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恐高症和長笛助他進私立高中名校

(2015-11-18 09:39:46) 下一個

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推開厚重的大門,走出迪爾菲爾德中學( Deerfield Academy)招生辦所在的學校行政主樓,一股暖意落在我的臉上。時近中午,新英格蘭的陽光從金色的秋葉間濾過,斑斑駁駁灑落在依然綠草如茵的草坪上,將校園染成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迪爾菲爾德中學是所私立寄宿高中,坐落於麻州中部,距離波士頓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它1797年創辦後,很快就吸引了新英格蘭地區的許多顯赫家族,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進該校培養。如果要在全美國的私立寄宿高中中評選出八所“常春藤盟校”,無論怎麽組合,迪爾菲爾德中學也是其中之一。但對中國學生,這所學校還有一些特殊的意義:數年前,當美國最頂尖的私立寄宿高中開始嚐試招收中國大陸學生時,一位上海女孩走進了這所學校。她唱歌唱得特別好,成績也非常傑出,最後以該校最優生畢業,成為一段佳話。近幾年來,中國大陸學生在該校的表現,也都可圈可點。

但就像其它頂尖私立寄宿高中,迪爾菲爾德中學的招生標準非常高;其招生過程,非常類似美國的最頂尖大學。申請的學生必須提交標準化考試SSAT和TOEFL的成績、推薦信、申請作文、還要完成麵試。SSAT考試是比照申請美國大學的SAT暨“學術評估考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而設計的,相當於申請私立高中的SAT考試。一些中國家長將SSAT稱作“小SAT”(“Small SAT”,縮寫為SSAT),其實SSAT是“中學錄取考試”(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的縮寫。

那天,在迪爾菲爾德中學,我們一行四人——曹映昊同學、他的外婆和媽媽、以及我這個教育顧問——完成了學校的麵試。麵試在申請美國頂尖私立寄宿高中的過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麵試,學校直接考察學生的性情人品和修養。當麵試結束、招生老師和家長見麵時,我從老師不時落在曹映昊身上的愛惜表情裏,強烈感受到,他離正式錄取,隻有一步之遙。

曹映昊走到這一步,他自己,積極準備了一年;他的家,傳承了三代人。

迪爾菲爾德中學的行政主樓,招生辦位於一樓

迪爾菲爾德中學鑲嵌在學生活動中心地麵上的純金校徽,上麵的校訓為“Be worthy of your heritage (對得起你的傳承)

這之前的一年前,他媽媽聯係我時,一開始我並不看好他:一個在中國普通初中讀書的孩子,以前沒有多學過一天英語,要申請美國私立寄宿高中,怎麽可能和那些國際學校或國際部的中國學生競爭?但當我開始研究他的材料時,有兩件事,讓我充滿期待。

第一,他曾有過恐高症!我已經注意到很久,中國讀書好的孩子裏,很多有恐高症。雖然找不到這方麵的相關研究,但我一直有個觀點:人在高處,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下意識裏會不停地接收周圍環境的信息並和自己的重心比較。有恐高症的人,對周圍信息的感受及處理,信號強度非常大。這類人,感知能力很強,學東西往往也特別快。

果然,幾乎從零開始學英語,天分加勤奮,5個月後第1次托福考試,他就拿了90分,再2個月,就衝出了100分,他的進步令人驚訝,以至上海外文台都作了報導。他最後的TOEFL和SSAT成績都很傑出。說到這裏,還有個小插曲,他學了兩個月英語後,培訓機構的老師對他做了個評估測驗,預測他第一次TOEFL考試,大約能考到20至40分。

而另一件讓我眼睛一亮的東西,是他學習長笛的經曆。作為資深教育顧問,我已經養成了習慣,對家長提供的有關孩子的資料,特別是重大得獎記錄,我都要上網核實;對孩子的各方麵背景,我也要上網搜一搜,作出自己獨立的判斷。

曹映昊在全國長笛比賽及上海市作文比賽得獎,家長都提到了,網上也有記錄。但我最感興趣的,卻是家長沒有提到的、2010年他在長笛班經大家評選獲得的“人氣獎”。曹映昊學長笛,得袁苑老師發蒙,以後又有幸得到上海音樂學院何聲奇教授指點,並為何教授100節長笛入門視頻教程擔任演奏;100節課,視屏整整錄製了一年時間啊!我在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何教授為什麽會選中了他?

就在這種期待中,我和孩子成為了朋友,一起討論美國文化和私立學校的價值觀。孩子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來、一年後進入申請季節,要到美國來麵??試了。陪伴他前來麵試的,還有她的外婆,一個對他最有影響的人。

這位阿婆是個音樂迷。出生在上海,小時候,當她經過別人的家,聽到屋裏傳出的鋼琴或手風琴聲時,她會停步不前,腳就像被釘子釘在地上一樣, 聽著音樂,忘了時間的流逝。但那個年代,一般人家庭,哪裏買得起大件樂器?她學起了笛子和口琴,往返於幾個夜校之間,學習樂理。婚後不久,工廠內遷,她和丈夫一起搬到了重慶。坐長江輪從上海到重慶的水路途中,擁擠的乘客踩碎了她的笛子,讓她痛惜不已。到了重慶, 她馬上又購置了一支笛子。等她女兒四歲時,她就開始教女兒音樂。很快,她和丈夫拿出整整兩年的所有積蓄,花了264元,買了一部手風琴。那個年代的264元啊!

而她的女兒,也就是曹映昊的媽媽,也很快顯露了自己的音樂才華。直到有一天,女兒認命了:手指短,實在無法突破那道瓶頸。

但這對母女的希望又一次被點燃:那天,曹映昊第一次看到長笛,馬上就迷上了這個又細又亮的玩具。而這,引導了他對長笛持之以恒的興趣。

如今,外婆退休後回到上海,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架鋼琴,圓了自己童年時的夢想。當我傾聽這個故事時,我想像著日落時分,外婆和外孫,一個鋼琴一個長笛,沉浸在一段美妙的音樂時光裏;當中汩汩流淌著的,是從重慶流出的長江,還有那沿岸幾千年的傳說,還有那永遠攔不住的執著。

這個故事,正好吻合了迪爾菲爾德中學的校訓:“Be worthy of your heritage” (對得起你的傳承)。曹映昊的作文,就記錄了這個故事。今年三月,曹映昊收到了迪爾菲爾德中學的錄取通知。

而曹映昊的媽媽,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則擔當了另外一個角色。她是一位奇女子,非常節製、很有智慧。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多時候,是需要大人在邊上扶一把的。但很多時候,別人幫不幫,幫到什麽程度,全看家長的為人。曹映昊申請過程中,包括何聲奇教授,都願意給他寫推薦信。我不知道人家到底是怎麽想的,但我自己的感受是,這家人待人真誠、從善如流、聰明但不耍小聰明。這麽一個人家,我相信以後一定也會成為迪爾菲爾德中學這個家庭的忠誠一員。

作者和曹映昊及他的媽媽和外婆在迪爾菲爾德中學的標誌性遺跡前合影。背後大門是學校早年曆史上一場大火後的幸存物,是校徽裏的大門原型

曹映昊的外婆在迪爾菲爾德中學校園的參天巨樹下。該梧桐樹是馬州第二古老的大樹,見證了學校的發展和曆史

注:2015年9月20日原發於《世界周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