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記憶 -馮小剛《老炮兒》- 我看六爺

(2017-09-30 14:11:57) 下一個


—.

朝陽下籠著薄霧的胡同, 天空高高的藍藍的,一群鴿子響著鴿哨呼拉拉飛過,提籠架鳥的老頭和騎自行車穿行的小年青兒,熱氣騰騰的早點攤和拎著早點的老太太,街坊間打著招呼:您呐早啊…這是《鄰居》《夕照街》裏的北京,是我對北京最初也是最深刻的記憶。

那是八幾年,那時冰棍一毛一根;地鐵還隻有一條橫線,票價也是一毛。 親戚住緊西頭,坐地鐵過八寶山到蘋果園。附近有菜地,晚飯後去地裏遛彎可以順回一把豆角兒。 有時進城裏轉悠回來晚了,站台上空空的,連個人影都沒有…偶而也能見一半個怕熱的,買張票躺在長椅上涼快著。那時候可以參觀中南海,隻不過要通過工作單位才能弄(買?)到門票。裏麵就像個公園,靠北的一半不開放,住著當時的國家領導。

後來實習出差開會…去北京無數次,目睹她的變化,三環四環…象烙餅一樣越擀越大。複興門百盛建國門的賽特和東三環上的燕莎,都是愛逛的地兒直逛到薩克斯《歸家》響起。大學期間在豐台實習,那周圍是村子,2000年再去住在那兒的in-law家,已經是高樓林立,儼然城市的一部分了。 地鐵城鐵新建好多條,不看地圖根本不知道怎麽走。看地圖上以前最左上角屬城郊的頤和園,現在已經畫在地圖中部快算市中心了;地鐵公交滿是人,耳朵邊都是東西南北各種方言;坐出租沒有比公交快多少,十字路口遇紅燈停下,司機就熄火:“指不定等多大會兒呢”…北京真大,可記憶裏的北京味越來越淡…

有次和北京的朋友聊,說起城牆和門樓,我說滿可惜的。朋友表示無所謂。皇城根兒,什麽沒見過?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大王旗,愛誰誰,有炸醬麵吃就行。北京人的大氣是多少朝多少代累集起來的。我立時覺得自己特矯情,有多少傳統的玩意兒、文物古跡、文化遺產---我們知道名兒的或已經不知道的……有多少已經或正在消逝,湮沒在曆史的漫漫煙塵裏了……


二.

《老炮兒》的開頭是網絡常見的新聞:城管和小商販起了衝突,爭執不下的當口,六爺來了,按他的規矩左右兩邊都有了評判,大家夥兒都服氣。完事兒六爺給小販攢了個新車,仁義。
六爺可是當年茬過架炮局坐過客的主兒,仗著混不吝的猛橫和為朋友兩肋插力的義氣,維了一幫弟兄。雖然不改愛管閑事的老脾氣,可現如今的好多事都弄不懂了,年齡大了想守著他的小地界安安穩穩渡過餘生,不成想兒子闖下禍端,六爺不得已重出江湖,在現在的新生代小炮兒們交上了手…最後悲壯而不失姿勢地與時代作別為自己的人生謝幕……

電影裏的一個細節很特別:有錢人家養一隻駝鳥,六爺初見它時,說:你丫也不容易,瞧把你憋屈的,以後瞅個冷子轉出去,甭挨在這圈著了。後來在六爺決定赴死絕戰的那天,駝鳥真的跑出來了,在交通早高峰的車流裏一路狂奔,快樂而放縱。六爺在旁邊高喊:快跑!別讓他們逮著!
駝鳥給人最深印象裏就是把頭埋在沙子裏,無視危險或災難;這和六爺沒什麽內在的關聯或呼應,正因為這樣鬆散而隨意,才顯得是別致的神來一筆,很有意趣。

馮小剛和六爺挺像的,透著股愛誰誰的痞勁兒,導演管虎就讓他怎麽舒服怎麽來,所以大家說就是他本色出演,金馬獎影帝還真不是蓋的,我一路看下來沒有跳戲,純京味對白聽著特過癮。

這些年,因為他直言,馮小剛被稱為小剛炮兒,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想他本人並不在乎,名導的名號也是實至名歸,人家不端著不裝那啥,該怎麽著還怎麽著,不刻意迎合大眾不曲意遷就市場。其實馮小剛很會來事兒, 馬未都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馮小剛請朋友們來家作客,馬未都沒多想就拎了個拐杖去了,開門遞上才意識到這禮物的意思不好,沒成想馮小剛一句話就化觧了主客的尷尬:“您怎麽知道我快用上這個了呢?”


三.

我小時候上職工子弟學校,一百步開外就是職工俱樂部。記得經常被老師領著去看電影,什麽《四個小夥伴》《苗苗》…都是滿滿正能量的主旋律(雖然當時還沒這些個詞兒),看完老師還要求寫觀後感;當然也有個例外,我們有一次看的是《王子複仇記》,整個都是陰沉沉的城堡,王子轉來轉去自言自語(to be or not to be....這台詞還是長大以後才補上的),好像有個女孩子向王子示愛,被王子拒絕了,王子雖然冷臉冷麵但他的聲音特別好聽!(那可是孫道臨老先生配的音---這也是後來才知道的)老師說,這次不用寫觀後感了!我們如釋重負…

早前的這些觀影經曆影響了日後選擇或評價電影的標準。那些時空錯亂嚴重燒腦的,我不愛看,不想腦細胞被突突射殺一片---我還得留著抵擋老年癡呆呢;可是寫觀後感落下點後遺症,那些看著哈哈一樂看完啪嘰擱下,從影院出來腦子裏什麽都沒留下的,也不是那麽特別待見,您總得給我留下點可以回想琢磨的東西吧,留下讓人印象深刻日後還時不時能想起來的人物吧? 比如《林家輔子》裏那個穿棉布長衫揣著手被人欺負也欺負弱小的林老板…
不知道老炮兒六爺是不是一個十年二十年之後還能讓人想起來的角色,至少現在他實打實在我心裏留下了印記。“六爺是個不合時宜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好多人都是,在自己的年代舒服過風光過,然後目睹時代巨變,和新的潮流隔合抵觸,看著自己的時代越來越遠,心裏的回憶越來越長,或激情一搏或默默旁觀…...

我老爸在剛剛改革開放那會兒,有好些個事情看不慣:墨鏡牛仔褲迪斯科…“什麽玩意兒?” 那時我不以為然,但現在輪到自己對某些世情民意看不上了。我懷念八十年代,那是記憶裏陽光燦爛的日子,當時國家領導家門口的前院都開放給大家轉悠,沒有維穩反恐什麽的;現如今你在某個關鍵時間段連北京城就進不去… 如此一比,八十年代是不是有點政通人和的味道?

六爺說:雖然咱們是小老白姓,有些事還得辦。朋友說:別逗了, 天下興亡根本沒匹夫什麽事兒……生年不過百長懷長歲憂,其實挺沒勁的,就是自尋煩惱。 朋友教育我: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得,活在當下。我一琢磨,在理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花的心_藏在水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又西' 的評論 :
歡迎來訪!
脾氣隨著名氣長也屬正常,至少他的名氣不是靠炒作而是靠作品集壘起來。有必要檢討我對他是有點過譽了,他有言不由衷或口不對心的時候,比如在《開講了》裏的演講,對1942解釋成“溫故知幸福”的憶苦思甜就是明顯地迎合聽眾了,當然上了央視就不會說話也屬正常…
東又西 回複 悄悄話 作者說,馮小剛和六爺挺像的,透著股愛誰誰的痞勁兒。
其實,他那也是讓觀眾和名氣寵成這個樣子的 。還沒出名的時候 ,人家可孫子了。出了名就耍脾氣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