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給中國提前交棒”這玩意有多靠譜?

(2020-12-27 10:33:14) 下一個
幾天前一個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發表了一篇經濟預測,其中提到的一項是中國總產值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這一預測在中西媒體受到了廣泛的報道【1,2,3,4,5,6】。
 
 
雖然中文媒體主要以“引用西媒”為主,卻難以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中國國內也有一種自信,覺得中國將會“脫穎而出”【6】: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認為,疫情對今年消費的衝擊影響明顯,今年消費增長可能為-3%。但隨著疫情得到控製,消費增速在2021年可能迎來反彈,達到10%左右,這意味著消費增速將翻接近一倍
 
“以2020年1月1日作為基準,明年中國GDP增速會達到13%”。這可脫離實際了,消費不會因為環境恢複正常就能超乎常態地增長,關鍵在於是不是有這個消費能力,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7】帶來很多疑問。
 
西方對中國的數據持懷疑的人不少,但絕大多數的媒體和機構還是接受中國政府的數據,對中國數據真實性懷疑的人的依據一般來說不太有說服力,中國總產值的問題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虛實的問題,對虛實這一點,也有人質疑,不過這類人人數更少,可我覺得他們的看法有道理。
 
現在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也包括大部分發達國家,債務,尤其是總債務,就是國家,企業和個人三個方麵的,都很高,大概是總產值的300%,想想如果你要是把債還了話,那大家都不用吃飯了,因為所有的錢都拿去還債了,所以沒法還,可這麽一來總產值都得打個大問號。在這些國家裏,中國的債務尤其有問題,因為這些債務不僅僅是債務,很多還是廢了的債務。
 
中國的個人債務
 
舉例說吧,國家花了100億讓大家學“習”強國,就是坐下來吃吃喝喝,學習太陽語錄,一下子,100億正能量就加到總產值裏了,再舉一例,大家在村外建了一座太陽豐功偉績碑,花了10萬,又來了10萬產值。這都是真實的產值,可是這一百多億正能量是虛的,以後還能用得上的,還是廢的,欠了一屁股債,就說不清楚了。所以習太陽說中國經濟在2035年將再翻一番,理論上可能,用上債務也可能,但是不是幹貨呢?是不是真的超越美國了呢(參見【8】)?
 
虛的也好,實的也好,架子在那兒。幾天前我已經提到中國今年年底總產值將超越整個歐盟【9】,反映的現實是中國現在好轉了,美歐卻還是陷在泥潭裏。美國近期的麻煩不會因為疫苗就有個解脫,很多人窩在家裏,覺得美國經濟的第一體現就是股市,沒什麽損失,然而今年美國股市與現實的脫節可以說到了曆史高峰。總產值呢?美國總產值今年是負的,但不多,遠遠好於其他西方國家,但總產值也不能體現美國經濟的實質,不能體現美國經濟所受到的內傷。兩周前【10】我舉的例子,美國經濟傷了,沒那麽容易恢複。
 
Martin wolf charts showing the estimated cost of the pandemic in the US
 
美國總產值之所以還撐著,是因為政府舉債往經濟裏投了相當於總產值10%的錢,現在還在商討下一筆,5%左右的,但撐著並不等於把傷治好了,目前美國二成企業屬於僵屍,收入還不夠付債務利息,所以這隻是點滴保命而已,明年一季疫苗還起不到作用,而美國人那種一定搶在疫苗前感染上,否則就非好漢的氣勢,讓本來能好轉的環境反而變得更惡劣。
 
難道中國就能比美國處理得更好嗎?中國對疫情的控製肯定是遠遠好於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但並不意味著中國所受的打擊就小了,西方福利體製保證了在經濟停頓時任然保持著需求,中國得益於工廠能在全世界恢複前搶先占領了生產機會,把世界尤其是西方的福利搶了過來。實力的對比是相對的【11】,中國在冠疫環境下的微弱優勢,通過此消彼長而放大了。
 
長期經濟預測這碗飯不好吃,很難有準的,彭博就做了另一個預測,在他們看來,世界挺複雜。這個預測基於兩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因數:一是全球化是不是能繼續,美國是不是要扼殺中國,二是世界對氣候轉變應對的態度。
 
中國將在2035年超過美國,到2042年,亞洲將占據全球一半的產值
 
按這個預測,中國還是得等到2035年才有機會超過美國,而且還是有條件的,是一帆風順,對中國最有利的環境,如果環境變惡劣,那就幾乎得等到2050年,而之後兩國基本差不多,中國再也站不到優勢。
 
如果全球化倒退,中國受到的打擊最大
 
什麽樣的環境中國受到的打擊最大?就是全球化倒退,大家都閉關自守,如果美國更是采用對中國全麵封鎖,中國的環境也就最惡劣,不僅不能超越美國,能不能保住當前的水平都成問題。
 
世界經濟將邁向國有化
 
當然了,彭博所預測的極端環境除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開打,可能性不大,但影響是有的,譬如國進民退將是世界潮流,也會被西方適度采納,如果你信彭博的,和平對中國比什麽都重要。美國能真的這麽封鎖中國嗎?難上加難,因為這是標準損人不利己的做法,更關鍵的是,這不僅僅封了中國,也封了全世界,大家不會答應。
 
Globalization is in retreat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World War II
全球化首次出現回歸的苗頭【17】
 
這種博弈雙方最大的盲點是什麽?大家都可能高估自己,但我覺得最危險的,是低估了對手。
 
西方對中國有一個致命性的誤判,他們覺得中國,尤其是習近平的中國,是一個列寧主義專製下的僵化的國家,沒有自由是個必然的後果,這完全是一個誤判。西方經常以蔑視的口氣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政黨,但這兩種判斷是矛盾的,不擇手段隻是一個貶義詞,其實是靈活性,說中國政府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老百姓頭上,不尊重民意,這顯然也是與實情不相符。當代中國政府對環境事態的適應性遠遠超出西方,很多人預測中國崩毀十幾二十年了,中國就是沒倒,但西方這種中國必倒的信念換了很多花樣,就是沒有放棄。中國的靈活性超越了所有人的預料。中國還有一個優勢,是政府能把苦難強加在老百姓手裏,承擔國家博弈的代價,這是西方沒有的,這也難怪中國整天要學“習”,維穩是國家主要的開支之一。
 
反之,中國方麵的誤判是把總產值一類的空洞數據看成“厲害”的象征,好像一下子中國即使沒超過美國,也旗鼓相當了,其實即使中國的總產值超過美國,綜合實力還是遠遠不及,中國有實力在近海擊退美軍,但在全世界其他地區根本不是美國對手,論經濟技術政治文化的影響力也遠遜於美國,即使中國非常有節製地忍辱負重,拒絕與美國在軍事上衝突而隻著重於經濟發展,美國在不得已時還有美元這一殺手鐧。
 
誤判的風險,是雙方按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一旦發現事與願違,在爭霸的框架內就導致極端行為。
 
【資料】
現實
視覺的衝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n_abcd 回複 悄悄話 你在討論美國經濟時,隻說了聯邦政府今年發債對經濟/GDP的影響,我建議你可以加上聯儲大量印鈔,強行拉低利率,增加流動性,保證商業債券不違約的影響
登錄後才可評論.