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夏嘎巴大師《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 慈成加參仁波切翻譯並講解(三)

(2023-03-11 07:35:49) 下一個
  1.  
  2. 界。有些人總是會問:“我爸爸在哪兒?我媽媽在哪兒?我在寺院裏交了三百元錢念經,他有沒有被超度啊?”很多人會問這樣愚癡的問題!這些無明眾生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不停地造作惡業,哪兒有那麽簡單?幾百元錢就能隨便淨除業力嗎?不可能的。隻能幫助他們減少痛苦,縮短在地獄裏的時間。大家為父母、亡人超度很好,但是你們不要認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人修法那麽多年都沒有一點變化,活著的人都難以解脫,更何況死了的人呢?如果可以,佛陀有那麽廣大的慈悲和智慧,早把我們這些無明眾生都超度了。可是,我們至今還沉淪在輪回中。今天早上我去放生的時候,可能被風吹到了,所以頭痛了三四個小時。然而,我自相中的痛苦和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旁邊的那麽多出家人和居士都無法了解。因為這是我自己造的惡業而必須感受的自相痛苦。我自己的痛苦誰也沒辦法承擔,隻能以菩提心發願代替一切眾生承擔痛苦,這樣,我覺得很快就能好。  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所做的惡業早晚都會現前,吃苦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舍棄惡業就是慈悲自己,廣結善緣就是為自己種福田。並不是上師三寶需要這些,而是無明眾生需要。所以,大家在學習、聽聞佛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慚愧心、懺悔心,不能傲慢、嫉妒、分別,否則,就會有墮入金剛地獄的危險。我們要放下一切煩惱,以清淨心聽聞佛法,淨化自己。譬如,十五的月亮高高掛在空中,起伏蕩漾的水麵上見不到月影;隻有平靜如鏡的水麵上才能浮現出滿月的倒影。今天就講到這裏。隨喜大家聞法的功德!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一(二)慈成加參仁波切網絡開示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大恩傳承諸上師!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為了度化一切苦難眾生發誓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聞思實修。我們在做任何善法之前,首先要為了苦難眾生發願。大乘佛法的殊勝之處就在於發心殊勝,即使是剛剛進入佛門的弟子,隻要具備菩提心,所行善法都是大乘法。大乘與小乘的區別主要在於發心不同。小乘的發心是隻為了自己而解脫,最後得到的是聲聞、緣覺的果位;而大乘的發心是為了一切苦難眾生早日成佛而修行,最終會獲得菩薩或佛的果位。發菩提心並不難,聞法時護持菩提心也問題不大,但能在日常生活中護持卻有一些困難。在上師傳法之前,先把自己的心靜下來,思維: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我們造作了那麽多給自他帶來痛苦的惡業和墮入三惡趣之因,如今應當發無上的菩提心修持大圓滿法。大圓滿法一定要在具足菩提心的基礎上修,功德才會圓滿。起初,能在日常護持大圓滿空性智慧的見解並不容易,但有了夏嘎巴大師、華智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等祖師的直斷竅訣以後,認識本性、護持本性就不再是件難事了。我們已經依止了具清淨傳承的上師、聞受了殊勝的正法,如果無法在生活中運用,那就說明竅訣還離我們很遙遠。出色的修行者會把竅訣運用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會利用所有的對境實修,通過改變內心來轉變工作、家庭中的不清淨。就好比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在裁剪衣服時,幾乎不會浪費布料;廚藝精湛的人烹飪時,不會浪費食材一樣。修法一定要融入生活。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飯、睡覺,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如果都能把佛法的智慧加以善巧運用,時刻不忘以善念護持自心,以平
  3. 靜穩定的心態去做事,最起碼不要傷害眾生,如此行持,就能在成辦自己的事業的同時,也令他人歡喜。當這種“修持”、“串習”變為“自然”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增添了樂趣和幽默感。反之,如果隻是聞思精進,而座下依然愚癡、忘失正念、言行散漫的話,自己的努力付出卻會給別人帶來煩惱。所以,在生活中要學著換位思考問題,用菩提心和智慧做事。時刻保持覺知,是修行人的成就與功德的來源。一個有覺知的人必定心存菩提正念,隨時觀察自心。盡管沒有打坐、聞法,但保持“覺知”的習慣能使我們的每一個言行都轉向善。比如:吃飯前念供養偈,放生前發菩提心等。然而,有些人以貪心去放生,目的隻是為家人和生活祈福。放生本身具功德,若以菩提心攝持,功德會更大。證悟者的加持力不可思議,一位成就者的功德可以超越所有凡夫的功德。當善知識們在世間做利益眾生的事業時,我們若以參與或隨喜等方式融入他們的功德海,會為未來種下無量福德之因。正是因為他們無比廣大清淨的願力。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問弟子們:“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呢?”弟子們冥思苦想眾說紛紜,但始終答不出來。佛說:“把它放到海洋裏去。”由此可知,勤發無上宏願去行持善法是何等的重要。現在,我們一起發無上廣大的菩提心:願天下一切父母眾生早日獲得《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這部竅訣的境界!願從無始劫以來所有與我們結上善緣、惡緣的一切有情都能獲得光明大圓滿的境界!在每次聽法之前,都要從內心最深處發願,這樣所有的願望於未來才能實現。昨天是中秋節,在這裏祝大家節日快樂!祝大家早日獲證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如果普天下的眾生都能獲得究竟涅槃的果位,那才是真正的快樂!所有眾生快樂,我們才快樂。如果隻有少數眾生富有、健康、幸福,而大多眾生還在痛苦中煎熬,那麽我們的快樂又有什麽意義呢?所以,要發菩提心,祝願天下一切眾生“節日快樂”!接下來,繼續講解頌詞。上次我們講了地獄、餓鬼、旁生、人、天人、非天這六道眾生因業力不同而眼前顯現不同的世界。這裏,夏嘎巴大師又通過各種教證和理證解釋了“沒有一個固定的外在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隻不過是業力的一種幻相”。山是硬的,天是空的,都是我們內心的執著、分別。我們認為它實有,它就會變成實有的;我們認為它空,它就會變成空的,一切都是業力的顯現。經中天子如是白佛言:須彌日月等物誰所作?求教佛陀佛即如此雲:無有任何其他能作者,自心妄想固執之習氣,所立所執如是而顯現,一切萬物唯是心所作。佛經中記載,有一天子這樣問佛陀:“外在的一切顯現,像日月、須彌山等山河大地是誰造的?”佛陀回答說:“這些並沒有誰人去造,而是自心的妄想、頑固的習氣、強大的分別心與執著所造的。”佛陀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他所宣講的是千真萬確的。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宣講了八萬四千法門,至今還沒有一位科學家、哲學家或者醫學家否認佛法的真實性,不但如此,他們也在學習佛法。佛學包含了科學與哲學的內容,它可以解釋科學、哲學方麵的所有疑問。佛學是世界的學科,而佛陀是整個宇宙中智慧最圓滿的學者。從大圓滿直斷竅訣的角度去觀察世界萬物,可以突破我們過去對外在孤立的世界的執著。運用大圓滿直指心性的竅訣,可以突破自己無始劫以來“我是實有存在的”這一觀念,最終明白“我”是無處可尋的。天子問佛陀:“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是誰做的?”佛陀回答說:“這個世界沒有創造者,而是自心的分別念、執著染汙了自相續而現前的。”有的人會想:“太陽、月亮、宇宙都是心的顯現?這是不可能的事!這些都是自然現象,這是科學的說法。”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佛陀的回答我們不用質疑,可以通過簡單的例子來理解。我也曾經自問:“日月星辰到底從哪裏來?是從哪兒消失的呢?”如今,在夏嘎巴大師的竅訣裏終於找到了解答。思維人的死亡過程,可以發現原來這
  4. 一切真的是自心習氣的幻變,如同空穀的回聲、鏡中的影像、夢中的世界一樣。一個人死後,自相世界就會消失,對他而言,外在的日月星辰、須彌山都不複存在了,但活著的人依然可以見到。例如,白天沒發生的事會在夢裏發生,而且苦樂感受如同白天。然而,夢醒後所有的感受就消失了。再比如,有的人內心不清淨、缺少福報,一開始就會遇到不清淨的上師與傳承;而有的人從皈依開始就遇到正法和具德的上師---真正的成就者、證悟者,並且一直在上師身邊發心做事。證悟者獲得了成就,其身邊的有緣眾生也同時發誓成佛,這也是福報和因緣的顯現。在這個世界上,富裕的國家中也會有貧窮的人,貧窮的國家中也會有富裕的人,這都是個人的福報因緣,並不是誰人的特意安排。基督教認為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但佛教認為一切都是業力的顯現,是由自己所做的善惡業決定的,正如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圖美仁波切在《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講到:“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我們妄執怨敵等障礙是外在的實有而心生怨恨,要懂得這些實際上都是自心所造作的惡業現前,應當誠心懺悔。如果有人向你借了一個億都不還的話,你也應心生歡喜:往昔的債終於還清了,欠債還錢的惡業從此在我的生命中消失。仿佛一條糾纏自己的毒蛇離開了一般。假如這一世還不清宿債,下一世要變牛做馬來償還,甚至被宰殺以血肉償還。如果還不能還清,就要投胎作他家的家禽用生命來償還。所以,“萬般自作還自受”,因果是真實不虛的。佛陀在八地菩薩位時還會感受因果的懲罰,何況我們一介凡夫呢?你可以不相信三寶,但不得不相信因果的作用力。一切境遇、一切所見都是個人的福報和因緣,與自己所做的善、惡業有關,跟別人沒有一點關係。時常反觀自心很重要。當你痛苦的時候,反觀:一切痛苦的因緣都是自心所造作的;當你成功、快樂、幸福的時候,反觀:這是過去所做善業的因果現前。一切萬法都是自心創造的。佛經裏說過,佛也無法親手淨除眾生的業力,隻能靠自己懺悔、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因果。世界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無因無緣而來的。當因緣具足時,一切懲罰、痛苦或是功德、福報都會現前。既知如此,就該多行善法、培種安樂之因。爾時天子複次白佛言:自心妄想何等之頑固,豈能作出須彌日月等,如此堅硬穩固之實物?此時天子又問佛陀:“無論我們自相續中的妄想、分別、習氣如何頑固,又怎麽可能創造出須彌山和日月等如此堅硬、如此實在的物質呢?求教佛陀佛即如此雲:往昔婦人處於鹿野苑,修行之時觀想身為虎,城中之人見虎成空城。短日觀修亦能現此相,無始以來所成習氣心,串習之力定能真實現。是故一切外境為心造。他又請教佛陀,佛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往昔,有一位婦人在鹿野苑修行的時候,經常觀想自己是老虎,日複一日,最後真實變為一隻老虎。城中的人見到老虎嚇得四處逃竄,那座城從此變成了一座空空如也的空城。”在短短的時日之內觀修尚且可以顯現如此現象,以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心、串習力,肯定能顯現真實的山河大地。很多人喜歡觀想上師,不懂修法的次第,這樣的人是不是像那個婦人一樣呢?也許外相會改變,但內心沒那麽容易改變的,如果內外全部變成上師就好了。所以,六道眾生看到的一切外境都是內心的習氣和業力所造的,除此之外,沒有另外的一個創造者。此外另有某些外道者,為遮世間喧鬧散亂境,觀想鬧市現為寂靜處,真實現見旁人亦能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修習外道的人,為了遮止世間喧鬧的外境,故將所在的鬧市觀想成寂靜之處,最後,不但自相中能顯現真實的寂靜處,而且旁人也現量見到了。所以說,一切唯心造。我們現在雖然
  5. 生活在大城市中,如果每天修五種清淨觀,日久天長,自己生活的地方也會變得清淨,因為自相續的感受和外在的世界無關。有者虛空觀想為岩石,真實變為岩石身受阻。故此一切皆為妄想作,一切所現自心之自相,一切自相實相即空性。以前,有一個修行者在山洞裏修行時,把虛空觀為岩石,後來他四周的虛空真的變成了石頭,身體受到阻礙,無法走出山洞。因此,一切顯現皆是妄想造作的,是自心的顯現,實相即是空性。還有龍樹菩薩弟子的公案:以前,龍樹菩薩教一個弟子觀修頭上長角,弟子住在山洞中如是觀修,經過一段時間後,他的頭上的確長出角了,而且越長越長,頂到了山洞的頂上,出不去了。龍樹菩薩又教他觀想這個角再縮回去,他又如是觀想,這個角又慢慢縮回去,最後消失了。龍樹菩薩為什麽教弟子這樣觀修呢?就是通過串習觀修讓角長、讓角滅的方法,讓弟子知道“一切唯心造”的道理。你有什麽樣的業力,你的世界就是那樣的。喜歡讚同,不喜歡批評;習慣這樣,不習慣那樣;有錢了開心,沒錢了難過……千變萬化的妄念給我們帶來千變萬化的痛苦,一切都是內心的幻相。夏嘎巴大師為什麽那麽重視實修直斷?為什麽那麽重視認識心的如來藏?因為認識本性的一刹那,當下就遠離這些千變萬化的妄想,就真正獲得了自由自在的生命---究竟涅槃的果位。一切外境都是自心所執,自心所造、自心感受的。通過這些教證理證加以確定、以實修的智慧判斷,相信一些人能體會到心的本性,體會到如來藏的殊勝。但是還要不斷地護持,才能達到穩固。如果真的了解空性智慧,通過聞思實修了解了死亡真相的話,麵臨死亡的那一天,也不會覺得痛苦、恐怖。如果一個眾生成佛了,這個功德遠遠超過所有善法的功德。另外,行善法不能為了得到功德而作,如果有這種不清淨的發心,需要在十方諸佛菩薩麵前、在傳承祖師麵前懺悔。我們應該想到可憐的眾生,救護他們遠離痛苦。時時反觀自心,是慈悲心還是求功德的心,否則作表麵的文章對自相續沒有絲毫幫助。任何善法都需要以三殊勝攝持---發心、正行、回向。發心是為了眾生的解脫;正行是真正考慮到眾生的痛苦;並將功德回向給眾生,願他們遠離自相續中的痛苦。這樣行持,會特別圓滿。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隨喜大家聞法的功德!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一(三)慈成加參仁波切網絡開示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大恩傳承諸上師!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為了度化一切苦難眾生發誓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地聞思實修。此前,介紹了各種共業的世界和別業的世界,世界因眾生的個業及串習不同會有千差萬別的幻化。例如,有些眾生看虛空是各種奇珍異寶;有些看虛空是可以居住的家;有些則看成大地、來往行走。眾生以串習的力量還可以改變現實和世界的形態:鹿野苑的婦人觀想自己為老虎,後來整個城鎮的人都能看到老虎;還有一個人閉關的時候觀想虛空是岩石,結果虛空果真變為了岩石,使他身體受阻,無法移動。眾生的習氣心,串習久了就變成了改變世界的業力。這種力量越強,顯現的相就越穩固,於是我們看到了山就是山,水就是水。這些教證和理證也告訴我們,世界的幻化顯現是多樣的,在人的認知之外還有非常多的世界形態。我們自以為看到的世界是正
  6. 確的,而且其他眾生也是如此,但實際上天人、阿修羅、人、旁生、餓鬼、地獄的眾生所感受到的世界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從感官上認識的這個世界並不是真相。眾生往往隻相信自己的感知,對於他人所講的因果、死亡、輪回、虛空中的世界等等很難接受,他們認為這是謊言、是迷信。由於業力而五根受限,我們看不到地獄,也看不到天堂。眾生隻能看到眾多幻化世界的一部分,卻不是真相。所謂的空性並不是空無和一無所有,而是指任何事物,包括空性本身,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外道也有空性的修法,能修出神通;但佛教所修的空性不是神通,而是圓滿的菩提心和智慧。這段時間大家要多實修,多打坐,次數多一點!聞思和實修要輪番交替,先觀察思維,然後安住修,而且長時間去體會法義。如果把這樣具有殊勝傳承加持力的竅訣當作聞思即可的法,隻聞思不實修,聽完了就忘記了,不會得到法的殊勝加持。關於實修,晨起修法特別重要。在藏地,無論在家還是出家的修行者一般早上四點半左右起床,然後上早課、供燈、磕大頭或者禪修。晨起修行無論從身心健康還是生活作息方麵都是比較合適的,修行人要會安排自己的修行時間,尤其是晚上,不要一下座就看電視、玩手機,把剛剛清淨下來的心再攪亂,把習氣翻起來再睡覺,會做惡夢的。下座時應當用心回向,然後直接睡覺,不要再熏染、串習世間的習氣。睡眠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第二天才有精神,修法不昏沉,功德也不同。生活有規律,才能完成自己修行的計劃;生活沒有規律,法難以入心,生活也會感到疲憊。所以,要遠離散亂,多打坐修法,淨化自己,慈悲眾生。曾經有一位畫家在一張很大的白紙中間畫了一個小黑點,大家都猜不到他的用意。有的人一直盯著黑點,卻無視黑點之外的無限空間。我們的生活仿佛就是一張很大的白紙,生活中的遭遇就是那個黑點。黑點雖然存在,但它不等於整張白紙;雖然我們有煩惱和痛苦,但這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旦執著了,我們的心就會被束縛,遺忘了更廣闊的天地。真正遠離痛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很多因緣條件和長期努力。在溫飽適度、身體健康、內心沒有壓力的時候,快樂看似輕而易舉。但當違緣現前的時候,想遠離就沒那麽容易了。生活難免會遇到挫折,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心,一旦真正遇到的時候就可以輕鬆麵對了。接下來,我們繼續宣講頌詞部分:亦如孤獨地獄諸有情,皆以門柱灶繩等形像,作自身想感受彼痛苦;再比如說,孤獨地獄中的眾生把門、柱子、爐灶、繩子等物體視為自己的身體,以意識感受那些無情物被人們使用時所產生的痛苦。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也有這樣地介紹:“孤獨地獄的處所沒有固定性,痛苦也是不定的。有的夾在山崖中;有的困於石頭內;有的凍結在冰裏;有的煮在沸水中;有的焚在烈火裏……;有的眾生藏在樹木裏,當樵夫砍伐樹木之時,它們就會感受肢體斷裂的痛苦;還有些轉生為人們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門、柱子、灶石、繩子等形象,以意識感受那種痛苦。”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門、燒火或者走進空房子的時候,先要大聲地念幾遍觀音心咒(嗡嘛呢唄美吽)。這樣,對孤獨地獄的眾生非常有幫助。藏族人在燒火之前,會先念幾遍觀音心咒、吹一口氣再點火。這樣,他們就會有解脫的因緣,不會感到那麽痛苦了。是故自心妄想如何立,如是顯現假立之形像。六趣有情一切諸苦樂,唯是眾生自心所造作;因此,自心的分別妄想如何執著、假立,外相就如何顯現。六趣有情感受的一切苦樂都是自心所造作的幻相。眾生的業力不同,所現前的世界也不同。以前在藏
  7. 地,有一種存活在石頭裏的蟲子,把石頭作為自己的食物,柔軟的身體竟然能把石頭掏個空,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業力顯現。這個世界唯心所造,你的妄想分別怎麽執著,這個世界就會怎麽變。怎麽假設安立,外境就怎麽顯現。我去過許多國家講法,也見過許多美麗的地方,但在我心裏依然覺得家鄉是最美的,這就是眾生的業力和習氣。北京人認為北京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成都人覺得成都是最舒適的家;山裏的人永遠覺得大山裏最好;老鼠認為住在山洞裏最舒服。習慣了,你就和這個世界相應了,相應了就會產生執著,執著會帶來痛苦。執著是一種串習,改變習慣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生活的改變不會令你太煩惱,就說明你放下了貪欲,修得還不錯。故而應將自心之幻變,現而無實空性之本色,斷然決定安然住其中。所以,應當斷定一切外境都是自心的幻變,雖有顯現卻無實性,萬法本性即為空性,全然安住在本性中。空性不是空無所有、一切皆無,它充滿了潛能,所以,才會有千變萬化的顯現。我們的生命有無限的可能性,怎樣創造就會怎樣展現;也可以說,生命是自由的,關鍵是我們要懂得怎樣去把握。如果了解空性,你對生活的態度就是積極樂觀的。就算失去得再多,通過努力還是會有成功的一天。第十六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曾經遭受了無數挫折和失敗,但是他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決心,最終成為了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肥沃的土地有孕育豐盛果實的潛能。令人興奮的是,本性的土壤充滿了潛能,這意味著生命充滿著發生、停留、改變和消失的變化性。所以,不用擔心過錯沒有改過的機會。當然,幸福過後還會有陷阱。其實,隻要生命存在,一切皆有可能。現在——正在擁有的當下,就是把握生命方向的最好時機。當你確信了一切顯現都是空性的、沒有真實不變的存在時,那就全然、坦然地安住在這個狀態中。另有譬如毗盧遮那佛,所持蓮花之上一塵中,住有娑婆三千佛所宣。再譬如,毗盧遮那佛的手中所持的蓮花上,僅僅極細微的一粒微塵中,也有三千個娑婆世界,這是佛陀親口宣講的。如此觀察,在我們的一呼一吸當中、所喝的水中,也有無數的生命存在。阿羅漢在一碗水中能見到無數的眾生,一個車輪的範圍內也可以見到無數眾生。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在喝水時,用阿羅漢的天眼看到水中全是眾生,於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訴他:“不應以天眼觀察,而應以肉眼為準。”所以,微生物並不是我們肉眼的對境,損害它不會構成殺生的罪業。托噶能達明智如量時,自身之上每一毛孔中,能見無量諸佛之刹土,亦見六道眾生無量住,幻化種種調化之身相,如夢廣行利他佛所宣。“托噶”即大圓滿頓超的修法,修持頓超達到“明智如量”的境界者,可以見到自身的每一個毛孔中都有無量諸佛菩薩的刹土和六道眾生的各種境相,並且可以幻化出各種應化身相,如夢般隨緣度化眾生。像喇嘛仁波切、蓮花生大師、布瑪莫紮等都是虹光成就的高僧。這些虹光成就者主要就是依靠修持頓超而圓滿的。實相的境界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意識範圍。不要認為看不見的事就不存在,當我們真正證悟的那一天,就會了解以往的自己是多麽的可悲!多麽的迷惑!不要認為自己修得很好,見不到壇城,就說明還得繼續修,直到看到上師的每一個毛孔裏有無量的刹土,就修得圓滿了。無論他們功德多麽圓滿,我們見不到,又有什麽意義呢?喇嘛的壇城是通過頓超的禪定、覺悟的智慧眼才能夠見到的,凡夫的肉眼和分別心豈能見到?佛菩薩已經認識了心的本性、輪涅無二的本體,在
  8. 認識本體的當下,了達一切都是自心的顯現和幻變。他們修行各種應化身來普度眾生,如夢一般利益眾生。眾生在醉生夢死,佛菩薩也是在夢中為做夢的眾生宣講佛法,喚醒他們。雖然我們一般人看不到自己的身體有這麽多功德,但這些可以隨著我們的修行而轉變。是故輪涅諸法皆自相,一切自相空性即無生,空明無執之見立定解。因此,輪回與涅槃的一切諸法都是自心的顯現,一切自相的本性即是無生本空,確定此見解即是空與明皆無有所執。安住在明空無別的境界中,任何的顯現都不會束縛我們的心,這才是最如理的修法。譬如一塵中有塵數佛,一佛之中無量佛刹土,六趣居處無量佛所宣。比如,一粒微塵中有無量的刹土,無量微塵中就有無數佛刹土,無量刹土中亦有無量佛,不僅如此,同時還有無量的六趣眾生,如此深廣、微細的境界,是佛陀親口所宣的。如《華嚴經》中也這樣講:“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此外,《梵網經》中雲:“其台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其中講的都是這種證悟的境界。彼等一切清晰無混雜,亦無錯亂相礙佛所宣。這些顯現毫無混雜,各個分明,也沒有錯亂,互不影響,這也是佛所宣說的。我們的身體這麽大,由多少微塵組合!一粒微塵裏就有無數刹土、無數眾生存在。如果一個人發誓成佛,那麽他身上所有微塵數量的眾生就會全部成就解脫,這在佛經裏有真實的描述。我們的修行不是孤立的,當你安住在大圓滿的境界當中時,以禪修的力量能讓你身上所有微塵數量的眾生得到大圓滿的加持。如果去做惡業,同樣也會傷害它們、令它們墮落。宇宙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一個人若能成佛,功德無與倫比。譬如每一含生體腔內,住有無量含生之城市。“含生”是指極微小的生命體,譬如小蟲之類。在每一隻含生體內,都有無量座含生居住的城市。隻是我們的肉眼見不到而已。可見,修法一天能令這麽多眾生獲得解脫的利益,功德多大啊!大圓滿法給我們揭示的完全是我們觸及不到的真相。僅僅一隻小小的含生體內就有那麽多眾生,那麽,一個人在修法時,就等於無數個眾生在修法;一個人的成就,就表示無數個眾生的成就;一個人行善,無數個眾生能獲益。具足八閑暇十圓滿的意義何在?就是能了解人身的可貴,實現它的價值。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在《頌揚妙音》中說:“輪回痛苦不縈繞,入修妙法有何利?身命無常調自續,晝夜善事即此修。”虛空界中亦有無量城,有些眾生頭部朝下住,有些橫向有些頭朝上,住有無量城市佛所宣。若問此等境相誰所作?眾生自心所作佛所宣。夏嘎巴大師經曆實修,證悟了世界的真相。他通過教證和理證,給我們證明佛陀宣講的真理。他說:“虛空中也有無數座眾生居住的城市。有些眾生倒立著;有些眾生橫著走;有些眾生頭朝上。這也是佛陀所宣講的。”若問這些世界的顯現是誰創造出來的?佛說:“是由無始劫以來眾生內心的業力和習氣創造的。”自相續中顯現的任何不清淨的現象,都是自心所作的,必然由自心來感受痛苦。一粒微塵上的無量刹土,也並不是由什麽人安排的,而是眾生內心的業力、習氣所創造的。三千大千世界、六道輪回中的一切有情,每個刹那的快樂或痛苦,哪怕是頭痛、感冒,都與自己的內心密切相關。雖然人們生存在共業的世界中,但是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共同的業力,呈現了共同的世界;不共的業力,呈現了各自的痛苦和快樂。如《耳飾論》中雲:“猶如妖媚美女身,苦行具貪及老狗,現前不淨貪食物,
  9. 幻顯三種不同境。”這些都是因為各人習氣煩惱輕重不同而顯現的。在同一個世界中,有些人能獲取廣大的利益和功德,積累資糧,成佛利生;有些人則傷害眾生,唯造惡業,後世墮入惡趣。我們一直以為有個獨立的外境存在,實際上都是內心的作用力。即便是現代發達的科學技術也無法解釋這些肉眼看不到的現象,但是佛經中對此解釋得很清楚。正如朱清時院士在演講中說的:“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大圓滿法的表達方式簡單,但含義深刻,不易理解,也不易修。可是,我們可以遵循證悟者的經驗和佛陀的教言修持。大圓滿直斷的重要性在於令我們不再繼續分別、取舍外境,而能對佛法以及生命有更深層地探索和認知。淨與不淨的顯現,都是幻相,猶如空穀裏的回聲。調伏自心,就是調伏世界;轉變自心,就是轉變世界。印度聖雄甘地曾說:“欲變世界,先變其身。”修法就是按照佛宣說的教理,改變自己的顛倒夢想,改變一切。由此可見,若有一人解脫成佛多有意義啊!可以利益那麽多生命,我們的修行是非常有價值的!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隨喜大家聞法的功德!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一(四)慈成加參仁切網絡開示●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大恩傳承諸上師!●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為了度化一切苦難眾生發誓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地聞思實修。●古往今來,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曾以無數慈悲的形象化現於世,有些雖顯現憤怒相,但同樣具有一顆慈悲的心。即使是沒有信仰的人,慈悲仁愛的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剛剛進入佛門的弟子來說,沒有大圓滿的覺受不要緊,沒有勝義菩提心也無妨,但一定要有一顆慈悲的心。反觀自己,從最初學佛到今天,心中的愛與寬容是否更普遍,對待眾生是否更慈悲呢?●有無慈悲心是衡量一名佛教徒是否合格的標準,不一定剃了光頭、受了皈依戒、廣聞經論就能列入這個行列中;沒有慈悲心就不算佛教徒。雖然接受了皈依就算邁進了佛教的大門,但是如果不具足慈悲心,從本質上講就不算佛教徒。慈悲心是否增長也是觀察修行進步與否的關鍵因素。有些人雖然聞思廣泛、精進實修、也獲得了清淨心,但是如果不具備慈悲心,菩提路上寸步難行。如果慈悲心沒有增長,苦苦地聞思修行也不會成為成佛的因緣。●倘若一個人有菩提心,那麽,他必定厭離世俗輪回、誠信三寶,這三者是緊密相連的。“心地慈悲德具足”,嫉妒、傲慢、愚癡、散亂必然鮮少。因為這種具備德行者,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奉獻在利他的事業中。不僅如此,生起慈悲心也會影響和利益他人,因為自他的快樂是相依的,痛苦也是相依的。●真正的慈悲就是不圖任何回報、無條件的奉獻。有一天早上,我突然很想放生,因為憶念起了放生有不可勝數的功德。可是,一轉念馬上就意識到這是個惡念。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的我並沒有考慮解救眾生於痛苦,而考慮的是自己能收獲很大功德。這就叫惡念。很多人都是為了功德放生,為了健康放生,甚至為了自己成佛而放生,若詳細觀察這些表麵善法,背後的動機都是不清淨的,已經脫離了大乘法。因此,在放生、供燈、念經、打坐等種種殊勝的善法中,不應摻雜自我的想法,要謹慎地觀察自心,否則,一切所行都與成佛無關了。● “慈悲心”堪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核心和精華。十方諸佛菩薩都因慈悲心而普度眾生;從聲聞到緣
  10. 覺,從阿羅漢到菩薩,直到十三地的佛果之間,所有的菩薩都是因慈悲眾生而苦修並發誓成佛的。無論外表顯現何種形象,他們的內心都洋溢著大慈大悲,恒時利益眾生。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剛開始學習大圓滿法時,安住於明空不二的境界中的確困難。在明空不二的究竟境界裏包含了所有的慈悲與智慧,所以在沒有證悟本性、沒有得到上師的印證之前,我們要以慈悲心和菩提心作為修行的基礎,然後不斷積累資糧、行持各種善法。當資糧充足的時候,就可以像六祖慧能大師或邦甘麥彭滾波一樣,在某個因緣和合的刹那現前證悟。也許是與上師初次見麵的時候,也許上師僅僅傳授一個竅訣後,也許是聽到鳥兒鳴叫、海螺的號聲或者潺潺流水的時候……隨時隨地都可能透過一個因緣的啟示令你證悟大空性。往昔,大譯師貝若紮那流放在甲摩擦瓦絨地區期間,有一位年近八旬、老邁龍鍾的名叫邦甘麥彭滾波的老人,上師將禪帶係在他的身上,禪杖靠在他的腰間,對他傳講了上師瑜伽修法,結果他的相續中生起了直斷本來清淨的真正密意,最後身體散為塵埃而成佛。因此,一定要努力地廣行善法,積累資糧,護持本性。●幾乎沒有人能做到晝夜不間斷地打坐、看書、念經。當自己不想打坐、想看書的時候,就看看《入行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有關前行基礎的書。先通過聞思了解慈悲心與菩提心的功德,再去修持,逐漸地內心就會生起廣大、無偽的慈悲心。脫離聞思的盲修瞎練是不可行的;聞思後不實修也是不可取的,我們一定要把聞、思、修三者相結合,全方麵完善自己的修法。●接下來,我們繼續宣講頌詞部分:●考慮到很多居士的生活、工作比較繁忙,所以把比較長的頌詞分成了四講進行講解。如果每次講的太多,恐怕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觀察和實修。聞法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實修,如果有什麽疑惑,可以提出來問我。因為這次宣講的法特別重要,希望大家能把它融入自相續、融入我們的生命中,就像把牛奶倒入清茶裏融為奶茶、把文字刻在石頭上永久保存一樣。這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把法交付予我,如果弟子完成了加行,我不講也是不對的。所以,這次主要是針對有加行基礎的弟子而宣講的。心之自性本來如虛空,當知一切萬法皆如是,世俗諸法色聲等一切,唯是自心所現之自相。●心的本性如同虛空,觀察我們心中千變萬化的妄念,本來就無有來去。由此可知,世俗中的色聲香味觸等一切萬法也是如此,都是自心的自現。但是沒有證悟本性的凡夫仍然會被其束縛。夏嘎巴大師唱的每一句見歌講的都是大圓滿的境界,隻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沒有實修的經驗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一定要多下功夫實修體會。臨終之時相續若改變,外境不變而為自相變,●當我們死亡的那天,我們的意識會改變,自相世界也會隨之改變,但他人眼中的共業世界、他相世界不會變。比如,多傑死了,多傑眼前的共業世界就會消失,但是卓瑪眼中的世界依然存在。在睡夢中也是如此,你眼前呈現的是夢中的世界,他人無法見到。因為夢中的你見到的不是共業的世界,而是自相世界。為什麽不能間斷修法呢?因為死亡將不期而至,說來就來,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時候突然降臨。不要認為自己永遠會活著,生命就像秋風中的雲、像狂風裏的酥油燈,轉瞬即逝。我們的靈魂就像旅店裏的過客,很快就得離開,而修行的力量能在我們臨終的時刻徹底釋放。●修行一定要重視質量,不能囫圇吞棗、好高騖遠。前一個竅訣領悟了,後麵的竅訣才更容易修,喇嘛仁波切的傳承法規也是這樣的。法的加持主要取決於信心,而不是數量。因為一切唯心所造,隻要信心廣大圓滿,就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很多人口頭上天天都在祈禱上師,但內心當中仍然對三寶分別、懷疑,這些人,一輩子燒香拜佛也不會得到多大功德。之前的頌詞中也講到:有位修行人把虛空觀為石頭,長期串習之後虛空果然變成了石頭;一位婦女一直觀想自己是老虎,堅信不疑地觀修,最後她真的變成了老虎,而且城中所有的人都能親眼所見。這可以理解為信心的力量。從另
  11. 一個角度而言,假如把這樣穩固的信心建立在上師、三寶等殊勝對境上,必然能得到速疾的救護和強大的加持;當你麵臨臨終的恐懼時,如果深信上師會來救護,那麽上師一定會出現。一些人雖然沒有多少聞思的基礎,但對上師的信心很大,做任何事情都懂得祈禱上師,那麽他自相續中很快就能感覺到上師的加持,所作的事業自然而然會順利成辦。●你看上師是佛、是菩薩,上師就會以佛菩薩的形象現前;若把上師當凡人,他就會以凡人的形象現前。一切唯心所造,你的信心怎樣樹立,你的世界就會怎樣改變!誠如夏嘎巴大師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從輪回到涅槃、從痛苦到快樂,全部是我們內心所作的幻相。修行不是在講境界的高低或法的深淺;而是具備多大信心就能得到多大的加持。雖然眾生皆具如來藏,要想令它顯現出來可沒那麽容易,而一旦你對上師生起了強烈的信心與恭敬,上師的加持和證悟的力量自然會融入你的心,輕易地獲得證悟。●岡波巴大師的弟子僅僅觀想上師的住處就證悟了空性,無畏如來芽尊者在憶念上師的當下證悟了上師的密意。如來芽尊者常年在山洞中閉關苦修,一天,他走到外麵去休息,湛藍的天空中點綴著朵朵白雲,尊者仰望著天空,見到有一朵白雲正向他的上師智悲光尊者所住的方向飄去,他當時想:“那朵白雲下麵,我的上師就在那兒啊!”難以抑製的思念之情、強烈的恭敬與信心頓時間湧上心頭,令他昏了過去。待他蘇醒之後,發現已經沒有什麽可以見或可以修的了,禪修中所有的領悟都已消融,甚至對見與修的細微分別也消失無餘了。此時,上師所有的大悲智慧完全融入了他的心。後來,他成為了龍欽寧提派的一位偉大的傳承祖師。所以說,致力於開發心的潛能——培養信心、護持信心、增上信心、圓滿信心,即生當中成辦解脫並不困難。是故諸法乃心之自相,一切自相無基即空性,無而明現如同水月像,安住明空無二覺性中。●所以,一切萬法都是自心的自相顯現,一切自相的自性即是本來無有的空性,雖然不具實有卻可以顯現種種幻相,如同水中的月影顯而無自性,了達了此理,就要安住在明空不二的覺性中修習。●當你深入觀察、思維時,就能了知諸法隻是不離無生空性的顯現,看得見卻抓不住,就像水中的月影。因此,根本無法找到一個實有、孤立的煩惱、妄想和“我”,一切顯現與空性本來就是一體的,無法單獨成立。確定了這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就不會再著相而追隨了,安住在最究竟的明空無二的狀態中,並且恒時護持這種境界。所見諸相乃心之自相,外器色法世界乃自心,內器六趣有情亦為心;善趣人天安樂乃自心,惡趣痛苦之相亦為心;無明五毒煩惱乃自心,自然覺性智慧亦為心;●我們所見到的一切外相就是心的自相,外在的這個色法世界是自心的顯現,六趣有情也是自心的顯現;人天善趣的安樂是自心的顯現,惡趣的痛苦之相也是自心的顯現;五毒煩惱等無明是自心的顯現,自然覺性的智慧也是自心的顯現。●倘若行持善法,就能得到人天的福報、感受安樂,這些全部源於內心;如果以貪嗔癡造作惡業,就會墮入惡趣,感受痛苦的還是這顆心。五毒煩惱不是來自外麵的山河大地,而是我們的內心、來自於俱生無明與遍計無明。從三毒煩惱到五毒煩惱,再到八萬四千種煩惱,形成八萬四千種業力而顯現種種世界;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認識了本性,並且安住在本性中,這種覺性的智慧也是我們的自心所現。分別引生了煩惱,煩惱形成業力,業力顯現為境相,有境必定感受苦樂。因此,分別、假立的是心,執著虛妄為實的是心,那麽心就得感受苦樂的果報。惡念輪回習氣乃自心,善念顯現淨土亦為心;魔鬼製造障礙乃自心,本尊善妙成就亦為心;種種起心動念乃自心,無念專注而住亦為心;●惡的分別念和輪回的習氣等是自心的顯現,善的
  12. 分別念如佛或淨土等也是自心的顯現;魔與鬼的障礙是自心的顯現,本尊與殊勝的成就也是自心的顯現;種種妄想執著是自心的顯現,專注無念的禪定也是自心的顯現。總之,三界無別有,唯是一心作。●善的習氣是我們聽聞佛法、行持善法後,內心所產生的一種正麵能量。極樂世界或者十方刹土都是自心清淨的顯現。誰要解脫呢?一顆清淨的心就是解脫者。我們的自相續當中本來就具足這些清淨的刹土,隻有淨心才能見到。●我在唱這首道歌的時候,你們要觀想自己坐在一個清淨的山洞裏,以端正的坐姿放鬆安住,像夏嘎巴大師的弟子們一樣聆聽。觀想聞法的地點圓滿為清淨的佛刹土,觀想講法的上師圓滿為無量光佛,觀想眷屬圓滿為勇士勇母、男女本尊,觀想法圓滿為大乘法,觀想時間圓滿為本來常有相續輪。密法的見修行果都樹立在五種圓滿之中,我們都具有本體如來藏,善根深厚,以這種方式聞法,很容易淨化內心的執著習氣,認識如來藏的功德。●很久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常年在山洞中修行,有一天深夜,尊者正在修行時,突然出現一個女魔並幻變成母狗,一口咬住尊者的腳趾不肯鬆口。尊者說:“女魔,女魔,不要打擾我,快快回到你自己的地方去!”那個女魔唱到:“一切妖魔都是由分別念所生的,分別的習氣是自心所生的,如果你不能通達自心真如的體性,鬼魔不止我一個!……”尊者十分歡喜,當下憶念起大恩上師的竅訣,降服了心魔。其實,貪嗔癡慢才是我們內心最大的魔鬼,雖然令生貪嗔的對境不在身邊,但是內心的嗔恨依然存在,讓我們無法解脫。所以,外魔內魔都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你心裏沒有鬼,這個世界哪有鬼,所有的鬼魔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幻想分別。是佛還是魔、是清淨還是不淨、是快樂還是煩惱等等一切自相分別就是自心的顯現,與本體空性無二無別。實物性相形色乃自心,無性無相離戲亦為心;不一不異無二乃自心,非有非無不成亦為心;此心之外別無其他法。●物質的名相、顏色等的安立是自心的顯現,遠離本性、名相的戲論也是自心的顯現;所有的四種邊執、八種戲論的安立與破斥也都是自心的顯現,所以,除了自心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法。●前幾天,有一位弟子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講述了他在緊急時刻祈禱上師並得到了“神奇加持”的難忘經曆。那天,他剛好乘坐晚上七點鍾的航班,可這剛好與聞法的時間相衝突,“看來,今天聽法得中斷了,這過失多大啊!我真的很想聽法。”他失落地想著。“上師遍知!此時此刻,唯有祈請上師您加持,希望飛機遲些再起飛吧!”他默默地祈禱著,期待著“奇跡”能發生。就要快登機了,廣播裏真的傳來了喜訊,“航班延誤兩個小時”。他莫大地歡喜,通過網絡完整地聽完了講法,還激動得連忙給我發信息:“您真是佛菩薩的化身,加持力太大了!”我說:“這是你的信心的力量,一切都是自心所造,如果全然地相信上師、三寶,萬法都會改變的。”如果虔誠地祈禱上師、三寶,非常有加持力,我們很快就可以見到事實的扭轉和難以置信的顯現。因為一切可能性都潛藏於自心當中。心者譬喻如同繪畫師,自身軀體亦為心所造,三千大千世界盡所有,皆為自心畫師所繪畫,以分別念所繪之圖畫,迷惑一切愚蠢凡夫眾,是故一切心之幻化相,抉擇而生定解極為要!此乃妄念為心之指授。●夏嘎巴大師用了一個比喻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怎樣被“畫”出來的。所謂的這個心就像一位畫家,自己的身體也是心的顯現。自心的畫家用分別心的“畫筆”(遍計無明),在阿賴耶識的“畫紙”上(俱生無明),畫出了三千大千世界、六道輪回,迷惑了一切愚癡的眾生。自心無明地執著著自己的畫,枉受痛苦。所以,了知了這一切都是自心的幻化相、是業惑所成,對這個道理心生信解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含生的體內怎麽會有那麽多含生?這也是業力的顯現。一旦我們認識了自心所作的畫,就不會再去分別、執著了。安住在究竟的本性上,三千大
  13. 千世界的虛幻之相當下就會消失的。● “愚蠢凡夫”是什麽意思呢?就是心胸狹隘、沒有智慧的眾生。即使善知識、佛菩薩日日夜夜不斷地講經說法,想盡辦法引導他們,他們還是迷失在愚癡的深重業力中。如今的我們還留在輪回裏,就說明我們都是剛強難調的凡夫。大慈大悲的十方諸佛菩薩曾經來到這個世界,度化了無量眾生,可我們還沒有得度,難道不可悲嗎?對上師三寶不恭敬、對法不懂珍惜的人,會變成佛教的油子,諸佛隻好等到他再轉一圈輪回,從地獄裏解脫以後再來給他宣講佛法、度化他了。●一天,有位居士來詢問自己的來世會去何處,我對他說:“想一想你做過哪些事?積累了怎樣的福德?種下了何種解脫和成就的因緣?如果這些都沒有,來世怎麽可能上天堂或往生極樂世界呢?”的確,想想我們從無始劫以來所做的惡業那麽深重,而善業寥若晨星,恐怕來世隻有墮入三惡道,沒有其他的去處了。往昔,由於朗日塘巴尊者成天黑沉著臉,所以眾人都叫他“黑臉朗日塘巴”,有弟子勸他不要老是沉著臉,尊者卻說:“想到輪回中的痛苦,三界之內沒有一個安樂之地,沒有一個歡喜之地,我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我們現在若不努力,唯一的去處還是無盡的輪回苦海,想到這裏,還怎麽能笑得出來呢?●上師三寶希望我們能獲得解脫,每當他給予我們行持善法的機會時,應當以懺悔心努力地做一些能實實在在利益眾生的事;盡自己的能力,大慈大悲地利益有緣眾生,不行持善法的人勸他們行善,從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開始,慢慢地影響他們。就我個人而言,很想報答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的深恩,雖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始終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每個當下都不忘要報答上師的恩德,盡己所能地去利益眾生。學佛的人懂得取舍因果,要懂得知恩圖報,不能忘失對上師和父母的感恩心。修行不是做學問,希望大家能真正將法融入自相續,自利利他。在日常生活中,用覺知來護持本性、菩提心、慈悲心,護持正法、上師與佛陀的事業,這是真正地報恩。●雖然一切都是自己內心所作的,但是我們不知道、知道了卻不相信。通過夏嘎巴大師的直斷竅訣,教證、理證,通過這些佛菩薩、證悟者、成就者的教言,我們才能了知萬法的實相。大成就者夏嘎巴大師於230多年前,出生在青海,他曾在青海湖中央的一座山上長期修行,至今那裏還保留著許多夏嘎巴大師曾經修行時居住的山洞,他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樣經曆苦修而證悟了大空性。他也因此為眾人敬仰,是印度和藏地所有高僧大德公認的一位成就者。所以,他們的話都是千真萬確的。他們讓我們認識到一切唯心造,自心被自己的顯現所迷惑而陷入痛苦的真相,這是直指“一切妄念為自心所現”的引導。●我們得到了甚深的引導,還要依止上師進一步修持很重要,隻有依止上師,才能解脫。如《普賢上師言教》中講:“一切佛經、續部、論典中從未宣講過不依止上師而成佛的曆史。我們現量可見的也沒有一人以自我造就及魄力而生起十地、五道功德的。自己以及一切眾生對於邪道很有造詣,而對於解脫與遍知的聖道卻猶如無依無靠的盲人迷失在空曠的荒野上一般知之甚少。沒有不依靠商主而從如意寶洲中取寶的例子。因此說,善知識和善道友是解脫與遍知聖道的真實引導者,應當恭敬依止。”●上師具足圓滿的功德,是我們解脫的因緣,正如《功德藏》中說:“具有一切德相之上師,猶如大船,能救度眾生脫離輪回的大海;猶如商主,能無誤開示解脫遍知的聖道;猶如甘露雨,能息滅業惑熾燃的烈火;猶如日月,能遣除深深的無明黑暗,現出正法的光明;猶如大地,能容忍弟子的一切邪行及憂心勞身,並且廣泛容納一切見行;猶如如意樹,是利樂今生與來世一切功德之來源;猶如妙瓶,成為不可思議諸乘宗派一切意願的寶庫;猶如如意寶,乃是隨心所欲四種事業大海的源泉。”當今,很多人都對佛法的真理很感興趣,但是不想皈依,隻因為他們覺得那是一種形式,甚至是一種約束,也不想去依止上師。他們隻想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學習,不想依靠任何人。因此,他們會說:“隻要心地善良,總比那些口中說皈依的人更真實。”還有的人說:“我依止的是法,不想依止上師,也不想做什麽皈依。”假設我們得了頭疼、發燒的小病,可以在書裏或者網上查找一些藥方,自行解決。但是,當我們遇到重病和疑難雜症的時候,就必須得去投奔良醫,因為它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不得不依靠專家解決。一定是在具足這樣的助緣時,病
  14. 情才能有所好轉、大獲痊愈。●同樣,我們通過學習經典會對佛法有所了解,通過持咒會得到一些感應。但是,佛法的利益依靠自學是無法獲得的、無法植入內心的,心的本性、實相通過自學也是無法了悟的,更何況成佛呢!所以,一定要依止一位有實修經驗的導師、善知識,與良師益友為伴,這樣才能實現我們成佛的大願。●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隨喜讚歎大家不間斷地聞法之功德!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二慈成加參仁波切網絡開示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大恩傳承諸上師!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為了度化一切苦難眾生發誓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地聞思實修。無上竅訣大圓滿是佛法諸乘之頂飾、九乘之巔,是最高的法門,諸法的精華。大圓滿法依信心而修持,利根者上座時為凡夫,下座時為聖者;最鈍根者也可以在短短七世之中獲證究竟見解。與因法相乘需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佛果相比,時間上是判若雲泥。假如有人用手指為我們指示天上的月亮,那麽隻要我們順著手指的方向望去,就可以見到真實的明月;若想即生成就也要依靠一個殊勝的方法為我們指示方向,這個指示之法就是修持出離心和菩提心。通過這兩個方法能令我們快速認識大圓滿明空不二的如來藏、心的本性。然而,不具備這個條件,單憑修持大圓滿空性而證悟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所以說,要想成佛,這兩者是有能成辦,無則不可的條件。“即生成就”不等於“虹光成就”,而是包含了“虹光成就”。“虹光成就”是依靠修持“頓超”而獲得的。亞青寺一年一度的“百日閉關”,就是為了專修“頓超”。但是,修“頓超”之前需要一個次第的基礎:從四種共同外前行到五加行、上師瑜伽、有相寂止、無相寂止、然後是龍欽或龍薩傳承中口耳相傳的竅訣;之後需要閉關專修竅訣。之前的整個過程一般需要花五六年來完成,然後,在有一定的直斷見解的基礎上,接受無上大圓滿的最高灌頂“大圓勝慧灌頂”,才獲得了修托噶(頓超)的資格。按照藏傳佛教的法規,這些具體的方法和內容是不允許公開的。所以,我們在完成五加行之後,需要在法師那裏領取“加行證”,然後才能在上師麵前求授口耳相傳的直斷竅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也是我們這個清淨傳承的法規。隻有遵循傳承的法規求法、如理地修法,才能完全得到清淨傳承的加持。請大家務必銘記於心!由於我們從無始以來積累的傲慢、嫉妒的習氣深厚,對上師、三寶難以心生恭敬和誠信,這些業習唯有通過修持五加行才能得以清淨。其實,通過共修加行可以及時發現並解決我們在修行路上的欠缺。在中觀或者其他一些修法中,沒有特別強調必須先完成加行才能修正行,但是修持大圓滿法必須如此,因為上師需要根據弟子的加行基礎而傳授竅訣。也可以說,加行的修法甚至比大圓滿法還重要,修行不具備加行基礎,如同在冰麵上蓋房子,早晚會倒塌。如果大家有穩固的加行基礎,如今就能對如是甚深的竅訣產生深刻的體會,至少也會在甚深的禪定中產生認識本性的覺受,不會僅僅停留在了知之上。誠如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言:“自心與法不相融契,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意思就是說,法與根機必須相應。作為次第根機的我們,從五加行開始修習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加行的基礎,修持大圓滿法能很快生起覺受和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先修皈依——令我們認清輪回的痛苦本質、生起離苦得樂的意樂;而後發心——使我們心生慈悲、心性調柔、邁入大乘菩提聖道;再念修金剛薩埵——清淨我們無始劫來所積累的惡業;供修曼茶羅——可以很快圓滿解脫的資糧;觀修上師瑜伽——可以攝取上師
  15. 圓滿的加持、獲證金剛上師的究竟密意。比如,念誦百字明,當我們造作了某種惡業時,一意識到就可以通過念誦百字明立即懺悔,否則,直接用高深的方法對治、呈現如來藏的功德是很困難的。從這些方麵思維,我們應當重新審視五加行的意義,它針對我們現在的業力和煩惱很適用,並且對於證悟空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講,這就是大圓滿法。當我們找不到心的來去時,感覺自己的心像虛空一般空空蕩蕩的,對空性產生一些體會時,就自以為已經證悟空性了。其實,這些都是一種感覺,隨時都有可能消失,如同映在水麵上的月影。我們以為那是真實的月亮,實際上月亮在天空中。“感覺”本身就是刹那刹那變化的,它隻是證悟的過程,而不是證悟的境界本身。喇嘛仁波切常說:“不要把了知當作覺受,不要把覺受當成證悟。”隻是把信心、慈悲心建立在意識、感覺的層麵上,這是不可靠的,因為意識與感覺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波動。比如,上午打坐時,感覺已經認識了本性;而下午打坐時,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就屬於次第根機。上等根機者的信心不會建立在外在形象上、意識或感覺上,而是樹立在對法與導師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念中,這種信心是穩定的、永遠也不會改變。這段時間,大家無論是聞法還是修法都很精進,也很認真,我非常隨喜!作為一個修行人,無論到哪裏都要自利利他,這是一個佛子的標誌和責任,也是報答父母與上師的最好方式。反之,如果打著佛教的旗號、以佛法為借口來成辦自己的利益,這個罪過不容忽視。執著、分別、自私隻能給我們帶來痛苦,讓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無法自在、快樂,無法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人生這麽短暫,用八閑暇、十圓滿的珍寶人身做利益自他的事情,這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對於有意義的事,隻要盡自己所能就好,也不必爭強好勝、互相攀比;否則,不免嫉妒和傲慢毀壞自相續。我們要用佛法不斷地淨化自己,發自內心去承辦眾生的解脫。十多年來,弟子們曾經的自私心、傲慢、固執的想法,通過佛法和清淨傳承的加持,已有了天壤之別。作為大圓滿的弟子就應該是這樣的。永遠都沒有進步的人不會是個好人,更不會是個好的修行人。我們要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和上師的救度之恩的唯一方法就是依教奉行、利益眾生,以感恩的心去奉獻。接下來,繼續宣講頌詞部分:今天講的是直指色空雙運的引導,是大圓滿法中最高深的內容,極為殊勝。在此處,夏嘎巴大師宣講了四個竅訣:心性為空性的引導、空性為顯現的引導、顯現與空性無別的引導、明空不二自解脫的引導。盡管大圓滿法是聽聞解脫,但是聽聞之後,大家一定要把心靜下來好好修!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傳講麥彭仁波切的教言時曾經說過:“末法時代的黑暗越來越深時,大圓滿的日光就越來越強烈。”越是黑暗中,光亮就越顯得格外亮;而末法時代的眾生業力沉重,貪、嗔、癡、慢等煩惱越來越熾盛、越來越粗重,大圓滿法的加持也就越來越大。法王如意寶自己是這樣做的,他還說:“隻有大圓滿法才能度化末法時代的眾生,未來的弟子們都要以蓮花生大師作為本尊,以大圓滿法作為修法的核心。”在業力沉重的眾生眼中,世界都是不清淨的、看佛陀也是凡夫。而真正的上師、佛菩薩,麵對任何惡意誹謗和攻擊也如如不動,不會作任何辯解。你讚歎他,他也不會開心;你誹謗他,他也不會生煩惱,這就是善知識的標準。因為他深深了解我們是無明的眾生,無論我們與他結的是善緣還是惡緣,在他們的境界中,不會嗔恨、隻有悲憫,為我們回向功德。能遇到這樣的善知識,實在是三生有幸、千載難逢。在依止上師之前,先冷靜下來,認真觀察這些善知識是否具備合格的條件,他在聞思實修方麵下了多少功夫,能否達到善知識的標準。在末法時代,喬裝成各種修行形象的惡知識比比皆是,如果遇到的話,一定要遠離,但沒有必要誹謗。不管多難多累,一定要找到具緣的上師和清淨的傳承,隻有具足這些因緣才能令我們證悟。所以,先觀察上師很重要。若能找到一位具德、具緣的上師,就算付出多大的
  16. 代價也是值得的!在藏地,雖然像法王如意寶、喇嘛仁波切這樣的大成就者都已經圓寂了,好像天空不見日月般,整個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中。但是還有這些大成就者培養出來的優秀上師,其他宗派中也有許多高僧大德、成就者,能依止這些善知識也是非常好的。如果根機不成熟,遇到具德上師也生不起信心、不會求法。對上師、三寶沒有信心,就算佛陀來到自己身邊也得不到任何加持。如同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連佛陀也度不了,因為他自己的根機太差,福報資糧不夠,所以遇到真佛也不會依止。依止善知識,不但需要外在的上師條件具備,而且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也要具足,這樣才會向具緣上師求法,生起敬信。依師修行,如果沒有慚愧心,法也難以入心。我覺得一個人能認識自己的缺點和煩惱,就叫“有出離心”。上師給自己傳法這麽多年、灌了這麽多頂,如果沒能對恩師生起誠懇的感恩、恭敬,不是很可惜嗎?做人最起碼要懂得知恩念恩、懂得感恩。像夏嘎巴大師所說的那樣:“反觀!反觀!觀自己的內心!”修行就要時刻反觀自己隱藏的貪嗔癡。不管外在呈現的是什麽樣的形象,裏麵都有可能是肮髒的垃圾,就像天葬台上的美女,哪還有美麗可言呢?眾生著相,隻看表麵,卻看不到真相。夏嘎巴大師慈悲的開示,讓我們看到諸法如夢如幻的實相,就像水中的月亮、空中的彩虹。我們明知道電影都是虛構的,但心還會隨著走,把它當成真的,喜怒哀樂。“了知”空性,是達不到任何大圓滿境界的,因為你還沒有完全證悟大空性。所以,要像法王如意寶說的一樣,實地修持特別重要。接下來我們講這四個竅訣。先講“心為空性”的引導。在“大手印”裏,先把一切外境介紹為自己的心、心介紹為空性、空性介紹為清明、然後通過空性介紹如來藏、明空無二的本性。在夏嘎巴大師的引導中,一切顯現都是心的幻相,尋找心的來去讓我們認識到空性;安住觀察輪番修持,讓我們體會心是明與空無二的本性。今天所講的是指授色空雙運的竅訣。如果修成這個竅訣,證悟大空性是決定的。大圓滿的全部竅訣都歸攝在這四個竅訣裏。我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又通過禪修體會法義,內心的感觸很深,我覺得這確實是大圓滿的精華,是“無上甚深的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珍貴法寶,實在稀有難得!哎瑪火!諸位最聖心子請諦聽!如是一切作者之心性,能辨自性形狀顏色等,即使諸佛亦難指示之,本來空性無執似虛空,心性定為空性無有基。雖以虛空為喻表心性,暫且表示心性之空分,然其具明空而能顯現,虛空無明虛無之頑空,是故虛空難詮自心性,此乃心性為空之指授。稀有難得!具緣的聖心子用恭敬心來聆聽大圓滿直斷即生成就的法門。最聖心子,是有些善知識對最鍾愛的弟子的一種愛稱。以前,喇嘛仁波切經常叫我們“瑪洛”,意思就是“最聖心子”,像母親稱呼獨子一般親密。上師與弟子之間的因緣如果殊勝甚深,彼此都能感覺到。我們對上師也是一樣,會感到親切、恭敬和愛戴,這是前世結下眾多因緣的緣故。而有些弟子經常到處結識上師,自以為是上師的心子,由於與上師的因緣淺薄、自己的信心不足,所以,殊勝的法上師也不會輕易相傳。那麽,是不是我給你們傳了這些竅訣,以後你們就都是我的最聖心子了呢?那也不一定,就看自己的信心。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當年給我們傳講《法界寶藏論》和《大圓滿竅訣》的時候,對我們每個人的稱呼都不一樣,像父親稱呼孩子一樣親切。“最聖心子”與上師雖然顯現上是兩個人,但是心與上師是無二無別的,與上師完全相應了。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因緣”。如果我們成為了上師的具緣心子,那麽上師相續中的智慧與加持就會完全融入我們的自相續,就像把一個標準瓶中的水倒入另一個標準瓶一樣。夏嘎巴大師把所有能聽聞到此大圓滿教言的人都當作心子,這個緣起很好,未來我們都能成為證悟者的具緣心子,
  17. 能完全跨越輪回。這裏講的是,一切外境的作者就是自己的心性,即使是佛也無法表達自性的形狀和顏色等性相,隻能用一些比喻來解釋。心性本來就是空性的、沒有執著,如同虛空。雖然用虛空來比喻心性,但隻是暫時表示心性的空分。心性雖是空性的,但它還具有明分,於空性之中能顯現種種之相。然而虛空不具有明分,是一無所有的頑空。因此,用虛空的比喻也難以表示心性。這是介紹心為空性的指授。用虛空來比喻心性,也是從空性的角度來解釋的。因為虛空是空無一物的頑空,而心性的空分是空中妙有、不滅一切顯現的明空無二。所以,用虛空也無法完全詮釋我們心的本性。這是介紹心性為空性的引導。心性明空自性妙力中,無不能現一切種種相,顯亦如同鏡中之影像,無別無二空性中一味,此乃空性為現之指授。在心性明空無二的自性妙力中,能顯現一切形相,雖能顯現卻如同鏡子中的影像一般無自性。這些顯像在空性中顯現,與空性本為一體。這就是介紹空性為顯現的引導。通過觀察外境中的山河大地,找不到來去和停留的地方。於是,了知了一切外境的顯現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既然如此,那我們的內心又是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呢?通過思維、觀察以後,了解到心是空性的。但是在這種空性的智慧中又能體會到,萬事萬物都是實實在在,明明了了的,一切都是清清楚楚的。這就是空性不遮顯現,顯現不離空性的境界。在空性的境界中,我們看待一切的萬法都如同水中月,鏡中花,正如《心經》中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我們用分別念畫出來的畫。當我們死亡的那一天,自相的世界就消失了。所觀的心和能觀的心都消失在空性裏,再觀察“空性有沒有來去”等性相,空性的概念也會消失在本性中。這是介紹空性即是顯現的引導。除了顯現之外沒有空性,顯現就是本來無自性、可見不可得的空性。這些竅訣需要通過禪修才能體會,否則,就如同海底的石頭,沉浸海底多少年,裏麵也無法被水打濕。這種不作實修的人無論如何精進聞法,也不會心生恭敬和信心。對上師和密法沒有信心的人是無法得到加持的,應當精進思維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道理。“凡夫口誦,聖者心行。”要像麥彭仁波切在一首道歌中唱道的一樣:“我遇到了如此殊勝的大圓滿法,已經步入大持明傳承上師們的行列之中,真是歡喜之中的又歡喜。”為了遇到如此殊勝的妙法而生歡喜、精進實修。顯現空性一體本無二,自心空故能現而不滅,空性之中所現無實性,一切所現於空不能滯,雖顯然而自性本為空。猶如空中彩虹水中月,證悟明空無二瑜伽士,輪涅諸法如同幻化戲,觀為明空無二幻戲時,心意不變瑜伽欣欣然。顯現與空性本來就是一體、沒有分別的,因為心是空性的,所以不阻礙顯現;空性中的所現沒有實質的存在,所以顯現也不阻礙空性,雖然能顯現,但是其自性本來是空性的。如同空中的彩虹、水中的月亮一樣。輪回與涅槃的一切諸法如同幻化的戲劇一般,證悟了明空不二的瑜伽士看諸法如同觀賞幻化的戲劇一樣,心沒有遷變的這些瑜伽士因證悟了自心明空無二的本性而滿心歡喜。顯現如同水中的月亮,雖有顯現但卻沒有實有的存在。水月與空性是一體的,顯即是空、顯而無自性。水是清澈的,所以可以呈現月亮的倒影;鏡子是明亮的,所以可以映照影像。我們的心是清明的,一切萬法都能顯現。顯現不會阻礙空性,空性也不會阻礙顯現,顯現與空性的合一就是能量,諸法因為空性而顯現。如果一切都是永恒不變的自性,那就沒有改變的機會,萬法固有無法改變、我們自己也無法改變。那佛就是佛,眾生就是眾生,我們永遠無法成佛了。我們的解脫靠什麽?就是靠空性,有空性才有一切的可能性。生命有無限的可能性,所
  18. 以我們能成佛。隻要開發智慧,什麽都能實現。空性的啟示,給予我們信心和勇氣,永遠都有可能、永遠都有希望!是否如是有緣諸心子,自心空性顯現此二者,是否有別觀察便可知,顯與空性一體本無二,此乃顯空無別之指授。有緣的諸位心子,顯現與空性此二者是否有差別,請你們觀察一下自心就能知道。顯現與空性是本來一體、無二無別的本性,這是介紹顯現與空性無別的引導。對於已經證悟了空性的修行人來說,在證悟的境界中,輪涅不二如同幻化。我們如果真的能夠通過實修安住在本性中,一切妄念會自然消失,並且在妄念生起的當下認識本性而解脫,沒有機會去做惡業或者串習業力、煩惱。雖然說最微細的意識狀態——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也有清明,但是它仍然存在細微的二取分別,不是完全認識本性的覺知。無論任何粗細的分別念,都無法認識本性;隻有本性才能認識到本性自己,這也是本性的功德。本性不依靠任何外在因緣而存在;過去、現在、未來從來沒有變化過;明空不二本身即是本性;具足空性大智慧和不礙一切顯現的功德。在明空不二的境界中,一切萬法都是幻化的遊戲。當我們以全然的信心安住在明空不二的境界中時,能了知一切都是本性的幻化、自相的顯現。關於這點,無法通過詢問他人或在外境中尋找到,要通過觀察、推理和禪修的方式來反問自己:顯和空是不是無二無別的?當自己親身體會到本性後,就再也不會懷疑了。這就是介紹顯現與空性無別的引導。如是明空無二之本覺,覺性自覺清晰明了了,即為三身任運成就意,座與座下無間連續修,心子晝夜護持不間斷,此為無二自解之指授!這種明空無二的自然覺性,本自具足清明的覺性智慧,這也是法、報、化三身任運成就的密意所在。所以,心子們應當座上、座下不間斷地修持此意,晝夜不間斷地護持本性!這是介紹明空無二自解脫的引導。即便沒有證悟空性,能聽聞到如此殊勝的竅訣也是非常善妙的緣起,於今生、來世或者中陰就能認識到本性而解脫。夏嘎巴大師簡明易懂地開示了“清晰明了”、“自我認識”的覺性就是三身任運成就的究竟密意。你們這些充滿信心的心子們,你們這些精進、慈悲的心子們,你們這些有緣的心子們!了知了竅訣的含義,就應該在座上與座下,不間斷地精進修持;日夜不中斷地以覺知正念護持本性。竅訣的加持和深度,隻有實修才能體會。就算我們今天親眼見到夏嘎巴大師、見到釋迦牟尼佛,也無法清淨我們的業力,他們隻能宣講佛法開啟我們的智慧、喚醒我們的慈悲心、引導我們證悟,遠離貪嗔癡慢等痛苦。我覺得今天講的四個竅訣真的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如果你能拿出哪怕半個小時的時間,靜下心來把這四個竅訣串修一遍的話,相信你相續當中所有的煩惱、迷惑的妄想當下就會清淨,當下解脫。這是一定的!法雖殊勝,但是一定要依止一個清淨的傳承和具德的上師修行,這一點非常重要。現在,有某些傳承有中斷,傳承中有毀犯誓言的不清淨的上師,大家要小心翼翼地觀察、選擇再依止。否則,就像三天沒吃到東西的餓狗一樣,丟過來一個東西就馬上吞下去,以這種心態求法隨時都有“喪命”的危險。修行人應當理智,不可以盲目崇拜、盲修瞎練,浪費人身;千辛萬苦地造作墮入地獄之因,多可惜啊!依師修行、成辦解脫的這個過程很不容易,但並不是發個願、放個生就能遠離痛苦的。要運用上師畢生修持而成就的竅訣來調伏自己的煩惱,治療無明的惡疾,徹底告別輪回!遇到具緣的上師很難,上師親自給我們作引導也很難,能聽聞到這樣甚深的解脫竅訣更是絕無僅有的因緣,大家應當比珍惜世間最稀有的珍寶還要珍惜!在無邊無際的茫茫苦海中,我們獲得了一條生路,我們要對自己和眾生的解脫充滿希望和信心,努力改變命運。曆史上的很多君王需要管理整個國家上下的事務,但他們也有
  19. 時間修法;我們如今在一個像螞蟻穴一樣小小的家中都無法抽身,實在說不過去了,時間想抽就能抽出來。魯迅先生有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我們該從這場春秋大夢中醒來了,該放下一切不切實際的想法了。生命真的是有限的,二十年匆匆而過,回想一下二十年前的你在哪裏啊?再一晃又是二十年,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呢?你預算過自己的生命有多長嗎?剩下的時間該怎樣安排?要做對解脫有利益的事,作為一個修行人,這是唯一該考慮的。我們應該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裏完成最有意義的事。不管形象上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在世間有怎樣的成就,我覺得都沒有多大意義。讓自己保持警醒,時刻反觀自心,做一些真正對自他有利益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此次傳講這部法,唯一的希望和目的就是為了大家的解脫,別無其他。請大家聞法之後不要忘記配合實修,讓我們共同成辦自他的安樂!隨喜讚歎大家聞法的功德。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三慈成加參仁波切網絡開示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大恩傳承諸上師!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為了度化一切苦難眾生發誓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地聞思實修。對於之前講的直斷竅訣,相信在大家的相續中已經產生了很深刻的體會。法不隻是用來聽的,而是聽聞之後要實踐——轉變自心。一定要慈悲自己,盡量給自己創造修法的因緣條件。如果連自己都不慈悲,又如何慈悲無量無邊的眾生呢?作為修學大圓滿的弟子,必須對上師具備堅定不移的信心、對眾生充滿慈悲心,這樣,我們所修的法才能融入內心。一些弟子們平時喜歡在陽台上種花,你們都應該知道:花的成長需要具備特定的因緣或條件,需要種子、需要水、需要土壤和陽光。而且澆的水要適量,陽光要充足,經過精心照料的花種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同樣地,實修大圓滿法也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值遇清淨的傳承、依止功德圓滿的導師、依教奉行、對眾生滿懷慈悲。在這四大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再修學大圓滿,法的功德才會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之前講過的法,大家不能遺忘,更不能一下課就將法義拋到腦後、跟隨以前的習氣散亂。否則,就如同狗熊挖雪豬一般。以前,喇嘛仁波切經常講這樣一個故事:狗熊經常抓雪豬來吃,它先挖雪豬的洞,抓住後就一拳把雪豬打暈,坐在身體下。隨後,他又起身去挖另一個雪豬的洞,也是如前所作。當挖到第二隻雪豬的時候,第一隻已經蘇醒逃跑了。無論它如何努力,最後都是一無所獲。我們的修行不能如此一般!每天在上座時、下座後、一切行為中都不離開法義,護持見解;別人一句讚歎或者一句惡語不必念念不忘,隻要記住法義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講法融入生命中。後麵的法義越來越深奧,內涵越來越深刻,加持力也越來越大,過於自卑和自喜都是無常變化的情緒,自己的信心不能隨之波動,保持平衡的心態接受教法很重要。大家在修法當中切勿高攀,對一些基礎的善法不重視,一味地認為隻要修究竟的大圓滿、大手印就可以了,那是要看根機的。作為初學者,我們尚且非常需要種種方便來調伏自己的煩惱,所以先修好共同外前行、五加行以及行持種種善法非常重要。沒有前行基礎的人在聞法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歡喜、提高對見解的認知,但聽完以後就不一定能護持住這個見解和聞法時的覺受。如果共同外前行的基礎穩固,那麽後麵的正行修持會比較輕鬆。想想傳承祖師們,如蓮花生大士,米拉日巴尊者等那樣的上等根機也是依次第而修、並經曆苦修而證悟的。
  20. 全知無垢光尊者在桑耶修行的時候,生活清苦拮據,每當下雪時,他就鑽進一個牛毛口袋裏,這個口袋即作衣服又當坐墊。曾經在兩個月裏僅以三藏升糌粑粉和二十一顆水銀丸維持生活。他放棄了世間的一切瑣事,唯一修行並獲得了證悟,而且還著寫了《龍欽七寶藏》等甘露妙法。以前我遇到過一些居士,他們覺得自己聞思過一些有關大中觀和大圓滿的教法,就是一個證悟者了,特別傲慢。對空性有一些了解,就覺得自己已經證悟了、可以用空性解決一切現象了;然而他們沒有任何實修的體會,對於供燈、放生等十善業也不重視,這種行為已經步入了修法的歧途,實在令人惋惜!蓮花生大士說過:“證悟見解廣如虛空,取舍因果細如粉末。”曆代傳承祖師們修行境界甚高,但對因果更為尊重、取舍更細。因為他們已經證悟了宇宙的真相,了解萬事萬物的內在聯係和相互依存性,所以他們對因果絲毫也不會忽視,取舍細微,可謂完美。可見,證悟的見解越高,行為的取舍就會越細微。在修行中,對待因果的態度——恭敬和誠信很重要。夏嘎巴大師也是依循阿給旺波法王的教導,次第修行的。他在根本上師身邊淨除業障、培植福報、積累資糧,當這些功德漸漸圓滿後,修持究竟的妙法而自然現前了證悟。像我們這樣的初學者,更應時時檢視自己對因果等根本修法的態度,不能以對了義大空性的認知作為自己修法的標尺。如果我們對因果比以前更尊敬、取舍更細微了,那就說明我們的修行進步了。如今,有百分之九十的修行人都是在家人,如果叫他們拋棄故鄉、到清淨的地方出家修行,恐怕是不現實的。那麽,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修行可不可以成佛呢?當然可以。當年佛陀對在家人和出家人的修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分別賜予了不同的成就法門。因此,生活與修行並不矛盾。當聽到高僧大德們的苦修經曆時,有些人可能會想:我是不是要像米拉日巴尊者和夏嘎巴大師那樣,放棄世間的一切、依止寂靜處修行呢?還有人給我發微信說:“上師,我把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了,很想去寺院、依止寂靜的地方修行,遠離世間的喧囂,再也不回城市了。”佛法雖然殊勝,但我們也不能太衝動。隻要我們的相續中永遠不舍棄上師、三寶和眾生,我們在世間同樣可以修行。其實,隻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做得到,而且還有非常大的功德。雖然我們偶爾會生起猛烈的出離心,但這種出離心是不穩定的。米拉日巴尊者也曾這樣說過。所以,大家不能一時衝動,做好該做的事,在正常的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切都可以作為你修行的助伴,圓滿你的成就。如果你有一顆寧靜的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修得圓滿。在外麵,是永遠也找不到一個極樂世界的。隻要內心到達極樂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人間啊!雖然我們不能真正了解到佛菩薩的境界,但是通過觀察、推理以及實修可以體會到,原來佛菩薩的境界那麽殊勝、那麽廣大、那麽平等,周遍法界;原來所有的眾生都有如來藏的圓滿功德,隻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空性就是顯現,顯現即是空性,明空本不二,這就是最勝的引導,是竅訣。大家通過禪修就能體會法的殊勝,而且每個竅訣都戳透了我們修法的弊病、遣除了道中的疑惑。對本性、如來藏、大圓滿法、對密法的很多不了解,如今已是如觀掌紋,曆曆在目了。雖然我們還沒證悟,但是我們內心的“肯定”,不會再動搖,所以一定要珍惜妙法。今天講的竅訣是本基中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和基現中的三身的引導。本基中的三身是指沒有產生輪回和涅槃之時,本基中本來具足無別的三身功德;本基三身也是本體的潛能。基現三身是指輪回與涅槃分開之後而樹立的三身和它的功德。不理解也沒有關係,隻要你用歡喜心、清淨心恭敬聽法,那麽聽一次的功德,能令無始以來到今天對佛法、三寶所生的邪知邪見的罪業全部清淨,因為大圓滿法的功德就是這麽大!輪回與涅槃的全部竅訣都攝集在這部法當中,如果我們能做到每天複習頌詞、如理思維並配合禪修的話,我覺得我們很快就能認識心的本性,遠離一切
  21. 煩惱的黑暗。大家願不願意這樣做,就要看你們自己願不願意解脫、願不願意證悟了。法是頂乘大圓滿,但是我們的根機(信心)未必是大圓滿的根機。修法是在調整內心上下功夫,不是塑造外在形象的本領。有些人口頭上的道理講得跟上師、法師一樣生動,但是在實際行為上比不修行的人還差勁。內心的承受能力特別弱,不敢麵對痛苦,一點困難都克服不了、忍辱不了。這就說明法沒有入心,沒有用心去修,修行像完成任務一樣。煩惱的時候,靠看書壓製;心裏平靜下來的時候,又執著這個暫時的快樂,這種做法沒有多大意義,這不叫做修行。想成就必須苦修——對治自己的習氣。這需要耐心和堅持,修行不是一兩天能夠做到的。就算是一件世間的事業尚且還需要深思熟慮、長期地努力才能完成,更何況解脫的大事,更應如此。比如依止上師,需要自己長時間如理如法地觀察並長期依止,不能人雲亦雲或者根據名聲的大小隨意依止。做任何善法,不能懈怠散漫,也不能心血來潮。自己的智慧不夠,就要好好聞思修法,當福報和智慧具足的時候再依止上師,會避免很多麻煩,也不會在佛法中造惡業。這是關係我們永遠的、生生世世的解脫,應該考慮周到再去依止上師,這樣,以後修行的路上障礙少、更加清淨。接下來,我們繼續宣講下一個頌詞:哎瑪火!請聽舍世行者我之歌!多麽稀有難得的聞法的機會!特別是聽大圓滿法的機會更殊勝,我們應當格外珍惜。請聽我這個舍棄了世間八法、舍棄了一切貪欲的修行人所唱的道歌吧!行者,是指修行人,這是夏嘎巴大師自謙的稱呼。舍棄今生,並不是讓我們放棄世間的一切,而是舍棄對世間的執著;執著斷了,世間的一切變化都不會影響我們了。舍棄今生,我們就會得到永恒的快樂。別人做的惡業,惡果不會成熟到自己們身上;自己所作的善業積累的是自己的福報,這是因果不虛。在修行過程中,看到一些不清淨的現象,自己馬上就生煩惱;有一點點功德,就很高興、很激動,這些情緒毫無意義。如果我們自己的心不清淨,看這個世界就沒有清淨的地方。我們的心態要自然放鬆、不能抓得太緊,要像水中的月影一樣,月亮的倒影不會影響水。五根的對境是色聲香味觸等六塵,如果不執著,它們就不會帶來任何痛苦。本基覺性之中具三身,於基顯現時亦具三身,善加辨別此二之差別,當證輪涅即為三身刹。本基,是指原始本性。輪回和涅槃還沒有分開的時候,本基的覺性中就具足法、報、化三身。於本基顯現時,也就是輪回與涅槃分開的時候,也具足這三身。我們要清楚地認識這兩者的差別,仔細地加以辨別。了解了二者的差別之後,應當精進修持,去證悟輪回和涅槃即是三身刹土的本性。所謂本基覺性具三身,之前已說而今複次說,本覺之基猶如水晶球,彼之空分法身之自性,光明自相圓滿報身性,顯基不滅之門為化身,本基覺性具足三身理,此中三身何時無離合。這裏講的是本基的功德。所謂“本基的覺性”中本來就具足法報化三身,之前已經宣講過了,而今天再一次宣講。本具覺性的本基——整個法界猶如水晶球。在原始的覺性中,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為法身,光明的自相為報身,明空不二的周遍顯現叫化身。這就是“本基的覺性中具足三身”,這個三身恒時沒有分離,也沒有融合。這隻是一個比喻,不要隻從比喻的文字上去理解,而要通過打坐、實修去觀察是否如此。當沒有生起善或惡的念頭時、輪回與涅槃沒有分開時,本身具有三身的功德。這三身是從本性的不同的角度解釋
  22. 的,隻是眾生因無明不了解。所以,夏嘎巴大師通過佛的智慧,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三身的功德,更便於我們理解。如果用自己的修法去體會空、明和明空不二,比思維中的理解還要深刻,還要貼切。當我們安住在沒有善和惡的清明狀態中時,就會體會到空分、明分和明空不二(法身、報身、化身)是分不開的,而不是以意識樹立的三個法。三身所表示的就是本性本身。譬如水晶呈現五色彩,由彼所現本基起現時,所現清淨諸佛之刹土,以及不淨情器一切相,一切本體為空即法身,自性顯現之相為報身,種種不滅所現為化身,此乃基現具足三身理。前麵講的是本基上的三身,本性具足三身功德,它是永恒不變的境界。接著講的是本基顯現以後的三身。譬如,水晶球可以折射出五色的光,無論是紅黃藍等哪種色彩都是水晶自身的顯現。從本基所顯現的清淨的如來刹土和不清淨的輪回相,它們的本體都是空性,這就是基現中的法身;能起現自性之相、明性不滅,為報身;明空周遍種種不滅而顯現,為化身。這就是基現中圓滿三身的道理。這些含義單從文字上是無法理解的,必須通過實修打坐去認識自心。用比喻和語言都不能完全表達大圓滿法的深意。不但我們無法表達,就連佛也無法準確地表達。佛陀隻能通過比喻、觀察、推理的善巧方便,讓我們慢慢理解。本性的境界是靠修證去體悟的,而不是用語言能表達清楚的。明、空、明空不二的境界雖然以佛的智慧能描述出來,但是真正的法義和文字的表述相差甚遠。一個不認識自心的人,無論聞思多少年也無法理解法義;而真正實修的人越來越清楚,越來越了解自心。所以,你們用心來聽、用心來修,不要觀察外在世界而修法。看懂自心,修行就會變得簡單。當自心安住於清明的時候,會不斷出現善、惡或無記的念頭。應當了知這一切顯現就是空性智慧,就是三身之刹土。從道理上明白了這個要點,還要用實修的妙舌,才能真正品嚐其中的甘露法味。此種辨別他處誠稀有,此為應作甚解之要點,我蒙遍知法王善說恩,如是若知一切顯有界,三身任運壇城本如是,三身壇城亦無他處尋。六道一切有情住三身,若能了達本住自性義,眾生無需少許作勤修,一切有情本來即成佛。這種對三身的辨別竅訣在其他經典中非常罕見,所以應當把它當做修行的要點善加甚解。這是夏嘎巴大師依靠無垢光尊者的竅訣,如是了知以後所作的引導教授。如果能如是了知世間的一切顯現本來即是三身任運的壇城,除此之外再沒有三身的壇城了。如果能夠認識到六道眾生本來就安住於三身的圓滿境界中,那麽眾生則不需要付出絲毫精勤實修而成佛。如能完全證悟三身總集的圓滿境界,就會明白三身任運的清淨壇城在自相續中本來具足、不存在於別處,並能發揮出三身佛的功用;同時也會明白,六道一切有情眾生都是三身佛。因為此時已經完全回歸到原始本性的境界,就無需再作任何修持了。並且完全明了一切眾生,本即是佛。就像大鵬鳥剛剛騰空的時候,翅膀需要不斷用力地扇動,當飛到高空之後,它的翅膀就可以不需任何勤作地滑翔而自由翱翔於虛空。當我們證悟到最高境界的時候,就具足無有勤作的智慧,通曉一切。現在道理都懂了,但是如果不積資淨障,不精進聞思實修,三身圓滿的如來藏功德是不會自然現前的。實為本基三身即法身,勿將此等分別而執著。基顯之時三身之自性,即為色身勿別而執著,色身法身二者無別義,空性法身之中成一味。
  23. 事實上,也可以說本基上的三身就是法身,不要產生分別而執著。基顯之時的三身的本性是色身,也不要分別而執著。法身與色身二者也不是可以分別成立的兩個法。它們在空性的大法身中是一如一味的。其實,佛的境界難以用文字精確地描述,所以聞法者不能受縛於文字。要明白色身和法身本來也是無二無別的,最後還是會融入到本性的境界中。這首見歌清晰生動地描述了許多究竟的直指心性的實修竅訣。能聽聞到如此殊勝的正法,福德不可思議。究竟基現融入本基中,本基法身密意現前時,即為證得實相之果位,之後法身界中無動搖,二種色身空中之彩虹,利益有情示現無間斷。最後,本基的一切顯現全部融入本基中,本基之法身密意現前的時候,就是證得實相之果位的時候。之後,於法身界之中再無動搖,並示現出猶如空中彩虹一般的兩種色身,恒時不間斷地利益有情。當我們的煩惱和妄念解脫了,本性的功德就呈現了;我們的心越清淨,智慧就越廣大;煩惱解脫的次數越多,本體功德的顯現就越來越明顯。當你證悟了大空性以後,在空性的境界中,會以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的方式去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你不會再受煩惱的束縛。輪回影響不了你,因為你已經證悟了輪涅無二的本性。在無有動搖的法身界中,會顯現兩種色身,像空中的彩虹一般、如夢如幻地顯現在眾生的眼前。從而可以大悲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永遠不會停止。希望大家能腳踏實地地實修,後麵的法越來越深,希望能盡量讓大家明白,讓大家和大圓滿結下甚深的因緣。在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的開許下,我才敢傳講這麽深的法。唯一要求大家,一定要具備共同外前行、五加行以及上師瑜伽修法的“紮實”基礎,而且不要中斷聞法。如果對上師、三寶沒有信心,隨便聽一聽,那樣對自他都沒有什麽好處。法不孤起,必仗緣生。當年龍欽巴大師和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傳法的時候也都是隻有少數具緣的弟子才能夠得到。如果你連前行的法義都不了解,偷聽竅訣也得不到多大的加持。佛法不能隨便傳,也不能隨便聽。法是上師依根機而傳的,弟子也要認識自己的根機、保護自己的信心,不能隨便亂聽。由於這個法太深、難以理解的緣故,這次沒有聞法的弟子可以先念念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咒或者佛的名號來懺悔業障,等以後因緣成熟時再聽。特別讚歎隨喜大家聞法的功德,特別隨喜大家清淨實修的功德,感恩大家!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四慈成加參仁波切哎瑪火!請聽舍世瑜伽我之歌!過去曾經對你作損害,令人惱怒欺辱與打罵,羞辱欺淩傷害人心等,他人無論如何損惱相,自心如是意想為所緣,令生嗔恨生時觀自性,直視觀此所生嗔恨心,初時從何而來何處住,最後消失之時往何處?觀察是否具有形色等,觀時本來空性而無執,不斷嗔恚即為大圓鏡。
  24. 真是稀有難得!請聽舍世瑜伽士我的見歌!觀想曾經損害過你、令你生起嗔怒心、欺負打罵過你、羞辱你傷害你的心的那些人,憶念他們曾經對你的傷害。把這些作為自心所緣的對境,使自己生起嗔恨心,然後觀察這個嗔恨心的自性。直視這個嗔心,看看它最初是從哪裏來的?住在哪裏?最後消失在哪裏?再觀察它有沒有形狀、顏色等,這時就能認識到它本來空性的本性而不會產生執著。不需要斷除嗔恨心而能當下認識它的本性就叫做“大圓鏡智”。我們的人身是稀有難得的,我們遇到善知識是稀有難得的,今天能夠有機會向解脫方向努力、了解解脫的方法也是稀有難得的!向往解脫成佛必須去努力,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以前藏地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上師,一位弟子要離開上師的時候拚命地祈禱上師,他問:“上師,能不能給我傳個解脫的竅訣啊?”他一邊祈禱一邊流著眼淚。上師拉著弟子的手說:“弟子啊!你知道有一天你會死,我知道有一天我也會死,這是我的上師傳給我的竅訣,我一直在修這個法。今天你要離開我了,不要忘記修這個竅訣,你要知道它的道理,這是我一輩子所修的法。”的確,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鍾都需要很多因緣的聚合,能活著真是不可思議!“舍世的瑜伽士”,不是沒有絲毫境界的人,而是舍棄了世間的所有貪欲而獲得了證悟境界的人。解脫成佛就要清淨一切的貪嗔癡煩惱,為什麽這裏夏嘎巴大師要我們觀想損害、欺辱過我們的人而生起嗔恨心呢?因為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這樣去修煉,先讓自己生起嗔恨心,然後觀察它的生滅,從而認識到煩惱的空性本質。具緣的弟子要具備加行和一定的禪定基礎才能這樣修習,否則會有很大難度。這也是一個很直接的竅訣。我們需要通過觀察了解一切萬法的本體,外在的世界和內心都是一樣的,就是明空不二的狀態。它本來就存在,當你通過觀察達到這個狀態以後就不需要再做觀察。找到了原始本來的光明以後,在這個境界當中就是安住。當你體悟到佛性如來藏的時候,這個嗔恨心就是“大圓鏡智”。也就是說,嗔恨心是需要去認識的,而不是去斷掉的,因為它本來就是自性的顯現。對於煩惱,顯宗的方法是“斷”,而大圓滿法講的是“悟”。通過上師的竅訣來悟,通過禪修的方法來悟,悟什麽?在生起嗔恨心的當下,觀察悟和安住悟。當悟到嗔恨心的本性時,煩惱就會轉為“大圓鏡智”。汝等甚為鍾愛之異性,所欲肉食喜愛飲食等,渴求欲穿衣等諸服飾,欲求擁有馬等牲畜類,心中如是意想為所緣,令生貪執生時觀自性,直視觀此所生貪執心,初時從何而來何處住,最後消失之時往何處?觀察是否具有形色等,觀時本來空性而無執,不斷貪執即為妙察智。觀想你們最鍾愛的異性、最喜歡吃的食物、最想穿的衣服、想擁有的牛馬等牲畜,心中以這些自己最為執著的事物作為所緣的對境,使自己生起貪執心。在生起貪心的時候,觀察它的自性,從哪裏來、停留在哪裏、最後消失在哪裏?再觀察它有沒有顏色、形狀等,這時會體會到它本有的空性而不會產生執著,不需要斷除貪心而能當下認識它的本性就叫做“妙觀察智”。以這種修力,可以令我們在遇到對境的時候把握得住自心。所以,在修行的時候,觀想自己最喜歡的蛋糕和咖啡、最喜歡的品牌時裝,讓自己生起貪心,然後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中用智慧觀察它的自性,一定要專注地觀察。如果心不夠專注,認識的感受中實質性還會存在。觀察要有方法,正確的方法就是上師傳授的竅訣。汝等睡眠愚鈍昏沉等,令生愚癡生時觀自性,直視觀此所生愚癡心,初時從何而來何處住,最後消失之時往何處?觀察是否具有形色等,
  25. 觀時本來空性而無執,不斷癡心法界體性智。觀想我們在睡眠、昏沉、愚癡的時候,讓自己生起癡心,這時觀察它的自性。尋找這個癡心最初從哪裏來?然後停留在哪裏?最後消失在哪裏?再觀察它有沒有形狀、顏色等,這時就能體會到它的本有空性而不生執著,不需要斷除癡心而認識它的本性就叫做“法界體性智”。平時,這樣反複地訓練修行就是為了在煩惱產生的時候對治它。所以,修行要時刻觀察自己的收獲。以前藏地有一位高僧大德說:“上等的修行人每一天都會有收獲,中等的修行人每個月都有收獲,下等的修行人每一年都會有所收獲。”這裏的觀察是一種修行,通過觀察可以將煩惱轉變為智慧。這種觀察不需要很高的境界,誰都能做到。隻要把心平靜下來,認真地思維、觀察,就能體會到它的本性。汝等於自種姓財力等,美妙身色悅耳之音聲,聞思修與讀寫文字慧,學識淵博經懺徒眾等,憶念自身所具諸功德,較他更勝一籌作意想,令生傲慢生時觀自性,直視觀此所生傲慢心,初時從何而來何處住,最後消失之時往何處?觀察是否具有形色等,觀時本來空性而無執,不斷傲慢即為等性智。觀想自己的身份高貴、家財富足、身嬌貌美、話音悅耳,並且在聞思修行、學識文采、誦經攝受弟子方麵都遠遠超過其他人,讓自己生起傲慢心。然後,觀察這個傲慢心的自性,尋找它的來處、住處和去處。再觀察它是否具有形狀、顏色等。當通過觀察體會到它本來的空性時,就不會產生執著,不需要斷除傲慢而認識它的本性叫做“平等性智”。有些喇嘛誦經特別標準,聲音很好聽,在聞思修行方麵也很有智慧。他們經常被迎請去為亡人念經,非常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供養。觀想自己也具備這樣的功德和智慧,然後和他人作比較,讓自己的內心生起傲慢,這時觀察傲慢心的自性。如果能這樣反複觀修的話,以後就不會經常生起傲慢心了。如果不加觀察,就不會發現自己的傲慢有多強烈。有很多修行人會想:我的上師很有名望,我得到過很多殊勝的竅訣和灌頂,我有很多了不起的上師,這是傲慢心非常強烈的表現。本來上師為我們加持、灌頂是為了淨除我們修行上的障礙,可是卻變成了造作惡業的資本。這時,就應當通過觀察傲慢心的來源,認識它的自性,將煩惱徹底轉變成智慧。他人財力超勝於自己,眾多具德智者與眷徒,知識淵博諷誦悅耳者,善解法義世語辯才等,憶念他人一切妙功德,勝過於己攀比嫉妒心,令生嫉妒生時觀自性,直視觀此所生嫉妒心,初時從何而來何處住,最後消失之時往何處?觀察是否具有形色等,觀時本來空性而無執,不斷嫉妒即成所作智。觀想別人擁有的財富、眷屬、弟子的數量勝過自己,知識淵博、誦經的聲音悅耳、能理解法義、具備世間的辯才等諸多功德,讓自己生起攀比嫉妒心。這時,觀察這個嫉妒心的自性,尋找它的來處、住處和去處。再觀察它有沒有形狀、顏色等,當了悟了它本來的空性時就會遠離一切執著分別,不需要斷除嫉妒心而認識它的本性就叫做“成所作智”。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優點或功德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生起嫉妒心,沒有修行功夫的人嘴上“隨喜”,心裏實際上很嫉妒。有些人以傲慢心做功德,有些人以嫉妒心隨喜他人的功德,這些都是世間輪回的因緣,特別可惜!沒有調伏自己的內心,出世
  26. 間法就會變成世間法,出世間的大圓滿法變成了世間的大圓滿法,這麽殊勝的大乘佛法也變成了世間法。這些修法不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在任何環境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躺在床上可以修,坐著可以修,在辦公室裏可以修,坐車的時候也可以修。修行主要是轉變內心,不是在人前燒香拜佛,做給別人看的。隻有內心的功夫,對今生、來世和死亡的那一刻才是有用的。如是證悟煩惱即菩提,斷除煩惱分別之彼岸,找尋空性智慧誠可笑,尋亦不得之時實可悲!如果這樣修持,就能證悟煩惱就是菩提。因此在斷除了煩惱分別的彼岸尋找空性智慧實在是可笑,即使是苦苦尋覓,也絕不會找到的,這樣的行為真是可悲!如果堅持這樣修持,一切煩惱都能轉為智慧。離開煩惱,不可能找到智慧,當你認識到煩惱的本性時,煩惱就已經轉變為智慧了。如果按照正確的直指心性的方法修持,在每一個煩惱中都能認識本性,都能了悟空性的智慧。了知如是五毒即空性,故於何種五毒妄念生,無需觀察如同此指授,尋覓生住滅與形色等,五毒即為空性已知故;生起當下於彼勿隨行,鬆坦安住心性自地中,無疑自然消失本性中,此二即為指授與修力。了知了五毒煩惱都是空性的,無論再出現哪種妄念,都不需要做觀察。像這個指授一樣,通過尋找煩惱的生住滅或顏色形狀等,了知了五毒煩惱都是空性的,在妄念生起的當下,心就不會跟隨妄念散亂,自然鬆坦地安住在本性中,所有的煩惱都會自然消失在本性中。以上就是直指五毒煩惱就是五智慧的指授和修法。了解了五毒煩惱就是五智慧以後,就沒有必要再做觀察了,安住修就可以。觀察修需要五到六年的時間,當自己的正念越來越穩定、境界提高的時候,妄念生起的當下就能認識本性。認識妄念的速度越快,它的力量就越薄弱。當認識到本性以後,還要不斷地護持這個境界。當這種訓練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時,不需要過鬆,也不需要過於專注,禪定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之後五毒煩惱何種生,已然了知煩惱過患故,空性智慧二者同時生,顯解同時顯解同時也。然後,無論產生任何煩惱妄念,都能認識它的本性而解脫,因為已經了知了煩惱的過患的緣故。因此,顯現與解脫是同時發生的。了解了五毒煩惱的過患以後,就能馬上看穿它的本體。如同你已經掌握了小偷的來處,以及他偷盜的手法,你就可以做好防範,避免他再一次行竊。同樣的道理,當你知道了煩惱的過患,就不會跟隨煩惱,提升自己的覺知,當下獲得解脫。應該知道,妄念和空性智慧的出現是同時的,認識的境界穩定,妄念就不會再成為障礙和違緣。這時,五毒煩惱會變成解脫的力量,不斷地啟發你認識本性。傳承上師傳記教言說,煩惱妄想多時法身多,應知如此所說亦如是,作為初學者之煩惱心,反複頻繁觀察修為好,此為上師明知當銘記,此乃五毒自解之指授。在過去的傳承祖師的傳記中或教言中經常說道“煩惱妄念多的時候,認識法身的機會就多。”應當知道,事實也確實如此。作為初學者,煩惱妄念會頻繁地出現,所以以觀察修為主比較好。這是上
  27. 師證悟的密意,弟子應當牢記在心裏。以上就是五毒煩惱自解脫的指授。智悲雙運的境界叫“法身”,智悲雙運的圓滿如來藏叫“法身佛”。我們應該對祖師們所說的竅訣生起信心,並且通過自己的修行去體會。我們作為初學者,應當牢牢地記住這些教言,按照正確的次第修持。有一次,幾個和尚正在打坐,達摩祖師坐在旁邊打磨一隻瓦片。於是,那幾個和尚就問大師:“你在做什麽?”大師說:“我在磨瓦成鏡。”他們說:“這怎麽可能呢?”大師問:“那麽你們在做什麽?”他們回答說:“我們在練習打坐成佛。”大師說:“既然瓦片不可能磨成鏡子,你們打坐又怎麽能成佛?”如果沒有方法,無論怎樣努力也不會達到目標。內心具有境界的人,身邊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喜悅和溫暖。調整自心的功德和智慧能給自他都帶來快樂。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五慈成加參仁波切哎瑪火!如心一般愛子請諦聽!柔軟順滑衣物穿在身,思維柔滑之感觀自心;粗布陋衣等物披在身,思維粗糙之感觀自心,觀時二者空性平等味。真是稀有難得!心子們,請過來聽即生成就的頓悟法門!恭敬地來聽這個了義究竟的竅訣。現在講講,我們六根的感受意識是怎麽解脫的。觀想自己穿著柔軟舒適的衣服時,思維身體接觸到衣服的柔軟感覺。再觀想自己穿著粗糙破舊的衣服時,思維所接觸到的粗糙感覺。仔細地觀察這兩種感受的時候,就能體會到它們是平等的空性。從這一個感受上了解了空性,一切煩惱都會解脫。比如,我第一次在城市裏見到竹子的時候,以為它是實心的。但是自從旁人告訴我竹子的裏麵是空的以後,我就知道了所有的竹子,無論是粗是細都是空心的。當我們不認識觸覺的本性時,很執著它的感受。比如說,如果我們穿過一件質地柔軟,手感順滑的衣服,就會很執著它的舒適感,心想:下一次一定要買這樣的衣服。如果穿著粗糙堅硬的衣服時,就會感到很不舒服。當內心產生這種感覺的時候,要觀察內心,舒不舒服的心到底在哪裏?其實,這隻是我們習慣的感覺,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一直在追求和執著不存在的東西,所以痛苦。這是身識自解脫的竅訣,通過這個方法的訓練能讓我們遠離顛倒的夢想。瞻佛金身妙好莊嚴相,思維俊美之想觀自心;複觀蛤蟆等類醜惡相,思維醜陋之想觀自心,觀時二者空性平等味。觀想自己見到相好莊嚴的金色佛像時,心中會因為它的美好而油然地生起歡喜;再觀想蛤蟆之類的醜惡相,會生起醜陋、厭惡的想法。認真思維這兩鍾心念的來源,就能體會到它們也是平等一味的空性。有些人親眼見到自己喜愛的明星,激動得可以昏過去;見到蛇、青蛙、老鼠等難看的形象,就躲得很遠甚至尖叫。作為修行人,要觀察這個好看與不好看的心念究竟在哪裏?從本質上來講,它們沒有任何差別,都是自己的分別心而已,都是空性的本質。這是眼識自解脫的指授,隻有大圓滿法裏才有這樣直指心性的竅訣。口食赤糖之類諸美味,品嚐甘甜之味觀自心;食用生薑辛辣等食物,
  28. 思維辛辣之味觀自心,觀時二者空性平等味。觀想自己吃到紅糖等甜美的味道時,會感到美味可口;再觀想吃到生薑等辛辣的食物,就會感到刺激難耐。認真地思維享受和拒絕兩種心態的來源,就能體會到它們平等一味的空性。有執著產生就會有煩惱,有喜歡的東西就會有不喜歡的東西。同樣地去觀察喜歡和不喜歡的心從哪裏來?如果去觀察就能認識它的本性而解脫,不觀察就會跟隨煩惱輪回,錯過本性。這是舌識自解脫的指授,通過這個竅訣可以改變我們無始以來根深蒂固的習氣。嗅聞旃檀等料之香味,思維怡人香味觀自心;複聞阿魏大蒜等臭味,思維惡臭氣味觀自心;觀時二者空性平等味。觀想自己聞到檀香等怡人的香味時,會產生喜愛的貪執;再觀想聞到阿魏、大蒜等惡臭的氣味,就會心生厭惡、惡心。思維這兩種心念的來源,就能認識到它們是平等一味的空性本質。當我們出門之前,習慣性地會噴些香水,為什麽呢?因為人人都喜歡清香好聞的氣味兒,沒有人會喜歡洗手間的味兒。這時候,就應該觀察自己的心,喜不喜歡的這顆心究竟在哪裏?通過思維和分析,就能體會到它們平等的空性。這是鼻識自解脫的指授。聆聽鈴鐺琵琶蕭笛聲,思維悅耳之音觀自心,傾聽擊石拍手之雜音,思維刺耳噪音觀自心,觀時二者空性平等味。觀想當自己聽到鈴鐺、琵琶、笛子等悅耳動聽的聲音時,會覺得很好聽、很喜歡;當聽到拍手、打石頭的聲音時,會覺得很吵、很刺耳。仔細觀察這兩種心念的來源,就能體會它們平等一味的空性。當我們聽到好聽的流行音樂,都會覺得很享受如果聽到外麵蓋房子的噪音、汽車的喇叭聲或者做生意的吆喝聲,就不那麽開心了。為什麽自己的情緒會有那麽大的反差?反觀自己的心就能明白分別心的本質。如果不認識這個分別心的自性,再好聽的聲音也會打亂自己的平靜;如果會修行的話,任何聲音都能啟發禪定的境界。所以,當我們聽到聲音的時候,在第一時間裏不要生分別心,要立即觀察它的自性,然後安住在顯現與空性不可分離的境界中。汝等觀想自身轉生為,轉輪聖王統領四大洲,愛妃良臣眷屬眾圍繞,身居五寶所砌宮殿中,享用百種美味之盛宴,如此情境於心所現時,思維無比安樂觀自心;複觀孤身貧賤無眷仆,橫臥棲身斷牆殘垣邊,頭上淋雨身下潮濕處,身染麻風等病患惡疾,斷臂肢殘受盡諸苦難,觀想痛苦逼迫之感受,如此情境於心所現時,思維愁苦難耐觀自心,觀時苦樂空性平等味。現在,觀想自己轉生為統領四大洲的轉輪聖王由無量的妃子、大臣、奴仆、眷屬圍繞、擁護和愛戴著。自己居住在由五種珍寶所砌成的宮殿裏,享用著成百上千的美味飲食。清晰地觀想這種情境,內心會生起無比的歡喜和安樂,這時觀察這個歡喜心的來源。再觀想自己是一個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貧賤乞丐,隻能棲身在殘垣斷壁下,下雨也沒有遮蔽的地方,隻有躺在潮濕的地方,身上又染著麻風等,惡疾纏身、肢體殘缺、飽受苦難、倍受痛苦的逼迫。當內心真實地浮現這種情境的時候,就會感到愁苦難耐,這時要觀察感受痛苦的心。通過觀察,就能了知苦與樂的感受也是平等一味的空性本質。我們可以觀想自己住在豪宅裏,吃的是山珍海味,有保姆和傭人照顧自己的生活,出門有司機開著豪車迎接著,身邊還跟著幾個健壯的保鏢。大家都很尊敬我、經常讚歎我、對我說的話很認同,當
  29. 自己一切財富享用都具備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很歡喜和自豪。這時候,立即用智慧來觀察這種快樂的心有沒有實質。再觀想自己是沒吃沒穿的貧窮乞丐,就像地震中的幸存者,沒有親人、沒有房子、身患絕症、悲慘不堪……仿佛所有的災難都降臨到自己的身上一般。除了自己,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可憐的人了。想象自己遭受著這種身心痛苦,恐懼絕望,然後觀察心的來源,進入平等空性的境界中。我們一直追逐著感受而忽略心的本性,才有苦與樂的分別、不能見到萬事萬物的真相。如是了達六聚為空性,從此賢劣識聚何者生,無需如此指授作觀察,無基本來解脫空性故;顯現之時於彼不隨行,悠然而住心性自地中,定能自我解脫無疑惑。此為六聚自解之指授。如果了知了色聲香味觸六種識聚的本來空性,以後無論生起任何好或不好的念頭,都不需要再按照這個教授作觀察,因為心念本來就是沒有來去的解脫大空性。這時,隻要不跟隨妄念的顯現,自然安住在心性中就能獲得自我解脫,這是毫無疑問的。以上就是六種識聚自解脫的指授。認識了心識的真相以後,任何苦樂感受隻會增長你的智慧,不會帶來煩惱;隻會引導你解脫,而不會把你拉進輪回裏。你不需要再作觀察,可以直接進入本性的境界中。因為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的顯現與本體本來就是明空不二的境界。我們沒有認識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啟示或者自己沒有去修煉,始終都活在感覺的境界裏。在這個實修引導裏,能讓我們達到什麽樣的修行境界呢?第一,通過修持這個方法,自相續會獲得不同的感受和體會。所有的起心動念和對色聲香味觸法的感受變得如夢如幻。第二,對色聲香味觸法的感受不會再有強烈的欲望,執著越來越小。第三,能體會到六根的感受的確是空性的智慧,它並不是實實在在的。相對於沒有大圓滿基礎的修行人來說,有一定的聞思修學基礎、有信心和慈悲心的人體會會更深刻。對於這個方法,要好好地去體悟,如果能得到它的密意就是自己最大的福報了。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六慈成加參仁波切哎瑪火!諸善男子專心再來聽!汝等自心放鬆而安住,且觀彼為如何安住相,觀時本住覺性之中故,安住即是本空之覺性,諸位具緣心子當明了,住即自心莊嚴之指授。這三個竅訣是證悟空性、證悟大圓滿的唯一途徑。具緣的弟子們,再來專心地聽,反複地聽、反複地觀察,然後牢記在心裏。你們要鬆緊平衡、放鬆自然地安住,觀察能安住和所安住的心在哪裏。觀察的時候,可以了知心本來就安住在覺性當中,安住的心就是本體覺性。具緣的心子們應當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安住即為自心莊嚴的指授。細小的細菌隻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被看到,細微的妄念隻有在心越來越清淨的時候才能被發現。當你能發現自己非常細微的妄念時,說明你的境界已經進步了。在打坐中,當細微的念頭揮之不去的時候,就要通過祈禱上師,或者通過“啪的”來斷除紛雜的妄念。當你進入最原始、最初清淨的本性中,細微的妄念自然都會消失。在禪宗裏,有一種叫“棒喝”的方法,斷除妄念的意義是同樣的。觀察妄念如何生起相,觀之其於空明覺性外,
  30. 本來無有絲毫動搖故,散亂亦是本空之覺性,諸位具緣心子當明了,散為自心遊舞之指授。觀察妄念是怎樣產生的,當你用心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妄念在安住中,從來沒有離開過空明不二的覺性,散亂也沒有離開過覺性的本體,各位心子們應當明白,這就是散亂為自心幻化遊舞的指授。如果我們想去拉薩,一定會先查找去拉薩的地圖,了解各個景觀的大致情況,因為隻有之前對那裏有了印象,到達以後才會一眼認出它們。像這個例子一樣,如果我們對心性有了了解以後,有人為我們指示心性的時候才能立即認識。這也是直指心性的法義所在。一切妄念本來就沒有離開過心的本性,隻是我們沒有認識而已。如果不做觀察,散亂就是散亂;當我們認識妄念的時候,它們就是本性妙力的顯現。隻要去觀察妄念,它們當下就會消失在法界中。我們還漂泊在顯現的境界中,就是因為還沒有完全地認識法界。心子們,你們一定要記住它的道理。由於因緣福報不足,你們不能完全利用這個境界,但是你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錯,已經走在正確的證悟之道上了,這是千真萬確的,這是一個真正的證悟者用他的證悟境界在為我們作印證。散亂的本體就是我們的本性,是本性的顯現。譬如大海波濤多洶湧,大海之性稍許未動搖,心之安住思維或散亂,亦於覺空性中未動故,當知所住即是覺性中,當知所現即是覺性相,若許安住之心即是修,妄念生起散亂非為修,不識住散二者之隱過,住散覺三未融之征象。比如,無論大海上的波濤多麽洶湧澎湃,但是大海的本性沒有變化過。自心無論是在安住、思維或是散亂中,都沒有離開覺性的本體。應當知道,心安住是在覺性中,起心動念也不離覺性。如果認為隻有安住是修行,而散亂不是修行的話,這是沒有認識安住與散亂兩者本性的過患,是安住、散亂與覺性三者沒有相融的標誌。妄念的顯現,就像海麵上翻滾的波浪;心的本性,就像大海的不動本性。心無論在安住還是在散亂,都沒有離開過覺性。海浪出現在大海中,最後還會消失在大海的平靜中。如果認為安住是修行,而散亂不是修行,就是還有分別心存在,離開了本性,這是還沒有認識到本性的標誌。是故一切具緣聖心子,安住散亂皆為覺性故,此等之前心中雖已悟,住散覺三相融合一修,散亂安住無二之指授。所以,具緣的心子們,安住與散亂都是覺性的本體,這個道理我們雖然已經明白了,但是還要把安住、散亂和覺性三者融合在一起修持。這是散亂與安住自性不二的指授。從本體的角度來講,無論是散亂、愚癡還是安住,都是本性光明的智慧。我們想獲得究竟的解脫,不但要了解這個道理,還要按照這個竅訣實修。在沒有獲得究竟證悟之前,離不開為我們引導實相的善知識,更離不開自己的精進。這就是直指安住與散亂本體不二的教授。完整的頌詞十六哎瑪火!諸善男子專心再來聽!
  31. 汝等自心放鬆而安住,且觀彼為如何安住相,觀時本住覺性之中故,安住即是本空之覺性,諸位具緣心子當明了,住即自心莊嚴之指授。觀察妄念如何生起相,觀之其於空明覺性外,本來無有絲毫動搖故,散亂亦是本空之覺性,諸位具緣心子當明了,散為自心遊舞之指授。譬如大海波濤多洶湧,大海之性稍許未動搖,心之安住思維或散亂,亦於覺空性中未動故,當知所住即是覺性中,當知所現即是覺性相,若許安住之心即是修,妄念生起散亂非為修,不識住散二者之隱過,住散覺三未融之征象。是故一切具緣聖心子,安住散亂皆為覺性故,此等之前心中雖已悟,住散覺三相融合一修,散亂安住無二之指授。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七慈成加參仁波切哎瑪火!具緣獨子一般諸心子,汝等緩緩勿散用心聽,歌者舍世措珠讓卓我,美妙見歌但願銘於心。真是稀有難得!具緣的心子們,我唯一的孩子心不要散亂、慢慢地來聽舍世的瑜伽士我唱的美妙動聽的見歌,希望你們能把它清楚地銘記在心裏。夏嘎巴大師安慰弟子們說,不要著急,用心來聽法、用心去體會。用清淨的心來聽法,竅訣的加持就能融入你們的心裏,就像雪花落在雪地上,融成一片。抉擇諸法皆空成一味,對於輪回涅槃無取舍,息除執著親怨之迷亂,無有自他分別執著相,證悟諸法一味皆空性。通過觀察,抉擇一切萬法都是空性一體的本性
  32. 對於輪回與涅槃不作取舍,息除對親與怨的迷亂,沒有對自他的分別與執著,證悟一切法都是空性的見地。在究竟的意義上,輪回與涅槃沒有任何差別。當證悟到這個明空不二的境界時,對親人的貪執和對敵方的嗔恨心等墮入輪回的因緣全部都會消失,消失在法界。善念與惡念的本體就是法界的本體空性。自己與他人的分別,在本體光明的角度也是平等不二的。當我們認識到分別心的本體,分別也會消失在心的本體中。在清淨的本性之外,沒有一個獨立的法。此為概述廣說之精要,諸乘頂飾大圓滿之中,輪涅諸法本無基與根,本來成佛法身中一味。這是概括性地介紹它的精華要點,在一切乘法的頂乘大圓滿教法當中,認為輪回與涅槃等一切諸法本來就沒有實體,它們在法身界中一味一體。獲得證悟、即生成就的唯一途徑就是徹底認識本性。大圓滿的見解是九乘之頂的最高見解,通過修持竅訣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就像跨越廣闊浩瀚的大海,必須依靠一條大船。在證悟本性的境界中,輪涅一切諸法都是法身佛。法身佛就是同時具有大悲心和了悟萬事萬物的空性大智慧的圓滿境界。大圓滿中無佛亦無魔,大圓滿境無佛無眾生,大圓滿基無賢亦無劣,大圓滿道無遠無捷徑,大圓滿果無得與未得,大圓滿法無行與非行,大圓滿義無修與不修,此即大圓滿之見解王。在大圓滿的境界中,沒有佛與魔的分別、對境沒有佛與眾生的分別、本基沒有好與壞的差別、道沒有遠與近的差別、果位沒有得與不得的分別、大圓滿法沒有行與不行的分別,對於法義也沒有修與不修的分別。這就是大圓滿最殊勝的見解。在這個境界中,沒有佛與眾生的分別,一切都是清淨圓滿的。在佛菩薩境界中,能看到三界一切眾生的真相,所以他們能以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在大圓滿的本基中,沒有好與不好的分別、對於修道也沒有遠與近的分別、對於果位沒有得與不得的分別心。究竟的境界中沒有修與不修的分別,因為它不需要用分別意識去修證,本來就是圓滿的。它需要我們淨化內心來認識,是能自然赤裸出來的原始的本來麵目。這是大圓滿法中最殊勝、最究竟的見解。證悟如是大圓見解時,三門粗細妄念皆息盡,猶如羊毛之上水打濕,住於三門寂靜調柔中,生起樂明無念三昧定,未證此義漂泊輪回眾,如同慈母悲憫獨子般,頓生真實無偽大悲心,當知此亦大圓之勝見!當證悟到大圓滿的這種見解時,身語意三門當中的一切粗細妄念都會清淨。三門會變得寂靜調柔,就像羊毛被水打濕一般柔軟,並且能生起樂、明、無念的禪定覺受。這時,對於沒有證悟實相的輪回眾生會自然地生起悲憫心,如同慈愛的母親悲憫自己的孩子一樣,心中會頓時生起真實無偽的大悲心。應當知道,這也是大圓滿的殊勝見解。當證悟到這種殊勝見解時,所有的煩惱障和所知障全部會清淨,三門調柔寂靜。比如,一些修行好的人說話、走路、做事情完全不同,讓人感到溫暖、踏實、有吸引力。當內心逐漸清淨的時候,就會自然生起樂、明、無念的禪定覺受。這是修行境界提高的驗相,而且,對眾生也會自然地生起真實大悲心。慈悲與空性智慧同時圓滿就是大圓滿境界的標誌。若已抉擇諸法為空性,舍棄善法不畏惡法過,即是黑品空口魔之見,莫墮如此魔見是為貴,
  33. 此等即為大圓之指授。此等指授極為重要也。如果已經抉擇一切法是單空的本性而舍棄善法,也不畏懼惡法的過患,這就是魔的見解,千萬不要墮入這樣的魔見中。以上就是大圓滿的直指教授,這些教授非常重要。一些人經常聞思而不實修,認為一切都是空性的,沒有善也沒有惡,輪回和涅槃都不存在。這是忽視因果,墮入地獄的因緣。見解是我們最後要完成的結果和目標,而不是修持的道。藏地的大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在依止上師絨頓拉嘎的時候,上師對他說:“我這個殊勝的大圓滿法門,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具有宿緣的人不需要修持也能成佛。”結果,米拉日巴整天睡大覺,最後被上師趕走了。以前,藏地還有一個在家人,他經常聽關於空性、中觀的佛法。有一天,他突然拿起刀衝著一隻羊說:“我是空的,你是空的,刀也是空的。”然後,就把它給殺了。但是由於沒有真正地實修和理解法義,所以顛倒因果,成為了後人的笑柄。在密宗裏也有這樣一些人,沒有修行的境界,隻會說大話。聽過一些大圓滿的名詞以後,就開始到處說法,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沒有意義。還有些人知道一些大圓滿的名詞就拿來隨便開玩笑,罪業特別嚴重。如果墮入了斷空的見解中,就會認為行善法沒有功德、作惡也沒有罪業,這樣就會落入空口說見的偏道中,這完全是魔的知見。辨別自己有沒有落入偏道,就是要觀察自己是不是重視因果、是否自己在修證見解而不是光說給他人聽。這就是夏嘎巴大師從大圓滿的見解中印證弟子的見解,所以這些教授非常關鍵。外境世俗色聲諸顯現,然未證悟彼等即空性,自許修持見解於何稱?是故起初即應如是修,時而觀修祈禱上師尊,時而觀修鬆緊自然住,如此觀時心中生歡喜,諸法為空清明而起現,外在所現種種之境相,伸手欲觸亦念無所持。如果沒有證悟世俗一切外境中的顯現都是空性的見解,怎麽能說自己在修持見解呢?所以,首先應當這樣修持,有時候觀想上師、祈禱上師,有時候鬆緊平衡、自然安住。這樣觀想的時候,心中會生起歡喜。諸法為空性卻能清晰地顯現,對於外在的一切顯現,伸手想要接觸時,應當憶念一切都是無法抓住的空性本體。必須通過聞法了解諸法的本性,然後進入實修。如果連本性都不了解,就根本談不上在修行。怎麽來修呢?得到上師的竅訣和印證以後,通過智慧來觀察修,觀察外境的一切山河大地從何處來、何處去。然後,再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粗也好、細也好、散亂也好、平靜也好,它的本體都是空性大智慧,就是如來藏的光明境界。在實修當中,要以祈禱上師和觀察和安住交替修。祈禱上師在修行中非常重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地進入空性大智慧的狀態。有一次,在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示現病象的時候住進了醫院裏,不管怎樣打針、吃藥,上師都從來不解開自己的腰帶,一直以打坐的方式坐在床上。在深夜裏,常常能聽到喇嘛祈禱上師的聲音。以前,當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傳法的時候,弟子仲敦巴問:“為什麽藏地的成就者這麽少,而印度的成就者很多呢?”尊者說:“因為藏族人把上師當做凡夫,這樣怎麽獲得成就、怎麽能得到上師的加持呢?”所以在這裏,祈禱上師就是獲得成就、得到加持的緣起。當生起妄念的時候,有時候祈禱上師,有時候觀察妄念的來去、形狀、顏色,有時候調整自己的狀態、達到鬆緊平衡等,通過這些方法都可以令自心進入清淨的境界裏。也很容易生起歡喜心和廣大的慈悲心。當我們對空性的見解稍有了解以後,就開始靠近證悟了。因為自心一直不離開安住空性的對境中修持,所以執著實有的心也會慢慢消失。座下也會出現如
  34. 夢如幻、顯現皆空的感覺。有時,我們會認為自己的手可以穿過牆,這些感受都會出現。當觀察觸摸的感覺時,感覺也融入了空性中,觸不觸就沒有差別了。但是我們還沒有證悟,它隻是修行中出現的覺受。自己可以確定已經進入了大圓滿的境界、空性智慧的境界,心中會生起這樣的定解。確定此見即是正道見,所思之見定成穩固見,此時即得正見之定解,執亦不染安住無執中。自己可以確定這種見解就是正確之道的見解,它也會成為穩固的見解。這時,自己已經得到了正見的定解,不會被執著染汙而安住在沒有任何執著的境界中。經過長期的修持,內心對見解會越來越肯定,見解會越來越穩固,自己的境界也會更穩定。生起正見的標準是什麽?內心會生起慈悲心、對上師生起無比的信心、以及生起空性的覺受。當認識到空性的境界時,會生起具有覺知的確定,不會再猶豫、懷疑、不安。但是這時很容易執著自己的境界,覺得自己快要證悟了而興奮不已,這也是修行中最大的障礙。如果出現這樣強烈的執著,就應當在上師麵前印證境界、進一步求竅訣。所以,這時不被執著染濁、繼續安住在本性上很重要。若悟本性即使無修行,死時中陰生何恐怖相,亦知自顯空性本自色,故於本淨基中而成佛。如果證悟到本性,即使沒有任何修行,也能在死亡中陰顯現恐怖形象的時候認識一切都是自心的顯現、是本來空性的自相,在清淨的本基中認識而成佛。雖然由於上師的加持和自己的一些福報,當下認識了本性,後來自己也沒有堅持、沒有護持、沒有修持。但是以當下對本性確定的功德,在死亡中陰恐怖形象顯現的時候很可能幫助自己在本基中成佛。未悟覺性修持覺性義,如同始自初一即錯謬,直至十五之間皆為錯,未證世俗諸法無實有,妄言已證空性大妄語,是故最初如是指授時,常依上師足前於實相,抉擇確定糾正諸錯謬,是故有緣之子銘於心!如果當上師為自己介紹本性的時候,自己沒有證悟,那麽後麵的一切修行都會錯謬。如果從初一的時候就開始錯亂,後麵的日期也會隨著錯亂的。如果沒有證悟諸法為空性而說自己已經證悟空性了,就是大妄語。所以,最初上師為我們指授正見的時候,就要長時間依止上師抉擇見解,糾正所有的錯誤。有緣的弟子們,這些非常重要,你們要銘記心中!在藏傳佛法裏,大圓滿法是九乘最頂級的即生成就法門,也是聽聞解脫、見聞解脫的頓悟法門。過去已經出現了無數的虹光成就者,從法的角度來講是非常殊勝的。從弟子的角度來講,應該是有很大福報的人才可以遇到的。如果能聽到一句大圓滿法,都說明你跟大圓滿法有甚深的因緣。如果沒有人給你講大圓滿法、為你印證見解、你自己也不明白而糊裏糊塗地修法,或者上師已經為你直指了本性的境界而你自己還沒有證悟,那麽你的一切修行都是錯誤的。有些人不依止導師,喜歡自己看書、自己修,自己覺得“應該是這樣的”,精進地修持自己的見解,結果都是為輪回打基礎。如果從初一的時候日期就是錯亂的,那麽一直到十五也都是錯亂的。所以如理如法地修行特別重要,並且不斷地將自己證悟的境界、覺受、見解等匯報給上師,在上師麵前求印證。夏嘎巴大師、喇嘛仁波切或者法王如意寶等這些偉大的成就者都是在自己的根本上師座下證悟的,我們不可能比他們的根機還要好,所以更有必要認真地依止上師修行了。我們在沒有證悟大空性之前,不能離開上師。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見一見上師,匯報一下自己的修法和感受。究竟的證悟竅訣隻有證悟者的手裏才有,不是依靠自己的分別心,所以一定要珍惜與上師在一起的機會。完整的頌詞十七
  35. 哎瑪火!具緣獨子一般諸心子,汝等緩緩勿散用心聽,歌者舍世措珠讓卓我,美妙見歌但願銘於心。抉擇諸法皆空成一味,對於輪回涅槃無取舍,息除執著親怨之迷亂,無有自他分別執著相,證悟諸法一味皆空性。此為概述廣說之精要,諸乘頂飾大圓滿之中,輪涅諸法本無基與根,本來成佛法身中一味。大圓滿中無佛亦無魔,大圓滿境無佛無眾生,大圓滿基無賢亦無劣,大圓滿道無遠無捷徑,大圓滿果無得與未得,大圓滿法無行與非行,大圓滿義無修與不修,此即大圓滿之見解王。證悟如是大圓見解時,三門粗細妄念皆息盡,猶如羊毛之上水打濕,住於三門寂靜調柔中,生起樂明無念三昧定,未證此義漂泊輪回眾,如同慈母悲憫獨子般,頓生真實無偽大悲心,當知此亦大圓之勝見!若已抉擇諸法為空性,舍棄善法不畏惡法過,即是黑品空口魔之見,莫墮如此魔見是為貴,此等即為大圓之指授。此等指授極為重要也。
  36. 外境世俗色聲諸顯現,然未證悟彼等即空性,自許修持見解於何稱?是故起初即應如是修,時而觀修祈禱上師尊,時而觀修鬆緊自然住,如此觀時心中生歡喜,諸法為空清明而起現,外在所現種種之境相,伸手欲觸亦念無所持。確定此見即是正道見,所思之見定成穩固見,此時即得正見之定解,執亦不染安住無執中。若悟本性即使無修行,死時中陰生何恐怖相,亦知自顯空性本自色,故於本淨基中而成佛。未悟覺性修持覺性義,如同始自初一即錯謬,直至十五之間皆為錯,未證世俗諸法無實有,妄言已證空性大妄語,是故最初如是指授時,常依上師足前於實相,抉擇確定糾正諸錯謬,是故有緣之子銘於心!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八哎瑪火!具緣諸善男子請諦聽!通達如是見解之實相,徹底遠離令生貪嗔境,獨居林間山中清靜地,舍棄身之勤作住瑜伽,斷除語之所言修止語,心如虛空超離所思境,真是稀有難得!各位具緣的心子,來聆聽這個即生成就的頓悟法門。通達了這種真實見解的實相以後,就要徹底遠離容易令自己產生貪心或嗔心的對境,獨自居住在沒有外界幹擾的山林靜地實修。身體舍棄一切所做的俗務,安住而坐;口中不講俗語,放下一切所言修止語;安住在超越思維、意識的層麵,
  37. 猶如虛空一般的境界中。心不要內收或外散,在鬆緊平衡的狀態中聽法,感悟心的本性。當通達了本性的光明後,你會感覺到除了本性以外,沒有另一個外在的存在,也沒有煩惱的存在,一切萬法都是本性的妙力顯現,本性與萬法就像太陽和陽光,一味一體。這時,要遠離娛樂、購物等一切會令自己產生貪心或嗔心的環境,獨自坐在佛堂、陽台、公園裏或者任何安靜的地方修法,護持本性,還要盡量親近上師身邊修法。如果沒有這樣的修行環境,你的心很容易被極具誘惑力的外境所轉,很容易忘記本性的光明。放下身體的所有活動,放棄沒有意義的閑言,心遠離意識的造作,唯一要做的就是護持本性。在沒有認識本性之前,要靠身口意來積累福報資糧,一旦當你在金剛上師麵前認識了如虛空般的本性以後,就不要再懷疑、猶豫和分別,全然地安住其中。無散無住性中而放鬆,心中無有所依即見解,安住無有所修之性中,當獲無有所得大圓果。不依任何所緣而修的對境,在沒有散亂與安住之差別的平等本性中放鬆地安住,這叫做“見解”。本來沒有所修的法或所護持的境界,也沒有一個能得到的果,安住在這種無修的大修中去獲得究竟的大圓滿果位。安住本性的時候,沒有安住與不安住的分別,本來就在自然的安住中,本來就在護持中。一切眾生的心本身就具有自性的光明,隻是還沒有被發現。心能了知到光明始終沒有變化過,而妄念、煩惱隻是隨著外境的顯現偶而產生的,並不是心的本性。當你認識了虛空般的本性,心會無有所求,不存在對與錯、修與不修的對立概念,因為當下赤裸出來的就是本來圓滿的究竟果位。於是安住於此見解時,勿思住於如此覺性界,勿思墮入昏沉掉舉中,不為妄念之網所束縛,無有所緣通徹明淨性,於此境中鬆坦自然住。那麽,安住在見解當中的時候,不要去想“現在安住在這樣的覺性中”或者“現在落入昏沉或掉舉中了”,不能被妄想分別的網所束縛,自然安住在遠離所緣對境的明淨本性中。安住時,不要再去分別“這是不是覺性?”、“這是不是昏沉?”、“妄念會不會來?”、“這是法身還是阿賴耶識?”等等,不要被任何妄念束縛自己的境界,當下就是本性。如果再去辨別自己的境界,當下已經離開本性了。當認識本性的時候,束縛的繩子已經被剪斷,徹底離開輪回了。大圓滿修法的主要目的是當下解脫一切妄念的束縛,妄念解脫了,我們就解脫了。但是,當下解脫和永遠解脫還有所不同,從當下解脫開始慢慢體會,經過持續地護持,最後才能實現永久的解脫。如果當下獲得解脫而不繼續護持,第二個當下的輪回又會出現。因此,要放下心中的疑惑,從每一個當下開始修持,疑惑自然會徹底消失。在通徹的本性中,輪涅本是不二的,沒有“能”與“所”的分別,也沒有“內”與“外”的差別。當妄念出現的時候,觀察妄念的來去,然後會恢複光明、無分別的境界,妄念再次出現的時候,再去觀察它,又會回到光明的境界。這樣不間斷地修持,用即生成就的頓悟法門去對治無始以來的習氣,成佛便指日可待了。意念之法不見離思義,依造作法不至無作地,若欲了悟離意無作義,不染造作赤裸覺中住。用意識去思維,永遠見不到超越意識的真諦,刻意地造作、修飾永遠達不到遠離矯飾的彼岸。如果想要了達超越意識、遠離造作的真義,就不能去刻意造作,安住在赤裸裸的覺性中。在自然的本性中,一切改造都是多餘的,庸俗的意
  38. 識永遠體會不到心的本性。假如把冰放進水裏,剛開始冰還是冰,但是融化以後就會和水融為一體。如妄念出現時,安住不動,它很快會融入法界,消失無跡,業力的循環和延續會當下終止。每個人的成就速度不同,就是取決於他們護持的深度。持續護持這種狀態,在此基礎上接受上師的加持和灌頂,也能加快成就的速度。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的頓悟法門了離諸二取即為最勝見,無有取舍即為最勝修,遠離勤作即為最勝行,無求本位即為最勝果。遠離一切二取分別見是最殊勝的見解,沒有任何執取或舍棄是最殊勝的修行,不加造作是最殊勝的行為,沒有所求、本位自圓是最殊勝的果位。當我們觀察心的來去時,能所二取的分別心自然會消融在法界中,這時就是覺醒的智慧。體會到本性之後,還需要長期護持,想把鐵棒磨成針,需要堅持的精神。護持本性也需要不斷熏習,不能跟著各種感覺走,因為當你去抓感覺的時候,已經忘記本性了。眾生容易被感覺束縛,越執著那種感覺,心就被束縛得越緊,抓不住感覺的時候,勉強、苛求、痛苦。這些感覺原本就不存在,追求“感覺”隻會作繭自縛。特別是遇到對境的時候,要安住在實修的境界中去感悟法義,反複深入、加強自己的修行,感覺對我們的控製力才會慢慢減弱、最後消失。最高、最究竟的見解是遠離二取分別念和對立心產生的感覺。沒有舍棄輪回和追求涅槃的分別,這是最究竟的修持。超越分別對立心,遠離所有的造作行為與意識的追求是最究竟的行為。這種境界是在認識本性、修行穩定以後才能體會的。一切福報資糧、功德、懺悔,都是指護持本性,見修行果都在其中圓滿。我們偶爾也能認識本性,但是由於無始以來的習氣所染,認識的境界很快會消失,無法穩定,所以需要依止上師,按照上師傳的竅訣和次第引導長期修行。九乘之巔的法門大圓滿法就是指心的本性,就是上師印證的本性,認識了就不要再懷疑,一生都要護持。觀而不見當棄尋覓見,修而不得當舍依緣念,行而不成當斷幻相執,覓而不得當放得果願。無論如何觀察也見不到實相,故而放棄尋覓見解的希望;如何修持也找不到任何所修的法,故而舍棄所依靠的對境;如何行持也不會有所成就,故而斷除對幻相的執著;如何追求都了無所得,故而放棄得果的希望。無論你如何觀察妄念,都好似在天空中尋找鳥跡,妄念本為空性,在觀察的當下沒有任何所見,自然地安住在當下的本性上,這時的境界就是“見”。原始的本性是通過修持上師的竅訣而恢複的,並非修出來的另一個境界。所以,沒有一個所修的對境,沒有任何分別,安住本性中的時候,一切分別對境自然消失,這就是“修”。意識造作出來的全部都是虛幻不實的,跟隨妄念去想,永遠想不完。如果你追求的是世間的人天福報,可以通過持戒行善做到,但是獲得即生成就的唯一方法隻有“認識本性”。因為認識本性的一刹那,所有的無明分別和執著,所有粗細妄念都會中斷,這時候就是真正的修行狀態了。當自心的寶貝失而複得的時候,就已經達到最高的果位,所以,究竟圓滿的果位不是意識追求而得到的。在這裏,其實是從見、修、行、果,不同的角度解釋一個境界——本性的境界。也可以說,本性中本來已經圓滿了見修行果的一切功德。此時於此放鬆無改念,勿生偏袒執著亦勿染,此時覺性無實亦光明,此見即為諸見之頂嚴;
  39. 不要以偏袒和執著染汙此時自然無造作的心,當下是無實而光明的覺性,這正是最高的見解。認識本性後,就無需再分別空與明、這時的心屬於第幾識等,不追逐過去或設想未來,安住當下。妄念再次出現的時候,通過修“覓心法”認識本性,護持、延續這個境界,本性就能漸漸赤裸。在護持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淨與不淨、苦與樂等覺受,像夏天的花一樣爭奇鬥豔。輪回的痛苦來源於感覺,如果將大圓滿修法建立在感覺上,就與世俗煩惱別無二致。六識都是建立在心的感覺上,感覺雖有,但不應把它看做真實。應知一切感覺如幻相,不要被感覺拉進輪回裏,繼續護持,感覺會自然消失在我們的智慧心中。此時,煩惱就成了提升境界的墊腳石。感覺是無始以來的習慣,是內心延續的執著,感覺消失,痛苦就會消失。緊抓感覺,分別心就會增加,煩惱沉重,欲求樂、不欲苦,苦與樂的因混在一起,果也混在一起,輪回就產生了。妄念不斷就是輪回,好的感覺後麵還有壞的感覺。堅持很可貴,修行的確是內心的功夫,如果感覺很吃力,說明自己的出離心和慈悲心不夠大,不想解脫。如果行善的同時做惡業,把苦與樂的因混淆,痛苦就會像海浪一樣不斷襲來。我們心中有苦也有樂,是過去的善業和惡業參雜在一起。當念頭剛出現的時候,觀察並改變它很容易,如果不斷重複讓它形成強大的業力時,就會變成行為。這時,隻有修行深厚的人才能護持境界,如如安住。砍斷一顆小樹苗很容易,要砍倒一顆蒼天大樹就很費力了。心沒有實體,沒有外形,但是它的光明本性存在。眼能見色,耳能聞聲……在所有心識的背後有一個能了知萬法的光明智慧,這就是本性。意識是不斷生滅變化的,本性的光明如天空、太陽一樣恒時存在。細微的意識背後,有一個洞知一切的光明心,就是能認識夢境的光明心,它就是本性。認識本性之後不能再思維當下的狀態,否則又會回到意識分別裏。當下此心的本性,就是九乘之巔的最高境界,通過認真修竅訣就能悟到。當死亡來臨,身體與靈魂分離的階段,始終能安住不動,就能證悟空性,不會再迷失於輪回。這就是最究竟、虹光成就的竅訣。見要當觀空明無執性,修要護持無執自解脫,行要鬆坦安住六識聚,果要息止希求與畏懼。見解的精要是觀修空明無執的本性;修行的精要是護持無執自解脫的境界;行為的精要是鬆坦安住六識的本性中;果位的精要是斷除了所有追求和畏懼。如果能護持這個廣大無執的境界,粗細妄念都會自然解脫,不用刻意地壓製、轉變或降伏,因為妄念存在的地方解脫也在。在無記或者迷惑的狀態中,還有細微的妄念在延續,而認識本性的當下就能完全終止無明。修行中的妄念與平時的妄念不同,過去的妄念會延續,同時積累惡業;修行中的妄念生起,能立即獲得解脫。這是輪回與解脫的不同過程。六識感受或者六根的對境出現時,保持鬆坦自然的心,讓它自然消融在本性中。眼見美景,耳聞妙音,身感舒適,覺受愉悅……,當好壞的覺受出現時,執著已經產生,煩惱和痛苦會隨之而來。所以,究竟的果位是沒有希求、畏懼,徹底遠離苦樂分別的極樂境界。“見要”是本性境界,“修要”是護持境界,“行要”是遠離分別,“果要”是始終安住在不變的境界中。不執諸邊見之最勝王,不依諸緣修之最勝王,不作取舍行之最勝王,遠離希懼果之最勝王。沒有任何偏袒執著,是最殊勝的見解;遠離能所二取分別,是最殊勝的修行;息止貪嗔,不作取舍,是最殊勝的行為;沒有任何希求與畏懼,是最殊勝的果位。護持本性是懺悔、積累資糧,一切功德的來源,所
  40. 有境界都在其中,究竟的境界像皇帝一樣至高無上。如果護持的境界足夠穩定,夢中也不被煩惱束縛,能獲得光明境界。無見舍棄見解之所依,無修隨顯隨之怡然舍,無行遠離破立與取舍,無得放棄得果之希望。已達到無見的境界,故舍棄一切以對立心而樹立的見解;已達到無修的境界,故不跟隨任何顯現而加以對治;已達到無行的境界,故而沒有破除他見而立自見或者是非取舍的必要;已達到無得的境界,故而不懷獲得果位的希求。安住的時候,如果還有這些造作調整的行為和對於果位的希求、內心還有需要,就證明意念和分別依舊存在,沒有真正認識本性。初步修行時,需要依靠意識修出離心、菩提心、行持善法,但是這些都是修行的過程,然而過程不是結果。最後所有的意識都會融入到覺性法界中,這才是最究竟的法。無論如何顯現勿執著,無有即此勿作破與立,無有所緣勿妄而偏袒,本來清淨本覺自明了。無論顯現如何,都不去執著;沒有“此即是境界”等執著,故不作破除和安立;沒有所緣對境,故不要偏袒分別,即是本來清淨、本自光明的本覺。一切顯現都是本性的自然顯現,它不會自己做惡業,也不會形成串習。安住在本性中,惡業就不會自動循環。假如你隨之執著、分別,麵臨的將是無盡的輪回。解脫的經曆,是指中斷內心的欲望,讓智慧現前,然後進入修行。那麽,如何體悟心的本性呢?就要通過以下三個竅訣,也是三個證悟的密碼,它已經包含了所有的法義。第一,當妄念生起來的時候,立即看它,觀察它的來去,當找不到心的來去時,所找的心和能找的心都會消失在法界中,這時的清明境界就是本性。第二,當前一個妄念消失之後,第二個妄念生起之前,中間有一個清明的狀態,抓住這個空隙安住並且延長它。第三,當妄念生起的當下,安住在妄念的本性中。我們的心是本來清淨、光明的覺性,如果遺忘了心的本性,就會迷失輪回的出路。心境超越意識無所見,自性本自遠離無所修,自我解脫離邊無所行,超越勤作耽執無有果。本性是超越意識的心境,故沒有所見的境界;它遠離有漏的戲論自性,故沒有所修的境界;本來自我解脫不執諸邊,故沒有所行持的法;本性超越刻意造作與執著,故沒有所得的果位。心的本性超越一切細微的意識分別、能所對立,用希求心無法見到,隻有通過實修竅訣才能體會。本體本自空性無舍得,自性空明無二勤作息,諸法無有寂滅無偏袒,無論如何起現亦勿執!本體本為空性,故沒有可以舍棄或得到的心;心之自性空明無別,故而息止一切辛勤造作;諸法顯現不滅,故沒有偏袒實執;無論心念如何顯現都不要攀緣執著!心的本體是智慧空性,不能理解為“斷空”的境界。當找不到妄念的時候,就認為“一切都是空的”而舍棄善法、不害怕惡業的過患,夏嘎巴大師說,這是魔的見解。諸法本體是光明清淨的壇城,遠離一切戲論,具有圓滿的慈悲和智慧的境界就是心的光明,是智悲雙運的大圓滿境界。不要執著任何顯現,安住在本性的光明中。不管遇到任何感官的對境、六根識產生的時候,把心安住在那個心識的本體中,它就會像雪花融入大海中一般地消失。這就是大圓滿法的實修引導。這是內心
  41. 的功夫,而且前行的基礎很重要。如果對上師沒有信心,對眾生沒有慈悲心,也沒有前行的基礎,最後很容易墮入斷空的境界中,走入偏道。所以,要依止金剛上師,依教奉行,精進修行,對治自己的懈怠和懶惰,鑽出分別、貪執的幻化網。瑜伽意如空中之鳥跡,過往行跡消失不見般,意念瞬息壞滅亦無見,莫追其蹤勿執成相續;瑜伽行者的心智如同天空中的鳥跡,找不到它飛過的痕跡;過去的心念也無法找到,因此不要不停地追隨、使它一直延續。我們無法找到鳥在天空中飛過的痕跡,就像無法找到心從哪裏來?消失在哪裏?這個比喻是在描述妄念的本體。安住在光明的境界中觀察,妄念匆匆而過,找不到實有存在的妄念,而我們所“感覺”到的妄念隻是一種“習慣”。如同未來鳥跡無實有,未來意念如是莫相迎,猶如此時鳥跡無形色,此刻庸俗之念亦如是,如雲莫以對治染汙之。不要迎接未來的心念,如同未來的鳥跡還沒有出現,沒有真實的存在;鳥正在飛過的痕跡沒有顏色和形狀,同樣,當下生起的念頭會自然消失,應當安住在這個念頭的本性中,不要以對治和造作去染汙光明的心性。無論如何起現莫執取,此即究竟精髓轉道用,一切顯現如何若不執,煩惱自逝即成大智慧。無論出現任何念頭,都不要執著,護持在本性的境界中,這就是將妄念轉為道用最究竟的精髓;如果不執著任何顯現,煩惱就會自然解脫,這是圓滿的大智慧。不要被任何分別、妄念束縛,從每一個當下開始安住本性,雖然有時會出現各種好與壞的覺受,各種情緒、煩惱,但是都無法動搖本性的智慧。解脫建立在“認識”之上,一念認識煩惱的本體,煩惱就轉為智慧。有大智慧的人,對世界的理解和價值觀都是超越性的。愛因斯坦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擁有多少名與利,而在於他能奉獻多少,承擔多少,通過他的力量幫助多少人成功。一位上師的修行和證悟的價值在於能令多少弟子證悟,令多少無明的眾生解脫。如果為了一點感情、金錢和名利,就把最重要的修行和解脫丟到一邊,這不是一個智者應有的行為。在成為一個真正的閉關舍事者之前,盡力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用自己的智慧和文化幫助眾生。縮小自我,擴展慈悲心,在菩提心的訓練中磨掉自己的自私、傲慢和嫉妒,調整為最純淨的動機,不斷地積累福報。無生離思本來解脫見,當知若勤觀之無所見;自然放鬆而住本位修,當知若勤修之無所修;無有取舍二執幻化行,當知若勤行之無所行;無有希懼果位之自性,當知若勤求之無所得。弟子應知,無生的本性已經超越意識與思維的範疇,這是本來解脫的見解,如果用意識觀察而尋覓一個見解是不可得的。自然放鬆地安住在本性中是最究竟的修行,如果有意對治、調整的修行是不可得的。本來沒有能作取舍的幻化行為,如果精勤造作也沒有所作的行為。對於本來沒有希求與畏懼的圓滿果位,如果努力追求,它也是不可得的。不要用意識分別觀察或尋找,通過修持竅訣所認識到的明空不二的境界才是“見”。鬆緊平衡地安住在妄念生起的當下,不分別善念或是惡念,它就會自然消失在本性中,這即是“修”。這裏講的
  42. “修”還有思維意識的參與,因為我們還處於行道中,尚未圓滿證悟,不能舍棄行道的方便。下座時,將一切內外顯現觀為如幻如夢,但是不能忘失正念,如果妄念顯現時不以正念對治,就會落入輪回道。將行道與證果區分清楚很重要的。圓滿的果位是我們本來具有的功德,不是修出來或求來的另一個果,通過積累資糧,消盡業障,佛果的功德自然會圓滿呈現。在蓮師的授記中說過,以聽聞大圓滿法的功德,未來將會成為彌勒佛出世時首先成佛的弟子。成就者乘願力而來,我們是跟隨業力而來,但是成佛的過程沒有差別。若具備精進和勇氣,輪回將很快結束。當自己的精進和上師的加持兩者因緣和合的時候,則能在短暫的人生中獲得成就。遠離三時根本此心性,不修亦能現前心安樂,初始至終自性清淨法,本解普解無勤真稀奇!心性超越三時的變化,不修就能現前,這實在令人心安穩。心性始終都是自性清淨的法,也是本來解脫、普遍解脫的法,沒有任何辛勤造作,真是稀奇!無作鬆坦庸俗此心識,諸佛密意離邊廣袤界,以此精勤觀察而修持,不見心性原始之實相,不思不察平常之法性,無有修與不修散不散,不修放鬆諸念悉解脫,解脫未解本來無二義,若知實相無勤心安樂。這個沒有造作、自然的平凡心,即是諸佛菩薩無邊廣大的密意境界,若以意識精勤觀察而修持,則無法見到本來的實相。這個自然的法性超越思維和觀察,也沒有修與不修、散亂與不散亂的區別,無修自然之中即得諸解脫。本性中本來就不存在解脫或不解脫,如若能認識實相則無需徒勞,內心自然能得自在安樂。當下這個心的本性光明,廣闊、智慧、慈悲的境界,就是三世諸佛菩薩的密意刹土,超越時間、空間、意識,以及一切貪執。如果認識到真實的實相,內心定會獲得無比安樂與自在。欲念分別若縛無念性,起現妄念辛勤散十方,若能鬆緩休息安住於,無有來去光明覺性中,穩固安住不動如大山。諸位心子當知悖行法,雖然所修不緣塵許法,正念所持勿散極為貴!若被追求無念的妄念束縛,心就會隨之散亂而產生無數妄念,若能自然鬆坦地安住在本無來去的光明覺性中,便會猶如大山一般如如不動。心子們,要記住這樣的誤區,雖然不依任何所緣的對境而修持,但是不忘以正念護持非常重要!修與不修、解脫與不解脫隻是一個心的概念,是意識的造作,這些概念在本性當中都是平等的,分別和執著是永遠見不到心的本性的實相。自然安住在光明的本性中,所有與自己有緣的眾生都會獲得證悟,這是指最後證悟的境界。隻要你努力去修,有一天就能達到。雖然我們了知到究竟的境界是無修、無分別的自然狀態,但是現在依然要以意識作為修行的工具,以正知正念護持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頌詞講的是認識本性的方法:先修持出離心,然後發菩提心,接下來祈禱上師,通過四灌頂的方式,觀想三世十方諸佛菩薩化作光融入到普賢王如來,普賢王如來又化光融入到根本上師,最後根本上師化作無量光芒從自己的梵穴融入到心中。此時,三世十方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八萬四千個法門,都融入到自心當中,隨即安住在明空不二的境界裏。在安住的時候,可能還會妄念紛飛,當妄念生起時,觀察它的來去,在觀察的同時,會進入一種無法表達的清明狀態,這是本來具有的、了知一切萬法的光明智慧。太陽升起的時候,自然會照亮整個世界,這是它本有的能力。當我們認識本性的時候,自然具有了知一切萬法的大智慧,它的功德永遠不會改
  43. 變或消失。護持在這個狀態中禪修,即是印證見解、修持竅訣的基礎。完整的頌詞十八哎瑪火!具緣諸善男子請諦聽!通達如是見解之實相,徹底遠離令生貪嗔境,獨居林間山中清靜地,舍棄身之勤作住瑜伽,斷除語之所言修止語,心如虛空超離所思境,無散無住性中而放鬆,心中無有所依即見解,安住無有所修之性中,當獲無有所得大圓果。於是安住於此見解時,勿思住於如此覺性界,勿思墮入昏沉掉舉中,不為妄念之網所束縛,無有所緣通徹明淨性,於此境中鬆坦自然住。意念之法不見離思義,依造作法不至無作地,若欲了悟離意無作義,不染造作赤裸覺中住。離諸二取即為最勝見,無有取舍即為最勝修,遠離勤作即為最勝行,無求本位即為最勝果。觀而不見當棄尋覓見,修而不得當舍依緣念,行而不成當斷幻相執,覓而不得當放得果願。此時於此放鬆無改念,勿生偏袒執著亦勿染,此時覺性無實亦光明,此見即為諸見之頂嚴;
  44. 緣依普遍遠離諸心念,此修即為諸修之頂嚴;無改無執輕鬆而安住,此行即為諸行之頂嚴;無需尋求本來任運成,此果即為諸果之頂嚴。見要當觀空明無執性,修要護持無執自解脫,行要鬆坦安住六識聚,果要息止希求與畏懼。不執諸邊見之最勝王,不依諸緣修之最勝王,不作取舍行之最勝王,遠離希懼果之最勝王。無見舍棄見解之所依,無修隨顯隨之怡然舍,無行遠離破立與取舍,無得放棄得果之希望。無論如何顯現勿執著,無有即此勿作破與立,無有所緣勿妄而偏袒,本來清淨本覺自明了。心境超越意識無所見,自性本自遠離無所修,自我解脫離邊無所行,超越勤作耽執無有果。本體本自空性無舍得,自性空明無二勤作息,諸法無有寂滅無偏袒,無論如何起現亦勿執!瑜伽意如空中之鳥跡,過往行跡消失不見般,意念瞬息壞滅亦無見,莫追其蹤勿執成相續;如同未來鳥跡無實有,未來意念如是莫相迎,猶如此時鳥跡無形色,此刻庸俗之念亦如是,如雲莫以對治染汙之。無論如何起現莫執取,此即究竟精髓轉道用,一切顯現如何若不執,煩惱自逝即成大智慧。無生離思本來解脫見,
  45. 當知若勤觀之無所見;自然放鬆而住本位修,當知若勤修之無所修;無有取舍二執幻化行,當知若勤行之無所行;無有希懼果位之自性,當知若勤求之無所得。遠離三時根本此心性,不修亦能現前心安樂,初始至終自性清淨法,本解普解無勤真稀奇!無作鬆坦庸俗此心識,諸佛密意離邊廣袤界,以此精勤觀察而修持,不見心性原始之實相,不思不察平常之法性,無有修與不修散不散,不修放鬆諸念悉解脫,解脫未解本來無二義,若知實相無勤心安樂。欲念分別若縛無念性,起現妄念辛勤散十方,若能鬆緩休息安住於,無有來去光明覺性中,穩固安住不動如大山。諸位心子當知悖行法,雖然所修不緣塵許法,正念所持勿散極為貴!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十九(一)哎瑪火!諸位具緣心子來聆聽!外境無顯空性之本色,如同水月本空無需淨;內心意念自滅無痕跡,不需辛勞精勤對治彼。這樣稀有難得的法,心子們快來聽!外境本無真實性,都是空性的顯現,像水中月影本為空性,不需要清淨它。內心的意念都會自然消失,無需刻意對治。一切萬法的本體為空性,是我們無始劫來的執著形成了外界的物質。對於證悟者來說,外境不會障礙他的境界,因為他已經獲得究竟實相的空性大智慧。不需要調整或清淨外境,因為它本身都是空性智慧清淨圓滿的壇城,隻有通過修行才會獲得那樣的境界。以智慧觀察可知,一切萬法能清楚地顯現,本體為空性,好像映在水裏的月亮,看得到卻摸不到。用科學領域的研究分析可以證明物質的空性,但心念的空性隻有佛教中有合理的解釋。了悟心念的空性時,不再作意對治妄念而安住在它的本性中,一切心念都會不留痕跡地消失。當你離開了竅訣的加持,又會以原來的習氣理解萬法,掉進實執的深淵裏,把痛苦和感覺看作真實存在的。如果以正確的方法切實修行,不需要經曆很多障礙與痛苦就能成就。米拉日巴尊者正是因為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依教奉行,才圓滿了一切資糧而成佛。所有的問題和煩惱來自內心,為何在外境或書中找答案而不觀察自心呢?
  46. 境心本來解脫悠然智,取舍希懼於何不增益,覺性通徹赤裸於此性,勿穿心念伺察戲論衣,怡然自在悠悠無跡中,鬆坦安住無偏大平等。心與外境都是本來解脫的自然智慧,不成立取舍、希求與畏懼的分別,不要以伺察意識去觀察清淨赤裸的覺性,不跟隨任何分別念,自然安住在沒有偏袒的大平等境界中。安住在當下妄念的本體中,赤裸出來的就是廣大、清明的覺性。它像電腦的屏幕一樣,可以顯示各種文字和圖片,最終這些顯現還會消失在屏幕上。而我們過於注意上麵的內容而忘記了屏幕本身,隻會跟隨其中的顯現或喜或悲,但是屏幕對於本身的一切顯現是平等的。要用意識的衣服遮蓋本性的光明,心的本性如同水晶,蓋上一塊紅布,它就會變成紅色;蓋上一塊藍布,它又會變成藍色。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透明的,它不是煩惱的本性,應該往內看自心,不要向外尋找。完整的頌詞十九哎瑪火!諸位具緣心子來聆聽!外境無顯空性之本色,如同水月本空無需淨;內心意念自滅無痕跡,不需辛勞精勤對治彼境心本來解脫悠然智,取舍希懼於何不增益覺性通徹赤裸於此性,勿穿心念伺察戲論衣怡然自在悠悠無跡中,鬆坦安住無偏大平等。於此之中起現何念想,無偏自然覺性自相現,知性釋然不隨而尋跡,境心迷惑蒙昧清非清,影影綽綽法性之形色,淡然置之住其本性中,即達普賢密意大界中。此謂大圓滿之本解脫,任運自我解脫瑜伽士,未臨然已抵達真佛地,未修然已證得任運果,雖似未舍煩惱已自淨,等同聖尊上師之密意,追隨前輩繼承諸事業。諸位心子當知此要點,仰仗老父法王之大恩,舍世者我任成密意中,六聚自我解脫今已達。然而有者不明此法要,一切本來受持再持受,本來解脫之性再解脫,本來安住之性再安住,本來修持之性再修持,本來觀察之性再觀察,本來行持之性再行持。聲稱寄望伺察見解者,聞亦徒勞聽亦生分別,證亦膽識觀亦意造作,伺亦二取修亦輪回法。意念觀察法性之行者,定與大圓心髓無有緣,無需造作作之亦不得,超越作與不作之計故,無修超越觀修修亦敗,無見超越所見能見誰?無尋超越所尋尋不見,如是於此覺性通徹中,雖宣充耳不聞此行者,與大圓滿無緣誠可笑!無論見何亦是本淨界,密意所現本無輪與涅,如是密意吟唱為道歌,三世諸佛無疑定歡喜。然於外在錯亂之境相,若說放任安置於本地,豈非亦成錯亂之性相,庸俗凡夫執我即錯亂,行者知其無基為空性,不改不染亦不作取舍,自然安住無執無錯謬;若問此處是否有歧途,此處錯謬歧途皆無有,若有貪欲執著有歧途,於諸顯現若不生貪執,豈會墮入錯亂迷途中;然而覺性起現境相時,於諸顯現視為分別性,於此見中觀修非所欲,此時覺性通徹極清明,於此赤裸分中恒護持;於此無有現收覺性中,安住之時住分無分別,此亦非為觀修之正行,此時清淨通徹極明了,護持於此光明之明分;不知此要顯住視為二,若許此即觀修之本性,當知已成錯謬諸心子。僅持住分如同禪天定,僅持現分分別庸俗道,如是觀修則不得佛果;總之無論何時覺性分,清澈赤裸如同水晶球,未達如是境界護清明;若達彼界與其永不離,直斷見解之要覺性者,赤裸而現護持清明中,故謂唯一此見最為要,此即百種關要之最勝,故眾具緣心子當明知!
  47. 頌詞十九(二)於此之中起現何念想,無偏自然覺性自相現,知性釋然不隨而尋跡,境心迷惑蒙昧清非清,影影綽綽法性之形色,淡然置之住其本性中,即達普賢密意大界中。此時所起現的任何念頭,都是無偏袒的自然覺性的自相顯現,已了知它的本體而不跟隨,認識到境與心迷糊不清的狀態也不過是法性的形相,淡然視之安住其本體中,這就是普賢王如來的密意境界。妄念的生滅是它的自然規律,知道這個規律不等於解脫。比如,第一個妄念生起時不去對治,接著第二個念頭會生起,這時第一個念頭已經消失,這叫妄念的規律。如果這就是解脫,那麽一切眾生早已成佛了。我們的問題在於總是不斷分析和重複它,最後形成了情緒和煩惱。如果安住在本性中,心態會非常平和,任何妄念出現都不會形成沉重的煩惱或強烈的情緒,令身心感到不安。所以,不能把妄念的規律當做解脫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這裏講的也是普賢王如來的密意刹土,最深密的解脫境界。雖然我們還無法很快證悟,但是了解和體會這種殊勝的境界,這對我們的修行非常有幫助。此謂大圓滿之本解脫,任運自我解脫瑜伽士,未臨然已抵達真佛地,未修然已證得任運果,雖似未舍煩惱已自淨,等同聖尊上師之密意,追隨前輩繼承諸事業。這是大圓滿本來解脫的竅訣,也是任運自解脫的瑜伽士。若證得這樣的境界,雖然未行卻已經到達如來的境地,雖然未修卻已經證得任運自得的果位。雖然沒有舍棄煩惱卻已經達到了煩惱自解脫的境界,這等於得到了上師的密意,一切事業都能圓滿自成。瑜伽士是指證悟大空性的聖者,能以無量功德、無量慈悲與智慧度化無量的眾生。無論顯現在家或是出家的形象,獲得證悟境界的人,五道十地的一切功德都已經圓滿。這些功德在我們每一個眾生的內心都本來具有,隻需要讓它完全呈現出來。如果獲得了這種境界,就叫做“與上師相應”。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在家庭不和、感情不好、事業不順利的時候想起上師,當疾病、痛苦或死亡現前的時候,在貪執不舍的世界靠不住的時候才想起上師,而無論在苦還是樂的境遇下都能不忘記上師的教言者極少。如果獲得了大圓滿的境界,會油然地生起對上師無比的信心。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的每一個竅訣裏都有依止上師的故事,他的每一句話裏都有上師的恩德。這就是他修行的境界和功德。頌詞十九(三)慈成加參仁波切諸位心子當知此要點,仰仗老父法王之大恩,舍世者我任成密意中,六聚自我解脫今已達。諸位心子應當了知這個要點。仰仗父親法王的大恩德,我如今已經達到了這個六識聚自我解脫的任運境界。心子們要記住這個快速斷除煩惱、認識證悟的竅訣,隨時隨地運用到生活中,這是竅訣中的竅訣。遇到快樂或痛苦等任何對境時,都不跟隨外境和感覺漂泊,用三種方法護持本性。在父親一般的法王的慈悲加持下,夏嘎巴大師獲得了這樣的境界。與此同時,我們也獲得了殊勝的傳承和修行的竅訣,能否獲得證悟還依靠我們的信心。按照這個竅訣修行,就是報答法王的恩德,內心銘記竅訣,行為嚴謹,護持正知正念,這種修行人的外、內、密都是莊嚴清淨的福田。依賴感覺和覺受隻會得到暫時的快樂,最終還是無法逃離痛苦。六識是一種分別意識的表現,要認識它的本體也是清淨的本性。追逐六識使我們煩惱、恐懼、焦慮,失去安全感與幸福,夏嘎巴大師的竅訣讓我們重新獲得了珍寶人身。然而有者不明此法要,一切本來受持再持受,本來解脫之性再解脫,本來安住之性再安住,
  48. 本來修持之性再修持,本來觀察之性再觀察,本來行持之性再行持。然而,有些人不明了法的真正要義,依然用分別意識尋找解脫,實際這已經背離了正道。本性的境界中不再出現散亂,不需再作護持;光明的心性就是“解脫”,不需令其解脫;這個清明的心始終不離“安住”,不需再作安住;境界之中不離“修持”,不需再作修持;本性本來具有“覺知”,不需再作觀察;境界之中就是“行持”,不需再作行持。在證悟這樣的境界之後,一切功德都圓滿其中,不會再墮落輪回,所以也不需要造作修持,這就是究竟而自然的境界。在沒有圓滿這樣的功德之前,所有造作的對治都是很有必要的。那些不明白法要的人,就是聞法而沒有認真修法的人,沒有珍惜稀有難得的竅訣。清淨光明的心不是修出來的另一個境界,它是我們原本擁有的財寶,過去、現在、未來它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心裏,從未改變過。所以,我們要通過竅訣認識和證悟,找回自己丟失已久的珍寶。頌詞十九(四)聲稱寄望伺察見解者,聞亦徒勞聽亦生分別,證亦膽識觀亦意造作,伺亦二取修亦輪回法。在本性的境界中,對於企圖以伺察意觀察見解的人,聞法的意義隻會停留在詞句上,稍有了解就心生分別,了悟隻是膽識,觀修隻是意識在造作,一切觀察都是二取分別,一切修行都是漂泊輪回的因。證悟到究竟境界的時候,所有意識的造作都是多餘的,但認識本性之前這些都是重要的工具。好比過河要乘船,上岸之後則不再需要船了。現在我們要護持正知正念,修持出離心和菩提心,行持一切善法,等到善根成熟的時候就會認識本性的境界。所以,當下我們所修的法並非不究竟、不圓滿,這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修法。前行的基礎穩固以後,再聽聞大圓滿法,就會很快證悟這個境界。有些人沒有得到上師的竅決和引導,隻憑著一些大圓滿的書來盲修瞎練是不可能成功的。大圓滿法是金剛上師通過觀察弟子的根機和福報因緣而傳的,所以,一定先要認識自己的根機,才不容易錯過解脫的機會。意念觀察法性之行者,定與大圓心髓無有緣,無需造作作之亦不得,超越作與不作之計故,無修超越觀修修亦敗,無見超越所見能見誰?無尋超越所尋尋不見,如是於此覺性通徹中,雖宣充耳不聞此行者,與大圓滿無緣誠可笑!用意識觀察法性境界的修行者,肯定與大圓滿法無緣。本體境界中已經超越作與不作、修與不修、見與不見的分別,徒勞尋求這樣的通徹覺性也是不可得的。如果不能接受這樣殊勝的法義,就沒有修持大圓滿的緣分。鬆坦安住在本性中體會心的本性,才是大圓滿的法器。通過意識觀察來修行的人,在言辭、文字上,用各種教證、理證來描述大圓滿的境界,都與大圓滿的心髓法沒有緣分。依靠意識可以為證悟奠定基礎,但是用意識無法見到本性,因為本性超越意識的範疇。比如,手指無法觸到月亮,卻可以指示月亮的方向。究竟的境界隻有通過實修實證才能獲得,無論時間長短,隻要堅持去修就一定能體會到傳承與法的加持。目前,最重要的是穩定修持、提升自己的境界理解任何事物,理解死亡,用自己擁有的一切想方設法地利益眾生。頌詞十九(五)無論見何亦是本淨界,密意所現本無輪與涅,如是密意吟唱為道歌,三世諸佛無疑定歡喜。一切所見都是大清淨刹土的密意所現,本來沒
  49. 有輪回與涅槃的分別,將這種意義以道歌的形式傳授給具緣弟子,三世一切諸佛一定都會歡喜讚歎。輪涅平等的境界是最究竟的密意壇城,也是大圓滿的最高果位。祖師以簡便的道歌方式慈悲傳講了這樣殊勝的大圓滿法,弟子能歡喜恭敬地聆聽,三世諸佛一定會生起無比的歡喜。因為聽聞和講授大圓滿法的功德用三千世界的微塵數量也無法衡量。我們要將這些的功德回向給正在輪回受苦的眾生當下都能解脫痛苦,獲得大圓滿的境界。每次這樣回向都能獲得更大的福報和更圓滿的功德,令諸佛更歡喜。然於外在錯亂之境相,若說放任安置於本地,豈非亦成錯亂之性相,庸俗凡夫執我即錯亂,行者知其無基為空性,不改不染亦不作取舍,自然安住無執無錯謬;然而,安住在外境幻相的本體中,也會陷入迷亂,因為凡夫還執著一個安住的境界,這也未離開意識的分別,因此也不是大圓滿的修法。認識其本體為空性,不作改造取舍,也不隨之散亂,自然安住在無執的境界中才是真正的瑜伽修行者。外在的一切現象都是我們內在業力的顯現。比如,放電影的時候,在播放器裏放什麽資料,就會播放出什麽樣的電影。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隻會思考電影的內容而忘記了播放器本身。當業力現前的時候,我們隻看到外境的顯現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存儲器——阿賴耶識。人最大的無明是不相信前生和來世,最大的痛苦來自於自私,最大的煩惱來自於不了解煩惱的實相,不懂得世界的自然規律。我們的想法和世界的規律相反,沒想到自己會老,沒想到會死,由於“我執”存在,就不承認現實,當事實發生的時候就會痛苦。頌詞十九(六)若問此處是否有歧途,此處錯謬歧途皆無有,若有貪欲執著有歧途,於諸顯現若不生貪執,豈會墮入錯亂迷途中;本性的境界中不會有任何錯謬,隻要心中有貪執就是錯謬。如果對任何顯現都不生貪執,又怎麽會墮入迷途呢?安住的時候,如果跟隨妄念的感覺繼續分別妄想,就已經離開本性了。無論產生任何懷疑、肯定、傲慢的心態,隨時都會有墮入迷途的危險。所以,當上師為我們直指心性時印證了見解,就要以全然的信心護持在這個見解中。然而覺性起現境相時,於諸顯現視為分別性,於此見中觀修非所欲,此時覺性通徹極清明,於此赤裸分中恒護持;然而,當覺性的妙力顯現外相時,如果將這些顯現視為妄念的本性而不對治,也不是正行的修法。因為分別念的本體是通徹、清明的覺性,安住時也有清明。所以要在安住中觀妄念的本性,認識心的清明。當認識本性的境界時,外在一切顯現就像鏡子裏的影子一樣清晰,超越能所的分別和實執。這是一種本來圓滿的智慧,不是意識造作的境界。如果生起“想要認識”的概念,就離開了本性。昏沉、掉舉、無念、無記都不是清明的狀態。實實在在想修行,就遠離任何追求的意念,自然安住。這完全表現了我們的修行態度頌詞十九(七)
  50. 於此無有現收覺性中,安住之時住分無分別,此亦非為觀修之正行,此時清淨通徹極明了,護持於此光明之明分;不知此要顯住視為二,若許此即觀修之本性,當知已成錯謬諸心子。安住之中,令自心不起分別念並非正行的修法因為覺性中還有清淨通徹的明了。所以,應護持住本性的清明。若不知道這個要義,就會把顯現與安住當作兩種境界,這顯然不是正確的見解。雖然心很平靜,但是失去了覺性的明分部分,是“迷惑無相止”。而“清明無相止”是既有清明分又沒有散亂。隻修“安住”,令心不起分別念,不是通徹的覺性,不是正行的修持。分別心顯現或者安住時,本體都是同樣的,要護持在清明無染的本性中。僅持住分如同禪天定,僅持現分分別庸俗道,如是觀修則不得佛果;總之無論何時覺性分,清澈赤裸如同水晶球,未達如是境界護清明;如果認為隻是把心安住下來或者正在生起妄念就是修行,是無法獲得成就的。如果隻修安住分,那麽四禪天的禪定也同樣可以做到;如果心安住在外境的顯現之中就是修行,那麽生起貪心和嗔心也是大圓滿的修行?總之,在沒有感受或證悟如同水晶一般的通徹覺性之前,都要護持清明的境界,好好修行。在清明的狀態當下打坐,不要用意識尋找清明重要的是要自然,它是自然赤裸的境界。總之,有所偏執的修法都不是大圓滿的正行。觀察、認識、安住是必需的修行過程,若把自己的見解或覺受當作究竟的見解而生傲慢心,修行將難有進展。頌詞十九(八)若達彼界與其永不離,直斷見解之要覺性者,赤裸而現護持清明中,故謂唯一此見最為要,此即百種關要之最勝,故眾具緣心子當明知!如果達到那樣的境界,就不要再離開,這個覺性就是直斷見解的精要。護持在這個赤裸的覺性中最重要,這是一切關鍵之中的關鍵。所以,諸位具緣心子應當明了!若不再離開這個清明的狀態,外內密一切戒律和誓言都是清淨的,所有的境界和行為全部都是如理如法的。這是大圓滿法當中的直斷部分的關鍵要點與核心。這裏圓滿了究竟的見、修、行、果。見是認識到這個本性光明境界。修是護持這個境界。行是麵對修行過程中的任何顯現,以正知正念護持。果是真實獲得了所修的那個境界。在大圓滿的境界中,沒有外和內的分別,所有的境界就在當下,智慧圓滿,慈悲圓滿,功德圓滿。這一個竅訣能夠將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癡慢等一切煩惱轉為本性的境界。所以,它是一切竅訣的精要,具緣的心子們應當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於一個想在即生當中獲得成就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竅訣了。如果能按照這個要訣實修,很快就能獲得殊勝的證悟。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二十哎瑪火!具緣心子恭敬而諦聽!今示無有錯謬四墨線:見解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修行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行為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果位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得到稀有難得的人身,遇到具德的善知識和大圓滿法,這是很殊勝的緣分,具緣的心子們,請恭
  51. 敬地聽聞這個即生成就的竅訣。下麵從四個方麵講解本性境界的清明:在覺性的境界中,當下這顆清淨無染的清明心即是真實的“見、修、行、果”,所以稱為四條“墨線”。這是對“直斷”修法的印證。認識本性後的清明境界,就是究竟的見、修、行、果。比如,在認識本性後,自己知道所見到的人是誰,這是本性智慧的自然顯現。而認識本性之前,也知道那個人是誰,但那是分別心認識出來的。鏡子中可以呈現任何影像,但是鏡子對那些物體本身沒有執著,這體現了本性中清明分的作用,也體現了阿賴耶識與大圓滿智慧的差別。見過太陽的人不會把月亮誤認為太陽,認識本性以後,自然會知道究竟哪個才是本性的境界,不會與其他境界混淆。如果沒有護持境界,它隨時都會消失,但是再次認識以後,還是不會與其他境界混淆,這是智慧心的功能。如同當你見到十年前的朋友時,一定會想起他是誰。我們從文字上隻能稍稍了解大致的狀況,而真實的境界用“明空不二”之類的詞語根本無法表達,隻有在實修中親身去體會。如同我們在銀行裏所見到的很多錢並不屬於我們,要想獲得那樣的財富,必須努力賺錢,日積月累。雖然我們見到了心性,但是不等於證悟心性,還需要不斷護持,延續本性的境界,直到完全證悟。複示無有遷變四大釘:見解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修行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行為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果位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然後,從四個方麵講解本性的堅固與無遷變性所以稱為“大釘”。這就是說,認識了當下清明的心性境界,見、修、行、果即是究竟圓滿的,三世恒常堅固,沒有變化。如同虛空一般的本性境界,永遠不會有變化,不管烏雲出現或是消失,虛空始終不變。我們從無始以來輾轉輪回中,身體經曆了生老病死、大大小小的變化,但是光明的心性從來沒有改變過。雖然我們會生起無數的貪嗔癡念,但是它的光明本性過去、現在、未來始終不變。無論觀察與否,它一直都在,即使我們偶爾見到過,也不願承認,也不會護持,所以會忘記,因為我們不相信它是如此簡單。如果認識到本性,就能回到那個清明的狀態,護持住這個境界,一切功德都會顯現出來。頌詞二十(二)見解不同廣而無有量,然於當下本覺自然智,能見所見二者皆無有,不見所見複尋能見者,尋覓能見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見解之盡地,無有一切所見能見者,本來無有不成冥頑空,當下無作清淨之明心,此即大圓滿法之見解;雖然修行者對於本性的理解千差萬別,廣而無量,但是當下本覺的自然智慧,超越能見與所見的分別,在找不到所見的心時再尋找能見的心,當能見的心也找不到的時候,就達到了究竟見解的境界。但是,超越能所的境界並非一切皆無的斷空,當下遠離造作的清明心,即是大圓滿的見解。觀察的同時,能見與所見都融入到覺性的智慧中,那是可以了知和分辨萬法的清明智慧。這時,
  52. 不要把無念的斷空境界執為見解,因為斷空也是一種感覺,是執著“空性”的妄念,要清楚世間禪定與大圓滿禪定境界的區別。在實修中,必須依止善知識印證見解,辨別自己的修行境界。修行不同廣而無有量,當下通徹庸俗平常心,所修能修二者皆無有,不修所修複尋能修者,尋覓能修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修行之盡地,無有一切所修能修者,未墮昏沉掉舉及蒙昧,當下無作自知自明心,無作自然安住即修行;觀於實修有無數方法,我們當下的這個通徹明了的平常心,超越了能與所的分別,找不到能修與所修的心,這時,已經達到了修行的究竟境界。沒有能修的心與所修的對境,也不會陷入昏沉、掉舉或者迷惑的狀態。遠離造作,明了自然的安住就是真實的修行。這個智慧的“平常心”不隻是那些超凡的聖者才有,它就在每個眾生的心裏。達到超越能所的境界,不會有修與不修的分別,如果還有“能修行的我”和“所修的境界”這樣的分別,就已經離開了本性。也許有人會問:我們之前依靠意識所修的法是不是多餘的?不是的。在前行的修持階段,依靠意識造作積累資糧,然後才有能力進入大圓滿的正行修法,當然是很有必要的。行善與前行的基礎都是修行的過程,而大圓滿法是最後獲得的果實。頌詞二十(三)行為不同廣而無有量,然於本覺智慧一明點,所行能行二者皆無有,不行所行複尋能行者,尋覓行持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行為之盡地,無有一切所行能行者,未隨行於習氣錯亂境,當下無作自知自明心,不為一切造作取舍染,此即清淨正道之行為;行為廣而無量,但是自然的覺性智慧超越能行與所行的分別,當能行與所行都解脫於法界中時,這就是究竟的行為。本來就沒有能行與所行者,也沒有跟隨習氣而顯現的迷惑境相,當下這個不被造作與取舍染汙的清明心,就是清淨正道的行為。過去有很多成就者,他們以尋常人難以理解的方式度化剛強難調的眾生。這些成就者遍布在三界六道中度化眾生,以凡夫的角度和思維是無法衡量和認識的,因此在沒有獲得殊勝的證悟之前,無法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對於修行者而言,能依止一個清淨的傳承和一位具德的善知識是最需要的,要尊敬任何宗教及教徒,對出家的修行人要恭敬、供養。在證得究竟境界之前,應當守持清淨的戒律,這是圓滿功德、積累福報的必要條件。在圓滿的智慧中,有空分也有明分,這種清明是一種智慧,是了知一切卻沒有對立分別的明了。在打坐期間,我們可能會陷入昏沉、妄念紛飛或者非善非惡的無記狀態,這時可以用大聲喊出“啪”、大禮拜、排九節佛風等方法令自己清醒,收攝住分散的注意力,再繼續打坐。如果昏沉嚴重,可以打開窗子,讓流動的風吹進來;可以坐在陽台上,接受大自然生機盎然的啟發;或者換個明亮的地方,讓光明帶走愚癡的意識。如果妄念很多,就遮住一些光線,在稍暗的地方打坐。總之,要隨時調整自己的修行狀態。不管在走路、坐車、逛商場或者洗菜的時候,都不要離開觀察心的本性。果位不同廣而無有量,本覺三身無勤任運成,所證能證二者皆無有,不證果位複尋能證者,
  53. 尋覓能證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果位之盡地,無有任何所證之果位,遠離取舍希求與畏懼,當下覺性自明任運性,現前三身本體明空性,此即本來成佛之果位!證悟的果位有不同層次,也是廣而無量的,在本有的覺性中自然圓滿三身的功德,超越能證與所證的分別。這種超越能與所的境界就是究竟的果位。本來沒有所要證悟的果位,當下沒有期待與恐懼的自然覺性,三身明空不二的本體現前,這就是圓滿的佛果。本性三時沒有變化,同時也圓滿了三身。我們必須以修行的因,才能得成佛的果,當佛果現前的時候,不再有修行或證悟的欲求心,也沒有取舍與畏懼,一切功德自然圓滿。完整的頌詞二十哎瑪火!具緣心子恭敬而諦聽!今示無有錯謬四墨線:見解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修行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行為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果位無有錯謬大墨線,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明而無謬故而謂墨線。複示無有遷變四大釘:見解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修行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行為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果位無有遷變之大釘,即是當下清淨之明心,三世恒時堅固故謂釘。見解不同廣而無有量,然於當下本覺自然智,能見所見二者皆無有,不見所見複尋能見者,尋覓能見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見解之盡地,無有一切所見能見者,本來無有不成冥頑空,當下無作清淨之明心,此即大圓滿法之見解;修行不同廣而無有量,當下通徹庸俗平常心,所修能修二者皆無有,不修所修複尋能修者,尋覓能修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修行之盡地,無有一切所修能修者,未墮昏沉掉舉及蒙昧,當下無作自知自明心,無作自然安住即修行;行為不同廣而無有量,然於本覺智慧一明點,所行能行二者皆無有,不行所行複尋能行者,尋覓行持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行為之盡地,
  54. 無有一切所行能行者,未隨行於習氣錯亂境,當下無作自知自明心,不為一切造作取舍染,此即清淨正道之行為;果位不同廣而無有量,本覺三身無勤任運成,所證能證二者皆無有,不證果位複尋能證者,尋覓能證之者若不得,此時即達果位之盡地,無有任何所證之果位,遠離取舍希求與畏懼,當下覺性自明任運性,現前三身本體明空性,此即本來成佛之果位!光明大圓滿直斷見歌——速證地道具妙力大鵬展翅頌詞二十一哎瑪火!諸善男子專注而諦聽!最初若善護持無散亂,中間任心亦達真實義,最終任由其心無來去。諸位具緣的弟子們,請專心地諦聽!要護持在明空不二的境界中,一心不亂。在安住期間若有念頭出現,任由它無實的顯現而通達本性的實義。最後任憑妄念如何顯現,都應直視它的本麵而不執著心念的來去。認識了明空不二的大圓滿境界後,鬆緊平衡地恒時護持,這就是修法。對於修行相當穩定的人來說,世俗的想法很少出現,或者當它出現時立刻獲得解脫。第一個刹那生起,第二個刹那就會融入法界獲得解脫,不會造作惡業。一般來說,可以在第一個念頭消失,第二個念頭還未生起的時候來體會大圓滿的光明境界,從兩個念頭之間就能體會和感悟心的本性。正如寂天菩薩所說:“在念頭與念頭之間,那裏就有佛。”妄念是本性的妙力顯現,在法界中生與滅,當你不認識本性而產生對立心的時候,會產生執著並被它左右。當你認識本性並能受持在本體的見解中,沒有一個“心”知道念頭的來去,卻能對一切了了分明,這是本性的光明智慧。若證顯空二者本無別,此時即達見解之證境;若證夢境白晝本無別,此時即達修行之證境;如果見到了顯現與空性沒有分別,就究竟了大圓滿的見。如果修到了日夜沒有分別,就究竟了大圓滿的修。實際上,顯空無別是心的本性,是清淨光明的本體智慧。諸法的實相其實很簡單,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諸法的實相,至今也無法認識是因為還沒有“相信”。頂果欽哲仁波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就像一群口渴的人,到處尋找水,我們自己手裏捧著一大塊冰,然而自己卻不肯相信,這塊冰融化之後就會變成水。”如果證悟到顯空無分別,就是究竟圓滿了大圓滿的見。《金剛經》中講到,遠離一切相,叫做諸佛,諸佛就是實相的意思。當你見到實相的時候,一切都成為了自性的展現,這正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的境界。我們白天煩惱,晚上也迷失在無明的夢境中,即使白天在修行中稍有了悟,但還是很難認識夢。怎麽扭轉這種狀況呢?要在生活中不斷護持見解,坐上坐下不離光明的本性,如果修到白
  5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