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轉:真有太 上 老 君,《道德 經》也不能隨便評價

(2016-09-27 07:58:28) 下一個

這個話題很重要也很有意義:

真有太 上 老 君,《道德 經》也不能隨便評價
http://www.shixiu.org/thread-169176-1-1.html
(出處: 佛教網)

 

樓主和17樓以下寶威德的話都非常重要:

以下樓主:

上 學時,與我要好的一個同學,就曾經夢見過,好像是太 上老 君吧。
       那晚他喝多了,睡在走廊的長椅上,半夜開始做夢。夢見一隻像豬一樣的怪 物,但是嘴巴是鴨子嘴那樣,來拱他的腳。他害怕,用腳一蹬,那怪 物一下變成一團黑氣籠罩住了他,他就開始覺得喘不過氣來,快要憋死的感覺。
       正在這緊急關頭,從東南方“唰”地射過一支箭,箭頭還發光,射在黑氣上,這團黑氣刹那間消失了。

        然後,他在夢裏看見,從天邊走來一個神 明,這神 明身體廣大無邊,看不見邊際,就像躺在空地上仰望天空無邊無際那種感覺。這神 明越走越近,走到眼前時,變成了一個白胡子老頭!大小隻有4、5十厘米高,落在他胸口上方。白胡子、白眉毛、白頭發,手裏拿一個拂塵,臉色紅潤。笑眯眯地對他說:
       “ 你這人心地很善良,樂於助人,是好事也是壞事,雖然一時會吃虧,但以後是好的。很多人渴望成 仙,但是人和神 仙的最大區別就是,人總是執著一些虛假的東西,而智者卻是熱愛大自然、追求大自然真理的人,…………”
           話還沒說完,忽然被一同學推醒了。他那個懊惱啊,推醒我幹嘛!?

---------

不僅僅他經曆過,我也經曆過。
        以前第一次買到一套佛經之後,讀著佛經真好。然後又想,以前看的《道德 經》比佛經的水平真是差遠了,很看不起。
        結果當天晚上,就有個聲音訓斥我:你就…………
       然後一下子醒了。這才知道,《道德 經》也不能鄙視,真有神 明護持。

 

以下寶威德的帖子:

17樓:這又是個讓我hold不住的話題,來湊個熱鬧

早對此做過研究,智者大師、蕅益大師對儒、道都有過開示,一致認為,正如灌頂經所言,孔、老都是大士的化身,為佛教的東來預先打開市場,所傳教法為人天之道

蕅益大師更是認為,雖然儒道僅為人天乘,但未嚐沒有透露過一心真義,但因為隻是零星片語,人莫能曉

-----------

智者大師《摩訶止觀》:如孔丘、姬旦,製君臣,定父子,故敬上愛下,世間大治,禮律節度,尊卑有序,此扶於戒也;樂以和心,移風易俗,此扶於定;先王至德要道,此扶於慧。元古混沌,未宜出世,邊表根性,不感佛興。我遣三聖,化彼真丹,禮義前開,大小乘經然後可信

智者大師《法華玄義》:若周孔經籍,治法、禮法、兵法、醫法、天文、八卦、五行,世間墳典,孝以治家,忠以治國,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敬上愛下,仁義揖讓,安於百姓,霸立社稷。若失此法,強者淩弱,天下焦遑,民不聊生,鳥不暇棲,獸不暇伏。若依此法,天下太平,牛馬內向。當知此法乃是愛民治國而稱為實

圭峰禪師《華嚴經原人論》:孔老釋迦皆是至聖。隨時應物。設教殊塗。內外相資。共利群庶。策勤萬行。明因果始終。推究萬法。彰生起本末。雖皆聖意。而有實有權。二教唯權。佛兼權實。策萬行。懲惡勸善。同歸於治。則三教皆可遵行。推萬法。窮理盡性。至於本源。則佛教方為決了

 

蕅益大師《性學開蒙答問》節選

後約跡約權揀收等者。揀之則全非。儒是世法。佛出世故。又此雲天命為性。易雲太極生兩儀。並屬非因計因。不知正因緣法。見論所攝。夫婦父子等恩愛牽連。愛論所攝。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無因論。不知正因緣法。亦見論攝。收之則儒於五乘法門。屬人乘攝。所明五常。合於五戒。其餘諸法。半合十善。尚未全同金輪王法也。老屬天乘。未盡天中之致。已如前說。究而言之。總不及藏教之出生死。況通別圓邪。然此直約跡約權耳

若約實約本融會者。此方聖人。是菩薩化現。如來所使。大灌頂經雲。佛先遣三聖。往化支那。所立葬法。南洲中最。三聖法化若在。如來正教亦賴以行。而列子具明孔子讚佛之語。老子騎牛出關。欲訪大覺。旣聞示寂。歎息而返。經史所載。彰明若此。後人不達。紛紛起諍。豈理也哉

然三聖不略說出世教法。蓋機緣未至。不得不然。且如五天機熟。佛乃示生。而初倡華嚴。在會聾啞。不惟須說阿含以為漸始。兼立人天戒善。以作先容。況此地機緣。遠在千年之後。縱說出世法。誰能信之。故權智垂跡。不得不示同凡外

然卽此儒典。亦未嚐不泄妙機。後儒自莫能察。及門亦所未窺。故孔子再歎顏回好學。今也則亡。深顯曾子以下。皆知跡而不知本。知權而不知實者也。何謂所泄妙機。易經係辭傳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語最可參詳。夫旣雲易有太極。則太極乃易之所有。畢竟易是何物有此太極。儻以畫辭為易。應雲。太極生天地。天地生萬物。然後伏羲因之畫卦。文周因之係辭。何反雲易有太極。易有太極。易理固在太極之先矣。設非吾人本源佛性。更是何物。旣本源佛性尚在太極先。豈得漫雲天之所賦。然不明言卽心自性。但言易者。以凡夫久執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斷斷不能理會此事。故悉檀善巧。聊寄微辭。當知易卽真如之性。具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義。密說為易。而此真如。但有性德。未有修德。故不守自性。不覺念起而有無明。此無始住地無明。正是二種生死根本。密說之為太極。因明立所。晦昧為空。相待成搖之風輪。卽所謂動而生陽。堅明立礙之金輪。卽所謂靜而生陰。風金相摩。火光出現。寶明生潤。水輪下含。卽所謂兩儀生四象也。火騰水降。交發立堅。為海為洲。為山為木。卽所謂四象生八卦。乃至生萬物也。名相稍異。大體宛同。順之則生死始。逆之則輪回息。故又雲。易逆數也。亦旣微示人以出世要旨矣。老子道生天地。意亦相同。但亦不明言卽心自性。皆機緣未熟耳

易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一語。卽寂照無二之體。而乾坤其易之門一語。卽流轉還滅逆順二修之關。以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非幹修證。不屬迷悟。而迷則照體成散。寂體為昏。逆涅盤城。順生死路。全由此動靜兩門。是名逆修。亦名修惡。悟則借動以覺其昏。名之為觀。借靜以攝其散。名之為止。逆生死流。順涅盤海。亦由此動靜兩門。是名順修。亦名修善。然修分順逆。性無增減。又雖善惡皆本於性。而道必升沈

如斯秘旨。豈異圓宗。菩薩現身。信非虛倡。習而不察。過在後儒

又旣知宣聖秘密微談。兼秉法華開顯妙旨。卽此中庸。便可作圓頓佛法解釋。天命之謂性者。天非望而蒼蒼之天。亦非忉利夜摩等天。卽涅盤經第一義天也。命非命令之解。卽第八識執持色身相續不斷之妄情也。謂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阿賴耶識。此識卽有生之性。以全真起妄。天複稱命。以全妄是真。命複稱天。全真起妄。卽不變而隨緣。全妄是真。卽隨緣而不變也。率性之謂道者。此藏性中具染淨善惡一切種子。若率染惡種子而起現行。卽小人之道。亦名逆修。若率淨善種子。而起現行。卽君子之道。亦名順修。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正合此意。亦合台家性具宗旨。修道之謂教者。小人之道。修除令盡。君子之道。修習令滿。此則聖賢教法。惟欲人返逆修而歸順修。卽隨緣而悟不變也。三句合宗。頭正尾正。凡一文一字。皆可消歸至理矣。以要言之。若得法華開顯之旨。治世語言。資生產業。乃至戲笑怒罵豔曲情詞尚順實相正法。況世閑理性之談邪。然此是智旭之中庸。非子思之中庸也。如大慧杲禪師。以此三句作法報化三身。亦隻是宗杲之中庸耳。儻子思實知宗杲智旭之中庸者。孔子急當印之。胡顏淵死。一慟傷心。自稱天喪。且追憶之。再歎今也則亡邪。昔孟子歴敘見知聞知之道。結雲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是孟子尚不肯以曾子子思為見知者。何況孔子。彼一以貫之之傳。但的示尊德性之真實問學如此。乃下手發足之方。非到家消息

又跡中權理之一。非本中實理之一也。今約三聖立教本意。直謂同可。以無非為實施權故也。約三教施設門庭。直謂異可。以儒老但說權理。又局人天。佛說權說實。皆出世故也。約權則工夫同而到家異。謂亦同亦異可也。約實則本不壞跡。跡不掩本。謂非同非異可也。惺穀壽禪師雲。為門外人說同。否則以為異端。為入門人說別。否則安於舊習。為升堂人說亦同亦別。以其見理未諦。須與微細剖析。令知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為入室人說非同非別。麤言細語。皆第一義。又何儒釋可論。斯言得之。以其次第順於四悉檀故。然細論說法方便。則四句之中。一一皆具四悉。又貴臨時善用。不得固執斯言為死法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