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美江措

這是朗珠久美江措上師海外的弟子們為了匯集上師日常開示並令其他同修同沾法益而開設的文學城博客。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回歸心靈的故鄉(五)問題開解--有關修行方法 朗珠久美江措仁波切2015年2月舊金山開示

(2015-04-23 18:39:06) 下一個
 
關於佛的化身
 
很多傳記裏這樣講一些高僧大德是某一佛菩薩的化身,但是可能有一個階段我們發現他跟凡夫一模一樣有時候比較不容易分辨,有的時候他並不是那麽凡夫但顯現出凡夫,有顯現這樣一個過程。
 
比如說我的上師,我師父小時候被認轉世時很調皮,寺院裏的很多高僧反對說認錯了覺得我們的上師不會這麽差,當時認他的其中一個師父說他的這種弘法的事業要在六十歲之後才會開始,在這之前會有這樣的顯現,你們不要因為這樣對他不恭敬。
 
這種情況很多。另外還有一些業障,為什麽說菩薩和佛不一樣呢?因為菩薩也是有那種所知的障礙也是要清。
 
有的高僧大德轉世後從小就有,比如寧瑪派有一個叫容頌班智達從小就會講梵文連他父母都不懂。
 
成佛和得道一樣嗎?
 
不一定。比如得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的道都是得道,但是成佛就是最究竟的。得道一般我們講的就是已經超越了凡夫這個時候就得道了,得道有很多種也分層次的。
 
學佛皈依的人很多,但不少人其實很糊塗並不明白為什麽
 
就像很多高僧大德在還沒有認清楚自己時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雖然對佛很有信心,還沒有出離心,但可以說明一點的是他跟佛是有緣的。先要給他們講什麽叫做出離心,然後讓他們一步一步在佛教裏修,之後需要老師或上師一個一個的修,這是必要的。
 
因為我們是人,在生活中會有恐懼和想不開,我們要有一個依靠,就算我們還沒有出離心,但是我們需要有一個信仰的對象。比如我不開心,我在佛堂裏麵,我對著釋迦摩尼佛就會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情:釋迦摩尼佛多偉大,我這一點挫折跟釋迦摩尼佛比較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然後就想開了很開心地出來了。雖然他還沒有生起出離心但這種信仰可以在他的生活中幫助他走出這種最糟糕的狀態。
 
但是最究竟的不是這個,我們學佛要學立足現世向往來生,想想什麽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什麽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愛自己對自己負責任,有人說我愛自己就是這一輩子,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是一種近視眼,一個世間是很短暫的,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我的生生世世全是生命的全過程,我要為這個全過程負責任,所以我要相信因果不能造業等等,這些事情要一步一步來修,先對佛有信心也是好的。當然理想角度是先升起出離心然後升起菩提心,那就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了,但是現在沒有不代表將來不能成,機會還是有的,慢慢可以學。
 
藏傳佛教和漢地佛教從修行方法上有什麽不同?
 
沒有什麽不同,藏地和漢地都是一樣的。
 
小乘有些信徒不承認大乘佛教,原因因為初轉法輪是用巴利文講的,所以大乘佛教不是佛法原因是巴利文裏麵沒有,佛用了印度兩個頂尖的貴族語言,一個是巴利文一個是Sanskirt(梵文),大成的顯宗和密宗都是用Sanskirt來寫的,所以說巴利文裏麵沒有大乘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如果說初轉法輪才是佛家的法輪後麵這兩個都不是佛法就可能是說佛陀的弟子比佛陀還要偉大還要智慧,這個是不通的。所以顯宗藏漢兩地的佛法沒有什麽分別一樣的。
 
在聞思修過程中思也就是思考是否很重要?
 
如果有很多困惑或者疑心,那麽就需要思考,分辨是否正確,理由是否充足;如果完全相信沒有任何疑心確認是正確修行方法的話也不用思考,直接修就可以了。
 
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有什麽樣的方法對阿賴耶識有深入的分析和辨別?
 
這個是比較深奧的,要經過打坐,打坐的時候心就會變得越來越細,那些雜念就沒有了,然後就到了最細的一個點,最細沒有再細的一個點的時候這叫做阿賴耶,其實是粗和細的概念。
 
比如說一個人你離開世界的時候慢慢的眼識耳識這樣的功能就會消失了最後收回的是阿賴耶,最後除了阿賴耶就沒有別的神思了,阿賴耶是穩定的,所有好的不好的習氣都儲存在這個阿賴耶裏麵,然後人世間還要去投胎去到什麽地方的話,先是阿賴耶投胎在某一個母胎裏麵,通過父母的精卵就在那裏投胎,投胎的時候因為阿賴耶裏麵帶有不同的習氣,當時成熟的習氣是像男性女性或是動物等他就會這樣投胎。
 
怎麽樣才能分辨認得出阿賴耶呢?這就是用自己打坐的經驗慢慢來的,反正就是心很細很細,那個時候比如耳識眼識都沒有了,變得很清淨很清淨,就是這樣的。
 
這個阿賴耶在佛教的修行裏麵不是一定要停留在阿賴耶或者是修出阿賴耶才是很重要的,是經過的過程,所以無論是顯宗也好密宗也好修行的時候阿賴耶要得到突破才行。在這一點上密宗就會就會講密宗的方法,顯宗講顯宗的方法怎樣去突破,這是很大的大工程。
 
怎麽辨別自己適合去修密宗?怎麽知道自己有這個緣分?
 
如果說自己看到一些密宗的書聽到一些密法的開示的時候自己感覺一下,覺得適合自己覺得很親切很想修這個,那麽你就有這個根基有這個緣,所以你就修;聽到這個你覺得原來修的顯宗更適合我的話你還是修顯宗,但不是說對密宗沒有緣,是因緣還沒有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