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差

(2015-05-11 16:27:09) 下一個
我想,現在生活在海外的國人都曾經曆過思想結構重建的過程,或深或淺;過去對國外生活的臆想或偏見, 大到民主政治小到生活細節,在生活多年後都得到修正,或多或少……

東西方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各有差異,其實無謂對錯,就好比倫理道德因時因地而異。

想說的是:這種思想的轉變不會一夜發生,好比倒時差總要假以時日,重點是:每個人的pace不一樣,或快或緩,或者長成一輩子……

出國前上英語課,外教老師—一個美國老太太說:提高英語是個漸進和積累的過程。當時的我雖不年輕卻也氣盛,口出狂言:若是到了國外,半年到一年就把英語拿下。 老師淡淡一笑,輕聲說道:oh, that is you。現在回想起來著實為當初的無知無畏汗顏!

當年出國時帶著七隻箱子,裏麵最多的是可以穿幾年的厚厚薄薄的衣服。在最初的一兩年裏,和很多人相同的是,覺得國內的衣服更好看更有設計感。後來和朋友聊天,她比我早出來四五年,說起國內外穿著上的差異,她說國內的衣服太多裝飾顯得小氣;她還說學校的孩子們會根據衣著label其他同學, 孩子穿得不合當地的風格容易被其他同學歸為另類;別以為多元文化就大度到包容一切差異,人家嘴上不直說不等於內心認同。我當下驚訝,反駁道:這邊的服裝有風格和流行嗎? 我大大地誇讚國內吐槽國外服裝一番。朋友淡淡一笑並無多言。等再過了幾年之後,我們一家人也都不穿國內的衣服了,當然國內服裝價位已經和世界名牌接軌啦,當然不買也不是因為價格啦。

其實出國這些年犯二的事也不止這一兩樁,我知道自己總是後知後覺的那一個,感謝我的師友們從沒厭棄我,而是耐心等我倒時差、等我自己醒悟。有時看到網上的各種爭執,不過多是因為彼時認識的不同步,隻是淡淡一笑,或隻是輕輕一句:that's you,就可能少些硝煙多些溫暖。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時隔多年仍然銘記於心,放在最後和大家分享,大意是:許多我們以為不觧、不屑、甚至於厭惡鄙視的人或事,不過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還不允許我們們思維伸展到的地方;當有一天我們也有幸身臨其時其境,就不太忍心把之前的評語回贈給自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