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唯識簡介》慧律法師講(12)

(2016-08-31 05:34:45) 下一個

《唯識簡介》上慧下律法師講(12)

好,五十二頁,

【四分】,四分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相分因為是色法不是心法,所以因為現量、比量、非量都是識的量,所以跟色法沒有關係,所以說相分並沒有;見分呢?【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還有自證分就是【諸八識】,諸八識就是說八識統統有自證分,證自證分就是【諸八識】都有證自證分;好!前五識的量隻有麵對【現量】,眼、耳、鼻、舌、身你所麵臨的就是現實的狀況,現量。第六識呢?就是有現量,因為第六識配合著前五識就五俱起識啊。【比量】,比量,第六識見煙可以知火啊,見角可以知牛啊,第六意識也可以【非量】,什麽叫非量?譬如說龜毛啊兔角啊,自己產生執著自己產生分別啊,自己坐在那個地方自己幻想啊,這個就是非量;第七意識呢?就是非量,因為第七意識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所以它所看到的完全都是一種染汙的、一種隔閡的,染汙、隔閡就是不正見的東西,這個叫做非量。第七識的非量就透過貪嗔癡愛,就是所謂第七意識的我癡啊,就是癡,愚癡發癡,我慢、我愛等等;所以它所產生的都是非量。換句話說:有執著就是非量,簡單講,我們今天哪一個人沒有執著,我們今天哪一個人沒有執著?我們幾乎活在比量、非量裏麵,我們其實見不到真實性的現量,現量是第一念沒有分別心。當你看任何東西如如不動,那就是現量。可是我們不可能,我們一看如如不動的現量,它就會產生起心分別,起分別心,比量跟非量就跑出來了,所以現量、比量、非量這個就是【三量】,三量,好!為了使我們更清楚,我們底下要解釋性境、帶質境跟獨影境。

【識所緣「境」有三】前麵是講識所緣量,現在是講識所緣的境有三種,【性境、帶質境、獨影境】什麽叫做性境呢?【或事或理顯現不虛】就是真實的境界,【純其性質非從計度】這個本性是要講清淨心的,現在這個性就不是這樣解釋了,現在的性就是講真實的不假的,所以我說某一個名詞用在某一個時間,用在某一個時間,用在某一個空間,都有它特殊的意義不同,而不能用一個性,就表示了一切的解釋這個名詞,所以說識所緣境有三的性境或事相,事相就是有形的、色法,我們看得到摸得到的叫做事;理就是用來參悟的講得通的道理,顯現不虛,純其性質非從計度,純其性質非從計度就是沒有經過分別心的第一念的性境,這個性是藉著不變的道理,真實的道理而來加在境界上麵,所以這個性境倒不是說本性的境界,不是這個解釋,這個性境就變成真實不謬的,不是錯覺的境界,而是真真實實、確確實實的境界。譬如說【山色鍾聲見山聞鍾】你到山上去聞到鍾聲,你就會見到山而且聞到鍾。

帶質境,這個要注意聽了,帶質境,一【依於本質起別異解】【解境違質而帶彼質】什麽叫做帶質境?帶質就是夾帶著有本質,但是卻產生了錯誤叫帶質。獨影就沒有質可談了,獨自觀想不仗本質,所以帶質境,這個質就是有一個實體。

譬如說晚上,因為自己很怕鬼啊,然後又很喜歡探險,很喜歡探險,日本有三個女孩子,跑到日本的深山裏麵去探險,因為那個山上,常常鬧鬼鬧得很厲害,有三個女孩子去,然後,有一個攝影師,因為他們常常攝影回來的,有某一些的照片怪怪的,這三個女孩子就去了,結果因為太恐懼了,太恐懼了,所以樹搖晃就以為鬼出現了,所以她們整個晚上睡不著,沒有膽子又喜歡去探險,喜歡找刺激,嚇得半死,後來照這個相照回來,也沒有看到什麽,自己神經錯亂了。所以說我們人因為太過於恐懼了,因此我在這裏要告訴諸位,碰到你家裏有什麽聲音,或者是你耳朵聽到什麽聲音,你就不要管它,你不要管它,你拚命的念你的《大悲咒》,我曾經聽到很多人說,他的耳朵裏麵有人在跟他講話,在跟他講話,他不跟他講,他每天都跟他講,他念《大悲咒》《楞嚴咒》統統無效,我就跟他講你不要管他,他講,講他的,你一樣生活你的嘛,然後他就被他搞得昏頭轉向,很痛苦,他不要聽到這種聲音,可是他還是一直在跟他講話,在他耳朵,去給醫生看,醫生都說他精神病,還有告訴他,過敏、精神不正常,我不是跟他這樣講的,我說:不要執著,我今生今世聽到已經有二、三十個人來告訴我,他耳朵有人整天都在跟他講話,有時候講好話叫他念佛,有時候還講壞話,講壞話,所以說【依於本質起別異解】你隻要心裏穩住,你不要起別異解,你不要管它。

像我在雷音寺睡覺的時候,我晚上睡這一頭,第二天睡這一頭,這要是別人鐵定不敢住的,一定不敢住的,我剛剛來到文殊講堂的時候,那一棟沒有建,這一棟沒有人還在建,我們這裏住了,那邊又吊過死人,然後晚上就那個,那個狗吹整個晚上的,那種聲音(師父學叫),因為我在雷音寺那裏已經住習慣了,我在雷音寺的時候,晚上那個玻璃窗戶有人在敲,敲我的窗戶,睡覺的時候,咚、咚。。。。。。因為整個山上隻有我跟體自法師沒有人,兩、三甲地,然後晚上一點多,我就拿那個手電筒起來,到納骨塔看看,納骨塔看看,樓下、樓上看看,以前我很沒有膽量的,以前很沒有膽量的,後來慢慢研究唯識,知道這個都是自己心理作用的,現在很奇怪現在好像很大膽,這個膽子是很大的膽子,奇怪,以前尿急尿在褲子,都不敢起來小便,以前鄉下要上廁所都要走很遠,以前的鄉下的廁所要走一陣日子,走一段時間,走一陣日子是太誇張了一點,講太快了,形容得太快了,那個。。。寧可一直憋住尿,就是不敢起來上廁所,現在了解萬法唯心造了,對不對?你隻要不要管它,不要管它。

所以現在像我的眼皮跳動,跳動我就不要管它,我說明天一定會戰爭,不曉得會死多少不曉得,真的,法身就會與宇宙的頻率感應,所以為什麽有的人有預感,有的人有預感,當你修行到某一種境界的時候,不是說很了不起,我不是說我很了不起,不要誤會啊,我是對一切境界我都不要管它,眼皮一直跳,我也不要管它,有時候這樣跳這樣跳,眼皮這樣跳我也不會管它,我不會說:你夢到什麽?很多人喜歡討論:你夢到什麽?眼皮跳,左眼還是右眼,不知道什麽好預兆,然後我的眼睛跳呀跳(歌詞),莫非是喪事已來到,喪事已來到。

所以說我們研究過唯識,我們就不需要執著這種東西,日子好過,你愈討論晚上的夢境,或者是說你要討論這個。。。。這個會困擾我們自己,所以很多的女眾來,她都來告訴我:師父,我昨天夢到什麽夢到什麽,我就跟她講:人生已經是夢境了,何況晚上在做夢,晚上做夢叫做夢中裏麵的夢境,做夢不值得這樣討論的,不需要、不值得這樣討論的。

依於本質起別異解,【解境違質】解境就是說當你要了解這個境界的時候,卻違背了我們本來的境界,質就是實在的境界,【而帶彼質】而帶另外一層,【夜暗睹物疑是遇到鬼】這個很多,很多,叫帶質境。獨影境就【不仗本質心緣三際】不仗本質就是不藉著任何的。。。譬如說見樹為鬼,那麽連樹都沒有,對不對?現在連樹都沒有,心緣三際就自己觀想過去呀、現在呀、未來,過去、現在、未來心緣三際,三際,就是自己內心裏麵攀緣過去的回憶、現在、未來,心緣三際。【體不顯現】根本就沒有東西嘛,自己觀想的東西,體就是沒有本質的東西嘛,叫體不顯現,本來就沒有。【心起影相】自己觀想的,【夢幻所現】相晚上做夢或者自己觀想的,觀想著烏龜長毛,烏龜就沒有毛啦,烏龜is  no  more,烏龜是沒有毛的,兔角,兔子也沒有角啊,對不對?所以說夢幻所現以【及假想等】性境、帶質境、獨影境。

好了,諸位翻開五十一頁,五十一頁中間,能緣之心,現量就所謂的性境,比量就所謂的帶質境,非量就是所謂的獨影境,所緣之境。剛剛我沒有說明,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解釋,那麽,我們現在把現量、比量、非量、性境、帶質境、獨影境,都有一個交代了,五十二頁,五十二頁,【識境:什麽叫做識境?】就是【諸識生起作用時,必須有境界,】【作為它的所緣境。識依靠此境產生作用,】【後利用此一作用,去了別所緣境相的認知,】【才能知道境相是什麽東西,所以說識是能識,】【境是所識,】簡單講就是萬法唯心呐,萬法唯心,境界是所變起來的,由我們的業力所變現出來的,我們有能攀緣的心,又攀緣我們所變出來的這個世間,當然就是將心起自心,非幻成幻法,非幻,變幻莫測的幻。這個世間本來就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因為你是業力所轉變出來的世間,然後你又自己去執著,然後又造了無量無邊的業,而繼續去輪回,所以我們是冤枉的生、也冤枉的死、也冤枉的造業,也冤枉的在受苦。其實這些都是多餘的,可以避免的,可是我們沒有辦法,控製不了自己拚命的造業。

所以說識是能識,境是所識【有能識必有所識,】【因此,(認)識必有境(對象)】【那麽,識的境界又怎麽樣呢?】【若依各種不同的識,就有各種不同的境相產生。】【不過境體有假有實的不同,】所以有【性境、帶質境、獨影境三種;】為了增加強化你們對性境、帶質境、獨影境的觀念,所以這裏直接來說明,就會更加的清楚,【性境:性是實,是說此種境體實在有的,】【不是虛妄假設,因為它不是從心計度生起的。】所以,【又心於此境體,實證沒有錯謬,】是實實在在有這個境的體的,【具備這種意義得名性境,】【此性境,通有為法,無為法,】【染淨散定等,】染就是生滅法,淨就是我們所講的本性清淨法,就是不生不滅法,散就是我們雜染心,定就是我們的心能夠伏煩惱所產生來的力量,【並不是遍計所執的空花水月,兔角龜毛,】【好像色、聲、香、味、觸、心王心所。】【真如法體,都是實事實理的境界。】意思就是性境就是實事跟實理通達到有為、無為,一切統統有性境的存在。【帶質境:指心、心所緣觸】觸就是接觸,【外在境界時,】心王跟心所是形影不離的東西,眼睛一看這個境界,心裏馬上起貪念,貪念就是心所,眼睛就是心王,眼識一看馬上動念起貪,就心王、心所統統具足,我們這個心所有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個心所,就像國王跟大臣形影不離一樣,總統出去一定有隨行的人,國王出去一定有隨從的人,所以心王、心所緣觸,外在境界的時候,【從本質境生起各種不同的謬見錯解。】【換言之,依據本質另起相分為識親境,】根據本質另外起相分為識的親境,【而這識親境,】親境就是自己攀緣的,用來攀緣的境界叫做親境,直接接觸的意思,依照本質另外起相分為識的親境,就是用意識來直接攀緣,【必依據本質】但是卻又依照這個本質,【但又用自己的想像起推思比度,】【生起謬見錯境,好比識緣諸蘊執以為我,】【而此我境,須仗托五蘊生起,】意思就是說我們用自己想像的來推度,然後生起錯誤的境界,用一個來比喻,好比就是用一個來比喻,譬如說,我們自己攀緣我們的意識,譬如說這個身體實在是假的,但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色受想行識這個五蘊,我們一直執以為我,那麽,這個我境就是借著五蘊而生起的,【雖然仗托五蘊生起,】【其實乃從自己心上迷於諸法實相之理,】就產生無明,隨業而轉,所以才有這個色身,【所以產生對五蘊身的執以為實在自我,】執以為實在的自我,所以【牢不可破】,牢不可破,所以我們現在所看的大部分都是帶質境啊,帶質境,牢不可破,【又如夜行人看見稻草人,突然誤以為真鬼,】【鬼境從心生起時,必須依仗稻草人,】【而稻草人,並非真鬼,乃是謬見錯意執為真鬼,】就像我們的色身這不是一個真我,但是依仗著五蘊我們執著五蘊為真正的自我,我們一樣是見的五蘊也是錯覺,也是錯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錯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連續的錯覺,誰能從錯覺當中,早日覺悟、覺醒他就是聖者,不要被錯覺一直牽引著走。

所以呀要聽兩種人的話,第一個要聽有經驗人的話,第二個要聽有智慧人的話,老早就告訴你們了,所以說聰明的人一定會跟著大智慧的人,師父怎麽講他絕對遵守,他聽師父的話就等於他二十年來的經驗一樣的道理,一樣的道理,學習相信別人可以縮短自己不必要的生命浪費,學習相信別人!可以縮短我們生命學習不必要的生命的浪費,我們很多人都是從事不必要的錯誤的經驗,經驗完了以後然後再悟到十五年前我師父已經講了,所以要相信別人,要相信別人。【生起害怕的心理,這種境相所引起的境體,】【就叫做帶質境。】【獨影境:獨影即是境,所以,它是隨心所生,】【乃是識所生的相分,】八識裏麵都有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所以識所生起的相分【不必依仗本質,】【如緣過去或未來的事,現在境不現前,】【用記憶,用追思,用自意設想或用推測等法,】【得知皆是由心起影像,思惟其實,】【不依色等實體性,】不依照色、色法是有實體的,那麽,現在獨影境是沒有實體的,所以這個【得名獨影】【這好比夢境,幻境之類,皆屬於此境所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夢境裏麵的做夢,夢中的夢,看不破誰也沒有你的辦法。所以因此要聽有經驗人的話,要聽大智慧人的話,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人你講什麽他不聽的,不聽也沒有關係,我這個人很民主的,你不聽你就去試試看嘛,浪費自己的生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然後所學習來的,人家已經講過了,可是某些眾生他沒有辦法,他的業力所牽,他一定要到某一個境界,慢慢、慢慢的改才有辦法,譬如說你叫她不要去百貨公司,不要看到衣服就買,看到衣服就買,老公賺錢很辛苦,沒有辦法,沒有辦法。買那個不必要的東西,有一天你就買不起你所需要的東西,你懂嗎?買不需要的東西,有一天你就買不起你所需要的東西,就是這個道理,不要浪費金錢,所以說我們人講實在話,可以縮短我們的生命,不必要浪費。

有一種人,也可以縮短自己的生命,有一個人他看到我那個徒弟,一個徒弟身高一百六十八公分,他不知道她的個性,然後他看到她的時候來跟我講,說:師父,她是誰?我看他,可能對這個女眾徒弟有意思,後來又探聽說她身上很有錢,這太好了,然後他就說:師父,娶到有錢人的女兒,身上有錢就對了,可以少奮鬥二十年,我說:對啊,本來你可以活八十歲,六十歲你就被她嘔死了,真的少奮鬥二十年,他的意思是說不必太辛苦,他不了解,他不知道她是不可以追求的,她不可以靠近的,碰到她死路一條,你傻傻的,他說:師父,我如果娶到這個少奮鬥二十年,我說:你實在很行,怎麽那麽厲害,他是說她身上有錢,我說:不,你會很早就嘔死了,早二十年你就死了。 真的少奮鬥二十年,要跟誰吃飯都是注定的,注生娘娘,你沒聽說過:生死天注定,你還沒有出世就已經注定好了,你這輩子要賺多少吃多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了凡四訓」都寫得很清楚,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有多大的福報,你有多少的因緣,你要跟隨誰出家修行,若這孩子有福報他待得住,他如果要在這裏一直造業,你放心,不必我趕他,金剛護法就會請他出去,很奇怪他自然就待不住,不必我趕他,如果有那種好吃懶做的,碗筷都要別人洗的,衣服。。。初出家就要當老大,都不自己動手,你放心,他待不久,他沒有那個福就住不下去了,這個很厲害的,真的!

以前。。。我告訴你一個不可思議的請求,以前我去東港那一邊的時候,我不曉得那一間叫做什麽寺廟,東港那一邊,我不曉得那個地方是什麽,路過那個地方,那一個晚上很累的,我是出家跑去那邊休息,比丘尼她知道,我在台灣很有名的法師,她很高興,頂禮法師就哭了起來,因為她是老比丘尼,一間寺廟很大結果沒人,剩下兩、三個,三、四個,然後常常受人欺負,她就哭起來了,我說:老尼師,你哭什麽?她說:我們這裏我又老了,第一個我年紀大了,財產要交給誰啊,第一點,法師,你要不要?我說:我不要啊,我要你的寺廟幹什麽?我隻是路過這裏,我來這裏掛一個晚上,我說:你年紀這麽大,而且男、女眾隔開,方便住一個晚上,沒辦法,這裏這麽暗沒地方住,然後她就說:我那邊徒弟每天都攀緣在家人,一直想勾結在家人,來霸占我這個道場的財產,我又不想傳給她,因為她心術不正,慧律法師,我八十幾歲了,現在應該死了,如果預計沒有錯誤應該死了,應該死了,她就說:我都八十幾歲了,我又不交給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可是我現在又沒辦法又沒有人,你知道嗎?我講她,她要把我趕出去,我說:那個所有權狀是誰的?她說:是我的,這個財產都是我的,我說:你真的很糟糕,你建了這麽大花了這麽多錢,因為她以前是名門閨秀,她沒有結婚,她老爸一筆財產給她建廟,就直接出家了,但是現在完了,我說:你怎麽會對財產這樣處理呢?你怎麽沒有想到你百年後,她說:現在要處理不行了,這麽大財產,我們要改做法人都要繳稅金的呀,沒有辦法,趕又趕不走她,我說:很簡單,我教你一個辦法,但是你不要講,她說:好,我不要講,我說:你每天跑到韋馱尊天菩薩坐著,坐在那個地方求,韋馱尊天菩薩出家人不能跪,因為他是現居士身,就坐在那個地方,你就拚命的求他,說這個是三寶的錢,我一定要交給一個正知正見的法師,然後我現在趕不走她,我年紀大了,她一定要霸占我的財產,每天都告訴那個韋馱尊天菩薩,知道嗎?她說:好,老菩薩你不要哭了,不要哭了,我就教她,我說:隔一陣子我再打電話來問你看情況怎麽樣,她早上也求晚上也求,她很誠心的一直求。這個不能落入奸人的手中,趕,趕不走,求,經過一個月她徒弟發瘋,發瘋,無緣無故就發瘋,轉出去了自動就跑了,主動就跑掉了,我打電話去的時候她很高興,說我教她這個絕招她很高興,實在太棒了、太棒了,以後鏟除不了惡人,每天就去向韋馱尊天菩薩磕頭,求,請求,請求,你看人有誠心佛菩薩就有感應嘛,是不是?所以我說我不必趕你走,你就自己要走了,真的,就這樣子,你不聽話我不必趕你走,你一定要走的,你不走,我走很簡單,我等到你走我再回來,住持換你做,我來做煮飯的。

所以,我從來不怕。。。我就怕徒弟怎麽樣,太孝順了,太孝順我會感動啊,我不怕你硬的,我告訴你,我今生今世專門對付硬的人,你愈硬你就愈該死,我用一把鐵錘打得你硬不起來,打得你無處可逃,我最怕的就是柔軟,對師父很恭敬,我們感動,很感動,真的,徒弟對師父好,師父反而真的疼愛有加,告訴你武林秘笈,你要是師父講一句話就頂了三、四句,那你說你像什麽,對不對?不過現在很好,都很好,五十四頁,

【以上三種境,再作詳細表說明:】【性境—不隨心生,】什麽叫不隨心生?就是不動念,不動念,本來如此叫做性境。【識緣彼時,】意識攀緣的時候清清楚楚,【正見不謬,不隨心生,】就不動到第二個念頭,【有自體性。】這是什麽?這就是桌子,這是什麽?這就是花,不隨心生,有自體性。【帶質境—但隨心生,心依本質,雖從心生,】【識緣質時,所見不正。】【獨影境—唯從心生,無自體性,解無定者,】解無定者,什麽叫解無定者呢?因為唯心所造,你自己的心怎麽想,你對他的了解程度不一樣,叫做解無定者。你對他的了解程度不一樣,唯從心生,這個獨影境你怎麽想都對呀,譬如說你們是跟著師父來修行,來聽經聞法的,那你對師父讚歎有加,我親近的法師你看正知正見,又是個正人君子,我什麽你都很讚歎,那個對我印象很壞的人,你叫他講,你對法師的看法怎麽樣,講得一文不值,講得一文不值。是吧?獨影境,你自己怎麽觀想都可以,所以有人來告訴我,說:師父,師父,他毀謗你怎麽樣怎麽樣,我說:他有權利這樣毀謗,不過你告訴他將來有苦頭吃哦,萬一毀謗到聖人他就麻煩了,當然我不是聖人我是凡夫,毀謗我罪可能比較小一點,但是我畢竟是出家人嘛,我再爛再壞我也是出家眾嘛,就算我沒有什麽修行,最平凡的,我也是個出家人,至少我有穿出家衣服嘛,是不是?我告訴他,他有權利毀謗,將來的苦他自己要承受,所以最聰明的人,惡不從口出,你沒聽過這一句話嗎?大智者惡不從口出,有智慧的人惡,你叫他講打死他也不講,你叫他講一句一百萬給他,他也不要,我為什麽要講一句,跑到地獄去受苦啊,對不對?你毀謗三寶我多少錢給你,不要說給多少錢你給他一億,什麽車子給他,他也不要,我為什麽要造業?所以人家告訴我說:師父,人家批評你怎麽樣怎麽樣,我說:他有權利,對不對?人可以批評別人呐,誰都是可批評誰嘛,中華民國憲法裏麵沒有說不可以批評人家的嘛,你盡量批評有什麽關係,可是你批評又代表什麽?你叫我下地獄,我就下地獄嗎?所以我們就曉得,不要為無謂的爭執,夫妻之間也是真的需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也更需要互相尊重,不要搞到後來上法庭啊,或者是搞到後來拔刀相向啊,怒目成仇,反目成仇,不需要這樣好來好散嘛,該來的就來嘛,若是沒有緣就不需要,不需要在一起,你也結惡緣他也痛苦,是不是?上法庭幹什麽呢?為什麽要拿刀相向呢?不必要!

所以假設,這當然是假設,假設我有結婚,我有結婚,我的老婆當然不指出家,假設說老婆跟我結婚,假設說她對我不滿,或者不是一個依靠的人,那麽,我會問她,這有兩種情形,第一個,你外麵有男人所以你想離開我,對不對,你借著理由來攻擊我、傷害我說要離開我,第二個,我確確實實做得讓你失望,兩種你選擇哪一個,外麵有人她一定不敢講的,對不對?她討客兄她怎麽敢給我知道,我戴綠帽子,怎麽可能呢?是不是?然後,她一定不敢講的,好了,她一定說我給她怎麽樣,帶給她痛苦和壓力,好,我就說你放心,你什麽時候要辦離婚,對不對?成全你,對不對?天下何處無芳草,對不對?何必要這樣子,就這樣痛苦,你碰到那個不講道理的,沒有辦法講的,很痛苦的,我從小。。。我這個人很不幸,我從小看到的那個婚姻都是很痛苦的很奇怪,我這個兩個眼睛,雙眼皮很漂亮,不過我所看到的都是不幸的家庭,沒有看過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就是我很奇怪的命運,很奇怪的命運,尤其那一種講道理講不進去的那一種痛苦啊,像我們鄰居隔壁,那個夫妻一天到晚都在打架,講道理也沒有用,先生壞脾氣,老婆道理也聽不進去,一天到晚就打打殺殺,像演那個武打的,一打起來,一聽到雷聲一下子就下雨了,雷聲就是她先生大聲,一下子就下雨了,太太哭嘛,一聽到雷聲馬上就會有雨聲,打得哭聲四起,然後她先生就氣起來,然後就把盤子都摔破,所以說一個人的心理程度,諸位要好好的開大智慧,好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性,真的,人家講你不好,同學,你一定要改過,像我就很好,人家講你當法師一個人常常生氣,我現在就不生氣了,我被人家講這一句話,我就有覺悟了,你看我的悟性多高,悟性多高,但是你不要惹到我就好了,問題就是不能惹到我,我今生今世很民主,我不幹涉別人的私生活,你講,你家的事情,你夫妻,你夫妻的事情,我,我個人的問題,是不是?所以我活得很快活,到目前為止我活得很快活,我有權利活在我自己的解脫的當中,我有能力,我教化你,我感化你,對不對?我沒有能力,我真的沒有辦法感化你,尤其同學們,仇視一定要放下,仇一定要放下!仇視敵人痛苦的是自己,仇視心一定要放下,寧可千日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你就跟小人遠離就好,會讓你痛苦的眾生你就遠離,遠遠的,走得遠遠的,我今天就是活這樣的目的。

所以說解無定者,因為唯心所造,【是非邪正,隨其境生。】都是隨他的心所產生心境,這個境生不是實在的境,隨其心境而生,要弄清楚喔,就是你心裏怎麽想,你就怎麽過日子,同學,這個多超越的日子,你心裏怎麽想你就過什麽日子,我要想著我很幸福、我很知足,我覺得這樣已經過得去了,你看,我就會過得很快樂,縱然婚姻有一點挫折,我也覺得很知足,這是我的命啊,雖然感情很難斷,可是又能如何?對不對?好了,日子就很好過,你如果每天都想我很委屈,我不滿命運的安排,我不滿上蒼對我這樣子,我的身體殘障、我的家庭又貧窮,我家裏又發生火災,我拜佛拜得這麽虔誠,又發生回祿之災,遭受回祿之災,他內心裏麵就不滿、不知足、痛苦,你怎麽想你怎麽過日子。萬法唯心造,講來講去你看還是這一句:萬法唯心造。

我說你要怎麽過日子呢?所以人家說:師父,我看你好像沒有什麽煩惱,你很高興,當然,你說我煩惱什麽?我要替誰煩惱,他不聽我的我有辦法嗎?對不對?我們用一個假設說:假設in  case 假設說我這二、三十個徒弟,同一天還俗,假設說啊,我當然。。。在世間來講很傷心,但這是不可能,至少也留兩、三個,至少,這不可能,一般來講,可能會承受不了這個打擊,我就不會這樣想法,這個講堂本來就空嘛,當他們二、三十個徒弟還沒有來的時候,我還是一樣的建這個講堂,空無一人呐,對不對?本來自性空的東西,現在他們還俗了,回歸他們的原點嘛,回複他們的原位嘛,那有什麽辦法呢?我何德何能讓人家親近嘛,我沒有能力教化人家,不能怪別人,我慚愧,我慚愧這總可以嘛,我責備自己總可以吧,對不對?這樣日子好過啊,所以常常內心裏麵想到說,我是不是對不起別人呐,別人沒有對不起我,日子好過多了。

其實我們的重擔都是無明,我們的擔子,我們心裏有壓力都是無明,都是沒有智慧才會這樣做的,今天海珊,要是能夠請我去上一課佛法,我跟他講一課「佛心慧語」,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仇視別人增加自己的負擔,這個宇宙隻有慈悲喜舍,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真理的存在,你不要禱告上帝,不要禱告阿拉,你為什麽不禱告你的心呢?你為什麽不禱告你自己呢?對不對?你禱告你自己馬上就會得到快樂,你又要占領別人,又要祈求上帝保佑你,怎麽可能呢?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海珊,然後好,慧律法師,我跟你出家,全世界馬上轟動,不動幹戈,就聽聽法師幾句話,馬上就不戰爭了,是不是?那我功德大了,解救塗炭的生靈呐,這個就是獨影境,自我觀想,自己這樣臭美,自己這樣想,人都會這樣子想像,獨影境,剛剛教過的很好用,獨影境,好,

【八識】,八識,【前五識及相應心所相分】那就是【性境】,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跟相應的心所相分就是性境,【第六識及相應心所相分——性境、帶質境、獨影境】【第七識及相應心所相分】帶質境,帶有第八意識的本質叫做帶質境,有的人把第七意識列為獨影境,但是有的人把它列為帶質境,【第八識相分】就是性境,【第八識相應心所相分】就是獨影境,影相,影相,所以我門今天看到的山河大地就是我們的影相,就是我們的影相,好,看五十四頁最後一個,

【(甲寅)唯識修觀(寅一)三性觀法】這叫做【五法三性】,五法三性就是三自性,【相】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世間人所看到的,這是一朵花,看到相就會把它安插一個名詞,這是一朵花、這是一張桌子、這是一間講堂,這是一本課本、這是書架,看到相,我們就會安排一個名詞來叫,這樣比較好叫嘛。有的人講不執著,不執著,你說不執著,他們都把這個不執著誤會了,把這個不執著誤會了,名字本身也就是實相。很多人把這個不執著誤會了,那一天有一個女孩子來,我已經講過給大家聽了,她就說她很不滿我不剃度女眾,她就說:師父,你常常在講要平等心要慈悲心,你為什麽不剃度女眾?既然現出家相,大家都是平等,對不對?你為什麽不剃度女眾,你不是常常講要慈悲要平等嘛,對不對?女眾剃度也是大丈夫相啊,我說:對啊,沒有錯,我小便用站的,你小便呢?難道你也用站的嗎?不然你站著小便給我看,對不對?我敢裸露上身,你敢嗎?這個當然是一個比喻,不可能的事情,這個就是讓你直接了當說,本性當然可以這樣講慈悲講平等,可是你這個相還是存在,如果說你們大家都是講,不要執著,大家都不要有名字,那個,那個,你站起來,那個是什麽?那個,那個,某某人那個也講不出個名堂出來,你一定要安排它一個假的名字啊,它才好叫,對不對?要不然你叫老半天你叫誰啊,所以名字是假的,地圖雖然假的,可是可以讓我們找到目標啊,對不對?名相是假的,可以讓我們找到本性啊,師父講的音聲是假的,可是你今天活得這麽快樂、快活,那還不是因為音聲來做佛事嘛,對不對?還不是這些假相的音聲、名詞,要不然你能夠聽經聞法開大智慧,那還不是要借著音聲、名相,所以說相、【名】我們知道是假的,但是就放下這一些假的就好。

【分別】就是我們所講的小聰明,分別,分別心,我們有了外相,我們就會安插名詞,就會加了一層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到最後我們有了【正智】,所謂正知正見、正確的智慧,到最後證得【真如】,真就是不假,如就是不動,就是清淨心,如如不動的真心,底下說相、名跟分別心就是【遍計所執性(妄有)】是虛妄而有的,正智跟真如呢?最後一個叫做【圓成實性(真有)】意思就是說當你擺脫了這一些妄想,當你擺脫了這一些不真實的東西,圓成實性就會顯現出來,這是確實有的,唯識是立有正智跟真如,那麽,這些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這兩個都是【依他起性】,把筆拿起來,都是緣起法,就緣起法來,我們錯覺就變成遍計所執,我們放下這個緣起依他起性,當下就是圓成實性的正智跟真如,所以說依他起性通遍計所執性、也通圓成實性。

什麽叫做遍計所執性呢?就是於緣起法裏麵不覺悟,我們一切眾生就是不覺悟,強烈的執著有一個真實的世間,強烈的執著有真實的一個宇宙,強烈的執著有真實的眾生可得,不了解這個都是虛妄,所以,遍計所執就是迷於緣起法,不了解當體即空,所以妄有,虛妄的攀緣這個有,迷惑在妄有的緣起法裏麵,依他起性呢?這是【(假有)】這不是真的有。那麽,覺悟到緣起法自性本空,就是真有的圓成實性了,就是我們所講的自性的東西,清淨心的東西。所以這個遍計所執性是【心外法】要來【遮譴】,遮就是止,止,譴就是除,遮譴就是我們要停止分別心、執著心,譴就是要除掉,除掉它,心外法,所以沒有一法不是心內法,沒有一法不是心的作用,所以師父常常講,你硬要把一件單純的事情,看得很複雜你會很痛苦。

同學們,聽師父的勸告,盡量把事情看得很單純,不要再加第二種觀想,第三種觀想、第四種觀想,第五種聯想。譬如說你老公很晚回來,他跟你講:老婆,對不起,我很晚回來,他跟你道歉,好了,你不要想:這個一定有鬼,他不曾對我這麽好過,回來還買了一支烤鴨給我吃,這個一定是想巴結我,所以有時候,沒辦法疼她就是這樣子,這個明明就不是這種事情,硬要把你扭曲掉,所以說很多的不幸,都來自於女人的假想,很多的不幸都來自於執著,因為我們執著,所以常常遭遇不幸,因為我們執著,所以常常遭遇不幸;不必要的,不必要的!

好,假有跟真有這是【心內法】我們要【觀照】,【修此分五重次第】後麵有五重觀,五重唯識,五十八頁這個地方有五重唯識觀,有五重唯識觀,五十七頁、五十八頁這個都是有五重唯識觀。

翻開五十五頁,五十五頁的五法:【五法】【相——所詮】一切外在的存在,都是我們給它安排一個名詞、一個名稱,來解釋它。這個「詮」就是解釋,相,是被我們所解釋的對象;名是能夠解釋的語言。這個相,是由我們的認知外在的事相,加以給它解釋:這是牆壁、這是學生、這是老師、這是佛像。一定要有東西,物質的東西、外在的,包括我們心靈上的東西,然後再安排這個名詞,讓我們認識。否則的話,我們的語言、文字,就無法來完成我們所須要的內在的思想。你要不安排這些名詞,一切都在無言當中,對凡夫來講,實在是沒有辦法表達內在裏麵的思想,以及外在存在的事相。所以,這個所詮是一定要的。【名——能詮】能夠解釋相的,當然就是這些名詞,【所變】所變現出來的,由意識形態所創造出來的。那麽,簡單講就是,相跟名是被我們所創造出來的,【分別——能變】能變。分別心多半是指八個識,八個識。那麽,因為唯識學是講真如跟生滅和合的東西,它不是像性空宗所講的,一切都是根據真如性的東西;而是說生滅跟真如非一非異,這是唯識學的特點。簡單講,就是一種阿賴耶緣起。在其他的思想理論裏麵,他們認為說真如是開始,被迷惑變成生滅法。而唯識講的並不是這樣,真如跟生滅是站在同一線上討論的,同一時間討論的,你悟了就是真如;你迷了就是生滅。所以,能變是指八個識,統統有這種能力,變出自己攀緣的境界。所以,我一直強調,說:六根有六根的種子;六塵有六塵的種子;六識也有六識的種子,合起來六三一十八界,無非是唯心所造。

那麽,有的是被變現出來的,就像是相,或者是名;有的是能變,那麽,就是八識,這些統統是恢複到有漏心,所謂有生滅法的東西,有生滅法的東西。再來,【正智】,修觀,知道這是生滅法;知道這個是依他起性;知道這些都是緣起法、無自性法,那麽,我們要放下,放下。我們能夠修觀,透視一切法唯心所造,那麽,我們很快就會完成佛道的自覺。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十大願王裏麵講:我們稱讚如來,隨喜功德,一個人的心態有能變跟所變,所變是附帶的,我們控製這個能變:能變現出來的,心王跟心所控製好,所變就不重要了!意思就是,境不重要,境界不重要。以自己心的覺悟,來作為我們正智下手的地方,我們剛剛舉的:隨喜功德,稱讚如來,當我們每天在讚歎別人,但是,要恰倒好處的讚歎,不是虛偽;不是為名利;或者是為了迷惑某一個人;或者是我為了其他的目的,而讚歎別人。而是對方確實有如此的優點,對方確實有如此的優點,我是很誠心誠意的來讚歎他,我們要慢慢的用這種心態。他二十四個小時,都是讚歎別人,很自然的,他就會完成自覺的統一性。因為他的內心裏麵,不容許任何人破壞。所以,一個大修行的人,跟一個凡夫不一樣,凡夫看到人家的缺點,他會大加的擴張、宣傳,然後搞動亂、是非。一個聖人看到是非、聽到是非,他說:我真是業障,怎麽會聽到這種是非?我真是業障!他會認為自己業障深重,才會聽到這種是非,然後,聽到後他從不傳出去,因為他知道,隻要能夠破壞內心的原態;原態就是如如不動,叫做原來、原態。我們因為失去了本能,無法恢複那種自然的本性,赤裸裸,原來的本性,不能反璞歸真,就是因為我們內在裏麵,不能完成這種統一性。

所謂內在完成統一性,就是感性、理性跟智慧充滿著圓滿,當一個人靠近這個人的時候,他是多麽的熱情,但是,熱情得有原則、有規矩、有戒律。當一個人很有理性,可是理性得非常的恰倒好處,不會讓人家覺得很冷漠,或者是不甩人家,變成我慢,或者是自卑,偏見、狂妄的感覺。冷漠得讓你知道,說:那是智慧、理性所散發出來的一種冷靜,而兩個眼神一樣看著你,麵對你時是這樣的慈悲,然後,內心裏麵充滿著愛語、鼓勵、慈悲。一個人完成了佛道,在他的內心裏麵,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不圓滿,所以,這個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滿的圓,圓滿的圓。同樣可以圓滿一切智慧,隻要你的心境轉變,境界已經不重要了!所以,聖人麵臨死亡,他會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一次美好的經驗;可是凡夫沒有辦法,他會恐懼這個死亡,因為他的心態裏麵,會落入一種得失的觀念,他不曉得,死了以後要走那一道。所以,我們修觀,知道這是無常法,知道要放下得失;放下是非;放下善惡的對立,慢慢慢慢起這個無漏心。

什麽叫做無漏心?無漏心從放下開始做起,從放下開始做起,你放不下,你不可能得到無漏。釋迦牟尼佛完成了佛道,就是因為他能舍,能舍,金錢能舍、名利能舍、親情能舍、欲望能舍,統統擺脫。而我們凡夫為什麽有這麽好的環境、教育,而我們還是一樣不能自覺?就是因為我們雖有修觀,但是,無漏心起不來,正因為我們沒有誌氣,沒有勇敢的承擔,我本來有如如不動的心。所以,我們都用動念的心,在討論這個不動念的理念是什麽?那個不動念的如如,就變成生滅法。因為你不肯,不肯,人不肯放下。內心裏麵充滿著理論,講得很好聽,可是我們不肯放下,就是那一種微細的利害關係,侮辱、批評、毀謗,或者是人家的讚歎,我們就搖搖欲墜。其實要完成佛道,全看一個字,要有勇氣直下承擔,直接用無量的智慧承擔起來:我就是佛,我絕對能夠做到!可是我們不是,我們重複的擺脫不了,內心裏麵創造出來的陰影;我們擺脫不了,那些尾隨不斷的親情;我們擺脫不了,這些人情世故的困擾。因此看到出家人很冷漠,他覺得這個很殘酷,沒有感情。若像你這樣有感情,你又沒有辦法恢複那一份理性,你又說人家很冷漠,其實人家的冷漠,是蘊藏著無量的慈悲。有人說:出家人最無情。對!但是最慈悲,因此出家人不講情,情是束縛嘛,是生死的關卡。出家人最無情,對!但是他最慈悲,他最慈悲!

所以說,【修觀無漏心起】因此看你要跟不要,無漏就是沒有煩惱。因此,我們一般來講,就過著有煩惱的生活,這個叫有漏心。要是起正智慢慢的觀照,無漏心就起來,【有漏心、無漏心、有為法】所謂有為法就是對立法,因為無漏心是對有漏講的;有漏心是對無漏心講的。所以,無漏心也列為有為法,那是經過澄清以後的一個產物,但是,也是對有漏心來講無漏心,所以是有為法。【真如】【由正智所證真如,無為法】無為法。無為法就是一種理,有為法就是一種事相。無為法就是一種道理,存在你內心裏麵那種光明的智慧,而這光明的智慧,沒有任何名相可以形容;沒有任何的意識形態可以去推論、想像,把它勾引出來,沒有辦法!唯證相應,你除了證到那一種境界以外,你實在是拿不出任何的方式,來告訴(說明)真如是什麽東西。就像我現在告訴你們,無為法就是所證的真如,你們隻能想像說:那是一種清淨心;那是一種無所住心;那是像太陽的光明照射一切;就像清淨的鏡子一樣;如水的澄清。你隻能用種種的觀想、種種的比喻,來附和你所有的看法,但那個都不是無為法,因為這個都已經透過意識形態的觀念。透過意識形態的觀念,就會使原本的本性就會變質。所以,我們容易扭曲我們原來的麵目,正因為我們的分別心不斷、執著心不斷,所以,我們見不到真實的麵目。其實沒有人束縛我們,我們一直束縛我們自己,是因為你不肯直下承擔,你有一個如如不動的本性。如果你肯直下承擔,你有勇氣承擔:我就是佛!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隨緣,能得自在,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就是不肯,強迫自己分別,強迫自己生滅。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做一種強迫自我的痛苦,放不下命運丟給我們的苦難;抱怨上蒼對我們不公平;與生命爭吵、與命運爭吵,你那裏是一個智慧的人?

所以,有時候,我們要接受生命丟給我們的包袱,那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誰也改變不了它。不必與因果爭吵,因果沒有虧欠過你什麽;不必跟命運爭吵,命運是最公平的審判官,那是因為你的行為所鑄成的一個結果,你無須要抱怨、無須要不滿。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解脫,隻有二個字:隨緣、觀照、知足,以你現在的狀態,觀照、觀察,告訴你自己:你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你三餐可以吃得飽,沒有經過戰亂,你有讀過這麽多的書,太知足了!就算沒有讀過書,也聞到了佛法;聞到了佛法不會修行,也聽到了淨土法門的念佛法門。你二十四個小時裏麵,都存在著知足。工作的壓力,你用知足來觀照,你是世界上最了不起、最幸福的一個人。快樂就在你的心上,奇跡其實不是等待,二十四個小時,都有奇跡的出現,你不須要創造奇跡,你更不須要等待。

所以,這個有為法是事相,無為法是理性,【攝一切法盡】(本集結束·佛弟子:蘭草整理2011年8月12日)

(本講座視頻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0941449i65201774.html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蘭草    合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