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慧律法師:第一義諦 第二集之1/2/3

(2016-08-20 10:02:46) 下一個
 
第一義諦 慧律法師 第二集 之123
 
2012年彰化供佛齋僧大會 彰化體育館 2012.8.26
 
之1:
 
各位尊敬的諸山長老;各位尊敬的比丘、比丘尼;還有我們的護法居士大德;以及我們尊敬的卓伯源縣長,還有各位領導、各位長官的蒞臨。
 
今天是2012年8月26日,26,星期天。去年是第一次演講,有答應主辦單位要講三年,去年裏裏外外有眾多的法師留下來,還有居士留下來聽經,來莊嚴這個法會,本人感到無限的安慰,畢竟佛教是出家、在家,我們是一體的,能夠踴躍的來隨喜、參加,佛教就會蒸蒸日上。
 
去年講完了,有很多人反應,就是樓上很多人反應,說是會回音,就是講出去以後,樓上的聽不清楚,樓下的法師比較沒問題。我們今年的這個音響,有換另外一家公司,我們現在簡單調查一下,從我這個中間線,左邊先調查,諸位!聽得到、聽得清楚的,左邊的請舉手。喔!那今年的效果不錯了。右邊的,聽清楚師父在講什麽的,請舉手,喔!謝謝,謝謝,謝謝!(大眾鼓掌!)因為去年有一個遺憾,就是樓下在笑,上麵的人不曉得在笑什麽,那今年就。。。。。。。音響聽說也花了不少錢,因為我有給他建議,我有給他建議。
 
早上齋僧供佛,下午弘法,是等量齊觀的,有福一定要有慧,福慧是兩足尊。那麽今天的音響如果沒問題,演講起來就更起勁兒,非常的感謝主辦單位重視弘法,今天來講應該就沒有回音了。接下來,今天是我第二次、第二年的這個齋僧供佛的演講,第二年。
 
在座諸位!看到這麽多的法師、比丘、比丘尼留下來,我深受感動,再一次的向諸山長老說聲謝謝,(大眾鼓掌!)也感恩這些比丘、比丘尼留下來,我們互相研討佛法,謝謝,非常謝謝!接下來,我們再一次感謝主辦單位,再一次給後學一次機會,如果整個佛教就像一部車子的話,我就像一個小螺絲釘,扮演一個小角色,那麽這個小角色也要把它扮演好,諸位不嫌棄,我們就齊聚一堂,共同來研討。
 
諸位!我不敢說今天來教大家佛法,不敢這樣講,因為在台灣有修有證的、修苦行的、然後《華嚴經》一個字一拜的、精進行般舟三昧的比比皆是,我慧律實在是很慚愧,不敢在關公麵前耍大刀,也不敢在孔子麵前賣文章。
 
弘法的法師的知見,就像開飛機的駕駛員,如果這個法師的知見出狀況了,那麽,整個佛教就會偏差。所以,弘法的法師,他就像開飛機一樣;所以開飛機的人非常非常重要!因此學佛的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他就是入佛正見,要進入佛的正見。處世,態度決定一切,處世就是人與人相處,我們態度要柔軟心,腰要柔軟,要恭敬心、虔誠的心,態度非常的重要。所以,處世,你的態度決定一切,你再大的才幹,就會毀掉(在)一個傲字,就是驕傲的意思,你很有才幹,但是卻狂妄,那麽你這一輩子就一定會毀掉。所以這個處世,態度決定一切。修行,知見決定一切,釋迦牟尼佛這一輩子來示現人間,就是一個責任,令一切眾生開佛知見、入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的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座諸位!我們所有的出家、在家居士能夠入佛的正見,那麽我們就跟釋迦牟尼佛同一鼻孔出氣,我們就是釋迦牟尼佛左右邊的人,與世尊同行;如果不入佛正見,我們就跟邪魔外道走在一起。所以,這個知見決定一切,對我個人來講,我把每一次的弘法演講,比喻作一場智慧的正見,與邪執見、惡知見的戰爭,對我個人來講,我非常的重視這個弘法。有的人程度比較好,上台可以馬上就講;我的程度比較差,我要一次這樣上台演講二個半鍾頭,我統統要準備三個月,三個月!為什麽呢?(大眾鼓掌!)因為我要對自己所有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典故、每一種比喻,都要負責任,因此我把每一次的弘法演講,比喻作一場智慧正見與邪見、惡知見的戰爭。
 
那麽主辦單位一直再三的邀請,如果我不敢放手一搏,自己就輸掉了這場戰役,就算死亡,也要死得像自己。所以我今天特別的感謝主辦單位給我這樣機會,本人自己覺得很慚愧,學識也淺陋,修行也不足,道力也不夠,還在學習的當中,承蒙主辦單位跟諸位長老給我這樣的機會,我願意用最虔誠的心、最謹慎的態度、最負責的態度,來完成今天的弘法。
 
我相信,有柔軟腰的人,一定不會撞到矮門。有柔軟腰就是一個人謙虛,抱著學習的態度,不狂妄,有柔軟腰的人,一定不會撞到矮門。諸位!學著彎曲,總比斷裂來得好。所以,我們修學佛道,不用個性修行,要用佛性修行,個性會誤了我們一輩子,個性會誤了我們一輩子;但是,佛性呢,會讓我們進入解脫、自在的狀態。
 
在這裏特別讚歎主辦單位非常的用心、諸山長老的慈悲,還有無怨無悔的義工,動用了大概五、六千人的義工,還有就是躲在暗處默默做的無所求的菩薩。所以,師父非常感動,看到今天的佛教如此的團結,所以,我們今天共乘一個佛陀的法身慧命的船,沒有分彼此,沒有分彼此。那麽法師、比丘、比丘尼們,留下來莊嚴道場,做影響眾,因為這裏有的人已經是佛學院的教授師了,佛學院的教授師了,我講這個對他來講可能很淺;可是,他也願意留下來,我非常的感恩、感動,畢竟人多了就很莊嚴。
 
看到台灣今天的佛教,有讓人感動的一麵,為什麽呢?
 
第一、在台灣,很多的道場都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的,半月半月誦戒,還有結夏安居,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整整佛教界裏的五十年來,看到今天台灣的佛教讓人很讚歎!為什麽能夠感受到這樣子的氛圍呢?從我們文殊講堂的流通處,就可以感受得出來,隻要到每年的4月15到7月15,我們的流通處,幾乎看不到法師來請法寶,大家都躲起來用功,遵守佛陀的戒律。如果朝此、朝著這個正確的方向,如法如律,如佛所說,那麽佛教興盛,很快我們就可以有目共睹!有的出家眾讓我們很感動的,日中一食,半月半月他一定是誦戒的;再來,有的人《華嚴經》一個字一拜,有的人不倒單;有的人行般舟三昧,這個在台灣用功的法師比比皆是,我們深覺得佛教未來無可限量。
 
那麽,我們上午叫做齋僧,這是修福;下午是弘法,是修慧,諸位!這一句是方便說,方便說,在《大般涅槃經義記》卷九裏麵有一句話,什麽才能夠達到真正的修慧呢?諸位!修行要能契入真如本體,才是屬於真正的修慧,否則統統叫做修福,這是究竟義講的。也就是說:今天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明本心、明本真心、見本來的自性,不叫做修慧,叫做結緣,因為慧觀不夠,慧照的觀慧力不夠,所以,沒辦法見到本心,也沒辦法見到本性。究竟義來講,要見到如來的真如本性,這個人才叫做真正屬於修慧,否則統統叫做修福。這個是《大般涅槃經義記》裏麵講的。換句話說:這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說:上午供佛齋僧是修福,下午弘法利生是修慧,這是一句鼓勵的話,鼓勵的話。如果要修行第一義諦大空,必需依佛的究竟義來講,究竟義來講,不見真如自性,統統不叫做修慧,因為那個是妄識所產生的觀、觀照,暫時有這個觀照的能力,沒有見到永恒的真如本性,那個不是真實的智慧,這是究竟義來說。
 
在開示這個「第一義諦」以前,我們先勉勵幾句話,先跟大家勉勵幾句話,為什麽今天我們要來弘法利生?下午的弘法跟早上的齋僧,那個是等一一一樣的重要。如果一個修行人隻知道修福,不懂得修慧,那麽,他的內心裏麵的深處,很難得到解脫自在和充滿微笑。所以,佛陀的正法,讓我們的生命心靈的深處充滿了微笑,充滿了微笑。
 
諸位!不能小看這二、三個鍾頭的一個弘法,瘦小的人,有時候也能改變全世界,佛陀小小小小的智慧的法語,有時候就會改變你的一輩子。所以,這二個半小時的弘法,有時候會改變你一輩子的人生觀。修行跟走路一樣,最輕鬆的路,不一定是最短的路,最輕鬆的路,不一定是最短的路,佛教要肯吃苦、能吃苦,也不怕艱難,要下定決心,發大菩提心來開智慧。佛教不是走長遠路,也不是走最短的路,佛教要走一條叫做安穩的路,安穩的路。
 
人的一輩子要碰到佛法已經很難了,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可能進入佛教,出家就更難了,做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容易了,要接觸到正法,那就難如登天了!全世界的七十億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接觸到佛陀的正法?所以,在座諸位算是幸運的人,你們自我鼓勵一下!(大眾鼓掌!)佛陀的真理跟正法,一直住在我們內心的深處,也一直陪伴著我們呼吸跟成長,隻是一般人沒有去發現它而已,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空間,一個呼吸,乃至食衣住行,佛陀的真理與正法,時時刻刻一直住在我們內心的深處,也一直陪伴著我們呼吸與成長,隻是一般人沒有去發現它。
 
業識,造業的業,業,識,分別心那個識,不是六合夜市。業識與業力,把我們編織成有限又短暫的生命,同時跟無明煩惱這個惡鄰居不相分離。我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生命這麽短促,又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是怎麽個來的呢?就是因為業識還有業力,把我們編織成有限又短暫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實在是太短促了,生命太短促了,一眨眼就五十歲了,一眨眼就六十歲了,一眨眼,那個往生了、那個往生了,我們的生命隨時都會消失。同時,我們的生命不但這麽有限、這麽短暫、短促,而且每天都跟無明煩惱這個惡鄰居不相分離,我們家裏住的隔壁就是無明煩惱,動不動就起貪瞋癡,動不動就起殺盜淫,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無明煩惱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解決,會讓我們生命陷入一連串的危險。所以,打破無明,降伏自我,是當急之務。在座諸位!每一個人的心靈天堂要放晴,每一個人的心靈天堂要放晴,才能見到生命真正的陽光。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需誠心的來接納佛陀的真理,勇敢的修行人,不會拒絕佛陀的真理。有錢人可以買得到娛樂;但是,買不到真正的快樂。快樂來自一顆智慧的心,快樂來自一顆解脫的心,快樂來自於一顆自在、而且滿足、知足、幸福的心,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人家說:你今天為什麽要走修行的路線?就是要過得更安穩的日子,過得更解脫的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日子。心靈要建立在佛陀的正法跟真理,這個人心靈就見到生命真正的陽光。但是,很可惜,隻有少數的眾生有這個因緣,這就是我們的責任,出家、在家要發菩提心,我們要推廣佛陀的正法,讓每一個有緣的眾生都能夠聽到佛法。
 
人類改變了、改造了世界了,但是唯獨獨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再講一遍:人類改造了世界,現在的科學、科技那麽的發達,但是唯獨獨從來沒有改造過自己。所以說: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人類改變了世界,唯獨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改造過自己。而我們自從聽了佛陀的正法以後,就慢慢的了解,降伏自我、改造自我,是一件重大的工程,也是一件艱巨的工程。有時候世間法很難、很複雜,因為世間法一演練起來,有無量無邊的邏輯、無量無邊的數據,無量無邊存在各個時空的不同的點的辯論。有時候是出世間法比較難,因為出世間法不可思、不可議,要斷習氣,還要斷種子,要斷殺盜淫,同時要斷貪瞋癡,這個對世間人來講,就難如登天了。所以,有時候世間法比較難,因為它很複雜!如果了悟萬法空無自性,把這個複雜的人生跟宇宙,會歸到單純的心性,悟了,那麽就發現出世法比世間法比較簡單。但是,有時候出世法它很難,難在哪裏呢?難在不是語言、不是文字,不可思、不可議,沒辦法推論,不是邏輯,體空、相空、用空,因空、緣空、果空,事空、理空,無法不空,沒有一法不是趣向於空無自性。這對活在類似於真實生命的眾生來講,不了解緣起如幻的眾生來講,這個真的是太難,他所看到的統統是真的,為什麽你講萬法是假相?所以佛法就需要用一點時間了,用一點時間了, 因為我們頑劣的習氣、種子太難斷除了,所以我們必需要用一點時間,浸潤在佛陀的正法,然後慢慢改變、改造這個習氣還有煩惱,才有辦法。佛法很難一蹴即成,需要一點功夫跟時間。
 
佛法能讓你用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尊嚴,如果我們內在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慈悲、充滿著尊重別人,那麽我們就會活得很有尊嚴,很有尊嚴。死亡因為是無常的代表,無常最終的代表就是死亡,死亡是全世界最難掌握的訊息,什麽時候死不知道,像最近台風,有一對夫妻去巡視一下他的魚塭,二個夫妻同一天,這幾天走了,被水淹死,沒有人會想到!前幾天也有一個女孩子,感情看不開,也跳樓,又死了,年紀輕輕的!所以,這個死亡,它是全世界最難掌握的訊息,什麽時候會發生,你不知道!因此我們必需要很珍惜這一刹那,今天你有限的生命,一定要全力以赴的用在覺性的啟發,人生隻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早日覺悟,了解萬法如幻的道理,這個世間沒有一種東西是實在的東西。所以,佛陀在經典裏麵講,讓一切學佛的佛弟子,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戀就是留戀的戀。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知道還有更高層的涅槃的境界,而不會留戀這個三界。三界從理上來講,是貪、瞋、癡;從事相上來講,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但是無論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論是理上的三界——貪、瞋、癡,其實回歸就是一心,還是你這一顆心,心有妄動就有三界,三界也是虛妄的。
 
現在就講了很重要的,勝利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就像今天,我們要把齋僧大會辦得轟轟烈烈,也是需要準備。在座諸位!法師和居士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或者是要了生脫死,或者靠自力斷煩惱,進入佛的禪定功夫,這個統統是要有準備的人,勝利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簡單講就是說:無論是世間法,或者是出世間法,你想要贏得、想要勝利,你就必需要提早做準備。今天我們還沒有麵臨死亡,我們就必需要提前做準備,要好好的修福,好好的修慧,好好的降伏自我。諸位!崇高的戰士是不會逃避恐懼的;一個堅定三昧意誌的修行人,從不生活在無明煩惱的陰影當中。換句話說:大修行人,你什麽挫敗都要經得起考驗,你必需到人家讚歎你,你必需要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人家侮辱你、攻擊你、無中生有傷害你,你也一樣要如如不動,要不取於相,不做任何的解釋,內心永遠活在佛陀的那一顆解脫、自在、大般若的心。
 
諸位!人的最大敵人是誰?就是內心深處的那一個執著、頑強的自我的那個意識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敵人。你的最大的敵人是誰?就是你內心深處的我執、我見。如果一個人得大自在、大解脫,內心沒有來去、生滅、增減,證入究竟第一義諦,如來的實相大空,沒有能所,諸位!世界上沒有敵人,沒有敵人。所以,佛法是了不起的,能夠讓一個人從無明煩惱當中徹底的解脫、徹底的自在。
 
信佛、拜佛有什麽好處呢?縱然全世界的人都棄你而去,佛陀的正法依然會繼續溫暖你的內心,同時緊握你的手、雙手,帶領你走出人生的痛苦跟黑暗。諸位!愈不願意麵對生命的真相,所有的問題就會反覆的上演。再講一遍,這一句話特別重要,今天大家都不敢麵對生命的真相,而希望得到真正的快樂;愈不願意麵對生命的真相,所有的問題就會反覆的上演。諸位!逃避現實是永遠得不到正麵的解脫,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勇敢的麵對現實,同時超越這個現實。因此我們今天聽經聞法是為什麽?就是要帶領大家,走出人生的憂鬱、痛苦跟黑暗,見到了生命真正的光明,才需要這麽的辛苦。
 
我們今天要講的正題,叫做「第一義諦」,去年我們講的「第一義諦」是第一集,今年我們講的「第一義諦」是第二集,在這樣子二個半鍾頭的弘法的時間,實在是不夠用,實在是不夠用;可是,又要有一個結論、又要有一個結果,對不對?否則大家來聽的時候,也無頭也無尾。對不對?不是像章回小說:欲知如何,請下回分解,明年再來講,去年聽的忘記了,忘記了,因為隔太久了,隔太久,他就會還給我,都會這樣子。所以說變成說:你講這個題目在二個半鍾頭,你也沒有辦法深入三藏經教;可是,你又要有一點深度,但是,你又必需控製時間,不能讓大家失望。你必需講得活潑,你必需講得有味道,要比韓劇好看,人家才會坐在這裏;我指的是在家居士啦。所以,這個弘法利生很困難,尤其在這種上萬人的場麵,它非常困難,要有獨立性,要有連接性,又必需控製時間,你放出去的東西,你還要收回來,話題又出去,收不回來,人家說:慧律法師!您是講到哪裏了?我也不知道!所以,(大眾鼓掌!)不是隻有你們需要鼓勵,我也需要鼓勵呢!(大眾鼓掌!)互相鼓勵求進步。所以,這個第一義諦,它沒辦法言說;但是,你一定要講,就必需善巧方便,善巧方便。第一義智慧心,如果你契入、證悟到第一義諦的智慧心,你就能夠撫摸到自己的命運,並安排自己的生命。簡單講:你今天悟入第一義諦智慧的心,第一義諦大空,智慧的心,你能夠撫摸到自己的命運,同時安排自己的生命。簡單講:你是過著理性的主人,你過著理性的主人的日子,你生命自己作主。如果沒有契入第一義諦大空的般若智慧心,那麽,你撫摸不到自己的命運,你隻有隨著你的命一直去運轉,被習氣拖著走。起先我們造了很多的習氣,後來習氣變成我們的主人,習氣會拖著你走。
 
我之所以定這個題目:第一義諦大空,「第一義諦」,目的是想要提升台灣出家跟在家究竟實相的義理、他的水平,我們一定要來互相共勉。修學佛道的人,經過百千萬億劫,大家都會成佛,對不對?但是如果你早日契入第一義諦,那麽,你成佛的時間就會縮短。
 
諸位!第一義諦講最透徹的就是《楞伽經》;諸位!佛教有四本經典,稍微背一下:一、圓頓的楞伽,二、開慧的楞嚴,三、成佛的法華,四、富貴的華嚴。也就是說:不看《華嚴經》,不知道佛教的富貴;你要成佛,要閱讀《法華經》、要修《法華》;要開智慧,要看《楞嚴經》、閱讀《楞嚴經》;你要進入至圓至頓、最快的,契入佛的第一義諦,就必需要閱讀《楞伽經》,《楞伽經》。所以我們選擇這個「第一義諦」,是最難發揮的,因為它不能說;不能說還是要講,對不對?所以就用善巧方便說,盡量講得讓大家能夠體悟。
 
佛教的事相,這五十年來做得夠多,每一個法師都有他的優點,每一個道場都有它的特色,這些善巧、法會、方便已經很多,種種的法會、誦經、拜懺、放生、持咒、慈善、醫療,還有辦這個學校,辦這個學校,這半世紀以來,五十年,五十年,台灣可以說做得非常徹底;當然也有某些需要繼續進步,還有需要檢討的地方;等等都做得很好,這個都是我們出家和在家居士共同努力,才有辦法把台灣提升到今天的水平,水平。唯獨這個涅槃妙心,摩訶般若,第一義諦大空,這個內證的,自內證的這個法,就比較少人弘揚,比較少人弘揚。因此我認為,這個區塊我把它補足,因為我也是佛門的一份子,也是在佛教界,從大一學佛到今天也四十年了,四十年了,那麽我把我體悟的跟大家匯報一下;教大家,不敢這樣講啦,我們互相研討。
 
諸位!要進入第一義諦大空,你一定要先了悟用真心修行,不能用妄識修行;用妄識修行,經百千萬劫不能進入如來的境界。所以,在經典裏麵有一句話說:縱然以舍利佛、目犍連的智慧,經百千萬劫,不能測佛智。測,觀測室的測,測佛智。為什麽測?想要去推度、推論、想像、理解,這個統統叫做妄想意識心。妄想意識心離塵無自體性,它盡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借著塵的相,而引發內在的識心分別,所以,離塵它空無自性,所以識心分別完全都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條件所構成的,由外引發成內,還有內在的種子引發對外在的執著,這個叫做妄想意識心,這個叫做頭上安頭。如果你用意識心修行,意識心就是生滅心;意識心就是妄想心;意識心就是妄執的心;意識心就是我執的心;意識心就是法執的心;意識心就是無明的心,你用這個修行,你經過百千萬劫,猶如煮沙,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為飯,就是出發點用意識心修行。用意識心修行,用今天來講,就叫做看了相就著相,完全用感性在修行,完全不是用理性在修行,完全用情緒在修行,完全不是用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的心在修行。換句話說:如果你今天為了一件時間、空間所緣起幻化的事情,而煩惱、而執著,你就永遠不能成佛,你必需在了悟內空也外空,連這個空也不存在,才有辦法。
 
因此什麽是真心?真心就是離塵有自體性,也就是不必假借外塵,唯識學裏麵講的:遮無外境,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換句話說:修行會歸到最後,所有的外境統統是空無自性。在《楞伽經》講:萬法,一個顆粒微塵,乃至一棵樹,都趣向於空無自性,空無自性簡稱空性。所以,真正的修法、修行,會歸到最後,一定要會歸到你這一顆心。客觀的環境引起主觀的意識心,這個意識心就是生滅心,這個叫做離塵無自體性。客觀的環境引起主觀的意識心,主觀的意識心承認客觀的環境,也就是見相二分來自於自體分,來自於自體分。因此我們想要契入第一義諦大空,必需先了悟什麽是真心?真心就是不仰仗外境,了境如幻,叫做二六時中,不倚一物,沒有能所,二六時中,不倚一物。二六時中,不倚一物的意思就是說:你今天你看任何的相,它都是刹那之間生滅、刹那之間生滅。。。。。。為什麽講萬境本空?是因為刹那生滅,所以我們說它是空;因為它是無常,所以我們說它是空;因為它是條件所構成的緣起法,所以我們說它是空;因為它空無自性,萬法趣向於空無自性,萬法本來沒有問題,因為萬法本來就是空,所有的問題,是你內在裏麵的無明的問題。你今天對所有的問題產生疑惑,是因為內在沒有智慧,所以你一直認為外境有實體性,不曉得外境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空,因此不可以著相,也不可以落入意識心,相空、心空,就回歸到真如。
 
所以,今天在講深入的經典,第一義諦大空以前,要講經典的一句話,經典有一句話,說:善說法者,必需碰到善諦聽者。意思就是說:不管這個法師他多麽會講經,沒有用,要底下的人,善說法者,必需碰到善諦聽的人,就是會說法的人沒有用,一定要碰到底下會聽法的人。(大眾鼓掌!)今天大家必需以第一義諦大空真如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涅槃的妙心,法沒有能所,絕對的真心來聽法,不能用妄想心聽法,不可以用妄識心來聽法,不可以用生滅心來聽法,這樣子與第一義諦不相應。所以,善說法者,必需碰到善諦聽者。所以善說法,還要碰到大家能夠相應,你安排這個時間,剛好早上齋僧完,吃飽了正是想睡覺的時候,這個時間正好是打盹的時間。我的度量比較大,我允許你們稍微休息一下,但是,不要吵到隔壁,因為有的人打瞌睡後,就會發出齁~~~這樣會吵到隔壁,這樣不好,(大眾鼓掌!)這樣吵到隔壁不好。
 
 
之2:
 
 
因此,我們今天來修學佛道,是為了想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身船相應,所以我們選擇了佛陀的正法。如果你選擇了無明煩惱,那就麻煩大了!哲學家講了一句話:如果你選擇拉魔鬼的手,你肯定要付出代價。魔鬼的手就是內心的無明煩惱,那一種內心深處的我見、我執,牢不可破,那就是最可怕的魔鬼。諸位!魔鬼在你的內心,不在外麵,敵人也在你的內心,也不在外麵。諸位!境界本來就空,萬法本來就空,誰是你的敵人?不要弄錯了,你的敵人在內心的深處,那一股強大就是放不下,那個就是最大的敵人。如果你選擇拉魔鬼的手,你肯定要付出代價!如果你選擇方便法,無明識心分別的法,那麽你肯定要經過百千萬劫。在座諸位!如果你沒有能力選擇正見與正法,那你肯定成不了天人師、佛跟世尊。所以,進入佛門,如果沒有能力去選擇正見跟正法,那麽你就要請這些諸山長老、這些有正見的法師,或者是在家居士;有的居士修得非常的好,也有了不起的德行跟正見,那麽,就要問問這些人了,你如何來選擇正見。這個抉擇是非常重要的,寧可百年不開悟,不可一日走錯路,那個走錯路是生命當中最悲慘的,我們很不容易的來接觸到佛教了,因為知見錯誤,結果繞了一大圈,沒有解脫生死,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是不是很悲哀呢?
 
有證量的人,契入第一義諦大空的人,沒有問題,他看任何的經典,都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但是,如果沒有證量,或者是沒有契入第一義諦大空,看大乘經典就有很多問題。經典是佛講的沒有問題;但是,後來的注解有一些問題,而有的注解完全不符合佛意,完全不符合佛意。在座諸位!舉個例子,(大眾鼓掌!)舉個例子,有一個年輕人;現在要進入佛教的核心,你要全神貫注,要上廁所的靜靜的去,不要吵到隔壁的。來!我們要全神貫注,今天你來聽經聞法,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任何一句話、一句比喻,都很重要!接下來討論佛教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存在在佛弟子。有一個年輕人,他看了經典看不懂,去問了法師,說:法師!我看了經典說本來是佛,因為一念不覺,所以我們變眾生。問這個法師,說:法師!為什麽本來是佛?既然本來是佛,為什麽會一念不覺變眾生呢?這個法師告訴他:大家的注解都這樣寫啊!所以,他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本來是佛,佛就已經有大覺悟,又為什麽會變眾生呢?那麽這個居士因為是年輕人,這個男居士也很好學、也很肯學,連續問,問了好幾個,在家居士也問了、經典也看了,他這個本來是佛,因為一念不覺而變眾生,他這個問題搞了十幾年,沒辦法解決!有一天人家跟他說,那你就去高雄問問一下慧律法師,看看他怎麽說。這個居士很有禮貌,說不定他今天有來,這個男居士很有禮貌,具足威儀,他就跟師父頂禮,我說:來者何事?有什麽問題?他說:我有一個問題,無論我問法師,或者是看這個注解,都講的:我們眾生本來是佛,因為一念不覺而變眾生。我對這個問題搞了十幾年,這個答案我實在不滿意!我就跟他講:我說這個「來」字,依你今天的程度,那個本來這個「來」,你把它改成「質」,質量的質,你念一遍給我聽。他說:我們的本質是佛,因為一念不覺而變成眾生。我說:答對了!答對了,(大眾鼓掌!)你答對了。
 
你講本來是佛,那是究竟說,就是說:本來是佛是什麽意思?本來是佛的意思在強調什麽?強調每一個人都有如來的德行,我們的本性本來就具足,所以,我們本來就是佛,是強調每一個人都有佛性,知道嗎?強調每一個人都有佛性。我們的本質是佛,本質是佛,你沒有修行沒有用啊,本質是佛,你要修行,你才能夠開采我們本來具足的佛性;你不修行,本質是佛沒有用啊!他說:啊!對啦,我十幾年來就是這個問題搞不通,就差一個字。我說:本來是佛,它是強調本性具足;本質是佛,是強調你要修行。
 
在座諸位!差一個字差很多,(大眾鼓掌!)差一個字差很多,你不知道這一個字差多少,你知道嗎?現在那個美國人很流行刺青,刺青就是紋身,紋身,有一個身體很強壯的,身體很強壯的,像金剛力士一樣的,美國人,有練過的,那個身材魁梧,這個男孩子身材很棒的、魁梧的。他說:我這個身材這麽魁梧,大家都讚歎不得了。他最近在美國很喜歡東方的中華文化,他就講:我去把它刺青,刺幾個中文,刺幾個中文。然後他就告訴那個刺青的人。這個刺青的人,中文一半懂一半不懂,懂一點點,似懂非懂,他就告訴那個刺青的人:像我身材這麽魁梧的,你給我刺幾個字。要刺什麽字呢?刺:有人像我這麽狠嗎?狠,「有人像我這麽狠嗎?」他就覺得他的身材可以展示一下子,這個刺青的人因為不懂中文,懂一半,哎呀!這個「狠」怎麽寫呢?這個狠是犬部,右邊善良的良,少掉上麵一點,叫做很狠,凶狠的狠。因此他就去找一個字,這個狠字,找。。。。。。不熟,他就找一個女部,就找一個老娘那個「娘」,老娘那個「娘」。結果這個美國人刺好了,有人像我這麽娘嗎?(大眾鼓掌!)你看差一個字差多少!他看到美國人(他)就把這個手臂掀開來,因為美國人不懂中文,這個美國人就跟他比大拇指,豎起大拇指,你看。後來他到 Chinatown 華人的地方,看到中國人,中國人,我就展示一下,翻開來,哎呀!中國人都笑翻天了,因為中文大家都看得懂,「有人像我這麽娘嗎?」誰看不懂啊!這個美國人不懂人家在笑什麽,他說:你看我這個刺青,刺得這麽這麽的成功,美國人看到都比大拇指,華人看到都笑翻天了,可見我這幾個字成功!旁邊那個人說:我也要繡幾個字;但是我繡的字不要像你這麽多,你的字太多了,「有人像我這麽娘嗎?」這個字太多了,他去刺青店就跟這個刺青的人講說:你給我繡四個字就好,大一點的,大一點的!然後那個刺青的師傅也不懂中文:四個字?那要刺哪四個字呢?他又不懂中文,被刺青的人不懂中文,那個刺的人也不懂中文,他說:好吧!那我就隨便給你選四個字來刺一刺。他說:你真的字要搞大一點嗎?他(客)說:字愈大愈好!他就。。。。。。結果掀開來,那個美國人都比這一支的,(師父在此伸出大拇指)因為四個字很大。結果到 Chinatown 華人那個地方,一掀開來,四個字:免費停車!(大眾鼓掌!)這個免費停車應該是在停車場,跟這個刺青有什麽關係呢?因為中文不懂,因為中文不懂,刺個「免費停車」。所以,我就告訴大家:差一個字就差很多了。接下來,慢慢就進入。
 
接下來,大乘經典裏麵講:真如不守自性,因此有妄動。諸位!這一句是不對的,真如如果不守自性,這個注解是問題很大的。真如如果不守自性,成佛以後又繼續變眾生,這個不是佛的本意,這一句語病特別的重!真如不守自性,真如會不守自性,你成佛就是回歸到真如,回歸到真如,因為真如會不守自性,成佛以後就會再繼續變眾生。所以這一句注解是問題很大的。所以,佛經沒有問題,是後來的人注解有問題。在座諸位!我們亙古以來,真如從來沒有增,從來沒有減,要記住佛的意思是什麽。在座諸位!我請問你一個問題:一個沒智慧的人,就像沒有眼睛的人,就是心盲,我用這個來比喻,沒智慧,心盲,有的是眼盲,有的是心盲。諸位!一個眼睛瞎掉的人,看這個虛空,他看不到虛空,請問:虛空有沒有增減?沒有,沒有。諸位!如果我們的眼睛是好的,你睜開眼睛看到虛空,請問:虛空有沒有增減?沒有。無論你的眼睛好的跟壞的,虛空都沒有增減。諸位!無論你今天是無明的眾生,有妄動,識心分別,諸位!全妄即真,所有的妄當體即空,它就是真,它就是,隻是你沒有覺悟而已,隻是你沒有覺悟而已,全妄即真。說:依真起妄,但是全妄即真,全妄即真。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真如不守自性,這個字是有語病的,有語病的,真如會不守自性,成佛以後就會變眾生。現在一定要厘清這些大乘經典的一些迷茫、這些問題,問題。所以,我們的真如,亙古以來,沒有任何的增減,沒有任何的增,在聖不增,在凡也不減,所以,從來沒有增減。
 
在座諸位!接下來又簡單談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個問題,這一句是善巧方便義,但是,它不符合佛意。這個要講,非常的多,這一句是所有的法師、包括任何的注解都用這個,他們就說:真如有不變義,也有隨緣義。但是,在座諸位!真如站在體上來講,沒有任何的增減,討論一件事情要體大、相大跟用大,體大、相大跟用大。為什麽這一句不符合佛意,叫做善巧方便義?從大慧菩薩跟佛的對話就非常清楚,等一下我們會講。諸位!這個「不變」,很難去形容體、相、用具足,一、體大,等如虛空,二、相大,無量的莊嚴,三、用大,無盡的神通妙用,體大、相大、用大。現在我們就講不變跟隨緣,祖師大德,我們可以理解說他用心良苦,真如,告訴你有不變義又有隨緣義,隨緣義,祖師大德很明顯的就是在告訴你這個。但是,如果你有修你有證,沒有問題,你可以了解這一句「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要怎麽樣來運用它,有證量的人、有契入佛性真如的人,當然知道這一句的問題出在哪裏。
 
現在我們把大慧跟佛的對話來告訴你:這一句很容易落入外道見。好!外道的主張,大梵天或者是大自在天,這個世間;這個是《楞伽經》講的。這些外道就說:天地萬物是大梵天,或者是大自在天所創造的,那麽,大自在天、大梵天是常,常,永遠的常,他是不變的,不變就是常見;他創造出來的世間,是會變化的、是會敗壞的、是無常,是無常。好!世尊跟大慧在對話,底下你就要注意聽了,看佛跟大慧怎麽對話?我現在用直接了當的來表達,看看你能不能在最快的速度裏麵厘清它?世尊跟大慧講:那麽大自在天或者是大梵天,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用這個例子來舉例,你可能比較聽得懂,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上帝是常,創造出來的世間是無常、是敗壞的。好!現在我用佛跟大慧的對話,在瞬間你有沒有辦法判斷?
 
佛就問大慧,說:大慧!大自在天是常還是無常?就是上帝是常還是無常?因為上帝是個不變,他就是常,你永遠不變嘛,他叫做常。
 
 
大慧!常的世間創造出來的世間,應當是常的世間,常的世間創造出來的世間,是常的世間,這因果的法則是這樣子。常的世間創造出來的世間,應該是常。
 
 
大慧!為什麽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盡是無常?為什麽?大自在天是常,創造出來的世間應該是常啊!所以,大慧!上帝是常,是不符合因果的。
 
大慧!如果說我們這些大自在天是無常,大慧!無常的上帝、無常的大自在天,創造出來的無常的世間應當是常,無常的無常叫做無無常,負負得正。知道嗎?如果大自在天是無常,創造出來的世間是無常,無常的無常就是無無常,應當這個世間是常。知道嗎?負負得正,無常的無常就是常,叫做無無常。說:大慧!那麽,大自在天是常見?不對,常見就是不變,會變就是無常。大自在天是常?不對。是無常?也不對。因為。。。現在就談到了,今天我們說:不變很容易讓初學佛法的進入永運不變的東西;如果你開悟了,當然知道他在講什麽,不變的東西;那麽,隨緣當然就是生滅了,所以,佛離斷見,佛離常見,佛離常見。因此這一句話,會讓初學佛法的人很難去弄通它,甚至於學佛五年、十年、二十年,都很難搞明白它。說:這一句是善巧方便義,不符合佛意,佛離二邊,佛離斷見,佛離常見,佛離二邊,接下來,
 
講真妄和合為第八意識,真妄和合為第八意識,諸位!真心離塵有自體性,就像樹木;妄心離塵無自體性,就像影子,就像影子。諸位!樹不是影子;但是,影子不能離開樹。所以,依真起妄,因為有樹,所以有影子;但是,全妄即真,所有的影子,其實投射都是那一顆真心,那一棵真正的樹。所以說:真心跟妄心講和合,實在是夠方便了,這個《大乘起信論》講的:開真如門跟開生滅門,真妄和合為第八意識,所有的注解都是這樣講,那我們隻能講說:這一句叫做善巧方便義,但是不究竟義。如果真心跟妄心可以合,你沒辦法破的。真心從來不是妄心,妄心離塵無自體性,你才有辦法破,因為它是妄,妄心才有辦法破,因為它是妄,離塵無自體性,你才有辦法破它;如果二種結合在一起,你沒辦法破的,因為真心不是妄心,二個是完全不一樣的性質。譬如說樹,諸位!我請問你:一棵樹跟一棵樹的影子,我現在請問你:是一棵樹還是二棵樹?你說呢?是一棵樹還是二棵樹?諸位!二棵樹叫做合,對不對?左邊一棵樹,右邊一棵樹,譬如說:我們先生跟老婆結婚,建立一個家庭,這個叫做和合。是不是?諸位!真心是有實體性的,妄心、妄識它是離塵無自體性的,就像樹的影子,諸位!一棵是真樹,一棵是樹的影子,樹就像真如,我們妄想心就像樹的影子,諸位!你說是一棵樹還是二棵樹?你講一棵樹也不對,因為一棵樹有影子;你講二棵樹也不對,因為它隻是影子啊!所以就講說:依真起妄,因為有真心妄動,所以,起這個妄心;但是,妄性本空,妄體本空,不可得,所以,全妄即真,所有的妄當體即空,就是真心,因為妄心離塵無自體性,就像影子一樣。
 
在《楞嚴經》,(大眾鼓掌!)在《楞嚴經》有人問佛陀,說:世尊!妄到底怎麽來的呢?妄心是到底怎麽來的呢?底下是世尊所講的,說:妄本無因,若有所因,何名為妄?就是我們產生的這個妄想心,妄本無因,妄,我們的起心動念是莫名其妙的,刹那之間在清淨心閃動的一種執著、分別,隻是影子而已,所有的境界投射到心中一種影子,就是見相二分所產生的心相,心中的相,不是實在的東西。妄本無因,我們因為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而這個識心分別,妄性本來就空,沒有任何的原因。諸位!妄本無因,若有所因,何名為妄?因為妄本身就是因,因妄,而有意識心。
 
好!現在用那個比喻,我們又回歸到前麵講的,我們說:深山裏麵;現在《圓覺經》的一個比喻,深山裏麵有礦,有金礦,雖然它的本質是金礦;但是,如果不把它開采出來,不把它冶煉、提煉,就不能變成真金。我們的本質雖然是佛;但是,如果沒有經過修行,斷種子、斷習氣,我們也沒有辦法成佛。所以,佛性因修而顯,佛性因為修行才能夠顯露出來。所以這個是佛在《圓覺經》的比喻,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被埋沒在無明的礦山裏麵;埋沒在無明的礦山裏麵,我們有一天知道佛法很好,把它挖出來,就像現在開始走上修行的路線,走上修行的路線,已經走上修行的路線,就把我們的佛性慢慢的陶冶出來,把它身淨、語淨、意淨、戒淨,身、口、意、戒統統淨,真修行人的四種淨:身淨、語淨、意淨、戒淨,來約束自己的身心,慢慢慢慢的降伏自我,(嗯!)我們有一天本性顯露出來了。
 
所以,諸位!你講:我修行成佛了。對不對?對!本性因修而顯。或說:我們本來是佛。對不對?對!因為我們的質就是金,我們的本質就是金,本質就是金,你才有辦法把它提煉出來,因為你本來就有佛性,你才有辦法把它提煉出來;如果你沒有佛性,你也沒有辦法把它提煉出來。接下來,
 
講《楞嚴經》,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精神病的,叫做演若達多,這個演若達多早上照鏡子的時候,發現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臉,他就懷疑:我這個頭的頂部,頭的頂部為什麽看不到自己的臉呢?因此就發狂了,發狂了,說:我頭跑到哪裏去了呢?我的頭到哪裏去?為什麽我的頭看不到我的臉呢?為什麽我的頭看不到我的臉呢?因為他是精神病,然後就到處去走。。。。。。跑啊,去問人家說:我的頭呢?我的頭呢?我的頭呢?經過的一個路人跟他講說:你的頭?你的頭在這裏啊,你的頭在這裏啊!喔!好,好,是是是!當下就回歸到:喔!我的頭原來沒有失去。
 
諸位!這演若達多正在迷茫的時候,頭有沒有失去呢?沒有!當他有人指點他,說:你的頭在這裏。他有沒有多一個頭?也沒有。他迷茫奔走的時候,頭沒有失去;就在覺悟的時候,感覺頭在這裏:喔!我的頭沒有失去。有沒有增加一個頭?也沒有啊,也沒有。這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本性,問題就出在你的悟還是沒有悟?你有沒有見性?你有沒有真正的契入真的佛性?有沒有真實的進入真正的見性的功夫?如果沒有的話,就會變成很累、很辛苦的修行,一直拚了老命拜佛、念佛;可是內心裏麵始終悶悶的,就好像被一種東西捆住一樣,吞不進去又吐不出來,修行就梗在中間,就是這樣。內心裏麵不會讓它。。。。。。內外不會流暢,不會流暢就是梗,梗在中間,梗在中間。諸位!真心離塵有自體性,妄心離塵無自體性,真心就像樹木,妄心就像樹的影子。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你所看到的萬象投射在你心中,你看到的隻是心中的影子,你今天看到的隻是心中的影子。
 
那麽妄識呢?妄本無因,若有所因,何名為妄?所以用演若達多或者是金礦來比喻。諸位!真心從來不是妄;樹,我們這一棵樹絕對不是影子,真心絕對不是妄識心,真心絕對不是妄識心,所以,不能和合。但是,也不能離,也不能離,諸位!你離開妄心,你也找不到真心,妄心,依真起妄,真心不是妄心,但是,妄心不能離開真心,就像樹的影子不可以離開這一棵樹,真心就像樹,妄心就像影子。所以說:真心從來不是妄,樹本來就不是影子;但是,影子不能離開樹,妄識心不能離開我們的真心,全妄即真,了妄即真,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本空,你了解這個妄識心本來就是空的,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達妄本空,了達妄識本來就空,知真本有,知道我們這一顆真心是本來具足的。所以今天如果你是一個大修行人,你就知道怎麽下手,你就知道怎麽下手,(大眾鼓掌!)
 
你看到善、惡,你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引起的動念,這一顆是意識心;你嫉惡如仇,你的動念,這一顆是意識心。為什麽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就這麽時,是明上座本來的麵目?所以,真心才是修行的依據,今天你修行用錯了方向,會很慘,會很麻煩的,你每天都在重複情緒的高潮、低潮,看這個人對、看這個人壞。在座諸位!真正持戒的人,是不會去看眾生的過失的,現在修行人有一個通病,譬如說我今天練不倒單,不倒單,他就覺得自己很不得了:我練這個不倒單!然後看到別人倒單睡了很久,就認為:你這個業障深重,你要像我這樣不倒單!諸位!不倒單本來是要破除五陰,降伏自我,超出三界的,真心是無心,真心無念、無相、無住,真心是無念、無住、無相;可是,現在練不倒單,卻拿這個不倒單來驕傲自己,就卡在一個有不倒單而變成自我安慰、自我高超,變成是法不平等,有其高下。
 
諸位!我們今天日中一食,很好;你今天不倒單,師父讚歎你;你今天日中一食,我也讚歎你;但是,千萬記住!所有的修行,包括持戒清淨,都是為了降伏自我,不是跟別人比較,比較是生滅法,降伏自我是清淨法,修行一定要弄對方向!所以,真修行人不見眾生過,若見眾生過,自非卻是左。因此,真正進入修行的狀態的人,所有的過失都在內心的起心動念,都在內心的自己的起心動念。真修行人隻會看自己的過失,隻會冷靜檢討自己的過失,不會去看眾生的過失。(大眾鼓掌!)接下來,我們討論一個,現在我要了解,底下必需聲明,我今天來演講不是挑戰傳統,也不是跟哪一本注解過意不去,或者是跟我們當代的高僧大德有所過節,統統沒有!既然佛教是依法不依人,那麽簡單講:所有的佛弟子都有理性,理性叫做依法嘛,今天不要依人不依法,我們要依法不依人。既然依法不依人,無論是比丘、比丘尼,每一個人都常常這樣講;無論是在家居士,每一個人都常常這樣講:依法不依人。簡單講:既然口口聲聲都是講依法不依人,那麽就是:佛教,隻要是佛講的,就可以理性來溝通。所以今天我們不能用個性來修行,要用佛性,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自依止,用自己的般若智慧,依止自己的真如本性;法依止,依止佛陀的正法;莫異依止,其他的都不可靠。依靠你清淨自性,摩訶般若,自依止,你要靠自己解脫;法依止,必需仰仗佛陀所講的正法,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所以今天必需要這樣聲明,因為佛教幾十年來,各人講各人的法,當它有一些落差的時候,每一個人會有感性的作用,保有自己上人講的話才叫做對;我師父講的話才叫做對!甚至你要跟他講正確的,他也會排斥,會排斥,會排斥。那麽我們今天來講,也是講給有理性的人,肯坐下來聽聽看佛怎麽講,我今天所講的完全依照佛講的,沒有我個人的意見,沒有我個人的意見,隻是把四十年來的修行來告訴大家,跟大家匯報一下而已。
 
接下來,我在文殊講堂,創立了二十三年來,有一天有個居士來,我就問他:大居士!怎麽用功?他說:我誦《地藏經》,我專誦《地藏經》,我一門深入。我說:嗯?那就隨喜吧!他說:師父!有什麽問題嗎?沒有,沒有。經過了幾個月,就來了另外一個居士,我說:大居士,又怎麽用功?他說:我專誦《藥師經》,其他不看、不聽、不聞,我專誦這一部經,我一門深入。(嗯?)我心頭一震:這個怎麽跟一門深入有關係呢?你是專誦一部經典啊!經過了一年,我說:你怎麽用功?我念一句佛號、誦一部經典,我一門深入!我說:糟糕了!
 
這麽一個簡單的「一門深入」,竟然有如此眾多的人去誤解佛的意思,佛講「一門深入」不是這個意思,它有依據的、它有經典的,它有出處的,號稱大乘佛教這麽多的人,我覺得這個事態嚴重,問題很大,這個問題很大!(大眾鼓掌!)
 
「一門深入」有沒有依據?有!有依據。有沒有出處?有!現在就開始要講這個了,我已經跟你事先聲明了,依法不依人,你今天要冷靜聽聽看佛怎麽講?我依據佛講的一門深入來告訴你,你接受,你有善根;你覺得說:我不接受!那是你的權利;但是今天主辦單位請我來演講,當然我也是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給他一個正確的訊息,告訴你一門深入是什麽意思。
 
「一門深入」這個名相有出處否?有!有根據否?有!不要忘記,佛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現在我們理性來討論,一門深入,重點在於解六結,越三空,「一門深入」出自哪裏?出自《楞嚴經》。「一門深入」出自哪裏?出自《楞嚴經》的奢摩他、三摩、禪那裏麵的二十五聖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二十五聖。一門深入,現在圓瑛法師的注解;因為《楞嚴經》大家都看圓瑛法師的,出自圓瑛法師注解的《楞嚴經講義》第869頁,我連第幾頁都告訴你,869頁,中間這一段經文,返流照性,這一段才叫做一門深入,我把它念一遍: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一段是「一門深入」,慢慢來簡單解釋一下「一門」不是指地藏法門,不是指藥師法門,不是指專念佛號的淨土法門,「一門」是指耳根門,耳根,耳根門。這個耳根門,如果攀緣外在的聲音;外在的聲音不是動就是靜,在佛教列為塵,根緣動塵跟靜塵,塵就是染汙的意思。動塵跟靜塵叫做出流、生死流,出流叫做生死流,根緣塵,內心動蕩不安,就是中間識心一直分別,根塵連接,心中識心分別沒有休歇,這個叫做出、生死流,就是所有的眾生生生死死,是因為緣這個外境。耳根,諸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門、耳門、鼻、舌、身、意門,稱為六門,娑婆世界裏麵,耳根最利,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耳根圓通章討論到,耳根緣動塵迷失了,緣靜塵;沒有聲音叫做靜塵,沒有聲音在佛教裏麵來講、經典裏麵講叫做塵,也是會染汙我們,也是塵。根緣動塵、靜塵,然後耳根。。。。。。
 
諸位!現在不是,現在是返流照性,就是修行人不要攀緣外境,要往內觀照,往內觀照,叫做返流照性,返流照性,一、我解釋一下:初於聞中,就是我們的聽聞,也可以解釋作我們的聽聞,以前是聽外麵的動塵跟靜塵,現在放棄動塵跟靜塵。入流亡所,境界是所緣的,入流,不是出流,出流是生死,入流就見性,入流就是不聽外境,入流亡所,「所」就是動、靜。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當根不緣塵的時候,識心不生,入於寂滅,這個就是人空,證阿羅漢果。如是漸增,慢慢的功夫漸增,聞所聞盡,能聞跟所聞都不可得,就是根也要放下,根是能聞,所聞就是動、靜。盡聞不住,聞性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有的聞放下,動、靜、根,盡聞不住,不住就是不著,不著。覺所覺空,覺,能覺跟所覺都不可得,這是指菩薩進入法的。。。。。。法執的菩薩位,能覺跟所覺空,也不可得。現在就是唯獨存在內心裏麵的覺跟所覺,也不可得,這個覺還是要放下,就是空覺極圓,把這個覺性空到底,達到了極圓;極端的極,南極、北極的極,圓滿的圓,極圓。空覺極圓,就是這個覺性空到底,能覺、所覺不可得;可是,又落入能空跟所空,空所空滅,能空跟所空都空無自性
 
最後一個: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寂滅現前。所以,一門深入是解六個結,「結」就是心中打結,煩惱的意思。從凡夫;現在講耳根,從凡夫一直到成佛,有六種結要打開,在動、靜如如不動;在根無所能緣;覺,沒有能覺、所覺;空,沒有能空、所空;滅,就是能空跟所空當體即空,這個滅不是滅掉空,而是空是空無自性,諸法空無自性,當體即空,這個叫做滅,如果把空滅掉,又變成生滅。越三空就是人空、法空、空空,人空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法空就是根、塵、識一十八界都不可得;空空,不可得的空也放下,沒有能空跟所空,生滅既滅,寂滅就現前,寂滅就現前。
 
在座諸位!這個《楞嚴經》耳根圓通章,我們在文殊講堂講了二十一個鍾頭,二十一個小時,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二十一個小時,何況說我們今天來,隻有二個半小時,時間這麽短,時間這麽短,如果今天你要一直在這裏發揮,那麽,十次你也講不完。
 
好!所以我今天,因為我覺得事情還是滿多人曲解的,這麽多人對「一門深入」這個名相誤會,我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提出來討論一下,認真,讓整個佛教出家或者是在家,徹底的了解佛意是什麽。再簡單重點:諸位!不是誦一部經叫做一門深入,不是念一句佛號叫做一門深入,今天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師父在這裏讚歎你,你有善根,了不起,了生死有望,但不能掛上「一門深入」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不是用在這個地方,名相不是用在這個地方。在座諸位!「一門」是指耳根門,今天你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叫做一佛專念;你專誦一部經典,叫做一經專誦,專誦,專門誦這一部經典,跟一門深入扯不上關係,深入是對淺出講的,由淺入深叫做一門深入,解動、靜、根、覺、空、滅,越三空:越人空、法空、空空,功夫愈來愈深,叫做由淺入深,才有一門深入。如果說:在座諸位!我必需聲明:我讚歎念佛、也讚歎你誦經,讚歎誦經,我們文殊講堂也是念佛、也是誦經,諸位!不能誤會我,我必需告訴你:這個名相不是用在這個地方,你用錯了名相,會鬧笑話的!身為一個佛弟子,大乘的佛弟子,在今天五十年來,大乘佛教這麽興盛的一個台灣,對一個基本的「一門深入」,四個字而已,就扭曲到這麽嚴重,這個實在是說不過去,說不過去的。所以,很多的居士來,來到我這個前麵,都一直講這樣叫做一門深入,我實在是百思不解,這個跟一門深入沒什麽關係的。再強調一次:我不反對念佛,也不反對誦經,我讚歎念佛,同時也讚歎你誦經,你要怎麽修行,這不關師父的事情。
 
諸位!今天有一個居士念佛念了二十年,來到文殊講堂,我就問他:你怎麽修行?他說:我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其他不看、不聽、不聞,我一門深入,我專修,其他不看、不聽、不聞。我說:我現在問你一句話,你要手摸著良心跟我回答,他說:好!我現在問你:你這二十年來,你有沒有犯過殺盜淫,輕微的?他說:有!好!我說:那你叫做夾雜而修。再來,你內心裏麵有沒有起過貪瞋癡?你老實告訴我,你念佛念了二十年,你講你是專修,你有沒有?你講!他說:有!我說:那個叫做夾雜煩惱而修,對不對?專,內心裏麵無妄叫做專。在座諸位!我們今天一定要弄清楚,佛法它是心法,今天我們修任何一行,我們都讚歎,八大宗派我們也隨喜,也隨喜;但是,一定要了解,內在裏麵的煩惱,如果你一直念佛,一直壓抑,念佛一直壓抑,諸位!問題並沒有解決,問題並沒有解決。所以,我們要一邊念佛,要一邊開般若智慧,對不對?要解如目,要行如足。我再強調一遍:我絕對讚歎念佛,也絕對讚歎你誦任何一部經典,為什麽讚歎呢?因為怕眾生誤會我,會誤會啊!對不對?記得!念佛的時候,要用大般若智慧去念佛,(大眾鼓掌!)這個才對嘛!諸位!沒有妄想心,用般若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個就真正的專念了。對不對?(好!)所以,要用般若智慧念佛,要用般若智慧去誦經,這樣才是佛弟子嘛!是不是?我們佛弟子不能閉門造車,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佛的心法,要聽經、要聞法。
 
我們讀大學的時候,那個大學的教授都鼓勵我們,說:你們這些大學生,要盡量去聽別人演講,這些學者、教授都是三、四十年的經驗,集中在二個小時講給你聽。我今天也是,我集中了四十年的經驗,我講給你聽啊!(大眾鼓掌!)我的心,佛陀很清楚的,我不是來跟哪一個法師過意不去的,我希望既然稱為大乘佛教,就應當有大乘菩薩的雅量、理性,還有大乘菩薩的摩訶般若大智慧,這樣才不會愧對佛陀。關起門來修行沒有關係;但是,內心裏麵要有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所以,我們指「一門深入」,再強調一遍:我不針對任何一個法師、道場、宗派來講的,要針對佛的正法。它的出處再講一遍:「一門深入」,出於《楞嚴經講義》869頁中間的經文,返流照性: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個叫做解六結,越三空,返流照性,一門深入。返流,如果是生死叫做出流,根緣塵叫做出流;現在返流照性,照性,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妙性。所以解六結,越三空,叫做一門深入,這個「一門」指的是耳根門,耳根門。而這個耳根門,當然進去本性,本性都一樣,眼見性叫做眼見,如果開悟在眼叫做見性;如果你大悟在耳叫做聞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嚐性;在觸叫做觸性;在意叫做本性,真如本性。所以,如果到究竟義就沒有分別,就沒有任何的分別,統統同一個本性,統統同一個本性。
 
第一義諦(二)3
 
慧律法師主講
 
接下來,如果悟了第一義諦,怎麽樣能夠契入第一義諦?現在要講到修行的層麵了,第一義諦要離一切見,注意聽!一、離凡夫見,二、離二乘人的見,三、離外道見,四、離菩薩的見,五、要離佛的見,連佛的見統統要離。這個見,知見的見,在以前來講,叫做知見;用現在比較接近的名詞,比較接近的名詞,知見用現在比較接近的名詞,就是觀念、看法,強烈的執著自己的看法,強烈的執著自己的知見,強烈地執著自己的分別心。簡單講:就是容不下別人的思惟模式,依照我的思惟模式叫做對,別人的思惟模式叫做錯。
 
如果悟了第一義諦,離一切見,離凡夫見、離二乘見、離外道見、離菩薩見、離佛的知見。
 
我們簡單來介紹一下,什麽叫做離凡夫見?凡夫不是著有就是著空,譬如說:我很有錢!不曉得有錢空無自性。或者是很窮,說:我沒有錢!落魄,覺得很丟臉:我沒有錢。有房地產,說:我有房地產。沒有、很窮的人說:我沒有房地產。凡夫不是有就是無。因為時間關係,隻能講到重點。
 
    二、離一切見,才能悟入、契入第一義諦。二、離二乘見,二乘見有能觀、有涅槃可得、有生死可了。譬如說二乘人有能觀的智、所觀的境界,譬如說觀身不淨,觀全身都是不淨,有能觀智、有所觀的境界,要進入禪定,有能觀跟所觀。所以二乘人認為有涅槃可得,有生死可了;可是,如果究竟義來講,若悟第一義諦,生死跟涅槃等同空華,等同空華。
 
再來,離外道見,外道見不是斷見就是常見,外道見不是斷見就是常見,常見就是:大梵天是永遠存在的,這是一種常見,就是他是永恒的,他創造天地萬物;或者大自在天、大梵天,這個叫做常見。另外一種常見的看法,另外一種常見的解釋是說:人,這一輩子是人,我下輩子也是人,生生世世我都做人。這個也是常見。你是豬,你生生世世都是豬,你一出生就是豬,是給人家殺來吃的、做肉幹的、做鹵肉飯的。我是人,我生生世世都是人;你是豬、牛、貓、狗,生生世世都是豬、牛、貓、狗,沒得改變,這個叫做常見外道。常見外道有兩種:一、大梵天、大自在天創造出來的世界,認為大梵天、大自在天是常;而人生生世世為人,豬、牛、羊,生生世世為豬、牛、羊,這個統統叫做常見外道,這個叫做撥無因果,那這樣就壞了因果法。斷見外道也很可怕,人死了,一了百了,做善事的人沒有得到善報,做惡事的人也不會得到惡報,這個叫做撥無因果,這個叫做斷見的外道。無論是斷見,無論是常見,都否定因果;因果是佛陀講的因緣果的正理,隻有守住因果的人,才有辦法解脫,了生脫死,才是佛教的正理。因果的法則是佛教的正理,這個斷、常二見的外道,正是斷滅因果,毀壞了佛陀的正理,莫如外道。所以落入外道見是非常可怕的,是非常可怕的。
 
接下來,叫做離菩薩見,菩薩有能覺跟所覺,能照之智,還有所斷的障礙。我們說:煩惱障、所知障,煩惱障跟所知障,有能照之智,有所斷的障礙,能所不斷叫做菩薩知見,能覺、所覺,有能覺跟所覺,這個就是菩薩見,菩薩見。所以菩薩生滅沒有斷盡,所以他有階位。階位是什麽代表?階位就是微細生滅的代表,有次第,有階位。簡單講:菩薩的微細生滅沒有斷盡,就會有階位,就會有次第。如果悟入《楞伽經》講的佛第一義諦大空,是沒有的,回歸,萬法回歸當下,沒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沒有這個。諸位!在別的經典,初果阿羅漢、二果、三、四果,這樣建立的次第是非常嚴謹的;菩薩的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薩,這個菩薩的階位是非常嚴謹的,不可壞的;但是在佛的究竟第一義諦來講,是沒有的,包括菩薩的階位跟次第,統統是悟入、契入當下,就是第一義諦。所以第一義諦沒有任何的次第,沒有任何的階位,沒有任何的階位。諸位!什麽叫做分段生死?什麽叫做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凡夫俗子,今生今世來投胎成人,活到死,下輩子做狗,出生成狗,生,狗又死了,再來,投胎成天人,又生,天人又死;再下來,又投胎成牛,又生又死,一段一段……這個叫做分段生死。而變易生死,在《楞嚴經》的角度來講,諸位!有三種生滅:一、叫做粗糙生滅,六根對六塵叫做粗糙生滅,粗糙生滅感得分段生死,第七意識跟第八意識的連鎖,因為第八意識是能藏、所藏、我愛、執藏,第七意識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我法二執就是這樣來的。生滅有三種:一、粗糙的生滅,根塵粗糙的生滅。二、叫做微細的生滅,第七意識微細的生滅。再來,最極微細的叫做第八意識,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談,最極微細的;當然,七、八是互動的,最極微細的,那就講到種子的問題跟習氣的問題,最極微細的第八意識。現在告訴大家:阿羅漢為什麽還有變易生死?為什麽?其實變易不是生死,變易是境界在轉換,因為他還沒有離開生滅,微細的生滅,第八意識的微細的生滅沒有斷盡,所以叫做變易生死。變易本身不是一種生死,是一種境界在轉化,因為它散在生滅裏麵,所以方便說它叫做生死,它叫做生死。那麽,隻有佛能夠斷盡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變易生死,二死永盡叫做佛,這是順便談到。
 
最後一個叫做要離佛的知見,佛見就是說:真正一個成佛的人,他是進入真如的真空狀態,他絕對不會著一個:我成佛。我成佛。如果佛講:我成佛。那當然是為了方便眾生,了解說: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佛這樣講是方便說。
 
所以,離一切見,才能契入佛的究竟第一義諦,所有的清淨真如心裏麵,不能安到、安上任何一件知,不能安任何的見,不能安上任何的法,不能著任何的相;如果你要究竟真如,成就佛道,知、見、法、相要斷盡,不可立一個知,立一個知就頭上安頭;立一個見,就知見立知,頭上安頭。所以,在《金剛經》裏麵講:也不可以著一法,0.001都不行,包括著一個顆粒微塵,少許的法都不許。如果著有一法,那就不叫做畢竟無所得,畢竟無所得,才能契入究竟第一義諦大空。
 
再來,也不能著任何的一相,隻要你有相。所以,達磨大師講:見相即見鬼。因為見相,你的心就有識心分別,識心分別就是生滅,識心分別就是生滅,識心分別的當下,識心不可得,了妄不可得就是真。諸位!依真起妄,全妄即真,妄是指什麽?是指妄識。
 
因此佛告訴你:修行,這些外境都是趣向於空無自性,外境本空,沒有東西可以討論,重點在主觀的意識心,你的動念,你是動到執著的念,這個就是識心;動到分別的念,就是識心;動貪瞋癡、動殺盜淫,這個統統叫做識心。
 
修行之所以難,是因為無量劫來的習氣跟種子太難,這問題出在這個地方。就是這很多的是非理性的東西,你控製不住的,你控製不住的。譬如說你知道貪不好,你知道貪不好、瞋也不好、愚癡也不好,你統統知道,你第一義諦也聽了很多,你也知道諸法畢竟空,不來亦不去,沒有事,你都聽得懂,聽得懂。但是,一碰到境界的時候,不大聲罵幾句,心裏就很痛苦!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呢?也就是種子跟習氣太強。
 
在座諸位!我現在講一個很簡單、很重要的觀念,諸位!這裏大家在座諸位有沒有煮過飯啊?有沒有人沒煮過飯的?大家都煮過,我也煮過飯,我也煮過飯。好!煮過飯的時候,我們那個飯吃完的時候,飯的鍋的旁邊都會留幾粒米粒,對不對?好!今天那個鍋子不洗,明天那個鍋子也沒洗,經過了一個禮拜,鍋子忘記洗,那一些粒粒變成怎麽樣?幹了、硬了。我現在問你一個重點:如果那個幹了、硬了的米粒,我現在立刻要把它全部洗幹淨,有沒有辦法?當然沒辦法了。所以,要怎麽洗鍋子呢?要先浸泡這個水,對不對?要浸泡,泡這個水、泡這個水……浸泡這個水一天一夜,讓這個米粒軟化。對不對?然後我們就刷一刷,刷!就掉下來,那一些汙垢就會掉下來。所以,在座諸位!佛道沒辦法一蹴即成,要怎麽樣子?要浸泡在正法、正知正見當中,需要時間,要時間,要時間的,要時間的。
 
所以有一居士來到文殊講堂,說:請問上人!您能不能教我一個最快最快最快的方法,最快速地修行成就?我說:可以呀!你聽好!你能不能從現在起不起貪瞋癡、不起殺盜淫、從現在起統統沒有習氣?他說:哪有辦法?我說:那就是沒辦法了,這就是沒辦法了。用講的比較快,是不是這樣?對不對?我說:像我這種頭腦都要搞四十年了,真的呢!我從大學一年級搞到今天,搞了四十年,喂!forty years後麵加S呢!那算很多了,四十年呢!你就了解,這個佛法實在不簡單,no easy!It’s very difficult.很難的,很難!
 
再來,所以,在座諸位!你要問:慧律法師!有什麽捷徑最快的?沒有!最快的法就是腳踏實地,最快就是腳踏實地地修行,沒有更快的。你不要妄想說那個一蹴即成,不可能的,不可能的!要時間,就像那個鍋子要浸泡,一點時間浸泡。所以佛法它是一定要時間的,急也沒有用,急也沒有用。今天如果很多年輕人來聽到這個,說實在話,很多的年輕人,現在很多的大學生、博士、碩士都出家,哎呀!這個是佛教的大幸,佛教的大幸,他聽了今天的這個法以後,佛法需要浸泡時間,那我要趕快來剃度。所以年輕人,我告訴你:年輕人,男眾,你如果要娶老婆,要稍微冷靜一下,你有因緣聽到正法,就聽我的勸,聽我老人家的勸告:娶某、娶魯、娶虎、娶苦,四句都有押韻,這個一結下去就是三十年!你知道嗎?三十年。我們那個老同學,大學的同學,碰到我,他就說:哇,法師!您都不會老呢!我說:能怎麽辦?它就不會老啊,沒辦法!我說:你怎麽看起來如此蒼老?他就是操這個家庭、經濟,操到五十幾歲看起來像阿公,很嚴重的,很嚴重的!這個是指因為一念之間;我不是說結婚就不好,就是說你今天是很年輕,你也沒有對象,你有在猶豫當中,想要走出家這個路線,我給你一個建議:諸位喔!這一念錯了,三十年!很簡單,我舉個例子給你聽,你今天你「單身跪族」,「單身跪族」就是每天都拜佛,下跪的跪,單身跪族,這樣是最好的,對不對?單身跪族,這樣是最好的。好!我現在講我的例子,我這樣走出家路線,我看完三藏,三次才花十五年,三次十五年;你走結婚的路線,如果你有機會出家,年輕人勉勵一下,你結婚以後買一棟房子,一千萬好了,討一個老婆,生三個小孩,假設說,一家五口要吃飯,你今天是engineer工程師,工程師,一個月五萬好了,六萬、七萬,好!買一間房子,一個老婆,三個兒子要吃,你一結婚,開始要三十年,你才有一天覺悟的時候:啊!我三十年了,孩子都長大了,要開始拜佛了。一個走出家的路線,人家已經用功三十年了;一個走在家的路線,對不對?當爸爸哪有什麽好處?當爸爸就是回家時:來!爸爸抱抱!頂多就是這樣而已(師父學他人逗小孩的動作),聽小孩叫一聲爸爸,為了聽這一聲爸爸,要做牛做馬三十年,三十年!所以說鼓勵大家,假設說啦,你現在還沒有男朋友、女朋友,可以考慮一下,三百六十五行,很不錯的,出家這一行,不錯的,出家這一行!
 
接下來,若悟第一義諦,無明本空,無明本空,我們《心經》講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無明就是無明本空,因為妄心不可行。亦無無明盡就是說:也沒有說:我把無明斷盡了,我把無明斷盡,沒有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是什麽意思?無無明就是本來就沒有無明,妄性本空。亦無無明盡,也沒有說、也不能講說:我把無明斷盡了。無明本空,你怎麽斷盡呢?了妄即真,諸法本來就是不可得,所以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佛性離二邊,不偏中間,也不偏左邊,不偏有、不偏無,離斷見、常見,中道亦不可得,也不可以立一個中道,也不能立一個中道。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如果是常,那就變成失去妙用;如果佛性是無常,就會斷滅了,我們五陰身死亡的時候,我們的法身慧命就跟著結束了。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非生非無生,當我們悟入第一義諦大空的時候,了悟了清淨自性,就是我們的佛性,那麽這個佛性不能講生,也不能講無生,生,所有的生盡是緣起,都是依他起;無生就是體性本空。
 
佛在《楞伽經》告訴大慧,說:大慧!佛講的無生,莫作無生解,佛所講的無生,在強調諸法當體即空,並沒有無生這個東西;如果著一個無生,所有的無生就變成生滅。所以說:大慧!佛講的無生是講當體即空,不可得,了妄即真,並沒有無生這種東西;如果著一個無生,所有的法又變成生滅。所以,悟入第一義諦大空,了知所顯出來的佛性,了知佛性非來非去,非生非滅,非增非減,佛性,求其來去、生滅、增減不可得。
 
因此若悟入第一義諦大空,諸位!有、無不可得;若悟入第一義諦大空,能作、所作不可得;若悟入第一義諦大空,次第不可得,次第就是一二三四……沒有的。我們因為心有次第,所以,內心裏麵有爭執,大家都想排第一,排第一,有榮耀感、有榮譽感,對不對?然後,排到最後的話,心裏就不舒服了。如果悟入第一義諦大空,就沒有這個了,就沒有這個了。如果我今天有契入第一義諦大空,那去做水陸大法會,在座諸位!水陸大法會一樣每一個人都出十萬,那這出十萬的人,如果有二十個、三十個,對不對?這個如果不契入第一義諦大空,他就講:我要排第一個!大家都是十萬,我要排第一個,上香比較接近佛。但是,契入第一義諦大空,內心解脫,他排第一跟排最後,因為他沒有次第,功德都一樣,而且是得到大功德,心中沒有次第,就是大功德,心中沒有次第,他就不會跟人家爭執。
 
接下來,如果悟入第一義諦大空,數據不可得,你身上擁有一百億,一百億也是空無自性;你今天身上隻剩下幾千塊,也是空無自性,也是空無自性。所以真正契入第一義諦大空的人,可以安貧,可以樂道,他任何一種狀態統統解脫,有錢,有錢解脫,貧窮,貧窮解脫,任何食、衣、住、行都解脫,因為在他心中,沒有富、沒有貧,沒有多少錢的概念、(錢)的執著。
 
接下來,如果悟入第一義諦,時空不可得,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所謂的未來。如果契入第一義諦,憂悲苦惱不可得,沒有情緒化的東西。第一義諦,沒有能說,沒有所說;第一義諦沒有所謂的邪見,也不可以安立一個正見,邪見跟正見全部不可得,著一個正見就是邪見。所以,在座諸位法師跟居士,這一點要特別地小心,不要動不動就說別人是魔,自己才叫做代表正見。記得!擁有正見的人,進入無言的狀態,進入無言的狀態。所以,第一義諦大空,邪見不可得,也不可以立一個佛的正見;立一個佛的正見就叫做邪見,邪正不可得。
 
第一義諦大空,了悟了諸法空無自性,猶如虛空花,亂起亂滅。什麽叫做虛空花?虛空本來就沒有花,我們的清淨自性當中,現在緣起的種種相,所謂虛空花是什麽意思?虛空本來沒有花,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到花;真如自性裏麵沒人相,妄想紛飛的人就看到種種的相。所以虛空花,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虛空花;來去、生滅、增減是虛空花;山河大地是虛空花;日月星辰是虛空花;無盡的星係是虛空花;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是虛空花,凡是所有相,都是虛空花,不可得,虛空本來就沒有花。
 
所以,悟道的人,沒有稀奇古怪的事情,了一切法都是空無自性。今天如果你住在地球,如果你悟道;說:我們現在去火星。就想像火星(人)是什麽樣的人,火星(人)長怎麽樣?男眾長得怎麽樣的人,火星(人)長得怎麽樣,男眾長得怎麽樣,火星的女眾又是長怎麽樣,火星的山怎麽樣。諸位!大悟的人沒有這個好奇,今天你到火星去,它也虛空花,火星能夠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嗎?火星能夠離開山河大地嗎?火星能夠離開四大種嗎――地、水、火、風嗎?不可能!所以,你坐著太空船,你看到了所有的稀奇古怪的,一直往太空一直飛……那隻是相變來變去而已,對我們的心性並沒有增減。所以,大悟的人,沒有好奇心,入究竟。
 
所以,入第一義諦的人,也沒有微塵相,微塵相,顆粒微塵相;入第一義諦的人,沒有大小相;不是大象跟小象,是這個「相」字,大相跟小相,沒有大小相。第一義諦大空,無所謂的長短、方圓,真如自性,就是第一義諦大空所顯的真如。所以,我們的真如自性,不是長的、不是短的、不是方的、不是圓的,它沒有形狀、沒有相狀,智慧心就是。所以,我們的真如自性,第一義諦大空所顯的真如自性,也沒有青黃赤白,沒有尺寸、沒有數量。真如自性的第一義諦大空不能推論,沒有邏輯,也不可臆測。
 
第一義諦大空也無所謂一合相;第一義諦大空無所謂的凡相、聖相;第一義諦大空,無所謂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第一義諦大空,無所謂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第一義諦大空回歸當下,盡是真如,盡是圓覺,盡是清淨,沒有任何的對立,沒有任何的能所,第一義諦大空,成佛尚不可行,何況有凡夫?所以入於如來究竟實相第一義諦大空,一法不立,性相一如,不可立知,不可立見,不可立一法,完全都不可得,凡、聖不可得;菩提、煩惱不可得;善、惡不可得;斷見、常見不可得;佛、魔唯心,不可得;佛性、法性都是空無自性,所以,能為一切法之性。
 
這講起來實在是很多,很多。那麽,因為他說講到五點,五點就剩下十五分鍾了,快到吃晚餐的時間了,已經四點四十五了,不是我不講給你們聽喔,這不能怪我,因為他有限製時間。我告訴你:我現在六十歲,體力正好,我告訴你:主辦單位如果要我講到十二點,打死不退的,真的!但是,沒辦法,我們來這裏,就要聽主辦單位的,隻能講到五點。最後一點點,明年還有一年,明年還有一年,真的,講不完,才講到第六頁而已,你看看,講到第六頁,我準備了幾十頁,才講到第六頁而已,沒有辦法。
 
好!做一個結論,做一個總結,最後講幾句結論的話,首先我們要了解,行動比語言更有力,也就是說:佛法是實修的,它不是一直講的,佛法是行動的,就是要落實到你的生命的正覺,不是說講一講、聽一聽就過去了,所以,行動比語言更有力。弘法的人才,目前是整個佛教最珍貴的資源,所以希望我們這些諸山長老、比丘、比丘尼的團體,能夠栽培、培育弘法的人才,因為弘法的人才很難。在座諸位!我跟主辦單位講過:演講的人最怕這種,最怕這種。為什麽呢?今天你講的內容不夠深入,人家說:哼!這個法師肚子裏沒有墨水,講這個,我自己在家裏看也比他深!看不起我們,認為講太淺了。對不對?第二、講很深,這些護法居士,阿婆說:慧律法師!我今天聽您講經,不過我都聽不懂!我說:你聽不懂,今天為什麽要來?她說:因為您長得很可愛啊,愈看愈有人緣!這樣也是不錯啦,算是結個善緣,也算是不錯啦!
 
唯有契入我們的涅槃妙心,才能見證整個佛教的曆史。唯有契入涅槃妙心,才能見證整個佛教的曆史,就是第一義諦涅槃妙心。
 
台灣有一些法師讓人非常感動的,就是我們看到的,苦修、持戒、日中一食、不倒單、半月一定誦戒、結夏安居。現在台灣非常地好,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得到,我們那個流通處,一到結夏安居,沒有人來請法、請東西、請這個法寶,很好!就是表示大家都躲起來,都在結夏安居用功,我們一定要讓這個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的結夏安居,在台灣生根、發芽、茁壯!尤其是我們的居士,更讓我們讚賞,這些居士,你看,為了一次的齋僧,無怨無悔地付出,風雨無阻地堅定護持正法。前幾天說台風來了,哇!還CNN報導的,還要穿心台風,哇!那糟糕了,我第一個想到說:喔!那彰化齋僧怎麽辦呢?怎麽辦呢?還好,這個台風也很尊敬我們的佛陀,還有這些眾阿羅漢,眾阿羅漢!現在資訊很發達,我們的佛陀、觀世音菩薩,都有打電話跟台風參考一下,聽說到恒春外海去轉二圈,還要再轉回來的,今天如果大風大雨就很麻煩了。所以這些無怨無悔付出的義工,護持正法,我們非常地感動!再來,這些義工的素質、文化水平也提升了不少。今天佛教比較缺乏的,就是自我內證的功夫,就是表示對出家眾或者在家眾,對這個究竟的第一義諦大空,證量的東西,單刀直入地契入,單刀直入地契入這個涅槃,我們來補足這一塊,也就是對第一義諦大空的體證,希望今天的弘法,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夠體悟到要成佛的第一義諦大空。記得!圓頓的楞伽,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佛法不是用來懲罪任何人的,而是必需在每一個人的心,每一個人的心,因果的自我平衡,懂得如何以第一義諦心解脫自我,不會卡死在假相跟觀念。因為這一段比較長,我再念一遍:佛法不是用來懲罪任何一個人的,佛法不是上帝,上帝動不動就把你打到下地獄。是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是講因果的,佛法不是用來懲罪任何人的,而是必需在每一個人心中的因果的自我平衡,心中有因果而自我平衡,那個就是佛法,懂得佛法的人,就要堅守因果,而且內在裏麵深信因果,這是亙古以來,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我們心中有因果,懂得如何以第一義諦心來解脫自我,就不會卡死在假相跟觀念。
 
諸位!依人不依法,後遺症就會很大,後遺症就會很大!為什麽?你不曉得那個人到底講的法正還是不正?但是,如果你依法不依人,就不管。任何一個法師上台講的法,都要符合佛陀的正法。
 
在我們的心中,必需擁有佛陀的思想跟正念,這個世界才真正屬於我們的。現講一遍:在我們的心中,必需擁有佛陀的思想與正念,這個世界才真正屬於我們的。一個人,一個人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信仰,等同保有自己的靈魂。諸位!你想要保有自己的靈魂嗎?很簡單!你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定的信仰,就是說:我這一輩子作為佛陀的真正的弟子,絕不信仰外道,絕對信仰佛陀,到死都不會改變!佛弟子是真理的追隨者,每個人都希望靈魂得到升華,因此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解脫。
 
智慧,智慧是心靈的鑰匙,唯有大悟見性,才能觸動佛陀心靈最深的世界。One more time再一遍:智慧是心靈的鑰匙,要打開這個心靈就必需要智慧。智慧是心靈的鑰匙,唯有大悟見性,才能觸動佛陀心靈最深的世界。
 
佛性真心涅槃究竟處,從來沒有設立任何的關卡;但是凡夫卻一直設立了語言、文字、觀念、妄想,卡在語言、文字、觀念、妄想,而爭論不休。再講一遍:佛性真心涅槃究竟之處,從來不設立任何的關卡,也就是當下就是,當下無心就是,沒有設立任何的關卡;但是凡夫就是一直設立在自我的語言、自我的觀念、自我的文字、自我的關卡、還有自我的妄想,這個關卡因為在語言、文字、觀念、妄想,所以,每天爭論不休,沒有辦法契入佛性真心涅槃。如果你要得到佛性的真心涅槃,第一義諦大空,你必需要放下所有的語言、文字、種種的妄想,統統必需放下,而且不看眾生的缺點。
 
耐性與智慧和無盡的等待,讓我們更容易接近真如無相的寶藏。再講一遍:耐性與智慧,和無盡的等待,等待,要等待因緣,因為有的人沒辦法回歸當下,是不是?讓我們更容易接近真如無相的寶藏。
 
貪心、瞋怒心、愚癡心,基本上來講,它就是心靈的暴力,我們不但身體不能有暴力,我們的心靈也不能有暴力。所以,一切修行人,應當戒慎恐懼,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徹底地斷除。再講一遍:貪心、瞋怒心、愚癡心,基本上來講,它就是心靈的暴力,人,不但身體不能有暴力,心靈也不可以充滿著暴力,貪瞋癡就是心靈的暴力。一切修行人,應當戒慎恐懼,徹底地斷除,動念就不可以,何況付諸行動?動念,動到貪瞋癡的念頭就不可以,何況付諸行動?
 
我,我慧律,從來沒有想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名人,但是我發心要一心一意想成為能自我降伏,並與佛心相應、解脫的人。再講一遍:我慧律這一輩子,從來不想要說我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名人;但是我一心一意想成為佛陀的好弟子,能自我降伏,不看眾生的缺點,同時跟佛心相應的解脫的人,解脫的人。
 
接下來,最後,為了整個佛教的興盛跟團結,我們應當摒棄:一、個人主義,二、要摒棄英雄主義。佛教沒有個人,每一個法師都是佛陀的弟子,所有的榮耀都回歸我們釋迦牟尼佛。在座諸位!今天沒有釋迦牟尼佛就沒有我們,逞什麽英雄呢?一切都是佛陀的恩賜,一切都是佛陀的啟發,所以,我們要摒棄英雄主義。現來,我們要摒棄山頭主義,還有門戶之見。法法是相通的,如果法法不相通,為什麽叫做佛佛道同呢?在座諸位!你跟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不需要有山頭,也不需要有門戶。所以尊重每一個人的修行方式不一樣,不要唯我獨尊,就說:我最行!所以山頭主義跟門戶之見是不可以有的。第四、不要說唯我主義,就是:你們……在座諸位!我講的法,你們統統聽我的就好!諸位!這個不能這樣講的,在座諸位!我在這裏特別強調:隻要那個法師如理如法,如佛所說,依法不依人,你就要聽,誰講的都一樣。對不對?依法不依人嘛!不要說哪一個法師要聽,哪一個法師不要聽,這個法緣,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不一樣。所以最後一個:要摒棄造神運動,要摒棄造神運動,不要把自己雕塑得所有的徒弟都來恭敬我,都忘了我們後麵那一尊釋迦牟尼佛。在座諸位、所有的法師,你今天多偉大?你的偉大、你的智慧會超過佛陀嗎?今天沒有佛,你有這一件袈裟嗎?沒有!所以,不要造神運動,就是把自己雕塑成無量無邊的英雄,大家崇拜我,崇拜我就好。諸位!這個做不得。佛教是一個人好,不如一個團體好;一個團體好,不如整個佛教會好;整個佛教會好,不如整個台灣好;整個台灣好,不如全世界的眾生好。對不對?胸量愈來愈大,胸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是不是?水是生命的來源,智是成佛的根本。所以,我們應當勸勸佛弟子,不可以死守一個角度,應當廣學,要多聞,我們一邊念佛,一邊求生極樂世界,也一邊要解開人生宇宙的迷茫,就是一邊要聽經、要聞法,一邊要聽經、要聞法。
 
諸位!一個成功的修行人,不會一直否定別人的存在,踐踏別人的尊嚴,而說自己是最棒,沒有這樣的修行人的,沒有這樣的修行人的。再講一遍:一個成功的修行人、了不起的修行人,不會一直否定別人,或者踐踏別人的尊嚴,而說:我自己是最棒的!那不可以的,什麽都說自己才是對的、才是真的,而完全容不下別人,這個正是這個人的盲點,這個正是這個修行人的盲點。佛陀的正法,它是慈悲的、是平等的、是究竟的,它是互相扶持的;佛陀的正法是互相隨喜的;佛陀的正法是互相成就的;佛陀的正法是互相讚歎的,別人的成功,是我們真正的喜悅跟榮耀,你說是不是?無諍的聖人,他不會擋住別人的視線,也不會搶走別人的光環,也不會,他一定重視別人不同的意見,把所有的榮耀回歸到佛陀世尊。所以,一個人、修行人,他不居功、不立敵。
 
今天大家諸位!你說:我來聽慧律法師開示。其實我是感謝大家坐在底下,我們有互動的關係,與其說我成就你們,不如說你成就我,大家都沒有半個人,我講給誰聽啊?對不對?所以你們今天來講,是來成就我的。
 
底下這一句特別的重要,very important。
 
侮辱病人,肯定不是一個好的心理醫生;侮辱佛門的出家法師與在家居士,肯定不是一個好的真正的修行人。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出自《楞嚴經》。簡單講,所有的法師在弘法當中,要遵守《楞嚴經》講的,不可以在白衣前罵詈比丘,不可以的,這個是《楞嚴經》裏麵所講的,無所忌憚,罵詈比丘,這樣會壞了佛陀的正法。再講一遍:侮辱病人,肯定不是一個好的心理醫生;好的一個心理醫生,他會好好地照顧病人。侮辱佛教界的出家法師跟在家居士,肯定不是一個好的真正的修行人。
 
諸位!三寶是一體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所有的出家眾,比丘、比丘尼,應當……或者是有德行的在家居士,應當教導你有緣的眾生,或者是徒弟,應當尊敬,敬佛、敬法、敬僧,也同時要讚歎無量無邊的在家居士,這們才是三寶的好弟子。佛法、佛教當中的三寶,佛、法、僧,他就像樹的根,樹的根,你今天每天謗佛、謗法、謗僧,不給他滋潤,不給他鼓勵,這個樹的根很很快就爛掉,它會倒了。如果把整個佛教比喻作一棵菩提樹,這一棵菩提樹需要陽光、需要水分、需要養分、需要好的土壤。佛教也是,佛教需要你的努力,需要大家的關懷,需要大家來共同攜手合作,互相成就。你說不是嗎?
 
出家跟在家共乘佛陀的這一條法身的船,法身船。在座諸位!佛教互相攻擊,出家攻擊出家人,或者出家攻擊在家,在家攻擊出家人,就等於在這一條法船底下挖一個洞,讓這個水流進來,這一條佛陀的清淨法船,很快就會沉下去的。諸位!這個是佛門不幸的,佛門不幸的。今天來講的話,誰來傷害出家、在家,挑撥離間,互相攻擊,在座諸位!等於在清淨的法船底下挖一個洞,清淨法船底下挖一個洞,清淨的法船很快就會沉下去的。
 
最後了,我們今天,這一句話,你可以放在你的腦海裏麵,一輩子都會用到:
 
相忍為正法,相忍為佛教。
 
我們互相忍耐,每一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角度不一樣,每一個人修學的佛道都不一樣,我們要互相尊重;但是到成佛道,究竟解脫,都必需體認到佛陀的即心即佛的道理,第一義諦大空的道理,究竟處是一樣的。
 
所以,不管如何,都不能去傷害教界的法師和居士,佛教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你我都是佛教的一份子。諸位!傷害了佛教,其實就是傷害你,因為你是佛教的一份子,難道你沒有份嗎?你今天你坐在這裏,你不承認你是佛弟子嗎?對不對?你今天你不管是法師或者是居士,都是佛弟子啊,我們是教界的一份子。所以,出家或者是在家居士,我們要把整個佛教興盛,來看作比我們生命更重要,比我們生命更重要!為什麽?我們生命很短促,我們的佛教存在一直延續下去,可以救多少的眾生,一個人的生命算什麽呢?所以,不管如何,不能去傷害到佛教的任何法師。所以不可以不避譏嫌,罵詈比丘,在白衣前批評佛、法、僧三寶,這個是做不得的。
 
那麽,因為五點十分了,時間已經到了,我們最後祝大家法喜充滿,早日成佛。(師父合掌)!
 
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誠邀您:
 
共襄盛舉同沾法益
 
台灣彰化再相見!
 
高雄文殊講堂:高雄市806前鎮區嘉陵街6號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網址:www.wenshu.org.tw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電子信箱:wenshu.org@msa.hinet.net
 
TEL:886-7-3327833 FAX:886-7-3362077
 
若欲發心供養慧律法師或助印·助錄法寶
 
台灣地區: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前鎮分行)
 
帳號:853-62-028898
 
戶名:林益謙(附注:林益謙係慧律法師俗家名)
 
台灣地區:《台灣郵政》郵政劃撥
 
劃撥帳號:04789851戶名:林益謙
 
其他·海外地區
 
銀行名稱:TAIWAN BUSINESS BANK CHIEN-CHEN BRANCH
 
SWWIFT:MBBTTWTP850戶名:Lin,e-chien帳號:853-62-028898
 
香港·慧律法師佛經流通處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開源道72-80號溢財中心7/F 01室
 
(觀塘地鐵站B1或D3出口邊)
 
電話:852-3106-4426傳真:852-3106-443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