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80)
2017 (114)
我大女兒讀七年級的時候,在英語課上討論莎士比亞的喜劇和悲劇。老師要他們做一個不正式的小實驗: 在心情不好或悲傷、抑鬱的時候,看一部喜劇片、悲劇片、或糖水片(即那種過於甜膩又沒有深度的電影)。看完哪一種電影,心情會舒暢一些?
我也私自做了這樣的實驗。結論是:悲劇。
為什麽我們明明知道某部電影有悲劇性的結尾,我們仍然要去看?在看了悲傷的電影、讀了悲傷的小說、聽到悲傷的音樂,為什麽我們流淚唏噓後會好受很多?世界上每天都發生那麽多悲劇,難道嘻嘻哈哈,時刻“保持快樂”不好嗎?為什麽古希臘人認為悲劇比喜劇更深刻,所以更高尚?
那是因為悲傷的文藝作品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心情。我們通過電影或小說,間接體驗了“真實”的情感,但我們又是安全的,因為這都是些虛構情節或別人的故事,畢竟不是我們的親身經曆,不是我們自身的悲劇。
悲傷電影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窺視”別人生活的機會。我們看到別人的難題、創傷和厄運,也看到他們的抗爭和希望,從而對我們自己生活中的遭遇有所啟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悲傷電影時的流淚,會釋放我們壓抑或隱藏著的強烈情感,使我們精神振作起來。雖然這個效果是暫時的,但它能促使我們去沉思、正視和探索自己的內心。這是一種心靈的洗滌作用,心理治愈就是這樣開始的。
不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在正常情緒狀況下看悲傷電影,也有好處。心理學家認為,觀眾在“經曆”電影裏的悲劇時,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人,並感恩自己所擁有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有人會說,這種比較實際上是出自於一種自私的心理,也許。
心理學家們在實驗中得知,悲傷電影帶來的這種感恩之情,能提高人們在流淚之後的快樂指數。聽來好像很玄,但這確實是人們愛看悲傷電影的緣由。
“悲劇比喜劇更美、更深刻”的講法,東西方皆有,是一種哲學和美學上的理念。不過喜劇也有高級和低級之分,高尚的喜劇中一定包含了悲劇的成分,能讓觀眾又哭又笑、亦喜亦歎的作品,一定比從頭樂到尾的作品更貼近於生活。
所以,當你感到傷心或抑鬱時,走進黑暗的影院,或在家裏關起門來,準備好麵巾紙,放一部哀傷悲慟的電影,盡興地涕淚滂沱一場吧。
歡樂和悲傷都是人的正常情感,喜劇悲劇都看。問好東東!
是的,文藝作品裏的悲劇不等於我們自己生活裏的悲劇。
寫寫說得好,就是那種間接的情感體驗,過後會覺得心裏爽、幹淨。
苦哥回來啦?拿出一套水晶杯具,泡茶歡迎你 :)
完全是這樣,看別人的悲劇能促使自己走出痛苦。
又哭又笑,對身體和心理都有好處 :)
"一把鼻涕一把淚", 詩興就來了!
感覺確實是一種放鬆。
健康愛看喜劇沒錯,偶爾稀裏嘩啦一場,也是有益的 :)
菲兒曾是悲劇控,我倒從來不是悲劇控,我喜劇悲劇都看,大多電影或小說既不屬悲劇也不屬喜劇。不過總的來說,悲劇較有深度,對釋放自己的情緒較為有效。
很同意,蘇聯和俄羅斯的文藝作品,就是喜劇也帶有一種悲劇感,好像他們的血液裏就流著悲劇的元素。輕鬆的喜劇類,我最愛看英國的,英國式幽默是世界上最棒的。
謝謝婉妮,有時候哭一場對自己有好處。
悲劇比較有深度、有份量、有起伏……這也許是悲劇存在的意義。
喜劇我比較喜歡蘇聯那種含淚的微笑,歐美國家的喜劇讓人感到他們活得比我們輕盈。
子喬總結得太好了,謝謝!悲劇的目的不在於使人沉淪,而是揭示生命的實質。
喜劇悲劇都有好作品,都要看。寶媽快樂!
不管自己的境況幸福不幸福,都可以“享受”悲劇。悲劇讓人深思,對的!
很高興曉青有同感!
握手思韻,確實,流淚和悲觀不是一回事!
悲劇讓人深思,悲劇讓人學會知福惜福!
謝謝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