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關係的“三條線”,“三個點”

(2021-03-18 16:38:49) 下一個
讀了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對中美關係的看法:
 
 
袁鵬覺得“拜登團隊的世界觀相對比較理性”,比如“沙利文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要打爛當前秩序另搞一套”,真有中國智庫生活在那一個另類世界的感覺。沙利文是意識到世界已經變了,主要挑戰也變得複雜化,即使與中國這樣的敵人也有對抗、競爭和合作的不同陣地,但沙利文維護美國霸主地位的信念沒有變,美國的統治階層堅信美國代表著自由、正義和和平,是唯一有資格有能力領導世界保護這一秩序的國家,中國要麽臣服,要麽是敵人,“美方高官對世界大勢的認識,與中方的世界觀有一定契合之處,這為中美之間開展對話溝通創造了一定條件”完全是異想天開。
 
袁鵬錯在哪兒?出發點,他以為中國是與美國平等的國家,但他沒有征詢美國的意見。美國絕對不會把中國視為平等的國家,即使中國在實力上已經和美國平起平坐,美國還是不會把中國視為平等的國家,因為美國認定中國是個不合法的國家(illegitimate),所以對國際事務沒有話語權。用袁鵬能明白的言辭,就是美國覺得中國代表的是與美國為代表的世界秩序,也就是美國霸權相衝突,是對美國的威脅,與中國平起平坐要麽就是承認中國,要麽是意識到中國即將超過美國,兩者都是美國不能接受的。“美方有意願緩解目前雙邊關係緊張氣氛”,他難道沒爬牆,讀讀西媒,隻在微博泡沫裏了結美國?“拜登政府專業團隊不好應對”,這就對了。
 
袁鵬眼中的中美關係的理想框架是什麽?“有人用‘戰略競爭’,有人用‘競爭與合’,隻是對兩國關係狀態的描述,不是對關係框架的設定”,一切想法都超不過
習近平主席2013年同奧巴馬總統會晤時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14個字
 
“新型大國關係的框架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起伏之後,在當前階段具有了新的生命力”。什麽是習近平的“新型大國關係”?就是美國承認中國與美國平起平坐,怎麽可能?“中美之間需開展高層次的戰略對話。此次安克雷奇對話聚焦戰略安全,料將涉及宏觀性、深層次戰略性問題,這有利於雙方從戰略層麵確認彼此意圖,為雙邊關係框架構建提供契機”,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誰也不用讓步,隻是加強溝通,避免意外,但美國現在覺得連這種機製都給中國打造了一種合法性的架勢,不願意參與。
 
不能怪袁鵬這麽說,這類說法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因為除了給國內的市場,或者表達自己緊跟,是沒有什麽實際效果的。
 
袁鵬說當務之急是處理好“三條線”,還應尋求“三個點”,那是指什麽呢?
 
一要設定底線,二要明確紅線,三要劃出界線,底線是雙方避免彼此攻擊,紅線是核心利益,界限是勢力範圍。
 
一是出發點,二是著力點,三是衝突點。出發點是增強相互理解(美國要了解中國的“雙循環”和“十四五”,中國要把握美國國內政治社會的新變化),著力點是尋求合作空間,衝突點是控製衝突。
 
袁鵬要“主動塑造中美關係”,實際上就是主動逼美國接受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尤其是從美國能接受的領域入手,但如果他讀讀中美關係,理解美國是全方位全社會封殺中國,大概會意識到這是難上加難。
 
【附錄1】
更極端的還有,這個時代,不是美國宣揚中國崩潰論,而是中國宣揚美國崩潰論:
 
 
國內媒體首先借“外媒”之口來給自己打氣(中美高層戰略對話舉行在即,美媒:中國議程反映越來越自信 (guancha.cn)):“《華爾街日報》稱,中美議程幾乎‘沒有重疊’,這表明兩國之間的‘分歧之大’。但這也反映出,中國在特朗普時期經濟增長,以及戰勝新冠疫情後,日益增長的自信心。”也許《華爾街日報》用的是這樣的字眼,“分歧之大”就是說中國不跟著美國走,也說得過去,但這談就沒什麽意思了,所以這隻是氣話。不過讀讀白鋼的采訪,就發現他並沒有說美國衰退,標題是《觀察者》那一群上海幫強加上去的。
 
白鋼是複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他覺得美國海量地超發貨幣來維持危機中繁榮是透支美元體係,這是對現代金融體係沒有認識,美國目前的局勢,遠不是英國失去世界第一大國後所處的地位,不過白鋼分析國內公知和西方否認中國這麽一個現實,在“他們視作理想的西方的發展路徑和中國的現實發展之間,肯定是有一者錯了,而他們認為錯誤的是現實”,是“中國崩潰論”的來源,倒是個說法,不無道理,但白鋼要說的,是中國不會被西方所謂的曆史規律所限製,中國就是一個現實,“中國的崛起是任何力量都無可阻止的一個事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小酒蟲 回複 悄悄話
宋文笛認為,由於拜登政府上任後已將中國定義為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而印太地區也逐漸成為一個全球各國重視的區域,所以當美國在此地區與中國勢力抗衡時,不能隻運用自己的能力,而是該仰賴印太地區的盟國關係,甚至尋求其他地區的盟國協助; 對美國來說,歐洲盟國將部分資源轉至印太地區變得相對重要。

他說:“3月初,我們陸續看到英國丶法國丶德國與荷蘭等四個歐洲國家宣布將派遣軍艦到南海。另一方麵,英國也表態有興趣加入QUAD(四國會談),而部分QUAD成員國也開始與歐洲國家接觸。隨著歐洲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增加,這無疑使美國更容易保持目前對中國的安全態勢。”

祁凱立認為,中美阿拉斯加峰會隻是一個了解對方的場合,兩國在未來半年內才有可能坐下來談更多實際的議題。他告訴德國之聲:“這次會談是由美國國務卿與中國外交部長主持,所以我們能預期他們除了說一些層次較高的話之外,也是為未來兩國的互動定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布林肯這次都是各自代表政府出席會晤,所以他們能實際操作政策的空間不多。我對這次會議的結果,並不抱太多期待。”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文摘很好,感謝分享
iced91030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美國還覺得中國有用,反而隻打嘴炮,看看美國對俄羅斯就知道。

中國人是讀三國長大的,所以俄羅斯也決不會倒。

過幾天一定又有人跳出來推銷和中國一刀兩斷,大罵Biden傻冒兒。 然後美國的國債收益率就會跳起來,股市債券就會跌一跌。私下裏有人就會抽跳出來的那家夥幾個耳光。

如此反複,生生不息。 日子照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