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裏白樺林-第一篇 荒原無垠 10

(2015-01-16 23:09:17) 下一個
串井
當年去過北大荒的人們都幹過不少活兒,播種、收割、和泥、脫坯、扒炕、抹牆,乃至掄大鎬、扛大袋,可是,串井你幹過嗎?在沒有河的地方,水井是連隊或屯子唯一的水源,飲用、洗滌都指著一口井,是當之無愧的生命之源。井口至水麵深七、八至十多米,井口支個轆轤架子(由滾筒、搖把和架子組成,拴上井繩和水桶,便可垂直打水的裝置,這是北方農村常見的打水方式)
係上繩子,拴個
鐵筒或柳罐,搖著轆轤一圈一圈地放到水裏,裝滿水再搖起挑走。到了冬天,雖然深深的井水不會結冰,但是天寒地凍裝滿井水的筒搖起時會晃蕩,晃出的水濺在井壁上,瞬間就凍成冰,一天又一天,四壁冰層越來越厚,一米見方的井口變成越來越小的洞口,終於連水桶也快放不下去了。也就是說,水源要斷了。這時必須把冰鑿開、疏通,恢複取水,稱為串井。

串井的工具主要是冰串子,那是在一根三、四米長的竹竿的大頭上鑲上一個鋼的錐形頭,用它的尖頭來鑿冰。鑿下的冰塊掉到井裏浮在水麵上,越積越多,不一會兒就封住了水麵,這時要放下人去,用鋼釺鑿鬆冰塊,裝在水桶裏搖上去倒掉。隨著冰塊不斷運出減少,鑿冰的人則不斷地下降,直到開通水麵。水桶裝不了多少冰塊,往上運送的速度很慢,一、兩個小時後,隨著不斷往下開鑿,十幾米深的水麵漸漸露了出來,手裏拿著鋼釺的人終於沒法站立,得在腰腿間拴上繩索,淩空吊著繼續開鑿作業。那是最難受的一階段,不僅人被蕩悠著不好幹活兒,水中撈起的冰塊和著水裝在筒裏,上升時晃出的水澆在下麵打撈冰塊的人身上,冰涼冰涼的。待冰塊清完再把人拉上來,棉襖棉褲裏外三層全都
濕透了。

串井都是由農工一排(男排)擔任。開過午飯後,其他人都出工了,通知食堂打水裝滿水缸,幾乎沒人用水時就開始幹,且必須在人們收工前恢複通暢。一般一個冬天要串兩回井。

我在
20連的那幾個冬天,當了幾回“主串手”。那時當幹部,最苦最累的活兒必須帶頭幹,才能服眾。受到大寨、紅旗渠、沙石峪等英雄主義事跡的激勵,什麽困難都無所畏懼。每次串到井下時都澆成個“落湯雞”,經受了一種別樣的磨礪。

也幹過這活兒的荒友,當您讀完這篇小文,咱們的心也“串”到一起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