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裏白樺林-第一篇 荒原無垠 17

(2015-01-18 17:38:19) 下一個
原酒
飲酒、吟詩、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種生活狀態,由此就有了許多關於酒的故事,有了許多與酒相關的
妙語絕句,被後人千古傳頌。然而在北大荒,喝酒不用附庸 風雅。那個年代,兵團自製的白酒隻有一個牌子“北大荒”。瓶裝的“北大荒”65度,那火辣辣嗆人的口味,大冬 天裏喝上幾口似一盆炭火,燒得人渾身暖融融的血脈暢通,心情舒展,豪情萬丈。
其實,住在知青宿舍的我們,喝酒的機會並不多。剛去第一年,每月工資僅5元,第二年加到12元,第三年24元,直到第六年才到37元。每月要買一些牙膏、手紙之類的生活必需品;有些人須臾不離香煙,又要花掉一些;還要攢錢探親假時用。我自小家庭條件不佳,遠離家鄉後自立意識很強,加上從小受雷鋒、焦裕祿、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跡影響,習慣於克勤克儉的生活方式,拿到工資後花費很少,壓在箱底攢著。有時,知道家裏需添置個縫紉機、自行車等,便毫不猶豫地寄上調劑“頭寸”。1973年我當了排長,帶著一幫人下地幹活兒要掌握時間,我將攢的錢寄回家裏,買了一塊解放牌手表,85元(當時的大路貨是鑽石牌的,120元)。想喝酒嗎?65度的“北大荒”白酒一塊多一瓶,再加個下酒的罐頭,那簡直是高消費,與我等無緣。不過偶爾去團部辦事,幾個知青湊份子到小飯館撮一頓,一瓶“北大荒”,三四個炒菜,其中個把帶點肉的,那就是至高享受了。這種節儉的消費習慣一直保持下來。回城後,直到八、九十年代,大熱 天騎著自行車在驕陽下口渴難忍,卻舍不得花2元錢買一瓶礦水,不是沒錢買,而是一種心理學稱為“動力定型”的消費意識和習慣使然(當然這是對自己,對他人則另當別論)。
但是,青春年華的知青們正處於發育生長、食欲旺盛時期,在“傻小子敲鑼湯、湯、湯”的生活條件下,想吃點好的卻是難以企及的奢望,僅能在過年時和農忙結束後會餐一 頓,解解一年之饞。記得一年除夕,連隊從師部酒廠打了幾壺散裝的白酒,2元錢就可打一壺(10斤裝),真是撿著便宜貨,可以喝個痛快了。會餐時,每桌兩隻海碗倒上酒,順時針輪著喝。一上口怎麽那麽嗆人,吞到喉嚨口火燒火燎的,這才知道是未兌過水的75度原漿酒。好家夥,那是酒精的度數啊。就著難得豐盛的菜肴,大家一圈接著一圈,你來我往,楞是將幾壺原酒幹掉了。哈爾濱的一幫子還借著酒興猜拳行令。北大荒的酒真有勁兒,不僅驅寒,還壯膽氣,幾大口下肚,就天地不懼,神鬼不怕了。那天醉倒了好幾個,我也覺得暈暈乎乎的,步子不由自主地有些趔趄,不過腦袋瓜子還算清醒。

打那以後,連隊會餐時又喝過幾次原酒,漸漸地順口了,再喝別的酒,自然感覺清淡了。所謂酒量,也就是在那些歲月裏練將出來的。


以前的(左)、現在的(笛子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