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心腸

我思故我在,我書故我行
正文

中國人的人情觀

(2018-11-26 10:46:46) 下一個

又到了靠近年關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想起人情的味道來。

與其說我在想傳統文化中人情的意味,不如說我想的是自己這麵小鏡子上人情的光澤。

中國人所講的人情,在我看來,傳統意義上它是與理和法三者之間互相製約,且彼此力量實現持平的文化因素;如果加上現今隨著經濟發展而崛起的金錢作用,它們可以說是四駕馬車,共同驅動並決定著中國人的行為模式。要理解中國社會的道德水準,需要全觀這四大因素各自的社會影響力,還需要查看其總體上是否達到平衡。四種因素任何一方過於突兀,作為中國人的道德意識都會失去自然感。

單從人情來說,中國人大多習慣把它作為一種資源來看待的。哪怕現在金錢的價值似乎越來越大,人情依然獨立存在。哪怕人情觀迅速萎縮,中國社會關係和中國人心裏也仍然會有它模糊的存在感。

也許中國人傳統的人情價值觀永遠不會消亡,這就是說,錢的作用相對短視,而人情的作用更為長久。理解了這一點,才算懂得了中國人所指的“人情世故”。

當然,經過千百年人情觀念的演變,人情常常具有雙麵刃的特征。一方麵,人情使中國人懂得從“人氣”中尋找自己所需的支持,而另一方麵,人情被拉伸乃至變形而產生的所謂“情麵”,則可能使得人情過於表麵化,形式化,情麵誇張變得太大,它以至於於人和事無益而成為人們心理上的沉重負擔。

一點情麵不講,對中國人而言,似乎不通人情;但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靠情麵活著,那未免會太注重利用人情關係謀求自己麵上的虛榮,從而會落入虛情假意中去了。

人情之累的另一種困擾,是人們情不自禁時,可能試圖將情,錢,理,法之間進行變通換算時所產生的患得患失的難過。本來四種因素各有自己的境界,如果在人心裏它們各自能夠分明,並不需要彼此等價折算,那麽,人們看待它們和與之相關時也會簡單而輕鬆一些吧。

2018.11.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