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尋燈

本人以弘揚社會生物學、生物人類學為己任
個人資料
正文

擠點時間聊科學

(2015-03-29 19:17:05) 下一個

盡管有許多人想要對科學一詞下一個定義而不得,但大家都知道科學在今天的生活中的極端重要性。那麽古人知道不知道科學呢?當然知道,隻是叫法不同、概念模糊點罷了。古人早就明白天道,追求天人合一。“朝聞道,夕死足矣!”。

古人講的天道,就是今天講的科學;但又跟今天講的科學稍有不同。古人講的天道,更多的是今天講的科學規律。比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謂天人合一,主要是講遵循科學規律,使之跟自身有機地結合。那麽古人講的天道如何獲取呢?其實很少講或者根本沒講;古人認為這個東西是需要個人的天生的悟性來獲取的。而現實世界中每個人的悟性和關注的興趣點又極其不同,因而運用天道的時間、地點、方式、方法、以及對什麽人、什麽事情來運用何種天道,又極其不同。今天有一門專門的學問來研究此一問題,而古代的人講求以悟性來追求如此複雜的天道,這就是中國玄學之盛行的原因!

玄學是哲學中的一個分支;哲學就是研究有關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由此一看法而應對這個世界的方法。哲學的發展和演化,在其誕生時期,都是先前的有知識、有學理的人從日常生活觀察總結來的(悟性),所以叫做生活哲學。孔子那一代的和亞裏士多德的那批古代哲人,都是從日常生活當中(當然也讀了點書)悟出的哲學道理。

今人講科學,其涵義,其實是講尋求天道的一種方法。科學其實就是一種方法?什麽方法?就是認識世界、與世界對弈的一種方法。世界包括自然世界、人文世界和其它生物組成的生物世界。因世界的這兩種構成不同,所以,人們對之博弈的方法也不同。哎哎~ 等等! 你怎麽說是兩種世界構成,你剛不是還說三種世界嗎?是的,人文世界盡管比其它生物世界還要複雜,但人畢竟還是一種生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博弈,盡管極端複雜,其實還是可以歸納到生物世界當中去的。我這麽講和歸納,是有下邊我要說的隱性意義的。

自然世界,亦即非生命的客觀世界,基本是線性方程的世界,所以可以強調重複和驗證。(為什麽說“基本是”?你先不要摳字眼,吹毛求疵。聽我往下講)收集數據和歸納當然也很重要,但基本強調的是重複和驗證。

生物世界,包括由生物組成的曆史、社會和社會現象不是線性方程,而是多重因素互相牽扯、互相壓製、互相激勵的從無序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所以講求統計和歸納的時候如果能驗證更好,不能驗證,那也是沒有辦法。統計其實還是收集數據,加以歸納,並給出限定的研究域,在什麽條件下,什麽事情可以發生;但這裏講統計,就不僅僅、簡單地是收集和歸納了。因為其是多元變量的多元方程,所以就要特意加大數據收集的力度。(學過統計學的人明白我在說什麽,而像我這樣學過《生物統計方法》的人,也許自以為明白的更透徹)。在人文科學方麵,強調多元的,正反兩方麵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曆史科學上,成者為王敗者賊,顯然就不是科學上講求的方法。而是在那種條件下的一種現象。社會學上,變量和影響因素更多,有時候甚至我們都無法給出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的特點一個合適的名稱,更無法對這些特點給出一個數字方麵的量化分析。那怎麽辦?正因為此,DNA控製的分子基因,才進化出了大腦這一器官,想方設法“根據具體情況,給出具體的分析”。

舉一個例子來講: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各有什麽特點?過去我們說社會主義社會就是公有製的社會。那什麽叫公有製?有人說了,公有製就是生產資料公有;那什麽叫公有?公有就是每個人都有份的意思。這些話聽起來都很合理,“名可名”,但仔細一審視,它又“非常名”。世界上就是有些東西在技術上沒有辦法實現“都有份”這個理想。就是有很多東西稀缺,不能平均主義。而隻能少部分人占有。名義上是大家的東西,隻能少部分人近水樓台。80年代以前的小轎車是稀缺昂貴物資,工廠、機關裏配備的小轎車隻能先於領導為大家辦事而用。如何杜絕領導的假公濟私?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還是嚴格的規章製度?如何區分假公濟私?如何監督?教育運動如何衡量其是否奏效?所有這些東西,都牽扯到一個最基本的哲學問題。

牛頓之後的哲學發展,受其觀察自然世界的影響,大多數人相信這個世界是線性的世界。隻要給出一個變量,另外一個變量就可以推倒出來。這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這種哲學觀都假定自然世界的所有變量,有一個“科學的規律”,可以導出最終的一個結果。即使它是無數個變量組成的、極端複雜的客觀世界,都可以最後決定一個可以期待的結果。物質決定意識。所以社會主義的教育運動蓬勃開展。我把這段期間世界上普遍流行的哲學,稱為物理哲學。原因是不管總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西方流行的各個哲學流派,他們都共有了牛頓自然哲學以後的顯著特點。就是開始對事物進行量化分析的時代,比之前的孔子、希臘先哲的僅僅對事物的性質開展描述的生活哲學,向前邁了一大步

進入二十世紀50年代以後的人類曆史,一大批各個領域、特別是數學領域的人們才發現,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多變量下的事物發展,從長期的角度,是根本不可預測的。隨時都有可能由一個突發的事件,比如蝴蝶煽動幾下翅膀,來改變我們所期待的最終的結果。

所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被最終一門更加複雜、能引起人類反思回味的新興科學所取代,這就是數學上的描述生物世界的博弈理論和描述自然世界+生物世界的混沌理論。它的指向,明顯是對著不同研究域的、能影響最終結果的另外一個小的研究域。每個小的研究域或係統,都處在一個更大的係統之內,不僅小的係統之間會互相影響並改變對方的行為、形態;每個小的子係統也被大係統所影響,並與大係統產生相互作用。這就是我把人文學科的世界與其它的生物世界合並起來的原因。

說到這裏,聰明的讀者也許能理解到我說自然世界的時候為什麽說它基本是線性方程的世界。牛頓的自由落體運動,可以計算,是在不考慮空氣阻力或者風速的因素來計算的。而自然的世界其本質也是混沌理論描述的混沌規律的世界。隻不過我們可以把一些因素忽略掉,或者利用矯正值來修正計算。比方月球的運動,出現月食的時間;GPS的定位,對付塔利班戰爭中的5公裏以外的阻擊手都需要在混沌世界的其它子係統裏發現矯正值來達到目的。矯正值的運用,就如同生物世界裏博弈論的運用。

那麽這個生物的世界依照什麽原則來互相博弈呢?

博弈的原則其實顯而易見、就是已經存在的多項的選擇式,囚徒的困境。當事者麵對這些多項選擇的時候,如何運用自己以前的經驗和知識,來做出選擇的過程。馬克思主義者否認唯心論,隻承認唯物論的物質決定論。認為這些知識和經驗都是大腦後天得來的。如何解答這個問題,就牽扯進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

新達爾文主義哲學思想的精髓,體現在由威爾遜提出的社會生物學這樣一門學科。威爾遜提出了現代生物世界的所有存在都演化自古老的已經存在了的事物和實物。這個論斷,顯然沒有爭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在於,生物世界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世界,顯然也沒有爭議。但是如果說這些已經古老存在的事物和實物,通過萬古永存的基因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當今的世界的存在,爭論立即就開始存在起來。爭論的核心是,如果說基因影響了人類之外的生物世界,大家還沒有意見;如果說基因影響了人文世界的存在,立刻就有兩大世界觀的人群,起來猛烈抨擊和反對這個觀點。

基因、自然選擇、性選擇影響了人類之外的其它生物,爭論不大。但人,怎麽能夠被基因主導呢?社會生物學的主要觀點,不是古代宿命思想的現代版嗎?古代的各個文化、地域、信仰和各個人種都信仰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左右著個人的命運甚至是國家的國運。那社會生物學不是在宣揚基因決定了個人的命運和一個國家的國運嗎?正像威爾遜所說:“社會現象隻是基因所決定的行為的最外在表現形式。”

回顧近半個世紀人們對社會生物學的爭論,威爾遜指出,看看反對社會生物學的都是些什麽人,

爭論就不需要解釋下去了。

因科學觀點的不同而遭到第一次“濕身”事件的作俑者是一位有教會背景的工作人員。威爾遜在一所大學演講的時候,會場的一位根本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會場服侍人員,拿起一品脫的冷水兜頭澆了威爾遜一身。

學術上對社會生物學發起圍攻的是建立了演化穩定學派的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和另一位數學生物學家路文亭(Richard Lewontin)。如果追蹤這二位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經曆,你馬上會發現兩位都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由此你也就很快會明白為什麽古爾德的一本圍攻社會生物學的小冊子《自從有了達爾文》會在中國受到許多人的吹捧和推介。而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卻在中國受到如此的冷落。

這也充分說明,科學其實就是一種世界觀,一種方法論。

世界觀就是人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裏的天道或科學規律。人們把科學規律分門別類,分出醫學、曆史、宗教、經濟、天文、物理、化學等。這些都是人類給出的劃分,自然界和人文及生物世界裏這些都是互相摻合共同存在的;並沒有分出什麽物理和化學之分。他們都是多變量的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相互激勵、相互震蕩的多因子複合物。因而混沌現象普遍發生。

混沌世界的發生看似複雜、無序,但究其本質還是能夠發現其背後的分形規律。而科學在麵對如此複雜的自然世界和生物世界的時候,需要的是如發現露西化石的多內爾約翰遜所總結的那樣,需要不斷的地總結、統計、歸納、驗證的重複循環。這就是科學的方法和玄學的不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