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一英語教法不宜中國人

(2015-08-18 19:18:00) 下一個

2011年夏起,筆者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追蹤美國私立學校中中國小留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一個令人不解但非常有共性的現象是,有的小留學生會將發音相近但拚寫和意思不同的英語單詞混淆互用;這裏所說的發音,不一定是單詞的標準發音,而是某個具體小留學生帶有方言口音的發音。比如,有個在某知名私立高中就讀的浙江籍小留學生,習慣性地將“effort”寫成“afford”。

後來,筆者接觸到一位移民家庭的孩子,該生在國內就讀普通學校,赴美前沒有經過英語準備,來美後在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就讀。一年後,因其英語進步緩慢,學校推薦了一位教育谘詢師,提供谘詢。經教育谘詢師安排,一位心理醫生對其做了測試評估,測試時使用的語言為英語。

該所私立學校、該教育谘詢師及該心理醫生在當地都頗有聲望。學校的管理團隊、教育谘詢師及心理醫生皆不具亞裔背景,沒有中文學習的經曆。

該生的問題被診斷為和學習障礙症(LD)有關的某類症狀一致,心理醫生建議對該生實施特殊教學,引入“看字讀音教學法”(phonics),幫助其提高英語。該診斷建議被寫入學生檔案,由該校特殊教育專家負責實施。該特殊教育專家亦不具亞裔背景,不通中文。

一年之後,當筆者遇到該生時,在對該生做的一個簡單英語閱讀測試中,發現該生遇到一個不熟悉的單詞時,會反複試讀,確定它的發音,然後根據發音,回憶發音相近的多個單詞或詞組,最後根據該生詞出現的上下文,猜測其含義。該生的學術性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非常混亂(chaotic), 幾乎接近功能性文盲。

推敲心理醫生的測試評估報告,經過文獻研究和對該生的進一步接觸,本文作者的意見是:1)該生似乎沒有中文閱讀理解的困難;2)該生一開始的英語學習問題,主要和其缺乏英語基礎有關,該生被放置在一個和其英語程度不相稱的全英語環境;3)該生後來被不適當地施以看字讀音教學法,導致英語理解能力崩潰。該生已離開這個學校,其英語閱讀能力也有較大改善。

這個案例,引發了本文作者對看字讀音教學法的研究,解決了本文作者以往的一些疑惑。

在英語國家裏,看字讀音教學法是教英語閱讀和寫作的入門方法,相當流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分聽、說、讀、寫四部分;聽和說基於聽覺“聲音”(sound),讀和寫則基於視覺 “字符”(print) 。一個人的語言能力的發育,這四部分不是同步進行的,聽和說的能力是最早發育的:先有聽說,後有讀寫。學齡前兒童在識字前,已經能夠聽和說,許多名稱和概念已經以聲音的形式儲存在大腦裏。學校教育的一個功能,就是要教會學生,把基於聲音的交流,轉變成可以保存的、基於紙上字符的形式。看字讀音教學法的原理就是:當學生遇到一個寫在紙上的生詞時,如果他能準確地發出這個生詞的聲音,那麽,他就能把這個紙上的字符和記憶裏代表某個事物或概念的聲音聯係起來,這個紙上的字符就變成了他已經理解的聲音,他就認識這個單詞了。看字讀音教學法教學生把一個單詞分解成字母或字母組合,每個對應於一個聲音的基本單位(或音素,phoneme),通過教會學生看見一個詞就會發出它的音,它就能幫助學生把紙上抽象陌生的字符轉變成他理解的聲音,加快學生的識字速度,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反過來,借助聲音和字母的轉化,幫助學生把要說的話(發音),轉變成字母組合,寫在紙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看字讀音教學法對識字和閱讀理解的幫助,就像中國小學語文讀物裏,在一些生僻字旁邊加注拚音。

看字讀音教學法在幫助英美學生提高閱讀寫作方麵,已被廣泛認可。從其原理可以推斷,如果一個學生在識字和寫字前,接觸使用的聲音的詞匯量越大、越接近書麵語言,看字讀音對閱讀和寫作的幫助就越大(這應該就是胎教的原理)。美國私立學校的本土學生,往往家境優越,成長過程中,接觸使用的聲音語言往往更豐富更規範,看字讀音教學法在私立學校中被一些教師積極推行應用,有其合理性。

但看字讀音教學法的應用,有一個前提,即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個聲音語言的記憶儲存。如果學生沒有以聲音形式儲備的詞匯量,即使學生學會看字讀音,麵對一個生詞時,也無法從記憶裏找得出其相對應的匹配。

因此,對沒有英語基礎的學生,看字讀音最多隻能幫助學生在看到一個生詞時能發出它的音。對中國學生,由於受方言及母語發音習慣的影響,不少人往往還存在英語發音不準的問題。如果刻意誘導沒有英語基礎的中國小留學生依賴發音、在單詞的發音和拚寫或詞義之間進行轉換,隻會鼓勵學生靠猜測學習,在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崩潰。這個案例,涉及學校、教育谘詢師和心理醫生三方,而學校又涉及多個部門,包括一位特殊教育專家,在整個決策及實施鏈,對在沒有英語背景的華裔學生身上使用看字讀音教學法,竟然沒有一位相關人員提出異議,令人十分困惑。

注:對所涉及的人物及事件,作者按照學術通訊規範,做了細節處理,請勿對號入座,請勿猜測求證。

摘自波士頓教育和專業發展中心2015研究報告:“警惕小留學生在美國的英語學習;美國英語教學法phonics對一些中國學生有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such as 人種學, a trick secret.
Even though, still need to remember :)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yes, a secret in 基礎語音教學法
xfhh 回複 悄悄話 Phonics 是好東西,隻是小留需要一個咱們當年的背記單詞的過程。沒有phonics,學英語太辛苦了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My book "Secret of words" revealed the hidden link of CHN words with ENG by several ways.
汝藍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案例,謝謝分享
HBW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個很好的引人深思的案例。可以思考關於學習的規律,學習語言的規律。都沒有背離從感性到理性的大原則。關於語言,感性就是聽和說來傳遞信息。先建立龐大的聽說數據庫,然後是上升到符號化的讀寫。中國式的英語學習缺乏前者,後者看似不錯但實際運用能力大打折扣。目前的一個熱點話題是印度人在美國發展得比中國人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語言能力。華人的讀寫看似沒問題,但其實是大有問題的。再者無法自由的用聲音傳遞交流信息,如何做領導去管理人。華人教育的結果是先過紙麵關,拿到畢業證,找到工作。誰還有動力從聽說入手重新建立語音數據庫呢?其他領域的教育是否也是如此呢?中國人所謂缺乏創造力的原因也許是脫離對現實世界的探索而過早專注於紙麵的文字背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