、不吐不快。

阿姆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是美國最著名的小型文理學院之一,和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齊名;在小型文理學院裏,它們分別就像哈佛和普林斯頓。像到什麽程度?說點我的觀察:阿姆赫斯特學院和哈佛都屬於比較摳門務實,舍不得在校園建設上花大錢的主,所以你看它們的校園建築,有時會覺得和它們的聲譽不那麽相稱;但這兩個學校,對錄取的學生都很大方,100%滿足他們的財務需求(即need-blind admission)。而威廉姆斯學院和普林斯頓呢,不光校園像,都很古典沉穩大氣,連人的氣質風貌也像。說到這裏,不由想到普林斯頓的招生辦主任。在美國頂尖名校,招生辦主任的職位是極其重要、直通校長的,幾乎都由自己學校的畢業生擔任,但普林斯頓的現任招生辦主任卻是威廉姆斯學院的畢業生。可見在普林斯頓眼裏,一個威廉姆斯學院的學生的大學經曆,和普林斯頓學生的經曆,沒有什麽差別。威廉姆斯學院的畢業生擔任招生辦主任,她完全可以向潛在的學生和家長介紹普林斯頓的大學生活,和普林斯頓的校友有共同語言,不會讓普林斯頓摻水掉價。

雖然阿姆赫斯特學院比較接地氣,招生辦的老師也比較隨和,但老牌名校,檔次和規矩還是有的。阿姆赫斯特學院招生辦的接待室,布置得很古典精致。

那天我參加了招生辦給前來參觀的學生和家長的介紹會(info session)。一個會議室裏,十幾個學生,一大半是亞裔:來自台灣、韓國,美國和中國大陸。學生圍著會議桌坐在裏麵一圈,家長和其他人貼牆坐在外麵一圈。我的對麵有兩位中國大陸小留,一位我一眼就認出,是那位河南鄭州人,在康州一所要求穿正裝的私立寄宿高中上學,曾經有次我帶一位學生和家長到他們學校麵試,是他做的導遊。這位學生非常沉穩踏實,給我和家長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讓我知道,一些對河南人的傳說和偏見,多不可靠。另一位,在麻州一所私立寄宿高中上學,他的學校,也算是正規學校,但比河南學生的學校,還是差了一個檔次。

招生辦老師介紹時,河南學生坐得很端正,聽得很認真。那位麻州學生,身體往後仰著,斜靠在桌子上,左手撐著腦袋,神情輕鬆,時不時扭動下身子。老師介紹完了,照例是讓大家提問,那位在最頂尖私立寄宿高中讀書的台灣女孩,第一個問問題,問得非常巧妙,如果我是招生官,我肯定會回頭記下她的名字。那位河南孩子,見他想問問題,但又放棄了,回歸平靜。那位麻州學生,仰著身子,伸出右手,晃動著,指頭點向老師,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問了一個老師已經解釋過的問題。一圈問題之後,他又問了幾個類似的問題;雖然問題很愚蠢,但他的那副模樣,好像主子指揮奴才一樣。

我當時真想站起來走過去,一把拽起他,狠狠扇他幾個耳光:太放肆了!

但我又覺得他很可憐。他的後麵,坐著他的爸爸媽媽。他的媽媽,是個一點也不引人注目的普通婦女,但他的爸爸,看起來快奔50的人了,卻用發膠固定著、做了個龐克頭!

我的直覺反應:這是一個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土豪家庭!或許,這對父母還在為自己的兒子自豪,覺得兒子很能幹:能在阿姆赫斯特學院這樣的地方,提出“挑戰性”的問題,讓招生官恭恭敬敬地回答。

這是一個被美國的文化垃圾所忽悠的家庭,這樣的中國家庭很多,尤其在中國的中小城市更多。不幸的是,這種文化垃圾在中國卻特別有市場。   

最近,一位國內的學生被美國外教給騙了,很不理解,問我,怎麽這個外教,開始接觸印象挺好的,說得也很漂亮,但做起事來怎麽這麽不負責,這麽無賴?

我隻能這麽引導他:你就這麽想一想,一個上海人,活得好好的,會不會搬到內地邊遠的小城市去工作生活?那些背井離鄉、靠在中國打零工謀生的美國人,圖的是什麽?當然,他們中,有的真的很熱愛中國,有的真的是想到中國冒險創業,有的真的是想給自己添加一點以後回美國發展的閱曆,還有的真的是把中國當做磨煉自己的一個機會,但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忍聲吞氣吃軟飯,他們中至少有那麽幾個、會不會自身素質有問題?

美國人,待人接物普遍彬彬有禮,那是他們民族素質和國家教育實力的反映;他們當然會說一口流利的地道英語,那是他們成長環境的天賜;但他們中很少的一些人,為什麽隻能賴在中國生存?

幾年前,我就在國內遇到過這麽一個美國的中年外教,他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中學任教。那晚,經他的中學校長的安排,他、為了他和中國老公離婚然後嫁給了他的該中學業務尖子英語老師、校長和我一起晚餐,席間喝了點酒。幾杯下肚,這位外教就醉了,對我一口一聲“Professor”,硬要和我探討問題。他真的醉了,不光酒醉,而且他的中國老婆看著他的敬仰神色也讓他醉。我隻能像阿姆赫斯特學院的招生辦老師回複那位麻州小留的模樣,恭恭敬敬、耐著性子回複他的提問。倒是校長看出了狀況,不管酒量還是應對,他和我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及時散場。後來我聽其他朋友說起,那地方幾所中學的美國外教,幾乎一個德行:一喝就醉,一醉就發酒瘋。

這樣的人,有些是美國社會淘汰的邊緣人。這些人,往往有個共同點:沒有責任感和可靠性(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在美國職場難以生存發展,又沒有自己開個店鋪所需的毅力和自製力,但到了中國,他們竟然被當著香餑餑給供了起來,美女以身相許,孩子純真地崇拜。

當他們和中國的英語補習機構、留學中介和美國野雞中學搞在一起,就編製出一具具關於美國的“皇帝的新衣”,於是在一些中國孩子和家長心目中,美國就成了一個沒有約束、充滿自由、可以沒有顧忌追求個性的神奇土地。這幾年,一些美國野雞高中因為中國學生的大量湧入,得以生存壯大。

對這些野雞中學,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1)至少,它們比國內的一些國際中學或高中國際部要好。如前所述,在中國的一些美國老師,有的素質真的不是一般的差。我的一位美國朋友,是中國一所最著名的私立國際中學的創辦團隊成員之一,她最近回歸美國,原因很簡單:在美國私立寄宿中學,老師和學生住在一起,擔任學生宿舍家長(dorm parent)的職責,晚上工作,天經地義;但在中國,很難招到這樣的老師,美國老師的流動性非常大,一些美國老師一到晚上就出去“社交”了,作為管理者,她很沮喪(frustrated)無奈。2)受西方創業文化和職業道德的影響和製約,有的野雞中學的校長,還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事實上,不少美國學校,都有從野雞變鳳凰的曆史。

但也有一些野雞中學,純粹就是商業運作,和中介沆瀣一氣,坑蒙拐騙,幾近犯罪集團。中國學生到這種學校, 能學到什麽?能有多少前途?這些學校和中介,把一些不合格的中國學生搞到美國,學生到了美國就放羊,不但敗壞了美國的形象,也給美國社會帶來了社會治安的隱患,讓美國老百姓買單,無異於為了一己之利、慷美國納稅人之慨。

不光野雞中學,一些本來還算正規的學校,也經不起誘惑,縱容中國小留,於是就出現了本文前麵所描述的那位麻州小留的一幕。

幸運的是,美國執法部門似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有所作為。中國一些被騙的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維權。我現在就在處理一件事,幫助一位中國家長,和康州的一所私立中學,就其合同詐騙一事,進行交涉;也在招聘律師,準備進入訴訟程序。這件事,或許會演變成當代留學史上的一個標誌性案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Dictator 回複 悄悄話 哇!樓下一大堆如文中描繪的小留家長被激怒了!
好望角駱駝 回複 悄悄話 博士您原來是哪裏人?活得好好的,怎麽會背井離鄉、靠在美國打零工謀生?圖的是什麽?
xsz 回複 悄悄話 以你的標題為主題,那你的文章是即很發散又離題萬裏。寫作不及格。
MINIROCK 回複 悄悄話 “鈴媽'換馬甲了?
KTY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的說得太到點子上了。作者本人才丟人
VATraveler 回複 悄悄話 hahaha! The article vividly presents an author of sick "elitism". One's self-perception may be very deceptive that the lack of graciousness claimed against others, especially teenagers a generation younger, is what's really lack in oneself.
wenjuyuan 回複 悄悄話 真是看著就想抽,有鋒芒的教授才是好教授。
藏龍臥虎 回複 悄悄話 見到很多小留, 大部分都比較差勁:沒教養,不懂禮貌。
honger22 回複 悄悄話 動不動就想抽人耳光的人在當教授?嚇人。
Breda 回複 悄悄話 很多留學生是不像樣,很不像樣。但是如果美國大學有錢的話可以不收留學生啊!!!很多大學就是看中留學生的高學費!既然是顧客,就應該給上帝的待遇吧!?
maturedpeach 回複 悄悄話 看到不順眼的學生第一念頭是抽耳光,這都是什麽人模狗樣的東西混在學校當老師?還有臉說別人
Dove2009 回複 悄悄話 什麽亂七八糟的狗屎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