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美江措

這是朗珠久美江措上師海外的弟子們為了匯集上師日常開示並令其他同修同沾法益而開設的文學城博客。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大乘佛教的修行人如何行菩薩道

(2015-02-10 22:29:52) 下一個

(2014年1月29日講於尼泊爾帕坪阿宗國際佛學院)

我作為一個大乘佛教的修行人,我要擁有一個利他主義的思想。利益他人,一講到“我”的時候,就是一個,一講到“他”的時候就是無數。在這個“他”裏麵,也不分人類和動物,隻要是有生命的,就有一個共同點:都想要快樂,都不想痛苦。那麽,有些宗教幫助一群人走出了糟糕的狀態,哪怕是給了他們一個短暫的幸福,這些宗教都是值得尊重的。在有些人生病的時候,他們可以花很多錢打一個麻藥,他們也承認這個麻藥解決不了病根,但是,至少止住疼,讓他暫時感受不到了痛苦,也是他所期待的。既然他願意花這麽多錢暫時去止住疼,可以想見他的痛苦已經到了非常糟糕的狀態,而打這個麻藥能夠給他帶來短暫的快樂。一樣的道理,連麻藥都要花大量的錢去買的話,那些宗教可以去幫助一群人成為一個好人或者善良的人,而這些好人或善良的人又可以去幫助其他的人,這就很好啊。所有宗教的目的,就是把一個不是很善良的人改變成一個善良的人。 

是人就有缺點,但不能因為一個缺點,而把他所有的優點都抹殺掉。重要的是,當我們跌倒的時候,我們要有勇氣站起來;當我們認識到我們走錯了路或走了彎路的時候,要馬上走回到正道上來,這一點是不能放棄的。所以,我給你們講“什麽是本尊”,其實真正的本尊就是決心——在我沒有回歸到我生命源頭的狀態之前,生生世世我決不放棄的決心。而且,也並不是我一個人要回到這個狀態,我要去解救更多的迷失方向的這些跟我一樣有感受者,都回到他們生命源頭的狀態。以我的能力,我能做到多少就算多少。我要努力去接觸他們,給他們講這個道理,來影響他們。由此我們會發現,佛陀修三大阿僧祇劫所做的一切,都自有他的道理。 

若對方是一個商人,一個菩薩帶著一顆智慧和菩提之心扮演一個商人的角色,出現在商隊裏。因為都是商人,大家都有共同點,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這個菩薩慢慢影響著其他商人。最後,所有的人都成了與這個菩薩一樣存有智慧和菩提心的商人。如果對方是個領導,那這個菩薩可能會扮演領導的角色。這也就告訴了我們,佛菩薩的慈悲不偏顧任何一個眾生。在佛菩薩的眼中,眾生都是平等的,他不拋棄社會中任何一個層次或圈子的眾生。 

我們看到:一些佛教徒看不起屠夫,嫌一些眾生髒,連這些人手裏的東西都不願意吃,或不願意和他溝通或交往。其實,真正的菩薩會是這樣的嗎?不是的。這種行為已經展示了我們凡夫的特征。實際上,佛菩薩尤其願意去接近和幫助那些狀態糟糕的眾生。如果眾生喜歡抽煙,這個菩薩就有意扮演成一個抽煙愛好者,混到抽煙人群中間去解救他們。但是,這個人是不是菩薩,他是不是在普度,要看效果。效果是最重要的。 

這個世界需要很嚴肅的師父,也需要很開放的師父,因為他看到一些人喜歡嚴肅的師父而不喜歡開放的師父,而另一些人喜歡開放的師父不喜歡嚴肅的師父,這個社會上什麽人都有,所以什麽樣的師父都需要。比如說像你們這樣的,科學界的師父也需要。比如有些人喜歡跟老師打交道,有些人喜歡跟科學家打交道,有的喜歡跟商人打交道。 

生為佛陀釋迦摩尼佛的子孫,我們有責任要繼承、發揚光大這位長輩、祖先的智慧。我們盡我們的能力去影響那些接觸我們、與我們有緣的眾生,不是為了別的,隻是為了讓他們回歸到他們自己最初的狀態。唯一的理由,就是這個。這就是傳播佛法。所以說,這個被稱之為“上師”的佛學老師,不一定要是一個出家人,也不一定是很嚴肅的,或者一定是很開放的人。 

你會看到很多不同的圈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氛圍)。比如,一群抽煙的人,不抽煙的人就混不進去。大家的共同點就是喜歡抽煙,唯獨你一個人不抽煙的時候,反而就有點怪了。同樣,一群喝酒的人,大家都喝酒,你一個人不喝酒的時候也是怪。他們都覺得你怪,你自己也覺得自己怪,是嗎?而如果是一個菩薩的話,他會扮演一個酒鬼的角色混到裏麵來影響他們。影響他們什麽呢?就是為了讓他們戒酒。先喝酒,最後戒酒;先抽煙,最後戒煙。類似這樣的(度化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其實,什麽樣的老師都需要,因為眾生太可憐了,人類的圈子太多了。 

而選擇這種方式的修行的時候,首先,我們必須心胸寬廣。不管是傷害你的人,對你好的人,我們可以裝著對他有意見,但是,我們絕對不可以對他有意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可以裝著不跟他來往,但是你心裏對他的情也好、愛心也好,是不能斷掉的。比如,你接受了菩薩戒,當你拋棄了任何一個眾生的時候,你的菩薩戒就破了。在佛道裏,絕對不會有一個菩薩會拋棄眾生。而拋棄眾生的菩薩,在佛道裏也是不容忍的。所以,菩薩一定是不拋棄任何一個眾生,他可以來傷害我,我可以裝著對他有意見,但是心裏不能有意見,這個很重要。 

還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每天都試試看。怎麽做呢?每天早上起來,我們都受一個菩薩戒——我今天在佛菩薩麵前發誓:這一輩子我要做一天的菩薩。那麽,這一天受到的任何挑戰,對我來講都是機會:用什麽辦法都沒法得到的——你需要忍辱的對象,你需要布施的對象,當天出現的話,對你來講就是修行的環境,他提供給你了,那麽他就是你的恩人,你修行的成長他是有功勞的。比如,剛好你受菩薩戒的那天,他就出現在了你的麵前,他可以無中生有把你說成一無是處,甚至侮辱你,讓你受天大的委屈,其實,當你真正成為菩薩的時候,你會發現:我這個菩薩今天的成就,他們也是有功勞的,是他們修出了我這個菩薩,所以我們要關心、慈悲他們。當然,因為我們是凡夫,有時候我們也會失敗。失敗的時候,我們要懺悔。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很正常呀,他這句話太傷人,連菩薩也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我們要講:我今天失敗了,我要去懺悔,明天我還要去做菩薩。不會天天都失敗的。這樣,一旦你做了幾次成功的菩薩的時候,你就會很有信心,你就會發現,你的信心會越來越大。持續做下去,你就會接受佛教講的,一個人的生活都可以變成修行。 

有時候,有可能他的出發點是善的,為了幫助別人,他的批評也是一種修行。為什麽說批評也是一種修行?這與菩薩戒不是相反嗎?但是我的出發點不一樣,我是為了幫他,不嚴厲一點他聽不進去,所以我要對他來個嚴厲一點的。這時,隻要這個出發點是好的,效果也是好的,那麽,今天你的批評,態度凶一點,也是修行。但是,在菩薩戒裏麵,這一點比較不容易做到。很容易就進入真批評。 

大乘佛教中,特別是在顯宗裏麵,最重視的是菩薩戒。跟菩薩戒對立的是嗔恨心,而利用嗔恨心修行非常難。倒是貪心和菩提心不對立,在大乘佛教顯宗裏麵,利用貪心修行很容易。在密宗裏,有能力把嗔恨心變成修行,所以有很多憤怒的像,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它的意思是:一方麵,就是剛才說的,有的眾生真的是吃硬不吃軟的,度他們需要這種角色;另一方麵,它所要表達的是:把嗔恨心轉化成修行的能力,我是有的。比如說在薈供中,有一點酒肉,但這並不表示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是在表達:我有連把毒藥都能變成榮耀的能力。 

在我們的心裏會有:這是髒的,這是幹淨的,這是美的,這是醜的,等等很多這樣的對立、分別,而在這裏所要表達的是: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沒有任何的好壞之分。特別是在金剛乘裏,比如說馬頭明王,你想想看,一個人長著一個馬的頭,有什麽好看?還有一個女的頭上長著一個豬的頭,叫“金剛亥母”。這真的是說一個人的頭上有一個豬的頭或馬的頭嗎?不是的。因為在人的心裏,馬和豬是比較差的。但馬頭明王和金剛亥母表示的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意思。所以,這些理解、認識是很重要的。 

還有,要記住一點:凡是深奧的東西都是有爭議的,不深奧的東西是沒有爭議的。這在佛教裏也有。以前,小乘佛教說大乘佛教不是佛法。因為與小乘比較,大乘的顯宗也是挺深奧的。到了大乘的顯宗,他想不明白密宗的有些深奧的法的時候,他又覺得密宗不如法。這種情況是有的。原因是什麽呢?凡是深奧的東西都會有這種問題,但是,這不代表是問題。所以,要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在大乘顯宗或者密宗裏麵,任何我不明白的內容,我就說我不明白。但是,佛菩薩的智慧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就祈請佛菩薩加持,希望讓我早日明白這個道理,而決不能升起一個不好的心。如果不這樣,就很糟糕了。這個很重要。任何東西,我剛才說了,我們的倒黴,不是別人的問題,是我們自己的。那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是在找倒黴了。那沒有這個必要。說這個宗教好,那個宗教不好。 

其實,外麵的東西真的好也好,不好也好,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要做到的是,我要更好。我的問題是我自己造成的,理所當然我自己要承擔責任,或者我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心,這個很重要。特別是密法,你看,為什麽在大殿裏麵我把金剛乘的全部都設在上麵,而在一層全部都設成一個公開的,大小乘、顯密宗都可以拜的,上麵那個將來我不會公開的。真正對金剛乘、密乘有認識,接受過灌頂,然後有信心的,我才給他們公開,除此之外,不公開。這也是怕他們造口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