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石頭記真相大揭秘 第12章 林黛玉影射之謎

(2019-12-11 07:44:30) 下一個

再談人物影射關係之前,我們必須要強調一點:影射,不代表原型寫作。

劉心武先生在揭秘他的紅樓夢時,大談“紅樓夢”裏的生活原型,並從曹家一一對應:什麽賈寶玉的原型是曹雪芹,賈母的原型是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妹、曹寅的妻子,什麽賈政的原型是曹寅過繼來的兒子、賈赦和賈母沒有血緣關係……說的煞有其事,也算是對書中一些蹊蹺的情節能自圓其說。

劉先生的原型說,是建立在作者是曹霑、紅樓夢是寫曹家的事之基礎上的,如果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江寧織造曹家的子孫、故事不是寫曹家的事,那劉先生對原型挖掘就成了一個笑話。

長期以來,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霑,幾乎成了不可討論的定論。劉心武在這個定論的基礎上展開原型研究,並沒有什麽錯。錯就錯在,當年年輕的胡適草率地認定作者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曹霑,於是以後的紅學家們都掉進了“曹家溝”,將好好的“紅學”徹底變成了“曹學”。於是乎,《紅樓夢》就被認定寫曹家在金陵舊事的,是曹雪芹的家世自傳小說,那小說裏的人物,當然是有生活原型的。

如果《紅樓夢》的作者真的是曹寅的孫子,那這麽解讀沒有錯。盡管如此,很多朋友最受不了的就是劉心武本人最為得意的“秦學”——竟然認定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廢太子的女兒!而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原型是廢太子!

這確實讓人大跌眼鏡。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談秦可卿時再說。

我們已經隱約知道,《紅樓夢》絕不是曹家子孫的自傳說這麽簡單,很可能隱寫的明亡史(********嘛,鑒,在古代就是指曆史、史書,比如資治通鑒)。既然不是自傳小說,當然不能亂給人物找什麽生活原型。

《紅樓夢》很有可能是披著“風月兒女”小說的外衣、實則是一部政治曆史小說。這樣的話,小說裏的事件、人物,很可能會有曆史人物、曆史事件的影子,這可以叫做“影射”,或者說隱喻。這在有鮮明時代背景下的作品很常見的。

《紅樓夢》是以風月筆墨來隱寫曆史,當然會有對曆史人物的影射、或者曆史事件的影射,或者是一些象征物的隱喻,比如月代表明朝,風代表清朝;朱樓代表明朝,水國隱喻清朝;還有木,指朱木,金指女金;青,指滿清,紅,指朱明等等。

但請再次注意:影射,不代表是原型寫作。

如果將影射等同於原型寫作,那待會在說人物的影射關係時,肯定有朋友覺得很別扭了:林黛玉怎麽可能影射是他呢?王熙鳳怎麽影射他呢?王夫人怎麽是他呢?如果王夫人是他?那賈政賈璉又是誰呢?

這就犯了將“影射”等同於原型寫作的錯誤。因為我們習慣性地按照原型寫作法,找準一個原型,於是將這個角色身邊的人物,與原型中的身邊的人一一對號入座。

影射,往往是作者選取、放大人物角色裏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像或者重大事件或者特有的象征符號,來加以隱喻,對他周邊其他的事情,采取虛化、模糊掉,或者幹脆不寫。

舉個例子,金庸的《天龍八部》裏的星宿老怪、《鹿鼎記》裏的洪安通、《笑傲江湖》裏的任我行、東方不敗,顯然是有諷刺影射某位領袖嫌疑。但金庸重點是突出星宿海派肉麻地大吹法螺、神龍教洗腦版地吹捧、日月神教裏的個人崇拜,來諷刺中國當時那個瘋狂的造神時代。這就是影射,你不能說星宿老怪、洪安通、任我行的生活原型就是誰誰誰。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來探討,紅樓夢的人物影射的分別是誰。

那林黛玉有什麽隱喻,或者說她影射的是誰?

愚以為:作者用林黛玉來喻指“明王朝”,人物影射更多的是指她是明末崇禎皇帝朱由檢!

有朋友會說,這沒啥稀奇的,早有人揭秘了。沒錯,最有名的當數蔡元培大師,他在《紅樓夢索隱》就說,林黛玉喻指明朝,薛寶釵喻指清朝,賈寶玉是傳國玉璽,代表皇權,釵黛爭寶玉,就是大清、大明爭天下。

雖然蔡大師的索隱被胡適譏諷為“猜笨謎”,但這個笨謎是能自圓其說的。蔡元培更多地是揭示《紅樓夢》的主題,對具體影射其實語焉不詳,我要做的就是從文本出發,從文本找證據,從曆史找依據,來一一解讀論證。

也有的朋友,受袁騰飛這樣的憤青老師所影響,在他們的眼裏,明朝皇帝都是王八蛋,怎麽能那神仙般的林妹妹比作那個暴怒寡恩的亡國之君崇禎?

說實話,我也不願意看到林黛玉是影射崇禎。以我愚見,崇禎的情商智商都不高,性格暴喜暴憂,為人刻薄寡恩,在麵對明末亂世,可謂昏招迭出,不但沒有挽救危局,還大有自毀長城之舉。他不是個心智成熟的皇帝,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但這也這與他沒有係統地接受帝王教育有關。我們都知道,他是因為哥哥朱由校年紀輕輕死了、他意外做了皇帝。他哥哥也是意外做皇帝,因為他們的老爸朱常洛當了一個月皇帝就死了,以致於他父親還沒來得及為他們安排帝王術、治國術的教育就死了。他哥哥文化程度不高,連看奏折都費力,於是也懶得費那個心,將國家大事交給內廷(魏忠賢)和外廷(內閣)。

論水平,崇禎自然比他哥哥的水平高,但他也跟他哥哥一樣,做皇帝時也很年輕,才16歲,到他自殺殉國才34歲。就算是秦皇漢武這樣厲害的人物,年輕時都需要宰相大臣輔助,可年輕的崇禎,麵臨的現狀十分凶險,乃古今所罕見:對內麵對的是明末宦官專權、百官黨爭;對外是女金大軍連年壓境,另外全國天災**不斷,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這樣的局麵可謂是“忽喇喇大廈將傾,昏慘慘油燈將枯”。麵對這樣的局麵,他要是能將朝廷上下團結一心,共度危難,那倒還能扶大廈於既倒,那他肯定是個聖君明君。然而年紀輕輕的他,選擇了意氣用事,他內廷外廷都不相信,無論大事小事,都抓在手裏,剛愎自用。行事又好走極端。派出的將領,吃了敗仗,二話不說,就直接殺,殺了還傳首九邊。這就是典型的憤青思維,不是成熟理智的政治家的風範。特別是製造了冤殺袁崇煥的著名冤案(不管袁崇煥是不是漢奸,但都不該是那個處理法),以致於到後來都沒人敢出來帶兵打仗了。派去清剿農民軍的軍隊,經常出現嘩變,將領們帶領士兵大量加入農民軍。而駐守遼東對抗清軍的將領,跟崇禎也是離心離德,連洪承疇這樣深受厚恩的重臣,還沒等他死就投降了滿清。正如他臨終時的懺悔一樣,他是罪孽深重,愧對祖宗和江山社稷,最後去冠冕、披發蓋麵,上吊而亡。他這樣的亡國之君,怎麽能跟林妹妹相比呢?

對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麵解答:

第一,我們說了,影射不等於原型創作,不能說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曆史原型就是崇禎朱由檢。她隻是影射,隻是從林黛玉的性格、悲慘命運,來影射曆史中的崇禎,或者來喻指那個多災多難的明王朝。

第二,我們所了解的崇禎並不代表是作者心目中的崇禎。或許在作者的眼裏,崇禎並不是像我說的那麽不堪。事實上在明朝遺臣心裏,崇禎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上台後勵精圖治、清除了閹黨,一度讓人民看到了明朝中興的希望,明朝滅亡的禍根其實從萬曆(他爺爺)後期就埋下了,加之天災**,內有流寇,外有戎羌,實在是補天乏術。

如果作者是吳偉業(吳梅村)的話,那他把年輕的崇禎皇帝比作‘閬苑仙葩’的林黛玉,從情感上講是可以理解的。他是崇禎四年的進士,入過翰林,崇禎對他有知遇之恩(崇禎親自欽點賞識過他進士文章),可以說“深受皇恩”。1644年,崇禎自殺殉國,他在老家也要自殺殉主,但被家人死死攔住。可以說,明朝滅亡、崇禎自殺,給他留下了永遠難以磨滅的心靈沉痛,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將滿腔的悲憤,對故國和君主的痛思,都傾注在《紅樓夢》的人物裏、故事中。以致於那一歌一曲、一詩一詞,都是字字泣血!

所以作者是重點將林黛玉的悲慘命運,來影射崇禎以及明王朝的悲慘結局,同時兼顧兩者在性情上的類似。至於林黛玉是怎樣的“閬苑仙葩”,是多麽的多愁善感,多麽的才思敏捷啊,這些與崇禎關聯不大,更多地是通過林黛玉來展現“明王朝”的多才多情,有如閬苑仙葩。而具體的生活故事細節,自然不能跟崇禎對應上,如果這些都能對應,那就不叫影射了,而是原型寫作了。或者說那就成了劉心武的揭秘,他就是從生活細節去尋找所謂曹家的生活原型。咱們不能往‘曹家溝’裏跳。

(本章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